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為何沒有造訪地球?劉慈欣在小說中的解釋你不會想得到

2020-12-05 趣學習

外星人為何沒有造訪地球?人們有多種的推論。一說是光速限制,宇宙中的距離以光年計算,而物質速度又難以達到光速,外星人可能距離我們非常遠,所以根本就來不了。還有一種說法是根本就沒有外星人,但是宇宙中類地行星簡直數都數不清,你跟我說沒有其它文明,小編不相信。此類猜想和推論還有許多,而劉慈欣老師在小說《不能共存的節日》中的解釋,更是讓人深思。

在小說中,G是一個外星人,他的工作就是考察地球重要的節日。那可不是端午節、國慶節這種法定節日,而是地球的重大時刻:

「比如說分裂節。」

「什麼?」

「地球上生命細胞的第一次分裂,當然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幾十億年前吧。」

正要上車的科羅廖夫停下來,扶著車門回頭看著G。

「再比如登陸節,就是生命從海洋爬上陸地的那一天;下樹節,長臂猿從樹上下來的第一天;還有直立節、工具節、取火節等等。」

——《不能共存的節日》節選

G會見的謝爾蓋·帕夫洛維奇·科羅廖夫是人類第一艘飛船的總設計師。這一天是飛船發射升空的日子,G告訴科羅廖夫,「今天就是人類一個重大的節日,我把它命名為誕生節。」

「誰誕生?」

「人類。」

「人類早就誕生了。」「哦不, 如果您此時處於加加林上尉,哦他好像剛升為少校是吧,的位置,就會發現地球是一個藍色的子宮,嬰兒只有出了子宮才能稱為誕生……哦,總設計師同志,很抱歉我的笑話不可笑。」

科羅廖夫再次同G握了一下手:「很有意思的,謝謝你,同志,我以後會每年都慶祝這一節日的。」

「哦不不,」G搖搖頭,「今天是否能真正成為誕生節,還要等等看,還要等等看才知道呢,總設計師同志。」總設計師的車開走後,G大腦中的通訊單元把一條信息發往月球上的中轉通訊站,由此發回母星:藍星紀年1961年4月12日有可能成為誕生節,目前評估可能性為52.69%,持續監測中。

——《不能共存的節日》節選

而到了現代,G再次出現在人類第一次實現人腦與電腦直接連接的實驗室。和項目首席科學家丁一交談:

「我是一個外星人,您就叫我G吧, 我來地球考察,我的興趣是地球的重要節日。」

「哦,那你的收穫一定不小,只要你調查的範圍足夠廣,地球的每一天可能都是節日。現在節日的數量還在很快增加中,像雙棍節(註:一個同性戀者網絡購物節)什麼的。」

「我之前進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那些都不是重要節日。我是想說,今天才是人類的一個重要的節日。」科學家們互相看看,會意地點頭,丁一對G說:「有可能,你把這個節日叫什麼呢?」

「我還沒想好。」G仰脖把瓶裡剩下的一點酒喝了,「唉,上次喝酒是和總設計師同志,可敬的總設計師同志。」「總設計師?還是……同志?是誰?」有人問。

「科羅廖夫,謝爾蓋·帕夫洛維奇·科羅廖夫。」

丁一點點頭:「人類第一艘宇宙飛船的總設計師,不過,他活著的時候還沒有你吧?」

「丁總,人家是外星人。」有人打趣道。

「呵呵我忘了,不過,G先生,」丁一抿了一口酒,「科羅廖夫、馮·布勞恩這些偉大的前輩確實值的敬仰,但我們今天的突破有可能使他們所有的努力全無意義。」

「哦?」G露出很天真的疑問狀。

「這個突破之後,腦機連接技術將走上康莊大道,將飛速發展。很快,網際網路上聯接的將不是電腦而是大腦,接下來順理成章的是,人的記憶、意識和全部人格將能夠上載到計算機和網絡中,人類有可能生活在虛擬世界中,虛擬世界,你想想,在那裡人什麼都可以做,想什麼就有什麼,像上帝一樣。在那裡一個人可以擁有整個星球,」

