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們以後上解剖課,竟然要使用這樣的屍體...

2021-01-10 南海網

  對於醫學研究而言,會需要很多的人類的遺體、或是動物屍體等才能做足手術的練習。當遺體不足的時候,也會造成醫療研究以及練習上的困難。不過「Syndaver」這個近乎人體、擁有完整器官還有肌腱的解剖教具要來解決這個問題了!(同時也會帶給你很多晚上的夢魘。)

  在此最後一次提醒,畫面是真的很恐怖,請斟酌觀賞。

  「Syndaver」這個近乎真實人體的解剖教具,是由85%的水份還有其他纖維、鹽份還有有機化合物所組成。最驚悚的地方不僅在於它的外觀,而是,它還能夠動起來,成功模仿活體所有的特性。這個教具會流血、呼吸,連瞳孔都會因應光線收縮。

  克里斯多福2004年創立了Syndaver實驗室,起因也正是因為他無法再支付實驗所需動物。

  他表示:「這不僅在道德上很好,還可以減少實驗動物的使用,省下許多時間跟金錢。」

  Syndaver每條人造肌肉、肌腱、神經還有器官都與活體的組織功能完全吻合,不僅如此,他還有額外的控制功能,能供操作身體的動作。這也確實是有史以來最複雜的手術模擬器。

  相較於市場上多半是使用橡膠或是塑膠材料所製成的解剖教具,Syndaver是模仿完整人體組織所打造的,甚至還有完整的靜脈以及動脈系統、還有心臟運送著有熱度的血液。

  不過Syndaver的價格並不便宜,一組最複雜的教具大約要54萬人民幣,基本款的大約是9萬人民幣,而這個教具也可以重複使用,使用過的器官可以再更換,更換的價格大約是1.6萬人民幣。

  

原標題:醫學生們以後上解剖課,竟然要使用這樣的屍體...

