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解剖室不見血淋淋

2021-01-11 搜狐網
  新落成的廣州市公安局法醫解剖中心十分神秘,本報記者實地探訪撩開層層面紗……

  

左圖:屍體解剖室並不是人們想像的那樣血淋淋王普攝

  右圖:二樓的會議室可「直播」解剖過程

  廣州廣汕公路旁一座單體三層大樓,四周綠草如氈、松柏蒼翠。要問這棟大樓內是什麼單位,作何用途,恐怕附近沒有幾個人能說得出來。原來,這是廣州市公安局新落成的法醫解剖中心。近日,記者隨廣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法警走進這座大樓,將其神秘面紗一層層揭開。

  解剖室沒有血腥味

  在人們的想像中,屍體解剖室一定是陰森森、血淋淋的,恐怖得很。可記者剛踏入解剖中心大門,卻是眼前一亮———大廳內裝修華麗,地板光亮照人,恍如走進賓館一樣。

  記者先走進更衣室,換鞋、更衣後,再步入通往解剖室的通道,頓感冷颼颼,不由自主地打了一冷戰。「是不是有點怕?」陪同的汪法醫問。記者忙強打精神,表現出一副無懼的樣子,其實內心確有一點恐懼感。但走進解剖室內,發現這裡光線充足,沒有福馬林的異味和血腥味,恐懼感頓消。

  一間解剖室內,四五名法醫頭、身全由白色防護衣裹著,面部戴著口罩。一會兒,從地下存屍室運送來一具男屍。一名法醫悄悄地告訴記者:「這具男屍幾天前在街頭被人發現,警方要查清楚究竟是他殺還是交通事故致死。」

  法醫們開始進行解剖,一名法醫在旁拍照。這情景就好像是醫院的醫生正對病者進行手術一樣,只不過這裡沒有無影燈和氧氣瓶。

  只見法醫們先是用先進的切顱器緩慢地將死者頭顱切開,隨後,對死者頭部前後、左右各部位進行一番檢查,看看腦內是否有撞擊傷,其間還不時小聲議論幾句。他們又用手術刀小心翼翼地將死者前胸部中部切開,一點點對死者的心、肝、脾等多個主要部位進行檢查,取樣本送化驗室化驗。最後把刀口縫上,一次屍檢便完成了。記者見到,開顱、開胸流出的血水,全都從解剖床下端流出,對解剖室沒有汙染。

  進口解剖床4.9萬美元

  走進另一間解剖室,汪法醫說:「這是高腐屍體解剖室。這裡有兩張解剖床是剛從美國進口的不鏽鋼屍檢床,每張為4.9萬美元,屍檢床上四圍送風,床下面抽風、抽水。」據他介紹,屍檢時,屍體產生的有害氣味、血水,都從床下面抽去。

  不久前,在芳村區發生兩屍命案(此案已由刑警支隊偵破),兩名女死者被害後在出租屋內已有多日,屍體出現屍斑,發出強烈的屍臭味。一位同志進入案發現場沒有戴口罩,進去後沒幾分鐘,就跑出來,即時嘔吐。兩具女屍運到解剖中心後,被轉到這兩張高腐屍檢床,異味全都抽走。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法醫們能更加專心。

  大廳右側還有一間交通事故屍檢室。交通事故發生後,其中一些複雜的事故需探明原因,交警就要在這裡對死者進行屍檢。如今年8月的一個晚上,海珠區內環路上飛下一具頭身異處的屍體。當時人們議論紛紛,有人說可能是駕車者從車內拋出後,被交通指示牌割斷脖子;也有人推測死者被人謀殺後拋屍街頭。法醫們在屍檢中運用先進的酒精測試設備,發現死者體內酒精度較高,又從汽車車窗發現被撞痕跡,還有內環路指示牌留下的死者血跡,最後得出死因結論:死者為酒後高速駕車,發生車禍後,拋出車外,被指示牌割頭。

  解剖過程可作「直播」

  記者轉上二樓,這裡有講學室、示教室、閱片室、閉路電視監控室,還有一間大會議室。會議室從陳設到裝修與賓館、酒店的會議室沒有兩樣,空調、真皮沙發、傳聲器、投影電視一應俱全。牆壁上的投影電視正在直播樓下屍檢經過,攝像頭由高處俯拍,整個屍檢過程一覽無餘。

  怎麼這屍檢過程還要「轉播」?記者感到納悶。汪法醫告訴記者:「屍檢中,死者家屬是不準進入解剖室的。有時遇到疑難案件,家屬們又對公安部門屍檢過程放不下心,我們可在會議室直播實時解剖過程,增加了辦案的透明度。」

