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瀋陽藥科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製藥學院舉辦了第三屆微生物藝術設計大賽。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以培養皿做畫布,微生物做「顏料」,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藝術作品。
「心連心,共戰疫」沈藥學子用微生物作畫向所有奮鬥著的醫護工作者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微生物作畫的原理其實就是菌種的培養,從自然環境中找到合適的菌種,根據它們自身不同的顏色,利用無菌操作等方式,讓菌種長成一幅漂亮的畫。菌株想要長成一幅畫,最大的難點是對「顏料」的提純。一旦混入了其他細菌或者純化程度不足,就無法取得預料之中的色彩。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按照科學研究的規律和實驗規範來進行操作。
微生物藝術設計
實驗室中各個步驟的無菌操作是對同學們的第一大要求。
首先,實驗中使用的培養皿、竹籤等都要先經121℃高溫高壓溼熱滅菌30分鐘才能使用;
其次,操作前要先將工作檯空間中的微生物紫外照射30分鐘殺滅,操作過程中也要避免微生物的侵入;
最後,工作檯上一直要吹動過濾過的無菌風,同時燃著酒精燈形成無菌區域。
在此三重無菌保障下,一幅幅美麗的作品才能誕生。
微生物作畫不比普通作畫,微生物作畫需要了解所用細菌的生長習性,而且在作畫時不能看到下筆的地方菌液是否均勻,所用的細菌會不會按照創作者的設想乖乖成長也是未知的事。總之,微生物作畫是一項需要耐心、技巧和運氣的藝術。
細菌分為很多種類,如何選擇有用的細菌,並對其進行處理,是整個微生物研究環節的最重要的一步。紅色的紅球菌,黃色的黃桿菌,橙色的橙色單胞菌,白色的芽孢桿菌,有綠色絨毛的青黴菌,還有能產生各種顏色色素的鏈黴菌等等微生物,為同學們提供了許多選擇。
那麼,這些作品的圖案是怎樣形成的呢?
細菌雖然個體微小,但生長總是比較規矩,菌種接種在哪裡它就生長在哪裡,給它一道線條它就長成一條道路,給它一片區域它就長成一座山峰;而真菌個體相對較大,它的孢子能夠到處飄揚而不可控,落在這裡形成一朵,落在那裡形成一片。於是,菌種一般被用來勾勒出線條,而真菌孢子則形成錦簇的花團,或者波濤洶湧的雲海。
(中國日報遼寧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