「物種」海底哥斯拉,其實還真是吃素的-海鬣蜥

2021-01-09 Panda船宿潛水

來自加斯拉帕斯的

哥斯

其實人家真是吃素的啦

生物學分類

△圖片來源於Antonio Busiello / WWF-US

鬣蜥在幾百萬年前從南美大陸漂洋過海來到加拉帕戈斯群島,並在這裡形成了新的獨立物種。在整個群島上生活著兩種鬣蜥,一種是陸鬣蜥,體格比海鬣蜥稍大,全身以淺黃色為主。屬於日行動物,晚上會回到自己的洞穴中過夜,從不下海。

△圖片來源於ndy Rouse / naturepl.com

還有就是我們今天主角,海鬣蜥。(篇外話:其實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的Plaza Sur 小島上,還隱匿著另外一種鬣蜥,就是海鬣蜥與陸鬣蜥的混血兒,它們都是雄性海鬣蜥與雌性陸鬣蜥的寶寶,而這種混搭的情況目前只發現在Plaza Sur 小島會發生。混血兒們繼承媽媽的強大基因多一些,它們雖然擁有與海鬣蜥爸爸一樣長長的爪子,但卻和媽媽一樣生活在陸地上不會下海。混血兒們的情況還有待研究,此處就不多介紹啦。)

海鬣蜥是世界上唯一的海生蜥蜴,它們可以從顏色上明顯區分於陸鬣蜥,全身以黑色和灰色為主。交配期間成年雄性的外表可以呈現出鮮豔的紅色或綠色。加拉帕戈斯海鬣蜥又分為6個亞種,分布於群島中不同的島嶼上,品種間的大小和顏色也都不一樣。整個群島上的海鬣蜥數量估計在20-30萬隻。

△圖片來源於WWF-US / Steve Morello
△圖片來源於oceana.org

海鬣蜥看上去樣子怪唬人的,但其實它們是溫柔的素食者,幾乎只以海草及海藻為食,極少數情況會吃一些小型甲殼類、軟體動物或昆蟲。有一兩個島上的品種也喜歡吃陸地上的植物。幾百萬年前它們剛剛來到加拉帕戈斯時,這裡還是一片荒涼的火山巖石島,只有非常有限的植被,而且絕大多數都在水下。於是它們學會了遊泳,可以潛下最多30米深,在水下憋氣長達一小時。特別的是,它們可以讓心臟停止跳動1分鐘,尾巴也可以像壁虎一樣為了逃命斷了再生。

△圖片來源於Antonio Busiello / WWF-US

這是我的證件照!

看我的樣子,

是不是很呆萌哇?

△圖片來源於Steve Shinn

它們圓圓短短的口鼻部和尖銳的牙齒似乎都是為了方便食草而設計的,很適合用來啃食巖石上的藻類。長又扁的尾巴則非常適合在水中像鱷魚一樣擺動,遊起來靈活又迅速。尖銳的爪子讓他們可以牢牢抓住巖石,即使有強流的狀態下也可以固定住自己飽餐一頓,在岸上也方便在巖石上爬行。

原本生活在陸地上的海鬣蜥可從來沒吃過鹹口的食物,來到這裡以後它們的身體才開始適應鹹水飲食。藻類含有大量的鹽分,無法全部被消化吸收,於是海鬣蜥進化出了特殊的「排鹽腺」,在鼻子與眼睛之間,平時用來儲存鹽分,並可以周期性的把多餘的鹽分噴出去,就像打了個噴嚏。它們「打噴嚏」排鹽分時都喜歡昂起頭來向上噴,久而久之,那些掉落回自己頭頂的鹽分就積累得越來越多,就有了它們的一頂「小白帽」。

都起開起開,

偶要噴鹽啦!

