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醫學生陷「屍體猥褻門」,你在解剖課上這樣做過嗎?

2021-01-10 醫脈通

耶魯醫學生陷「屍體猥褻門」,你在解剖課上這樣做過嗎?

2019-03-05 來源:醫脈通

近日,耶魯大學醫學院舊年鑑中的大量照片,被眼尖的網友曝光並激烈抨擊。照片上,身著白大褂的醫學生們圍著解剖課上的屍體,露出燦爛笑容合影留念,有的照片,還配有不堪入目的文字。


年鑑中的一張照片 | John Hay Whitney Medical Library


事件始末:一年級解剖課照片是年鑑「保留節目」


這些讓耶魯大學醫學院捲入「屍體猥褻門」的照片,部分拍攝於二十多年前,部分拍攝於2011年。


負責保管年鑑的John Hay Whitney醫學歷史圖書館館長Melissa Grafe表示,醫學院並非每年都會出版年鑑,但藏品中的確包括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的年鑑,其中許多都有一個固定部分,就是醫學生第一年在解剖學實驗室中的照片。


此次被曝光、批評的照片中,除了開頭一張六名醫學生圍繞著屍體笑容燦爛,還有一張是一名女學生手持解剖課上的屍體前臂與手部,配文為「A hand job」,而hand job在英語中有性意味十分不雅。


國內:屍體淪為醫學生拍照道具,倫理教育缺位


無獨有偶,國內醫學院校的解剖實驗課上,也不乏將屍體當做「拍照道具」的醫學生。有的博客上,醫學生甚至會貼出課堂上的照片,毫無為屍體打碼、保護隱私權的意識。


不少照片上,醫學生神情放鬆、行為輕浮,缺乏對屍體應有的尊重。


在解剖課上「比V」


手持屍體手臂打鬧、嬉笑


將屍體頭部當做「合照道具」


面帶笑容與屍體同框


是的,他們還只是18、19歲剛上大學的「孩子」,可能就是面對新鮮事物的一時心血來潮。但哪怕換位思考一下,這些解剖課上的屍體,如果是他們的家人、朋友捐出的遺體,他們還會不會笑得出來?假如遺體捐贈者的親友看到,死去的父母、好友的一片丹心被如此玩弄,又會作何感想?


醫學生的未來是醫生,我們難保不會做出推測:今天,如何對待屍體,明天,就會如何對待病人。這是很恐怖也很真實的現狀。


耶魯醫學院校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觀


1978年至今一直擔任耶魯大學解剖學教授的Bill Stewart針對事件回應稱,如果他知道這一情況,絕不會允許學生拍攝這些照片。耶魯醫學院另一名解剖學教授Lawrence Rizzolo也表示,他「強烈反對」這些學生的照片和文字,「他們違反了我們希望向醫學生灌輸的職業道德觀。」


耶魯醫學院院長Robert Alpern在致媒體的電子郵件中表示,「每一名進入實驗室的醫學生,都應對這些為科學事業捐軀的人們,表示尊重,這是倫理道德的底線。」


其他學校的解剖學教授也紛紛站出來表態,雖然幽默感有助於緩解醫學生在人體解剖課上的緊張不適,但像照片中的這樣做,則對屍體缺乏應有的尊重。


杜克大學人類進化學、解剖學教授Daniel Schmitt表示,儘管幾名學生面帶笑容可能是無心之過,但配文「hand job」的學生「完全不可姑息,非常幼稚、粗魯。」


補救:禁止在解剖實驗室內攝影


約五年前開始,耶魯大學醫學院解剖實驗室內嚴禁攝影,如今,耶魯醫學院學生均需籤署一份行為規範文件,文件指出「未經解剖課主管許可,籤名者不得在實驗室內拍攝任何照片或視頻。」違反規定可能導致無法再進入實驗室。


