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上百屍體 上海一線女法醫屍檢從不帶口罩

2021-01-08 東方網

原標題:曾從「猝死」中找出他殺證據,這名16年解剖上百屍體的上海一線女法醫屍檢從不帶口罩

  通過屍體解剖揭秘非正常死亡事件背後的真相——日劇《Unnatural》的熱播,劇中總能在關鍵時刻靈光閃現破解謎團的女法醫,獲得了無數劇迷的追捧。  

  現實中的女法醫也會遭遇那樣跌宕起伏的情景嗎?「現實沒有那麼多精心布局的陰謀和反轉,法醫也沒有那麼傳奇——我們的工作和刑偵其他工作沒有什麼不同,就是還原真相。」李璐是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刑事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做了16年法醫,也是上海屈指可數出外勤的基層女法醫。  

  至今已經解剖了100多具屍體,參與多起重大刑事案件現場勘查和鑑定工作,在李璐看來,「不管男女,做法醫都需要膽大心細,也需要意志力,能扛得住壓力。」  

  不僅要驗屍,法醫還要勘查現場,了解血跡分布、現場翻動等情況。「老法醫說過,不懂得現場勘查是做不好法醫的。」如今,李璐每次出警,依然承擔著法醫和痕跡員的雙重角色。  

  李璐在現場檢驗。

  

  讓「貧血猝死」者「說」出他殺的真相  

  「勘查現場,只要作案,總會留下痕跡。解剖鑑定,屍體會『說』出真相。」判斷或排除各類意外或突發的死亡事件是否屬於刑事案件,是李璐的重要職責。  

  2015年7月10日傍晚,上海雖已入夏但未至酷暑,早晚時候略有涼意。在李璐印象中,那天的氣溫並不高,她穿著長袖的春秋式現場勘查服,體感還有些涼。  

  報警人是死者陳某的丈夫李易(化名),他對率先到達現場的派出所民警和「120」急救人員均稱,妻子因低血糖和貧血猝死。「120」到場後確認,陳某已失去生命特徵,並開具了死亡證明。  

  事發地在靜安區一棟高層公寓的24樓,李璐記得自己到達現場時,樓道裡已經擠滿了圍觀的人。她撥開人群,彎腰穿過警戒線。  

  客廳裡,一名30歲左右的女子穿著長衣長褲,衣著整齊地躺臥在沙發上,好像沉睡般安然。  

  李璐的視線快速掃過。沙發前擺著一個長條形的茶几,和客廳的書櫃、電視櫃、餐桌等家具一樣,擺放規整。客廳的兩端是兩間臥房,主臥房門緊閉,敞著門的次臥是一間兒童房。環顧屋內,沒有任何打鬥的痕跡,一切平靜如常,似乎都在佐證著李易口中「妻子因病猝死」的說法。  

  然而,這份平靜卻讓李璐隱約感到不安。「不止是現場環境,死者丈夫的表現也異乎常人的平靜,臉上沒有絲毫親人離世的悲傷情緒。更奇怪的是,他只穿了件短袖T恤,手中卻緊攥一條毛巾,頻繁擦拭著臉上冒出的汗珠。」  

  視線繼續搜尋,李璐又發現了另一個疑點:「一般人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換拖鞋,可是死者光著腳,沙發周圍也沒看到拖鞋,拖鞋去哪了?」  

  「屍體太『乾淨』了!」進行體表勘驗時,李璐看到死者的下巴處有一道新鮮的創口。但死者臉部和頸部卻沒有任何血跡,身上的衣服也潔淨如新。這個傷口是怎麼形成的,李璐在心裡打了個問號。  

  挽起屍體的袖子,李璐倒吸了一口涼氣——手臂處布滿深紅色的傷痕,還有多處長條形樣的損傷,這些傷痕說明死者生前曾遭到類似擀麵杖這樣圓柱形棍棒類物體的擊打。」  

  女子真的是猝死嗎?李璐的「第六感」告訴她,死者丈夫在說謊。  

  「你知道她身上有傷嗎?怎麼造成的?」李璐走向站在客廳一角的李易。此時,李易仍堅持妻子是猝死的說法:「她在暈倒過程中不小心撞到了桌子。」  

  「撞擊桌子不會形成這種傷痕。家裡有類似擀麵杖的物件嗎?」李璐試探著。聽到「擀麵杖」三個字,李易怔住了。  

  「你能再說一遍回家之後的全部經過嗎?」李璐問了3遍同樣的問題,目的是想還原最原始的現場,但李易每次敘述的細節都有出入。在李璐再三追問下,李易把目光轉向沙發,終於坦白:「我是打了她,但我沒想打死她……」  