△圖片來源於George Kourounis

千裡迢迢搬來新地盤的海鬣蜥還要面臨更多的挑戰。像其他兩棲動物一樣,海鬣蜥也是冷血動物,不像我們人類有恆溫功能。它們的體溫會跟隨環境改變,加拉帕戈斯的海水溫度在11-23攝氏度,進入冰冷的海水裡以後它們的體溫會下降10攝氏度左右,這對人類來說幾乎是致命的,海鬣蜥在水下不能呆很久不只是因為要回到水面來呼吸,也是因為在水中會讓身體嚴重失溫,但海鬣蜥也有對策。

首先是曬日光浴來吸收熱量,它們的身體進化成最會吸熱的黑色,常常成群結隊在海灘上曬太陽。但曬太久也可能會過熱,所以海鬣蜥習慣於面朝太陽,挺胸抬頭,爪子撐地,儘量不把身體正對太陽,而且肚皮跟地表留有縫隙,涼爽的空氣可以在其間流通。夜晚時海鬣蜥也習慣大家互相擠著睡覺,儘可能抱團取暖,也減少熱量散失。

另外說一下,雖然海鬣蜥看起來很有攻擊性的樣子,其實也不過是虛張聲勢,喜歡在沙灘上曬太陽的它們,尤其是幼年海鬣蜥,由於行動緩慢,也經常被海豹、鷹、海鳥和屬於入侵物種的野貓攻擊。

在水中它們還可以控制血液流速,調節心率來減少熱量損耗。潛水時它們的心率只有30次/分鐘,而在陸地上的心率則是100次/分鐘。

加拉帕戈斯群島屬於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的重災區,每2-7年都會遭一次重創。海平面溫度顯著上升,雨量也大增,將海底的營養物質帶上來滋養海面生物的上升洋流也幾乎停止,沒有了為其他生物提供營養物質的浮遊生物等有機物,很多生物陷入饑荒,海鬣蜥最賴以生存的海藻也大量消失,被它們不會吃的藻類取代,也導致了大量海鬣蜥的死亡。

人們發現在厄爾尼諾年存活下來的海鬣蜥不僅是變瘦,身體的長度竟然也變短,它們竟可以「縮骨」,體長縮短達20%,以此降低對食物的消耗來挺過難關。在一切正常的年份,食物供應充足,它們又可以恢復原本的體長。

△圖片來源於Gregory Smith

海鬣蜥是卵生。雌性在3-5歲是性成熟,雄性稍晚,要6-8年。它們的壽命平均為12年,但最高可達60年。它們選擇在較冷較幹的季節繁殖,雌性來挑選雄性並與之交配,還是跟我們之前介紹過的很多動物一樣,它們首先也挑個頭大的雄性,其次看這隻雄性對她的殷勤程度(看出現頻率),再或者看他私有領土的面積,地盤越大的說明越勇猛。

偶乃「埃及豔后」蜥

(發情啦發情啦~)

擠一擠偶也是有事業線滴!

怎麼樣?夠妖媚不?

海鬣蜥一次產卵1-6顆,經常是2、3顆。卵的尺寸約9cm*4.5cm,80-120g,這個尺寸對海鬣蜥來說不算小,雌性一次產的卵可以佔她自身體重的1/4。她們會把卵埋進沙子或火山灰裡,在旁邊守個幾天就會離開,幼體在3-4個月後才會孵出。

特別鳴謝▽

海洋生物學者Vivi

參考資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ine_iguana#Feeding

https://jeb.biologists.org/content/205/13/1917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001285

https://www.galapagos.org/about_galapagos/about-galapagos/biodiversity/reptiles/

https://asknature.org/strategy/body-shrinks-under-harsh-conditions/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001285