「甚至整個宇宙,每個人一個宇宙。」G說。

「對呀,所以,飛出地球太空航行算嘛呀。」一個操著京腔的年輕人說。

「其實這個偉大的進程早已開始,」丁一說,「網際網路、移動互聯、可穿戴設備、VR、物聯網……記得嗎?幾十年前父母們居然責怪孩子們沉溺於網絡,而現在,斷開網絡沉溺於現實是最讓人不齒的懶惰和墮落。今天的突破,讓人類邁過IT伊甸園的最後一道門檻。」

「外星人先生,」有人說,「你能想像一下人類未來的IT天堂嗎?」

「未來的虛擬世界確實是天堂,在那裡面每個人確實是上帝,其美妙是任何想像都難以企及的。我只想像一下那時的現實世界。開始,現實中的人會越來越少,虛擬天堂那麼好,誰還願意呆在苦逼的現實中,都爭相上載自己。地球漸漸變成人煙稀少的地方,最後,現實中一個人都沒有了,世界回到人類出現前的樣子,森林和植被覆蓋著一切,大群的野生動物在自由地漫遊和飛翔……只是在某個大陸的某個角落,有一個深深的地下室,其中運行著一臺大電腦,電腦中生活著幾百億虛擬人類。」

——《不能共存的節日》節選

這樣的世界聽起來十分美好,但是G卻不願意和科學家們一起去吃慶功宴,因為他探訪過無數的世界,文明在其中成長,飛向太空,但是卻在虛擬的世界中熄滅。最後G給母星發回了一條信息,把1961年4月12日疑似誕生節取消,將2050年10月5日確定成為重大節日:流產節。

劉慈欣在這篇小說裡解釋了外星人為什麼沒有造訪地球,因為他們大多在宇宙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前,就夭折在了母星中,文明流產。

虛擬實境技術可以創造出肥宅天堂,但是肥宅的天堂也是阻礙進步和探索的毒藥。小編想說,這個技術什麼時候能成熟啊,後半輩子就指著它了。各位讀者,你們是願意沉睡於虛擬還是去擁抱冰冷的宇宙?