  根據公安機關後續調查,李易因懷疑妻子陳某出軌,從事發當天上午開始在臥室對陳某實施家暴。期間,李易用擀麵杖等工具擊打陳某珊肩背部等身體多處。屍檢結果顯示,陳某系生前遭受鈍器擊打導致休克而死亡。  

  「雖然案子破了值得高興,但這樣的悲劇還是讓我心裡有點堵,又是一條人命啊。」結束工作,在解剖臺前專業又理性的李璐也會流露感性的一面。  

  家屬看到的「渾身外傷」在她看來「很正常」  

  李璐學醫出身。昔日同學和許多不熟悉的人都會問:「如果你真做了醫生,可能還要花精力處理跟患者和家屬的關係。法醫面對的是屍體,從這方面看,比醫生更輕鬆吧。」  

  「沒有,法醫也要跟死者家屬溝通啊。」李璐對此有許多話要說:「這可是一門大藝術。」  

  有次,李璐遇到一個案子:一名年輕女性和一條狗被發現死在出租屋內。經過勘查,現場沒有外人侵入的痕跡,排除他殺。屍檢結果顯示,女子和狗均死於一氧化碳中毒。  

  但奇怪的是,出租屋內沒有燒炭的痕跡,也沒有其他燃燒痕跡。詢問家屬和朋友,均反映死者沒有輕生的理由和跡象。一氧化碳氣體從何而來?  

  「這是一次意外中的意外。」李璐印象非常深刻。經過詳細調查,原來是出租屋內的燃氣熱水器年份已久,燃氣未充分燃燒產生一氧化碳氣體。更不巧的是,由於房屋結構的關係,熱水器排氣口產生的廢氣經循環流向廚房,最終導致大量的一氧化碳廢氣聚積在廚房。「死者臥室正好對著廚房,開門睡覺的死者不幸中毒身亡。」  

  死因已經查明。按照工作流程,李璐通知家屬辦理遺體移交手續、處理後事,並向家屬解釋屍檢結論。但家屬並不接受警方的調查結論,堅稱女子是遭他人毒殺。  

  「我經歷過失去至親的痛苦,所以我理解家屬的心情。」碰到情緒激動的家屬,李璐就發揮女性的優勢,從情感角度出發,先安撫家屬的情緒:「在那個當頭,講道理是講不通的。」等家屬情緒平靜後,李璐再條分縷析地跟他們講事實。末了,李璐都會跟家屬說一句,「如果有問題,還可以再找我。」  

  遇到更多的情況是,家屬因不了解法醫學知識而產生誤會。  

  有次,兩名家屬急急忙忙找到李璐:「我兒子肯定是被打死的。」李璐記得他們,是前兩天一起猝死事件的家屬。屍體解剖結果顯示,死者因病猝死。之前已接受鑑定結果的家屬,為何此時會提出異議?  

  「我們在殯儀館看到,兒子身上都是紫紅色的傷痕。」家屬帶著哭腔說。聽到這裡李璐馬上就明白了:「你們誤會了,那些是屍斑,人死後正常形成的,不是傷痕。」  

  遇到類似的「誤會」,李璐從不乏耐心。「死者為大。不管什麼原因造成的死亡,人都不在了。就算家屬單純發洩情緒也好,我都能理解。如果我多花點時間去溝通解釋,能讓家屬心裡好受些的話,我願意做。」  

  難得的閒暇時間,李璐會用來陪兒子,偶爾也會追一些罪案類劇集,包括經典美劇《CSI(犯罪現場調查)》和最近大熱的日劇《Unnatural》。「但是現實沒有那麼多精心布局的陰謀和反轉。配合勘查現場、物品分布情況、屍體情況、體表檢驗和解剖,我們基本都能準確判斷案件性質,查明具體死因。」  

  「法醫解剖屍體不能帶口罩」  

  作為目前上海公安系統屈指可數的出外勤的基層女法醫,在同事眼裡,李璐有著對專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記者見到李璐時,她手裡正捧著一本厚重的《法醫病理學》,「法醫學是一門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學科,法醫也需要不斷給自己充電。」  