※聲明:文章部分照片和視頻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趣聞冷識」看完你會喜歡它——走近「地獄惡魔」海鬣蜥
    海鬣蜥要問著有《物種起源》、提出進化論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最討厭什麼動物,那想必是他在科隆群島發現的海鬣蜥。達爾文不吝筆墨,形容海鬣蜥為「世界上最笨拙、最令人噁心的蜥蜴」,還稱它為「來自地獄的惡魔」。這位惡魔究竟長什麼樣子,能讓閱物無數的達爾文都不忍直視?讓我們來一起看下吧。
  • 各種現象證明,毀天滅地的哥斯拉原來就潛伏在這裡!
    海鬣蜥,一種只生活在南美厄瓜多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特殊蜥蜴,它們的外形幾乎就是哥斯拉的翻版,除了體型較小罷了。這種蜥蜴是世界上唯一在水中覓食的蜥蜴,它們背上長有高聳的棘刺,每天來往於海洋波濤之中,從海中遊出的景象像極了哥斯拉登陸時的情景。
  • 海鬣蜥被魚群圍困海底,嚇得不敢爬動,海鬣蜥長得很兇狠卻很溫順
    在蜥蜴動物中,蜥蜴作為一種冷血爬行動物,在具有體型優勢時,捕食也非常兇猛的,但海鬣蜥卻偏偏是食素的,長得很兇猛,個性卻溫順。在科隆群島附近海域中,曾拍攝到:一隻體型龐大的海鬣蜥被魚群圍困海底,嚇得不敢爬動,非常害怕的樣子。
  • 哥斯拉的原型是什麼?有的說是鱷魚,有的說是恐龍,其實都不是
    相信很多人會感到疑惑,為什麼本文要介紹海鬣蜥呢?它和哥斯拉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我們一直猜測的哥斯拉原型,它既不是恐龍,也不是鱷魚,而是海鬣蜥。一直以來,哥斯拉的原型就是個迷,很少有人知道哥斯拉的原型是哪一種動物。
  • 海鬣蜥,最奇怪的爬行動物,不吃肉吃海底植物
    海鬣蜥生活在海島上,他們體型和其他陸地上的蜥蜴沒有什麼區別,但是他們卻被稱為最奇怪的爬行動物,他們不僅生活在海裡,還不吃肉,他們吃海底的植物。 他們像不像尼斯湖水怪?從下面拍攝的話,確實看著挺害怕的。吃植物正常,但是這確實在海底,他們吃淺海上的海底植物,就像牛吃草一樣 紅色的植物不知道是什麼,反正他們能吃,不吃肉,真的浪費了他們的那一身長相。旁邊的魚兒根本不敢靠近,雖然他不吃魚。 海鬣蜥不是靠腮呼吸,是靠肺,所以他們在海底呆的時間比較短,一般就在30分鐘左右,每隔一段時他們就得上浮到水面呼吸。
  • 哥斯拉原型終於找到!現實中不超過1.5米,還很溫順!
    科幻電影《哥斯拉》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故事起源於由於受到某種神奇自然力量而環形的巨型生物——怪獸哥斯拉,由此和人類展開了一系列鬥爭的故事。而哥斯拉是系列電影,在每一部電影中,哥斯拉的形象也會有一點改變,它們根據影片劇情的需要,有時候會幫助人類,有時候又是人類的敵人。
  • 水下攝影機正在工作,一隻「哥斯拉」突然入鏡,視頻在網上引轟動
    如圖所示,這是一幅水下攝影機在太平洋海底意外記錄下的畫面。在這段錄像中,一隻外貌非常奇怪的怪獸完整入鏡,它看起來與傳說的「哥斯拉」有幾分相似。這段視頻傳出後迅速在網上引起了轟動,人們議論紛紛:莫非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怪獸的存在嗎?但很快就有專家出來闢謠了,這不是什麼怪獸,而是一種已知的海洋動物。它的學名叫做海鬣蜥,是世界上唯一一種能夠在海洋環境下生存自如的蜥蜴。
  • 哥斯拉真的存在?科學家在美洲發現一種生物,被認為是其原型
    說起哥斯拉,人們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它在1954年第一次在電影《哥斯拉》中出現,此後便快速成為世界性的流行文化符號,雖然它是一個反派的「怪獸」角色,但是卻在全球擁有諸多粉絲,很多人甚至還感覺哥斯拉「萌萌的」。
  • 哥斯拉是恐龍還是鱷魚?它的原型終於被找到了,現實裡很溫順
    筆者-小文 怪獸哥斯拉出自系列科幻電影中的《哥斯拉》,故事起源於由於受到神秘自然力量而喚醒的巨型生物,由此和人類展開一段鬥爭的故事。
  • 哥斯拉的「皮套」裝著什麼?是蜥蜴、恐龍還是
    >這部電影中的哥斯拉原型正是一種名為海鬣蜥的蜥蜴,這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可以在海中遊泳的蜥蜴,海鬣蜥成年雄性平均體長0.75米,雌性平均體長0.6米,體重約12千克,它身上密布著厚厚的鱗片,背部尖刺交錯,完全符合人們理想中的「怪獸」設定。