相關焦點

  • 外星人為何遲遲不造訪地球?愛因斯坦提及的預言,可能是對的!
    外星人為何遲遲不造訪地球?愛因斯坦提及的預言,可能是對的!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宇宙中存在外星文明的概率更大,因為宇宙中的星體不計其數,光與地球類似的星體就達20多顆,或許早就孕育過生命,那些外星文明的科技早已超出人類許多。
  • 三體人1965年發現地球,為何不攻擊?劉慈欣:是黑暗森林法則
    地球收到15億光年外傳來的外星信號,劉慈欣:一定不要回應!三體人1965年發現地球,為何不攻擊?"劉慈欣為何不建議回復這段外星信號呢?這是因為劉慈欣在他的小說《三體》中,提出了一個冰冷而殘酷的定律——黑暗森林法則。而《三體》三部曲,完全都是圍繞著這個法則,進行了展開。
  • 15億光年外傳來神秘信號,向地球重複發送6次,劉慈欣:不要回應
    但是,為什麼在人類得到如此多的信息之後,沒有一個外來文明造訪呢?我們不禁要問,「他們在哪裡?」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就是著名的「費米悖論」,更為完整和正統的解釋是,「宇宙的巨大規模和年齡意味著更高的地外文明應該存在。」事實上,「費米悖論」巧妙地給了我們想像宇宙文明發展的方向和空間。
  • 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為什麼還要推薦你讀劉慈欣的原著小說?
    根據劉慈欣兩部小說改編的科幻題材電影《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成為了這個春節檔熱度最高的作品。前者目前斬獲了超20億的票房,並被譽為中國硬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口碑從朋友圈一路炸裂到外媒。後者是由叔圈扛把子黃渤、沈騰傾情主演,面對「天外來客」的意外降臨,展開了一場啼笑皆非的跨物種對決,讓人腦同大開和忍俊不禁。
  • 霍金為何警告"別搭理外星文明"?劉慈欣早在《三體》中說明原因
    而他的依據是:看看地球自己從原始社會發展到現代社會經歷了什麼,就可以想像外星人會怎麼對待地球人了。關於霍金的想像和警告,我們當然無從辯解,不過有個中國人在10年前就告訴過我們答案,他就是我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而他的觀點與霍金相一致。
  • 中國主動「聯繫」外星人,《三體》或成現實?劉慈欣提出大膽猜測
    從歷史上來看,人類從來不缺UFO的記錄和猜測,儘管大部分目擊報告都是個人行為,並且被認為是某種「美麗的錯誤」,但是為數不多卻無法解釋的官方事件,卻讓很多堅信人類在宇宙中不是孤單的。那如果萬一外星人真的存在呢?在這種情況下,有網友也想到了此前大熱的科幻小說《三體》,其中提到的「黑暗森林」原則在讀者中引發了不少討論,因此現在與外星文明接觸是否安全似乎成為了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 霍金為何警告人類不要找外星人?劉慈欣10年前就告訴過世界答案
    這次計劃也被人們認為是探索外星人的開始,因為火星一直被地球人類稱為最有可能存在外星人,也是最有可能適合人類生活的星球。在劉慈欣《三體》中,他認為整個宇宙中,地球和人類就像海中沙一樣,是微不足道,虛妄的存在,甚至是沒有價值的。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自然才是主宰。如今人類對地球生態的破壞,終將會引起自然對人類的反噬。
  • 外星人或曾造訪地球 只是我們不知道
    外星人甚至曾造訪地球,但這種造訪可能發生在幾百萬年前,讓找尋證據成為不可能。如果是這種情況,下一次造訪會在何時?研究指出外星人可能等待宜居恆星系統靠近它們所在系統,而後才會揚帆起航,繼續在銀河系延伸它們的觸角。
  • 15億光年外傳來信號,向地球重複發送了6次,劉慈欣:千萬別回應
    對此,劉慈欣鄭重其事地說:「是否回應應該由國際社會來決議,就他本人而言是不會回應的,至少現在不要立刻回,會繼續了解監聽,並期望可以破譯其間一些信息。」那麼劉慈欣為何不建議立即回復這段外星信號呢?乃至連博大精深的費曼都無法了解,為何咱們花了那麼大力氣,依然聯絡不到外星人。從概率學上來說,世界中有著數之不清的星系,其數量完全逾越了咱們的想像。按說在世界中,應該充溢了智慧生命,整個世界應該是熱熱鬧鬧、摩肩擦踵。可是時間過去了那麼久,咱們卻沒有發現哪怕是一絲外星生命的痕跡,乃至連一粒細菌都沒發現。因而,很多人以為。
  • 《流浪地球》票房破40億後,劉慈欣的多部小說也將改編成電影
    僅2019年春節檔,就有兩部改編自劉慈欣小說作品的大片上映,一部是寧浩執導、黃渤沈騰主演的《瘋狂的外星人》,該片改編自劉慈欣的《鄉村教師》。寧浩早早的買了《鄉村教師》等作品的電影改編版權,但真正等到拍攝是在2017年,電影宣布開機的那一刻就定檔於2019年,可謂相當的有底氣。但不少觀眾看完《瘋狂的外星人》之後發現,整部電影和劉慈欣的《鄉村教師》已經沒有多大的關係了。