  李璐很小就有當警察的志願,但成為一名法醫是意外。「選擇當警察,是從小耳濡目染,想和爸爸一樣成為警察。」1994年,李璐16歲,父親因公殉職。  

  李璐的父親原來是靜安分局的交警,執勤時被一名司機撞擊身亡。高三那年,李璐決定報考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但她落榜了。「那時候我就想到學醫,雖然我爸沒能救過來,但至少我可以去救治別人。」  

  1996年,李璐考入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父親過世前也想讓我當警察,我心裡始終有警服情結。」學醫5年,畢業後她還是參加了公務員考試。這一次,終於如願以償。2001年7月,李璐正式成為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的一名民警。  

  2002年4月,靜安公安分局的法醫要退休,上級希望李璐接棒,她一口答應下來,沒有半點猶豫,「可能和我的性格有關,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女漢子』。我覺得自己可以做法醫。」就這樣,24歲的李璐地正式成為一名上海基層女法醫,被送往上海市公安局刑事偵查總隊——「刑警803」法醫室學習。  

  「真正上手後才有體會,法醫這份工作真不容易。」當時李璐是靜安公安分局唯一的法醫,搬運屍體成為她面臨的一大考驗,「有些死者比我高大很多,一個人把屍體搬到解剖臺上,很需要力量,還好我平時鍛鍊得多。」  

  「做法醫得24小時待命,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警情。」經常半夜三更起來加班,回家剛剛躺下,又有案件發生。李璐說,女性的體力確實不如男性,但意志力格外重要,「在路上渾身疲憊,但一到現場精神頭就來了。現場勘查和屍體解剖都需要精力高度集中,稍一懈怠,就可能錯失真相。」  

  學醫時,李璐只解剖過被福馬林溶液浸泡的屍體,但工作後,她解剖過白骨化的屍體、高度腐敗的屍體,結構、手感完全不一樣。解剖的目的也從了解人體結構,變成確定死者的死亡性質、方式,推斷死亡時間,還有作案手法、作案工具。  

  李璐面臨著全新的課題。「尤其是腐敗的屍體,屍臭味會滲透到你的每一個毛孔裡,即使穿兩套防護服帶兩層手套也沒用。那種味道比臭水溝更臭很多倍,無法形容。我見過很多男生聞到後就頭暈嘔吐。」李璐說自己「百無禁忌」,但碰到腐敗的屍體,解剖完她一定第一時間洗澡,「有時洗一次還不夠,洗兩次,仔仔細細地擦,才能把味道去掉。」  

  「儘管屍檢現場時常充斥嗆鼻的惡臭,但法醫在解剖屍體時是不能戴口罩的。」李璐告訴記者,不同原因導致死亡的屍體有不同的氣味,法醫需要用嗅覺在第一時間獲取體感直覺:「影視劇裡,法醫都帶著口罩解剖屍體,我猜可能是為了藝術效果吧。」  

