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裡隱藏著一群神仙畫手。近日,該校舉辦解剖學繪圖大賽,《骨單位》《花與骨》…學生作品令人大呼「神仙畫畫」。網友:瑟瑟發抖,一群被醫學耽誤的靈魂畫手。圖為《花與骨》。(來源:中南大學微信公號)(來源:中南大學微信公號)
《Audrey Hepburn》:人體解剖學的研究是對人體生理的複雜性與藝術魅力的綜合。在本次作品中,我們選取了赫本這一誒的經典形象作為畫面主題,希望通過對赫本人體結構的審視和動態的捕捉,以具有視覺震撼的形式,展現人體力與沒的完美交融。作品中,赫本的人體被由表及裡層層剖析,逐步分解,軀體部分以骨骼表現其線性的構造輪廓,以血液的流動表現其內在的生命活力;手臂部分別通過其肌肉精確描繪,試圖展現人體肌群、骨骼的力量,平衡、姿勢及其優雅感的完美結合,以解釋人體外形與內在結構的迷人聯繫。(來源:中南大學微信公號)
《骨單位》:骨單位呈圓筒狀,又稱哈佛氏系統,是長骨骨幹的主要結構單位,位於內、外環骨板之間,數量多。骨單位的中軸為一條縱行的小管,稱中央管,在中央管的周圍有10~20層同心圓排列的骨板。學習骨單位時,我便覺得它很像梵谷的《星空》,只不過換了個顏色,有了生命的美感。所以我學習了梵谷的畫法,將骨單位畫了下來,成了一幅不一樣的「星空」。(來源:中南大學微信公號)
《看見》:你是否設想過,透過由外到內的皮膚、淺筋膜、深筋膜、胸肌、胸廓和肋間肌、胸內筋膜構成的胸壁,去看見埋藏在深處的臟器組織,那是軀體的內核和生命的基石。你又是否看見了自然造物筆下蘊藏的哲學與詩意。(來源:中南大學微信公號)
《妙手生花》:從胚胎第六周時手板出現,到新生兒呱呱墜地揮舞著握緊的拳頭,數月的發育暗暗書寫著這顆星球數十億年才產生的智慧。人類的特殊總是被大眾局限於神秘的大腦,人們驚嘆於大腦的精巧而忽視了手也是使人能夠具有高度智慧的重要器官。在這張圖裡我們著眼於手的物理上最深刻的內在,看到肌肉骨骼相連接,看到手邊肆意生長的花草與「手」的奇妙反應,我們會思考,人類的智慧依託一雙妙手能造就出怎樣的鬼斧神工?(來源:中南大學微信公號)
《問渠那得清如許》:大腦是一個透明的玻璃容器,脊髓和周圍的神經系統是潺潺流動的水。缸滿水清,整個神經網絡是清澈的,是生機勃勃的,而這一份勃勃生機的關鍵便在於那源源不斷的,補充進來的水滴。在生活中,這「活水」便是新的知識,人之在世,也應不斷汲取新的知識,在持之以恆的涉獵中,得以開闊眼界,充實內心,豐富思想。作品中打坐的人不斷思考,以獲取新鮮的「水」滋養自身乃至周圍萬物,作為當代大學生,也讓我們勤思篤學,以獲取一份銳氣,一份沉穩。(來源:中南大學微信公號)
《我思故我在》:笛卡爾曾說過,我思故我在——當我使用理性來思考的時候,我無法否認自己的存在。因為思想並非空中樓閣,它需要『我』作為基礎。人的肉體比世界上任何的機器都要精密高級,我們不斷研究探索,似乎也只是窺見了其奧秘的冰山一角。我們常常驚嘆於先哲的智慧,驚嘆於思想玄妙的美。而永遠驚嘆不夠的,是通常看不見的美:錯綜走行的血管、複雜交織的神經,層疊收展的肌肉,完美的解剖學結構下,微觀物質的碰撞開出了思想的野濫縷菊(花語為睿智)。(來源:中南大學微信公號)
《心臟解剖臨摹圖》:心臟解劑是人體解剖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只有熟悉了心臟的解剖結構才能更為熱練的將其運用到心臟疾病病理生理特點的分析中,為臨床工作打好基礎。作者將大血管和心腔結構儘可能細緻的展現,力求結構描述準確,畫面生動美觀。在繪製過程中,深刻體會到以繪圖作為解剖學學習工具的樂趣和重要性。(來源:中南大學微信公號)
《父母之伴,難貫終生》:人的一生很長,父母不會一輩子陪伴我們,本作品中,兩骷髏與小女孩相擁躺於床上,象徵父母與子女。另外,這幅作品運用的解剖圖譜有人顱骨——正視圖與側視圖兩個圖譜,各結構清晰。最後,本作品寓意為:「子欲養而親不待」,作為子女,我們應該多多陪陪父母,盡孝道之責。(來源:中南大學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