  他告訴記者這樣一件事:一次,某市民與一群朋友宵夜,大夥把酒言歡,喝著喝著,那位事主突然向後一仰,「撲通」一聲倒在地上。眾人馬上將他送入醫院。20多天過後,這位市民終因傷重不治。區公安分局法醫經過體表屍檢後認定死者為倒地後跌傷頭部,死因無可疑。死者家屬發現自己親人「離奇」死亡,認為一定是被人謀殺。他們要求公安機關快速破案,而區公安分局堅持認定死者是跌傷致死。家屬轉而四處投訴,說公安部門不作為,雙方關係一時僵持住。

  那隻好讓科學來說話了。法醫們將死者家屬、律師及家屬找來的醫學專家全部請到解剖中心會議室。經過家屬的同意,法醫開始對死者進行屍體解剖。主持此次解剖的是中山醫科大學法醫學系副主任、醫學博士胡丙傑。法醫們先是打開腦骨,一點點地查找。胡丙傑博士通過顯微鏡在死者腦幹下發現出血,又從死者腦前額葉處的對衝傷,分析傷處的形成是因為當事人在高速運動中突然遇碰撞呈停止狀時而產生的。接下來,他們又解剖檢查了死者口唇、喉部,無發現中毒跡象及扼頸、勒傷痕跡。解剖體內,沒有發現有打擊、傷病引致死亡的跡象。與此同時,專家、家屬、法醫們坐在二樓會議室內從電視中觀看此次解剖過程。

  法醫們操控攝像鏡頭,邊解剖邊進行解釋。醫學專家一旦對解剖提出疑問或需看哪個解剖部位,電視攝像頭便移動、放大,現場直擊。解剖過程達數個小時,最後,醫學專家、法醫們一致認為死者是跌傷致死。死者家屬看到如此優良的設備和法醫人才,屍檢過程又完全是在公平、公開、公正的環境下進行,表示完全相信公安部門對死因的調查是重視和認真的。他們激動地說:「現在你們說什麼(結論),我們都相信了。」

  還有一次,一名外來民工與街頭小販打架。民工頭部被小販用摩託車頭盔敲擊一下,最後敗下陣來。十多天後,民工突發病入院後搶救無效死亡。「昨天還是一個大活人,今天怎麼就死去,一定是被毆傷致死。」家屬們這樣認為。天河區公安分局法醫鑑定卻認定死者為心肌梗塞引發死亡。

  孤兒寡母手持「狀紙」來到刑警支隊,刑警支隊領導馬上令法醫室的民警著手調查。他們將省一級的法醫專家以及家屬、律師請到解剖中心會議室內,通過公開解剖,終於弄清真相,認定死者確為突發心肌梗塞死亡。

  「為體現屍檢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重大刑事案或重要屍檢,均要錄像,再將資料輸入光碟,永久保存,以便對我們的工作隨時復檢。這也對我們的屍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經得起檢查。」汪法醫說:「我們設想在將來還要把解剖過程用通訊衛星實時傳輸到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指揮中心,特大刑事案件的取證、調查、破案可同步進行,為破案贏得時間。」

  樣本可保存20年

  解剖中心三樓是病理標本室、物證實驗室。物證實驗室內放有六七臺超低溫冰箱。近幾年,在廣州市發生的重、特大案件中的屍檢者的血液、精液、心、肝、脾等部位的樣本均存放在這裡。這些物證可存放20年。

  新的法醫解剖中心是廣州市政府、市公安局投入3000多萬元建成的。病理分析、血液和精液等分析設備和儀器先進程度可與美國洛杉磯警察局解剖中心相毗美。它的建成體現出廣州警方向科技要警力、用科學辦案的思路。

  一位英國專家參觀了這個解剖中心後,讚嘆道:「你們對死因調查如此重視,就是對死者的尊重、生者的安慰。西方某些人士如果還說這裡(中國)沒有人權,那才是不可思議的事。」

