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鬣蜥,一種只生活在南美厄瓜多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特殊蜥蜴,它們的外形幾乎就是哥斯拉的翻版,除了體型較小罷了。
這種蜥蜴是世界上唯一在水中覓食的蜥蜴,它們背上長有高聳的棘刺,每天來往於海洋波濤之中,從海中遊出的景象像極了哥斯拉登陸時的情景。
加拉帕戈斯是一片由海底火山熱點生成的群島,群島地貌差異極大,有的鬱鬱蔥蔥,有的卻寸草不生,宛如地獄。
而海鬣蜥的祖先原本生活在南美叢林之中,那裡植被豐富,有吃有喝,生活很是愜意。但突然降臨的風暴把它們吹往了加拉帕戈斯群島,它們忍飢挨餓來到了荒島上,發現周圍除了水裡的海藻實在是沒東西吃啊,所以只能下海覓食,久而久之,它們就成了世界上唯一一種能夠在水裡覓食的蜥蜴。
所以別看海鬣蜥長得兇神惡煞,卻是溫和的吃素者,這一點跟哥斯拉倒也異曲同工。哥斯拉身為怪獸之王,想要毀滅人類真的是分分鐘的事,卻非要幫助人類消滅其他怪獸,一次不行就來兩次三次,一輩子做好事不圖回報,真的是發揚了雷鋒精神。
雖然哥斯拉在地球上無敵無畏,海鬣蜥在加拉帕戈斯卻是天敵眾多。
島上的加拉帕戈斯鷹是海鬣蜥的主要天敵,畢竟四條腿跑不過長翅膀的,就像電影中,火鳥拉頓也著實讓哥斯拉忙乎了一陣。
剛出生的小海鬣蜥面臨的威脅要大得多,在BBC紀錄片《行星地球2》當中就有遊蛇捕食小海鬣蜥的場面,數條遊蛇圍剿海鬣蜥,翻騰搏鬥的場面就像電影裡三頭怪基多拉纏繞哥斯拉一樣精彩。
另外,海鬣蜥作為冷血動物,必須在黑色礁石和赤道的陽光下加熱體溫才有足夠的能量下海覓食,而且加拉帕戈斯附近的水溫較低,它們只能潛水10分鐘左右就要上來,否則它們就會因為失去能量無法遊泳而淹死。
在紅外攝影機的幫助下我們可以看到剛從水裡上來的海鬣蜥和已經體溫已經上升到海鬣蜥的區別。這樣的鏡頭同樣讓阿騰想到哥斯拉在影片最後呈現的「紅蓮」狀態,二者幾乎是一模一樣。
總體來說,海鬣蜥在加拉帕戈斯的日子還算不錯,自然界的捕食者並不能影響海鬣蜥的數量,但人類的幹擾卻使它們不得不作出另一種連哥斯拉都做不到的適應性改變。
因為人類對地球的影響,厄爾尼諾現象越來越頻繁,水溫對海藻有著很大的影響,而這些海藻就是海鬣蜥賴以為生的食物。在食物難以為繼的日子裡,海鬣蜥可以將身體縮小20%,這種適應性演化可以使它們渡過食物短缺的艱難日子,這樣的功能在動物界幾乎難有匹敵。
但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還是我們人類。按照《哥斯拉2》電影中的設定,人類對地球來說就像瘟疫,人口爆炸,工業汙染,環境破壞,電影中的女主就像滅霸一樣,懷揣著「環保」的動機,釋放出一隻又一隻的怪獸,希望讓這些遠古巨獸與人類達到某種生態平衡,恢復地球原本的生機。
其實阿騰對這樣的動機還是深以為然的,人類佔有了世界的大多數資源,偌大的地球已經沒有可再生資源供人類消耗,但人類自身的狹隘、自私和暴虐卻一直充斥著我們的世界,使我們很難改變。
自然資源和野生動物已經減少到觸目驚心的地步,其實總有一天,不需要這些巨獸,地球本身就會讓我們自食惡果的。
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但人類總留有一線希望,每個人,只要能夠做出一點點改變,節約資源、做好垃圾分類、做一個負責任的旅行者,人類的未來就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