  當了16年法醫,工作中的苦和險,李璐早就消化了,說起來只笑笑:「穿上了警服,我就要全力以赴,這是爸爸交給我的任務啊。」

相關焦點

  • 法醫解剖室不見血淋淋
    陪同的汪法醫問。記者忙強打精神,表現出一副無懼的樣子,其實內心確有一點恐懼感。但走進解剖室內,發現這裡光線充足,沒有福馬林的異味和血腥味,恐懼感頓消。  一間解剖室內,四五名法醫頭、身全由白色防護衣裹著,面部戴著口罩。一會兒,從地下存屍室運送來一具男屍。一名法醫悄悄地告訴記者:「這具男屍幾天前在街頭被人發現,警方要查清楚究竟是他殺還是交通事故致死。」
  • 記者走近法醫:解剖不戴口罩 屍臭常人無法想像
    他們要做的工作包括全縣所有兇殺刑事案件,自殺、意外、無名屍體等非正常死亡的現場勘查鑑定,還有普通刑事、行政案件傷情鑑定。  現年56歲的董永華臉上總是掛滿笑容,讓人感到很親切。「現在公安機關的法醫不好招,縣級公安局的法醫更是少之又少。」董永華說:「我爭取再多幹兩年,帶好這兩個年輕的徒弟!」
  • 女法醫6年解剖109例屍體 忍受屍臭蛆蟲精確驗屍
    女法醫讓屍體「開口說話」六年解剖109例屍體   六年解剖109例屍體,莫傳瑩榮獲省勞模和市勞模稱號  新快報訊(記者 吳璇 通訊員 丘秉春)她看上去就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子,臉上總是掛著甜甜的笑,說起話來讓人感覺格外親切。
  • 80後美女法醫:讓屍體"說話" 還逝者尊嚴
    提及女法醫,很多人都是從各種各樣的影視劇中了解她們的形象。今天,小編就要帶大家走近真實的女法醫,看看她們的日常。小編認識的這位女法醫,名叫呂薪名,來自長春鐵路公安處刑事技術支隊。標準「80後」美女,身材高挑,面容姣好,僅從這一點看,似乎與影視劇中的形象並無二致。
  • 參與新冠肺炎遺體解剖的女法醫:相當於到輻射濃度最高的地方去
    等到達醫院後,凌晨一點屍檢、凌晨四點結束,休息兩個小時後展開討論;當天上午11點,收到第二例病例解剖的通知,下午四點屍檢,六點半結束……不到18個小時,團隊便完成兩例病理解剖。   首戰告捷,隨後的幾例遺體解剖工作開展得也是格外順利:2月17日下午5點,第三例病理解剖;緊接著,第四例……2月22日,是團隊最為忙碌的一天,「我們24小時之內做了五臺屍檢」,劉茜說。
  • 首例新冠肺炎解剖結果終於出爐!過程著實不易
    2020 年 2 月 16 日,全國首批因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屍體檢驗工作在武漢完成,曾參與 SARS 病例解剖工作的法醫病理學專家劉良教授團隊與相關專家共同承擔了屍體解剖檢驗工作。此前,已有不少病理學家、法醫在積極呼籲進行新冠肺炎病例屍體檢驗,以期加深對此病的理解。
  • 廣州女法醫曾見到腐屍扭頭就走 不敢吃蟲或蜂蛹食品
    情殺、仇殺、劫殺——連日來,改編自部分真實故事的網絡劇《法醫秦明》,讓法醫這一神秘職業走向公眾視野。複雜的損傷、噁心的分屍現場、惡臭的腐屍骨骸,法醫們天天都要接觸。面對這些常人難以面對的一幕幕,黃埔區公安分局的女法醫莫傳瑩(廣州僅有的兩名能出現場的女法醫之一),向我們講述了她17年來探尋真相的「屍檢故事」。
  • 探秘濟南法醫:14年前我中的那次屍毒,一輩子忘不了
    屍體解剖室2019年6月25日10:45,濟南東部孫村片區的蓮花山殯儀館門口,一輛改裝過的特型車輛——上汽大通牌警車駛過大門,輕車熟路幾個轉彎後,停在了大院的停車位上。車門打開,一個個頭不高的警察貓著腰下了車。
  • 五年法醫學生涯:在經歷了那麼多慘烈的屍體後 還有多少人堅持?
    上海醫科大學自 1984 年起設立法醫專業,是全國最初開設法醫專業本科的六所院校之一。2000 年,上海醫科大學和復旦大學合併辦學,組建成為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當他看著家屬從平靜無波到突然爆發地慟哭;看著病人從起初的應答,到點頭眨眼,到眼神無光;看著前後相隔 1 分鐘的兩張心電圖,一張有起伏,一張是直線,「法醫實習面對冰冷的屍體,和臨床實習面對由生到死的人,差別太大了!」金愷迪無法不難過。可是,法醫是他的選擇。
  • 探秘智能化法醫解剖室:高科技讓人想不到
    &nbsp&nbsp&nbsp&nbsp錢報記者帶你探秘全省首家智能化法醫解剖室&nbsp&nbsp&nbsp&nbsp聞不到異味、能遠程會診、可智能語音記錄4.0版法醫解剖室的高科技讓人想不到&nbsp&nbsp&nbsp&nbsp
  • 上海公安詳解重案犯罪現場調查 鼻炎是法醫的職業病