相關焦點

  • 耶魯醫學生陷「屍體猥褻門」,你在解剖課上這樣做過嗎?
    耶魯醫學生陷「屍體猥褻門」,你在解剖課上這樣做過嗎?負責保管年鑑的John Hay Whitney醫學歷史圖書館館長Melissa Grafe表示,醫學院並非每年都會出版年鑑,但藏品中的確包括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的年鑑,其中許多都有一個固定部分,就是醫學生第一年在解剖學實驗室中的照片。
  • 「上解剖課的屍體是自己帶還是學校發?」
    解剖課,職業認同感的開始解剖學是現代醫學的基礎課程。剛開始醫學理論課學習的時候,對於自己是醫學生的概念還不是很強烈,直到上了解剖課。從看書背骨頭肌肉的名稱開始,到真正上手摸骨頭,最後拿手手術刀,在瀰漫著福馬林味道的狹小解剖室裡真刀真槍的解剖屍體,我終於從心底認同了自己的醫學生的身份。
  • 醫學生上解剖課時用到的「屍體」,是哪裡來的?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在成為醫生之前,需要在大學裡面學好基礎知識,也要進行實際操作。大家都知道,醫學生都要上解剖課,這堂課比較側重實踐。不知道大家是否好奇,上解剖課時用到的「屍體」,是哪裡來的?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首先一個來源就是遺體捐贈,這也是目前大部分醫學院獲得屍體的主要來源。在經過死者家屬的同意後和籤字後,遺體就會被用於解剖或者是製作標本。醫院首先會對屍體進行防腐處理,然後送到醫學院,或者進行器官切片。
  • 醫學生的第一堂解剖課:向「無言老師」鞠躬後想哭
    醫學院學生上解剖課,就是這樣的狀態。9月19日,山東青島一所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大三的同學們,上了他們入學以來的第一堂局部解剖課,這也是他們第一次見到完整的「大體老師」(遺體)。與其他課程不一樣,上課前,同學們會向遺體默哀1分鐘,然後集體鞠躬。有同學告訴作者:「遺體也是老師,我們對遺體心存敬畏。」
  • 探訪醫學院屍體解剖課:屍體前師生默哀三分鐘
    第1頁:女學生笑稱解剖課不可怕第2頁:屍體解剖完之後如何處理   解剖屍體前師生默哀3分鐘  □ 晨報探訪南醫大解剖實驗樓,與學生共上解剖實驗課  □ 南京遺體捐贈者近5000人,醫學事業發展仍急缺遺體
  • 大學解剖課的屍體從何而來?使用完畢後,又會如何處理?
    大學解剖課的屍體從何而來?使用完畢後,又會如何處理?而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醫生做手術的時候,都是需要動刀子的,因此學醫的人,如果選擇的是這一方向,就會上解剖課。而解剖課的解剖對象,就是一些真人的屍體。那既然如此,大學解剖課的屍體從何而來?使用完畢後,又會如何處理?關於這一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很多人都想像不到。
  • 走進人體解剖課:專業的態度是對大體老師最好的感恩
    而作為形態學科學,人體解剖學讓醫學生們能夠以最直觀的方式認識人體構造。「一塊肌肉,書上會表述很多很多,它有什麼用,它要怎麼轉,能有一大段。但是沒有實感,你完全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樣的。」張心愉說。在實踐操練中,醫學生們得以掌握關於人體最「一手」的知識,對於醫學這樣一門應用性學科而言,人體解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解剖課上學生向遺體捐獻者鞠躬 尊稱"大體老師"
    班長鬱婷燕說,「和『遺體』這種冷冰冰的詞相比,學生們更願意使用臺灣慈濟大學的提法,稱他們為『大體老師』。局部解剖學的第一課,老師就帶著我們全班向『大體老師』默哀。」鬱婷燕說,但從那之後的每次課,這8位同學一直堅持著這簡潔的小儀式。「沒有人要求我們,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給鬱婷燕上解剖課的張露青老師始終記得這樣一位老奶奶。「她拎著大包小包,衣衫破舊。
  • 解剖課體驗:嘔吐大哭做噩夢
    在長春,也有這樣一群年輕、陽光的醫學院女生們,這群「90後」女生們,闖過恐懼、嘔吐、做噩夢的人生第一關,在解剖課上尊重每一具冰冷的屍體,她們說:「拿起手術刀,因為我們熱愛生命。」記者體驗 解剖屍體 她們早已司空見慣在長春中醫藥大學仲景樓,來自研究生學院2014級專業學位三班的學生們開始了本周的第二次解剖課。
  • 40位大體老師一半是成人 他們的「休息室」就在屍體庫
    在廈門醫學院,每名大一醫學生都會上一門課———《人體解剖學》,為他們授課的是兩位老師———實驗教學老師和大體老師。  大體老師,也就是遺體捐贈者,又被醫學生尊稱為「無語良師」。大體老師們雖不說話,卻用自己的軀體為一屆又一屆的醫學生傳授豐富的人體基本知識,在另一個世界推動著人類醫學的進步。
  • 網紅冒充醫學生拍攝「大體老師」引眾怒