  • 地球收到15億光年外傳來的星球信號,劉慈欣: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劉慈欣為何不建議回復這段外星信號呢?這是因為劉慈欣在他的小說《三體》中,提出了一個冰冷而殘酷的定律——黑暗森林法則。而劉慈欣傾向於第二種觀點,同時他因此推論出「黑暗森林」法則,解釋了外星人為何會刻意隱藏自己。在劉慈欣看來,宇宙就像一片黑暗無比的森林。在森林中,到處都是不懷好意的獵手。每個獵手,只會做一件事,那就是殺死一切敢於暴露自己的人。
  • 神秘信號時隔12年再次發向地球,劉慈欣要求別回復,科學家不聽勸
    對此,劉慈欣鄭重其事地說:「是否回應應該由國際社會來決定,就他本人而言是不會回應的,至少現在不要立刻回」那麼劉 慈欣為何不建議立即回復這段外星信號呢?甚至連學富五車的費曼都無法理解,為何我們花了那麼大力氣,仍然聯繫不到外星人。因此,很多人認為。我們之所以不能發現外星人,只有兩種原因:一、宇宙中只有人類一種智慧生命;二、外星人刻意隱藏了自己。而劉慈欣傾向於第二種觀點,同時他因此推論出「黑暗森林」法則,解釋了外星人為何會刻意隱藏自己。
  • 地球收到15億光年外傳來的外星信號,劉慈欣:一定不要回應!
    劉慈欣為何不建議回復這段外星信號呢?這是因為劉慈欣在他的小說《三體》中,提出了一個冰冷而殘酷的定律——黑暗森林法則。而劉慈欣傾向於第二種觀點,同時他因此推論出「黑暗森林」法則,解釋了外星人為何會刻意隱藏自己。在劉慈欣看來,宇宙就像一片黑暗無比的森林。在森林中,到處都是不懷好意的獵手。每個獵手,只會做一件事,那就是殺死一切敢於暴露自己的人。
  • 中國天眼發現「第二個地球」?霍金和劉慈欣警告:不要接觸外星人
    話說,你相信宇宙中有外星人存在嗎?不管你相不相信,科學家霍金對外星人的存在是完全篤定的,他還曾經公開警告過:「我堅信,外星文明確實存在,但人類千萬不要接觸!」其實不僅僅是霍金,我國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也在自己所著的《三體》中表達過類似的觀點。在《三體》小說中,劉慈欣提出了「黑暗森林法則」,這與霍金的想法不謀而合。什麼是「黑暗森林法則」?
  • 外星人給地球發來問候?《三體》成真?霍金和劉慈欣竟不謀而合
    為了尋找外星人,人類斥巨資研發各種太空探測器,馬上都要向著太陽進軍了,可是為什麼還沒有發現外星人的蛛絲馬跡?這個問題有四種解釋,一種是在這大千宇宙中壓根不存在外星人,不存在外星人自然也就不可能對人類發出的信號作出回應。
  • 神秘信號不斷向地球發送,來自15億光年外宇宙,劉慈欣:不要回應
    劉慈欣為何不建議回復這段外星信號呢?這是因為劉慈欣在他的小說《三體》中,提出了一個冰冷而殘酷的定律——黑暗森林法則。而《三體》三部曲,完全都是圍繞著這個法則,進行了展開。而劉慈欣傾向於第二種觀點,同時他因此推論出「黑暗森林」法則,解釋了外星人為何會刻意隱藏自己。在劉慈欣看來,宇宙就像一片黑暗無比的森林。在森林中,到處都是不懷好意的獵手。每個獵手,只會做一件事,那就是殺死一切敢於暴露自己的人。
  • 神秘信號6次向地球發送,來自15億光年外宇宙,劉慈欣:別回應
    劉慈欣為何不建議回復這段外星信號呢?這是因為劉慈欣在他的小說《三體》中,提出了一個冰冷而殘酷的定律——黑暗森林法則。而劉慈欣傾向於第二種觀點,同時他因此推論出「黑暗森林」法則,解釋了外星人為何會刻意隱藏自己。在劉慈欣看來,宇宙就像一片黑暗無比的森林。在森林中,到處都是不懷好意的獵手。每個獵手,只會做一件事,那就是殺死一切敢於暴露自己的人。
  • 宇宙傳來神秘信號,地球已經接收了6次內容一致,劉慈欣:別回應
    世界上從來沒有出現過自然形成的,具有規律性的電訊號,就好像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樣的葉子。因此科學家推測這信號是外星人發來的。這一發現,讓很多科幻愛好者大為振奮,很多人認為應該回復這個訊號。更有人猜測,這個信號很有可能是一艘由外星高等文明駕駛的宇宙飛船發出來的,他們已經獲悉了地球的位置,正在加速向地球飛來。
  • 科學家收到30億光年外信號,連續向地球發送15次,劉慈欣:別回應
    科學家收到30億光年外信號,連續向地球發送15次,劉慈欣:別回應《三體》是中國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擁有數量龐大的粉絲,作者劉慈欣更是被稱為「中國科幻第一人」。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信號在宇宙中穿越了30億年才被我們接收,它們出發時地球還是一片不毛之地。如果它們真的源自外星人,那麼時至今日我們的外星朋友恐怕早已成精了。
  • 2019年,地球6次收到15億光年外傳來的宇宙信號,劉慈欣:別回應
    提起劉慈欣,代表作《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三體》是中國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作者劉慈欣更是被稱為「中國科幻第一人」。宇宙的多重性也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話題,這些疑惑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裡面體現出來,裡面有很多超乎常人理解的科幻概念,其創意很超前,就連美國總統歐巴馬看了都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