  • 海鬣蜥竟會「縮骨大法」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科學家新發現一種正常、健康的成年物種海鬣蜥身體竟然可以收縮,越長越小,而後不久又能繼續長大。難道動物界有懂得「縮骨大法」的物種?  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生態學家馬丁•威克爾斯基注意到,其研究近20年的加拉帕哥斯群島海鬣蜥(Galapagosmarineiguanas)的身體似乎一年一年都在發生變化時,他並不十分相信這一結果。
  • 2020年「震撼人心」動物攝影大賽——鬣蜥勇奪優勝獎
    其實評判一個攝影作品是否優秀,是可以通過不同角度去欣賞和評判的,其中一個方面,是可以通過這個作品背後的含義和故事是否有價值,另一方面,是這個作品拍攝得是否漂亮、精彩。結果,共有1萬3千多張照片被提交到比賽中,優勝者由印尼攝影師的「鬣蜥」拿下,而這個獲得優勝獎的鬣蜥作品,應該就是因為作品畫面漂亮精彩而得獎。
  • 哥斯拉的後裔......
    >斯拉愛吃魚,遊泳方式與鬣蜥巨蜥鱷魚等極為相似,很多人認為哥斯拉的原型即是海鬣蜥,如果您真的感興趣,歡迎把29還是30個版本的哥斯拉看一遍,哈哈哈.讓我們對比一下吧~海鬣蜥動物學家認為,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海鬣蜥是由陸生鬣蜥進化而來的。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它們的形態發生了一系列變化。
  • 哥斯拉首次登場日本動畫!「新之助大戰新·哥斯拉」本月開播
    而7月22日(周五)即將播出的哥斯拉最新電影「新・哥斯拉」,會與蠟筆小新實現夢寐以求的聯動。   東京灣出現神秘巨怪!這「哥斯拉」怪獸不知為何開始向春日部移動。新之助所在的春日部防衛隊接到通報,立刻向己方基地「雙葉幼兒園」緊急出動。而登上春日部街道的哥斯拉,開始將還欠貸32年的野原家,以及其他住宅一個個破壞!面對自己城市被摧毀,防衛隊成員們焦急無奈。
  • 鮑魚與海鬣蜥的介紹
    海鬣蜥在厄瓜多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海岸上,棲息著一種和史前動物長得非常相像的爬行動物,乍一看,它那古怪的樣子著實令人生畏。有人把它稱做「龍」,但其實它並不是龍,而是海鬣蜥。海鬣蜥是世界上唯一能適應海洋生活的鬣蜥,它和魚類一樣,能在海裡自由自在地遊弋,它喝海水,吃海藻及其他水生植物。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海鬣蜥共分7種。這種爬行動物的身軀比較長,最長可達150釐米以上。
  • 「哥斯拉2」中出現的9種怪獸,這盤棋下得真大
    「哥斯拉2」這盤棋下得真大,下一部就要把金剛給弄進來了。「哥斯拉大戰金剛」,不管拍得好不好,衝這個標題也值得一看。「哥斯拉2」中出現了9種不同的史前巨獸,有的由章子怡給我們做了註解,有的則是一閃而過。下面,章子怡沒來得及做的工作,我替她完成。
  • 為防止種群滅絕,海鬣蜥使出最騷走位遠洋離島,5年後種群泛濫了
    一般我們提到野生動物如果脫離了瀕危物種行列,大多數人首先會想到的肯定是在我們人和動物的共同努力下做到的,這種案例其實是特別多的,不過在赤道的一種蜥蜴表示:你們都弱爆了
  • 路邊出現一隻長相兇猛大蜥蜴,一身棕紅色,疑是外來物種鬣蜥
    ,是一種外來物種,但是具體是什麼品種,還要再繼續跟進才可以明確。 在蜥蜴中,鬣蜥的體型較大,且是外形比較兇猛的品種,但鬣蜥個性比較溫順,比較少咬人
  • 「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繽紛海底世界等你來!
    珠海長隆海洋王國超多種類海底生物,上萬隻海洋萌寶已經迫不及待要和你見面啦行走的教科書,在這裡等著你來探索珠海長隆海洋王國呈現出很大的水族館更是榮獲由主題娛樂協會(TEA)頒發2014年度的主題公園「傑出成就獎」在這裡開啟關於五一假期的驚喜奇妙之旅你將驚嘆海洋物種的豐富與奇特!
  • 海洋世界科普:很難搞 海鬣蜥的生存獨白(圖)
    我叫海鬣蜥威廉,「鬣」這個字兒挺複雜,念「獵」。我們長得超出了人類的審美觀能夠接受的範圍,所以,那位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第一次見到我們的祖先時,稱我們為「黑暗的魔鬼」。嚇人的外貌幫了我們,讓我們長期躲過了人類的侵略;當然,這也讓我們變得對危險反應很遲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