    當命案發生,痕跡勘察人員首先到場,然後是法醫、攝錄像人員、DNA生物物證檢驗員。他們並不負責抓捕嫌犯,卻讓嫌犯無所遁形。他們隸屬於上海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管理中心(簡稱刑技中心),負責全上海兇殺命案及部分重、特大案(事)件的現場取證、屍體檢驗和痕跡物證提取和檢驗。「在我們眼裡,各種細節都是有機結合的。」
  • 聊聊海門處理屍體的人
    殯葬者如此,法醫亦是此。 不知死,焉知生?這世界上誰都能害怕屍體,唯獨法醫不能。他們必須留下,聽死者在世上的最後一次「講述」。 儘管是非典時期,但由於信息不暢、條件有限,李家騏一行人除了手套、口罩外,再無其他安全防護措施。 通過體表檢驗,抽心血、做理化、中毒排除,這起案件在李家騏他們前期工作基礎之上,很快排除了他殺嫌疑。
  • 揭秘高校另類專業課:邊看書邊練解剖屍體(圖)
    比如說,醫學院的屍體解剖。屍體,不要說接觸了,就算是親眼所見,也不是人人都能經歷的。更多的是平時看碟、看書來想像。  真要是碰上屍體,不是做了兇案的見證人,就是做了兇案的兇手。不要以為雙手洗淨了血腥就可以高枕無憂,讀過法醫學的法醫、刑警們,照樣有本事讓屍體「開口」說話,找出真兇。與醫學院的學生比起來,法醫學更為恐怖,課堂上能接觸到的屍體可是活生生沒有經過醫學消毒處理的。
  • 醫學院生猛女大學生:解剖屍體 與骷髏合影(圖)
    屍體、解剖、器官標本、刺鼻的福馬林,對於經常接觸這些的女大學生來說,「生猛」是她們給人的第一感覺  拿著麵包進解剖室;吃飯的時候大談解剖過程,周圍幾米之內的座位都無人光臨;給小動物注射藥物,眼也不眨地觀察它們的反應;將小動物處死後進行解剖,仔細研究它的內臟結構;手舉骷髏笑容燦爛地合影……如果我告訴你這些都是女孩子做的事情
  • 屍斑、屍僵、巨人觀……這部國產法醫紀錄片簡直打開了新世界
    我覺得對《法醫密檔》最中肯的評價就是——真實。這部片裡沒有大家見慣了的陰森恐怖和故弄玄虛,只有高度還原的案發現場。辦案人員趕到時還未凝固的斑斑血跡邊陲山洞中已經嚴重風化的凌亂白骨還有顯然被人為破壞過的現場痕跡除此之外,片子裡還有你很可能這輩子都沒有機會看也不敢看的場面,解剖室的消毒水味隔著屏幕都那麼刺鼻,讓人時刻把心提在嗓子眼。
  • 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中,屍檢到底對誰有利?|醫眼看法
    患方指出患方要求屍檢,但醫方未做屍檢,導致患者死亡的因果關係無法鑑定,提出重新鑑定。醫方不同意重新鑑定,法院最終駁回起訴。之後,家屬再次提起訴訟。庭審中,院方提交了當地衛生健康局出具的情況說明證明患者親屬已經明知需要進行屍體解剖確定的死亡原因,因醫方明確表示不同意對患者進行屍體解剖,致使對患者沒有進行屍體解剖。
  • 法醫人類學家到底是做什麼的?
    在一張停屍臺邊,法醫人類學家蘇 · 布萊克和一位病理學家面對的是深度腐壞的人類遺體,其顱骨碎成 40 餘塊混在一起。病理學家作為具有醫學資格的從業者應判定死因,她認為,死因很可能是槍傷,但還不確定。而這樣的結果非常重要,因為這就意味著案件不需要再走庭審的程序。這不單可以省下大筆的公共資金,更重要的是,受害者不需要再向法庭提供自己被性侵的證據,因為作案者可能是他們的父親、母親的男友或者熟人。"我們的成功,最要感謝的是解剖學。
  • 世界最古老木乃伊狗屍體解剖!不恐怖,可以看
    它在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內密封保存了1.24多萬年,科學家對它進行屍體解剖,揭示出這隻史前野獸在毛皮、牙齒甚至生命最後時刻吃了什麼等方面的驚人細節。專家表示,屍檢結果會對研究古老的狗種提供「巨大幫助」。這項研究有望證明這隻動物是不是現代家養寵物狗的一個祖先。它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 家屬要求解剖遺體尋找真相
    富士康二度召開發布會回應「馬向前死亡事件」  家屬要求解剖遺體尋找真相  新聞追蹤  本報深圳訊羊城晚報記者陳驍鵬報導:19歲的深圳富士康工人馬向前在工廠內突然死亡(詳見本版26日報導),引起社會的強烈關注。
  • 美國警察說謊,獨立法醫鑑定證明黑人男子是被活活壓死,不是因為...
    據美國媒體和半島電視臺報導,根據周一公布的初步屍檢結果,美國黑人男子喬治·弗洛伊德的家人同意進行的獨立屍檢發現,弗洛伊德的死亡「是由頸部和背部壓迫導致的窒息導致的,窒息導致血液無法流向大腦」。法醫麥可·巴登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弗洛伊德的死亡沒有任何潛在的醫學健康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