我國:解剖課屍源稀缺,每一具都值得尊重


在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是一門基礎必修課,解剖課上的人體標本一般被尊稱為「大體老師」、「無語良師」,在首堂解剖課學生需身穿白大褂集體向遺體默哀3分鐘,並承諾對每一個器官都會認真學習利用。


某醫學院的解剖課前默哀 | 網絡圖


醫學院中的人體解剖被視為莊重、肅穆的實驗課程,學生們必須對屍體充分尊重,部分高校還規定,禁止學生在解剖實驗室拍照、嬉戲或打鬧。


記得在我上醫學院時,每個大體老師的腳部都掛著一個泛黃的小標籤,寫著年齡、性別、死因等信息。大體老師的一個很重要的來源就是公眾捐獻,公眾捐獻的遺體對於臨床醫學的教學及科研,非常重要。但我國目前這方面缺口很大。


我就讀的北京大學醫學院在國內已算第一梯隊的醫學院,但解剖課上也是12人一組使用一具屍體(十多年前)。我國各大醫學院校的屍源緊缺,已成為醫學教育的潛在危機。


一個國家的屍解率能夠客觀反映其醫療水平。在發達國家,醫學解剖科研教學用的所有屍體,均來源於遺體捐獻,平均一兩個學生可解剖一具屍體,而在中國,六七人至少十幾名醫學生,才能共用一具屍體,屍解率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只希望,醫學生能善待這每一位來之不易的「大體老師」,他們勇敢地捨棄了身體,是想多培養出一個醫生,而不是一個靠屍體合照獲得點讚的網紅。


參考資料:

