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解剖課的屍體從何而來?使用完畢後,又會如何處理?
絕大部分的大學知識,都是枯燥無聊的,所幸在於一點,很多專業對技能的掌握程度,都沒有嚴格的要求,大學生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往不同的方向發展,但這僅限於大多數專業,還有一些專業,本身的專業性特別強,比如說法律、醫學,都是需要你付出很多的時間,才能夠融會貫通的。
而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醫生做手術的時候,都是需要動刀子的,因此學醫的人,如果選擇的是這一方向,就會上解剖課。而解剖課的解剖對象,就是一些真人的屍體。那既然如此,大學解剖課的屍體從何而來?使用完畢後,又會如何處理?關於這一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很多人都想像不到。
目前大學解剖課的屍體來源,主要還是靠遺體捐贈,有一些熱衷於公益事業,希望醫學、科學事業能得到進步的人,生前就會立下遺囑,在去世後,把自己的遺體捐贈出去。但大家都知道,中國很多的人,還是有著比較傳統的觀念,認為「死者為大」,並且覺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不能輕易捨棄,即便是去世了,也應該留一個全屍。
所以說,像是大學解剖課的屍體,數量都是比較少的,所以一般會重複使用,直到沒有了價值後,才會被製造成標本,以供否認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而除了自助捐贈,還有一些屍體的來源,這是一些無人認領的屍體,以及死刑犯的屍體,但相對而言,這些來源渠道更加稀少。
所以說,在大學上解剖課,如果能見到真的屍體,已經算是很幸運的事情了,畢竟沒有經過實踐,也培養不出好的醫生來。那麼,你會考慮捐獻自己的遺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