  王普 萬裡平

相關焦點

  • 探秘智能化法醫解剖室:高科技讓人想不到
    不過,想必大伙兒對法醫依然有很多好奇的地方。&nbsp&nbsp&nbsp&nbsp昨天,錢江晚報記者走進了一處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沒見過的地方——法醫解剖室。&nbsp&nbsp&nbsp&nbsp海寧市法醫學解剖檢驗室,是全省首家智能化法醫解剖室。進入解剖室要穿戴什麼樣的著裝?解剖室內部到底長什麼樣?
  • 記者走近法醫:解剖不戴口罩 屍臭常人無法想像
    經過長時間的跟蹤採訪,記者近距離接觸了鄱陽縣公安局刑警隊的法醫們,聽他們講述工作、生活中的故事。  一名老民警帶著三個80後  從警30餘年的老民警董永華,兩個80後年輕民警鄭海明、趙峰,以及省公安廳掛職幹部朱承仁,這樣一個一老帶領三新的陣容,組成了鄱陽縣公安局刑警大隊法醫室隊伍。
  • 解剖上百屍體 上海一線女法醫屍檢從不帶口罩
    原標題:曾從「猝死」中找出他殺證據,這名16年解剖上百屍體的上海一線女法醫屍檢從不帶口罩  通過屍體解剖揭秘非正常死亡事件背後的真相  至今已經解剖了100多具屍體,參與多起重大刑事案件現場勘查和鑑定工作,在李璐看來,「不管男女,做法醫都需要膽大心細,也需要意志力,能扛得住壓力。」    不僅要驗屍,法醫還要勘查現場,了解血跡分布、現場翻動等情況。「老法醫說過,不懂得現場勘查是做不好法醫的。」如今,李璐每次出警,依然承擔著法醫和痕跡員的雙重角色。    李璐在現場檢驗。
  • 參與新冠肺炎遺體解剖的女法醫:相當於到輻射濃度最高的地方去
    劉茜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病理學副教授,也是參與此次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解剖的劉良團隊中的一員。從2月16日起到2月26日,針對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病理解剖總共完成了12例,其中,劉茜參與了團隊所負責的9例。   對於遺體解剖的風險性,劉良教授曾這樣描述:「(解剖環境)相當於到輻射濃度最高的地方去」。
  • 探秘濟南法醫:14年前我中的那次屍毒,一輩子忘不了
    要把死者想說的話和現場包含的信息解讀出來,他們不能錯過案發現場任何一點蛛絲馬跡,其艱苦程度超出常人想像:人人敬而遠之的腐臭之地是他們日常的工作環境,血淋淋的屍體是他們經常面對的工作對象……6月17日—6月25日,生活日報首席記者吳永功、記者張國桐蹲點濟南市公安局歷城區分局刑警大隊技術中隊,跟法醫呂國慶、陳蓬波
  • 屍斑、屍僵、巨人觀……這部國產法醫紀錄片簡直打開了新世界
    我覺得對《法醫密檔》最中肯的評價就是——真實。這部片裡沒有大家見慣了的陰森恐怖和故弄玄虛,只有高度還原的案發現場。辦案人員趕到時還未凝固的斑斑血跡邊陲山洞中已經嚴重風化的凌亂白骨還有顯然被人為破壞過的現場痕跡除此之外,片子裡還有你很可能這輩子都沒有機會看也不敢看的場面,解剖室的消毒水味隔著屏幕都那麼刺鼻,讓人時刻把心提在嗓子眼。
  • 女法醫6年解剖109例屍體 忍受屍臭蛆蟲精確驗屍
    女法醫讓屍體「開口說話」六年解剖109例屍體   六年解剖109例屍體,莫傳瑩榮獲省勞模和市勞模稱號  新快報訊(記者 吳璇 通訊員 丘秉春)她看上去就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子,臉上總是掛著甜甜的笑,說起話來讓人感覺格外親切。
  • 80後美女法醫:讓屍體"說話" 還逝者尊嚴
    提及女法醫,很多人都是從各種各樣的影視劇中了解她們的形象。今天,小編就要帶大家走近真實的女法醫,看看她們的日常。小編認識的這位女法醫,名叫呂薪名,來自長春鐵路公安處刑事技術支隊。標準「80後」美女,身材高挑,面容姣好,僅從這一點看,似乎與影視劇中的形象並無二致。
  • 首例新冠肺炎解剖結果終於出爐!過程著實不易
    2020 年 2 月 16 日,全國首批因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屍體檢驗工作在武漢完成,曾參與 SARS 病例解剖工作的法醫病理學專家劉良教授團隊與相關專家共同承擔了屍體解剖檢驗工作。此前,已有不少病理學家、法醫在積極呼籲進行新冠肺炎病例屍體檢驗,以期加深對此病的理解。
  • 法醫林可的小故事
    我想把自己遇到一些有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也想讓大家可以更正確的認識我的職業----法醫。講起法醫,你會想到什麼,死亡?屍體?腐臭?或是疑惑?不解?無法接受?我講起法醫,或許可以從古代開始,法醫被稱為令史、仵作,主要做簡單的屍表檢驗(推薦看《洗冤集錄》),法醫界公認鼻祖:宋慈。
  • 當法醫究竟是什麼感受?當了法醫之後還喜歡吃肉嗎?答案超出想像