 MARISA PERYER, Cadaver photos, lewd captions found in YSM yearbooks, FEB 13, 2019, Yale News.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醫學生們以後上解剖課,竟然要使用這樣的屍體...
    對於醫學研究而言,會需要很多的人類的遺體、或是動物屍體等才能做足手術的練習。當遺體不足的時候,也會造成醫療研究以及練習上的困難。不過「Syndaver」這個近乎人體、擁有完整器官還有肌腱的解剖教具要來解決這個問題了!(同時也會帶給你很多晚上的夢魘。)
  • 「上解剖課的屍體是自己帶還是學校發?」
    嗯,學醫是對了,這樣子在面對真正的屍體時,才能鎮定自若。解剖課,職業認同感的開始解剖學是現代醫學的基礎課程。剛開始醫學理論課學習的時候,對於自己是醫學生的概念還不是很強烈,直到上了解剖課。和其他專業的同學朋友聚會的時候,規定動作:必講一些解剖課的小故事,往往能夠收到不錯的效果,尤其是在吃肉的時候……還記得當年,有一次起得晚,買了兩個肉包子就往解剖室跑,到了門口沒吃完,只好塞包裡。直到解剖課上好,再拿出包子繼續啃。想想當年,看看現在,嗯,恩哥天生是個做醫生的料。
  • 醫學生上解剖課時用到的「屍體」,是哪裡來的?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大家都知道,醫學生都要上解剖課,這堂課比較側重實踐。不知道大家是否好奇,上解剖課時用到的「屍體」,是哪裡來的?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首先一個來源就是遺體捐贈,這也是目前大部分醫學院獲得屍體的主要來源。在經過死者家屬的同意後和籤字後,遺體就會被用於解剖或者是製作標本。醫院首先會對屍體進行防腐處理,然後送到醫學院,或者進行器官切片。
  • 醫學生的第一堂解剖課:向「無言老師」鞠躬後想哭
    醫學院學生上解剖課,就是這樣的狀態。9月19日,山東青島一所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大三的同學們,上了他們入學以來的第一堂局部解剖課,這也是他們第一次見到完整的「大體老師」(遺體)。與其他課程不一樣,上課前,同學們會向遺體默哀1分鐘,然後集體鞠躬。有同學告訴作者:「遺體也是老師,我們對遺體心存敬畏。」
  • 大學解剖課的屍體從何而來?使用完畢後,又會如何處理?
    大學解剖課的屍體從何而來?使用完畢後,又會如何處理?絕大部分的大學知識,都是枯燥無聊的,所幸在於一點,很多專業對技能的掌握程度,都沒有嚴格的要求,大學生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往不同的方向發展,但這僅限於大多數專業,還有一些專業,本身的專業性特別強,比如說法律、醫學,都是需要你付出很多的時間,才能夠融會貫通的。而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醫生做手術的時候,都是需要動刀子的,因此學醫的人,如果選擇的是這一方向,就會上解剖課。
  • 走進人體解剖課:專業的態度是對大體老師最好的感恩
    朱亞文老師接受採訪下午兩點,15級學生開始上解剖課。首先由朱亞文老師講解理論,結束時已經四點半了。隨後,同學們穿好白大褂,戴上藍色手套與口罩,拿著教科書,陸續進入解剖室。六人一組,圍在各自的解剖臺前。出於體力方面的考慮,男生承擔了搬運遺體的工作。被福馬林浸泡過的遺體全身皮膚呈棕褐色,部分身體部位已解剖完成。
  • 解剖課體驗:嘔吐大哭做噩夢
    在長春,也有這樣一群年輕、陽光的醫學院女生們,這群「90後」女生們,闖過恐懼、嘔吐、做噩夢的人生第一關,在解剖課上尊重每一具冰冷的屍體,她們說:「拿起手術刀,因為我們熱愛生命。」記者體驗 解剖屍體 她們早已司空見慣在長春中醫藥大學仲景樓,來自研究生學院2014級專業學位三班的學生們開始了本周的第二次解剖課。
  • 探訪醫學院屍體解剖課:屍體前師生默哀三分鐘
    第1頁:女學生笑稱解剖課不可怕第2頁:屍體解剖完之後如何處理   解剖屍體前師生默哀3分鐘  □ 晨報探訪南醫大解剖實驗樓,與學生共上解剖實驗課  □ 南京遺體捐贈者近5000人,醫學事業發展仍急缺遺體
  • 醫學院上解剖課用的屍體是什麼地方來的?說出來你都不相信
    可是在上這門課的時候,學生都會好奇老師所拿的這個物件是真屍體的還是模型?如果是真的屍體,那這些屍體都是從何來?渠道1:無人認領的屍體無人認領的屍體,多為流浪者或者醫院裡一直無人認領的屍體,如果學校想領會屍體利用授課,可以向公安相關部門提供申請,申請同意後學校即可將屍體領會學校進行處理。
  • 學醫的妹子真是不好惹 上解剖課她徒手抓牛蛙
    提到醫學解剖,可能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不忍直視的畫面