    正如他並不清楚「大體老師」對醫學生和醫學界的意義。尊敬「大體老師」,是醫學生的第一堂課「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是醫學生的第一個手術"患者"。籤訂遺體捐獻協議書後,遺體捐贈者將在過世的8小時內急速冷凍到零下30℃保存,在教學使用時再復溫到4℃,從而能夠保證遺體的新鮮程度,讓學生能在最接近真實的人體上進行模擬手術訓練。一個人願意捐獻出自己的遺體做為醫學教學,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奉獻精神。
  • 致敬大體老師:人體結構課上用的屍體,原來是這麼來的
    有沒有朋友想過,我們生物書上清晰的人體結構圖是怎麼來的?這是個理所當然的問題,當然是解剖呀。那有沒有朋友想過,那被解剖的人體又是從哪裡來的呢?這個問題放在現在並不難回答,難的是思想上去接受它。進入20世紀後,中國醫生開始推因廣西醫流入,而帶來的人體解剖學,向人們介紹解剖學的作用,政府官方也推出了相關草案和規則,允許正規醫療機構或研究所,對親屬同意的屍體進行解剖,儘管如此,對有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思想的中國人來說,捐贈故者遺體,進行醫療研究這種事,依舊是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自願在死後捐贈遺體的人,少之又少。
  • 醫學院上解剖課用的屍體是什麼地方來的?說出來你都不相信
    可是在上這門課的時候,學生都會好奇老師所拿的這個物件是真屍體的還是模型?如果是真的屍體,那這些屍體都是從何來?渠道1:無人認領的屍體無人認領的屍體,多為流浪者或者醫院裡一直無人認領的屍體,如果學校想領會屍體利用授課,可以向公安相關部門提供申請,申請同意後學校即可將屍體領會學校進行處理。
  • 網紅冒充醫學生拍攝「大體老師」,為何引發眾怒?
    正如他並不清楚「大體老師」對醫學生和醫學界的意義。 尊敬「大體老師」,是醫學生的第一堂課 「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是醫學生的第一個手術"患者"。
  • 「醫學生的幽默」讓解剖圖看起來一點也不恐怖(圖)
    甘肅中醫藥大學的醫學生們手繪百餘幅人體解剖圖參賽,藉助醫學與藝術碰撞的火花,提升自身專業素養。 楊豔敏 攝  中新網蘭州12月12日電 (記者 崔琳 魏建軍)神秘細膩的頭骨、精巧神奇的心臟、緊緻有力的肌肉、半邊肉體半邊骨架的「卓別林」、用心彈唱的女性骷顱……近日,甘肅中醫藥大學的醫學生們手繪百餘幅人體解剖圖參賽,藉助醫學與藝術碰撞的火花,提升自身專業素養。  此次比賽,由該校書畫攝影協會發起,先後收到160幅作品,其中17幅作品獲獎。目前,百幅手繪解剖圖仍在展出。
  • 甘肅醫學生手繪解剖圖「醫藝碰撞」(組圖)
    中新網蘭州12月12日電 (記者 崔琳 魏建軍)神秘細膩的頭骨、精巧神奇的心臟、緊緻有力的肌肉、半邊肉體半邊骨架的「卓別林」、用心彈唱的女性骷顱……近日,甘肅中醫藥大學的醫學生們手繪百餘幅人體解剖圖參賽,藉助醫學與藝術碰撞的火花,提升自身專業素養。此次比賽,由該校書畫攝影協會發起,先後收到160幅作品,其中17幅作品獲獎。
  • 學醫的妹子真是不好惹 上解剖課她徒手抓牛蛙
    提到醫學解剖,可能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不忍直視的畫面
  • 醫學院生猛女大學生:解剖屍體 與骷髏合影(圖)
    張蕾這個學期的最後一節解剖課  今年大二的張蕾是天津醫科大學七年制醫學影像的學生,她這個學期最後一節解剖課是解剖盆腔。像往常一樣,進解剖室之前,她戴上醫用手套,穿好白大褂,但是沒有戴口罩,她是全班唯一不戴口罩的人,別的同學都受不了福馬林刺鼻的味道。開始她戴了一兩次,覺得憋得慌,後來隨著進解剖室次數的增多,她逐漸適應了福馬林的味道。
  • 鬼故事:午夜圍觀師兄解剖屍體,發現被解剖竟是自己!
        想到自己缺席了整個學期的實驗課,著實是對不起黨和國家,所以我決定理論聯繫實際——去解剖樓把缺掉的知識補上來——畢竟也是交了學費的嘛。    作為一個醫科學生,要進解剖樓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作為一個沒有老師批准而且是面臨考試惡補的醫科學生,要進解剖樓就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了。
  • 網紅「扮醫學生進大學解剖室擺拍」,校方回應
    11月24日,在某短視頻平臺擁有百萬粉絲的博主澤一鋒,因近日連發多條含「醫學生」話題的短片,且畫面內容涉及大連醫科大學解剖室內不被允許拍攝的場景,引發網友關注。網紅扮「醫學生」進入大學解剖室拍攝大體標本行為惹眾怒 作為某短視頻平臺粉絲數超過104萬的網紅,博主澤一鋒自今年9月起便多次發布含「醫學生」話題的短片,每條視頻的點讚數均已過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