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為何沒有造訪地球?人們有多種的推論。一說是光速限制,宇宙中的距離以光年計算,而物質速度又難以達到光速,外星人可能距離我們非常遠,所以根本就來不了。還有一種說法是根本就沒有外星人,但是宇宙中類地行星簡直數都數不清,你跟我說沒有其它文明,小編不相信。此類猜想和推論還有許多,而劉慈欣老師在小說《不能共存的節日》中的解釋,更是讓人深思。
在小說中,G是一個外星人,他的工作就是考察地球重要的節日。那可不是端午節、國慶節這種法定節日,而是地球的重大時刻:
「比如說分裂節。」
「什麼?」
「地球上生命細胞的第一次分裂,當然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幾十億年前吧。」
正要上車的科羅廖夫停下來,扶著車門回頭看著G。
「再比如登陸節,就是生命從海洋爬上陸地的那一天;下樹節,長臂猿從樹上下來的第一天;還有直立節、工具節、取火節等等。」
——《不能共存的節日》節選
G會見的謝爾蓋·帕夫洛維奇·科羅廖夫是人類第一艘飛船的總設計師。這一天是飛船發射升空的日子,G告訴科羅廖夫,「今天就是人類一個重大的節日,我把它命名為誕生節。」
「誰誕生?」
「人類。」
「人類早就誕生了。」「哦不, 如果您此時處於加加林上尉,哦他好像剛升為少校是吧,的位置,就會發現地球是一個藍色的子宮,嬰兒只有出了子宮才能稱為誕生……哦,總設計師同志,很抱歉我的笑話不可笑。」
科羅廖夫再次同G握了一下手:「很有意思的,謝謝你,同志,我以後會每年都慶祝這一節日的。」
「哦不不,」G搖搖頭,「今天是否能真正成為誕生節,還要等等看,還要等等看才知道呢,總設計師同志。」總設計師的車開走後,G大腦中的通訊單元把一條信息發往月球上的中轉通訊站,由此發回母星:藍星紀年1961年4月12日有可能成為誕生節,目前評估可能性為52.69%,持續監測中。
——《不能共存的節日》節選
而到了現代,G再次出現在人類第一次實現人腦與電腦直接連接的實驗室。和項目首席科學家丁一交談:
「我是一個外星人,您就叫我G吧, 我來地球考察,我的興趣是地球的重要節日。」
「哦,那你的收穫一定不小,只要你調查的範圍足夠廣,地球的每一天可能都是節日。現在節日的數量還在很快增加中,像雙棍節(註:一個同性戀者網絡購物節)什麼的。」
「我之前進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那些都不是重要節日。我是想說,今天才是人類的一個重要的節日。」科學家們互相看看,會意地點頭,丁一對G說:「有可能,你把這個節日叫什麼呢?」
「我還沒想好。」G仰脖把瓶裡剩下的一點酒喝了,「唉,上次喝酒是和總設計師同志,可敬的總設計師同志。」「總設計師?還是……同志?是誰?」有人問。
「科羅廖夫,謝爾蓋·帕夫洛維奇·科羅廖夫。」
丁一點點頭:「人類第一艘宇宙飛船的總設計師,不過,他活著的時候還沒有你吧?」
「丁總,人家是外星人。」有人打趣道。
「呵呵我忘了,不過,G先生,」丁一抿了一口酒,「科羅廖夫、馮·布勞恩這些偉大的前輩確實值的敬仰,但我們今天的突破有可能使他們所有的努力全無意義。」
「哦?」G露出很天真的疑問狀。
「這個突破之後,腦機連接技術將走上康莊大道,將飛速發展。很快,網際網路上聯接的將不是電腦而是大腦,接下來順理成章的是,人的記憶、意識和全部人格將能夠上載到計算機和網絡中,人類有可能生活在虛擬世界中,虛擬世界,你想想,在那裡人什麼都可以做,想什麼就有什麼,像上帝一樣。在那裡一個人可以擁有整個星球,」
「甚至整個宇宙,每個人一個宇宙。」G說。
「對呀,所以,飛出地球太空航行算嘛呀。」一個操著京腔的年輕人說。
「其實這個偉大的進程早已開始,」丁一說,「網際網路、移動互聯、可穿戴設備、VR、物聯網……記得嗎?幾十年前父母們居然責怪孩子們沉溺於網絡,而現在,斷開網絡沉溺於現實是最讓人不齒的懶惰和墮落。今天的突破,讓人類邁過IT伊甸園的最後一道門檻。」
「外星人先生,」有人說,「你能想像一下人類未來的IT天堂嗎?」
「未來的虛擬世界確實是天堂,在那裡面每個人確實是上帝,其美妙是任何想像都難以企及的。我只想像一下那時的現實世界。開始,現實中的人會越來越少,虛擬天堂那麼好,誰還願意呆在苦逼的現實中,都爭相上載自己。地球漸漸變成人煙稀少的地方,最後,現實中一個人都沒有了,世界回到人類出現前的樣子,森林和植被覆蓋著一切,大群的野生動物在自由地漫遊和飛翔……只是在某個大陸的某個角落,有一個深深的地下室,其中運行著一臺大電腦,電腦中生活著幾百億虛擬人類。」
——《不能共存的節日》節選
這樣的世界聽起來十分美好,但是G卻不願意和科學家們一起去吃慶功宴,因為他探訪過無數的世界,文明在其中成長,飛向太空,但是卻在虛擬的世界中熄滅。最後G給母星發回了一條信息,把1961年4月12日疑似誕生節取消,將2050年10月5日確定成為重大節日:流產節。
劉慈欣在這篇小說裡解釋了外星人為什麼沒有造訪地球,因為他們大多在宇宙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前,就夭折在了母星中,文明流產。
虛擬實境技術可以創造出肥宅天堂,但是肥宅的天堂也是阻礙進步和探索的毒藥。小編想說,這個技術什麼時候能成熟啊,後半輩子就指著它了。各位讀者,你們是願意沉睡於虛擬還是去擁抱冰冷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