  • 揭秘高校另類專業課:邊看書邊練解剖屍體(圖)
    比如說,醫學院的屍體解剖。屍體,不要說接觸了,就算是親眼所見,也不是人人都能經歷的。更多的是平時看碟、看書來想像。  真要是碰上屍體,不是做了兇案的見證人,就是做了兇案的兇手。不要以為雙手洗淨了血腥就可以高枕無憂,讀過法醫學的法醫、刑警們,照樣有本事讓屍體「開口」說話,找出真兇。與醫學院的學生比起來,法醫學更為恐怖,課堂上能接觸到的屍體可是活生生沒有經過醫學消毒處理的。
  • 鬼故事:午夜圍觀師兄解剖屍體,發現被解剖竟是自己!
        做這個事情的前提是你不能讓你的老師知道你在過去的一個學期裡都沒有上過他的課,那對一個教師來說是個莫大的打擊。    所以我又決定了晚上去那補補習——夜訪解剖樓。
  • 醫學院生猛女大學生:解剖屍體 與骷髏合影(圖)
    屍體、解剖、器官標本、刺鼻的福馬林,對於經常接觸這些的女大學生來說,「生猛」是她們給人的第一感覺  拿著麵包進解剖室;吃飯的時候大談解剖過程,周圍幾米之內的座位都無人光臨;給小動物注射藥物,眼也不眨地觀察它們的反應;將小動物處死後進行解剖,仔細研究它的內臟結構;手舉骷髏笑容燦爛地合影……如果我告訴你這些都是女孩子做的事情
  • 網紅冒充醫學生拍攝「大體老師」引眾怒
    正如他並不清楚「大體老師」對醫學生和醫學界的意義。尊敬「大體老師」,是醫學生的第一堂課「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是醫學生的第一個手術"患者"。我大一的時候,剛上局部解剖學,用的標本是師兄們解剖過的大體老師的各個部位。有一天上課,我一個同學揮著一根股骨在解剖室玩,嘴裡還說著拿來當打狗棒用剛好,被我們解剖室的帶教聽見了,直接讓他滾出解剖室,說以後也不會讓他再進來一次,後面我們輔導員和領導挨個去求情都沒用。
  • 人體解剖圖見過嗎?精細到血管的!麗院學生筆記本裡就有
    當你全身206塊骨骼,639塊肌肉,10大系統全部畫在紙上的時候,你能想像出是什麼效果嗎?正值期末考試期間,麗水學院醫學與健康學院一群醫學生的筆記本爆紅朋友圈。他們把繪圖筆記做成了這樣—— 《手足情深》 口腔醫學182班  陳濤有人說醫學生都是被學醫耽誤的美術生。
  • 網紅冒充醫學生拍攝「大體老師」,為何引發眾怒?
    這位網紅拍攝視頻的時候,怕是沒有想過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正如他並不清楚「大體老師」對醫學生和醫學界的意義。 尊敬「大體老師」,是醫學生的第一堂課 「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是醫學生的第一個手術"患者"。
  • 網紅冒充醫學生進解剖樓拍大體老師,網友痛批:沒有底線!
    視頻所配文案中也帶有不少#醫學生#的話題,許多人認為這樣的做法已經觸碰到了醫學倫理以及學科尊嚴的底線,表示十分氣憤!    而在所謂教學模具和空白的馬賽克上寫兔子解剖是有意給網友傳達什麼?你拍照的地點在解剖館內存放大體老師的冷柜上是不是沒想到手按著的就是遺體存放處?
  • 解剖課上學生向遺體捐獻者鞠躬 尊稱"大體老師"
    南京醫科大學七年制2011級臨床8班,有8個同學約定了一個特殊的儀式:每次這門課開始時,大家穿著白大褂,默默地站在老師的周圍,低著頭,持續一分鐘。這是一堂局部解剖課,這個實驗組的同學簇擁著的,被橙色布袋覆蓋著的,是南醫大最特殊的教育者——「大體老師」。
  • 網紅「扮醫學生進大學解剖室擺拍」,校方回應
    11月24日,在某短視頻平臺擁有百萬粉絲的博主澤一鋒,因近日連發多條含「醫學生」話題的短片,且畫面內容涉及大連醫科大學解剖室內不被允許拍攝的場景,引發網友關注。網紅扮「醫學生」進入大學解剖室拍攝大體標本行為惹眾怒 作為某短視頻平臺粉絲數超過104萬的網紅,博主澤一鋒自今年9月起便多次發布含「醫學生」話題的短片,每條視頻的點讚數均已過萬。
  • 致敬大體老師:人體結構課上用的屍體,原來是這麼來的
    有沒有朋友想過,我們生物書上清晰的人體結構圖是怎麼來的?這是個理所當然的問題,當然是解剖呀。那有沒有朋友想過,那被解剖的人體又是從哪裡來的呢?這個問題放在現在並不難回答,難的是思想上去接受它。進入20世紀後,中國醫生開始推因廣西醫流入,而帶來的人體解剖學,向人們介紹解剖學的作用,政府官方也推出了相關草案和規則,允許正規醫療機構或研究所,對親屬同意的屍體進行解剖,儘管如此,對有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思想的中國人來說,捐贈故者遺體,進行醫療研究這種事,依舊是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自願在死後捐贈遺體的人,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