    當法醫究竟是什麼感受?當了法醫之後還喜歡吃肉嗎?答案超出想像 眾人皆知,社會上的各行各業之所以存在,便是因為它們適應了時代的發展和需求才得以保留和沿承。社會上的職業也是廣泛到讓人無法一一去了解,例如法醫這種職業,就得自己涉足過,不然很難理解其工作性質。隨著網劇《法醫秦明》的熱播,法醫這個職業一度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 網紅「扮醫學生進大學解剖室擺拍」,校方回應
    11月24日,在某短視頻平臺擁有百萬粉絲的博主澤一鋒,因近日連發多條含「醫學生」話題的短片,且畫面內容涉及大連醫科大學解剖室內不被允許拍攝的場景,引發網友關注。網紅扮「醫學生」進入大學解剖室拍攝大體標本行為惹眾怒 作為某短視頻平臺粉絲數超過104萬的網紅,博主澤一鋒自今年9月起便多次發布含「醫學生」話題的短片,每條視頻的點讚數均已過萬。
  • 《心靈法醫》:用「治癒」實現類型升級
    作者 / 喬苗兒 荒無人煙的野外,無名乾屍被層層包裹成木乃伊;解剖臺上,高度白骨化的骸骨等待身份的證明;案發現場,高度腐敗的遺體令人難以招架……
  • 網紅澤一鋒回應「進解剖室擺拍」:已和校方妥善處理
    11月24日,在某短視頻平臺擁有百萬粉絲的博主澤一鋒,因近日連發多條含「醫學生」話題的短片,且畫面內容涉及大連醫科大學解剖室內不被允許拍攝的場景,引發網友關注。
  • 學會了這些,你也能變成法醫界的大牛
    《非自然死亡》《法醫秦明》《骨語》《Sign》《嗜血法醫》這些電視劇中的屍體解剖場景,你是否還歷歷在目?那麼這些電視劇中的屍體解剖場景,你是否還歷歷在目?在這些影視作品中,司法部門的法醫會在解剖室內利用各種設備對死者屍體進行檢驗以尋找線索,他們所使用的設備極為先進,甚至帶有一點科幻色彩。但現實真是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光彩奪目嗎?答案是確定一定以及肯定的,雖然有藝術加工的成分在裡面,但事實上,他們確實是走在了高端科技的前沿。
  • 逝世患者和家屬同意捐出遺體令人尊敬,遺體解剖為何意義重大?
    昨日(2月16日),全國第一例、第二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相繼完成,目前兩具解剖病例已被送檢。相關報導介紹稱,解剖所獲的新冠肺炎病理,對於探索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的病理改變,疾病機制等有重大幫助,能從根本上尋找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與致死性。
  •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
    > 簡介  本系由中國著名解剖學家張鋆教授1928年創建,先後在著名解剖學家齊登科、王有琪和鄭思兢領導下,在谷華運、成令忠、於彥錚、沈馨亞、鍾翠平、左煥琛和彭裕文等著名教授辛勤努力下,經過幾代人的奮鬥,將本系建設成為一個國內一流、享有國際聲譽的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科
  • 上海公安詳解重案犯罪現場調查 鼻炎是法醫的職業病
    刑技中心痕跡室業務主管田巍說,「你不知道你所分析的結果是否發生,何時發生,但它們最終會發生,然後驗證你的判斷。」到達現場後,確認是兇殺案件,然後通知法醫、攝錄像人員、DNA生物物證檢驗員,在犯罪現場提取指紋,然後顯現後交給指紋室,足跡經過照相衝印出來,放入足跡庫進行串並,在現場有屍體,在初勘結束後,交給法醫,運送去殯儀館進行屍體解剖。」
  • 五年法醫學生涯:在經歷了那麼多慘烈的屍體後 還有多少人堅持?
    雖然法醫學是應用型專業,但與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等校的法醫學相比,復旦大學法醫學更側重科研。其實,「法醫」對普通人來說是一個很神秘的職業,一些以法醫為主角的職業劇的熱映,在一定程度上令「法醫」在大眾視野中成為一個冷靜、睿智、正義、然而有些孤獨的形象。在金愷迪看來,法醫確實是一個孤獨的職業,要成為一名法醫,需要具備冷靜、縝密、思路開闊的素質,「和外科醫生比較類似」。
  • 參觀者緊張得閉眼睛 大學人體解剖室開放
    模擬人體在做模擬手術   南方網訊 昨日(5月22日),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科普周」活動啟動,學校首次將人體解剖實驗室和模擬病房面向市民開放。不少市民前往參觀,有家長甚至將幾歲的孩童也帶進了實驗室,面對被解剖了的真人真體,孩子們不但沒有恐懼,反而在父母的講解下,聽得津津有味。在昨日,大多數參觀者都是今年有意報考該校的「準高考生們」。   市民成功「搶救」病人   昨天,廣州中醫藥大學模擬病房及其解剖實驗室首次對市民開放,不少市民前往參觀,切身體驗醫療救治與人體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