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近法醫:解剖不戴口罩 屍臭常人無法想像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4法醫在露天野外「破解死亡密碼」

  記者近距離採訪鄱陽法醫

  「人會說謊,證據不會說謊。我們所提取到痕跡,就是鐵證。」這是熱播港劇《法證先鋒》中的經典臺詞。

  法醫每天面對冰冷的屍體和血腥的傷口,在別人眼中,這個職業與恐怖、陰森、血腥等詞相連。經過長時間的跟蹤採訪,記者近距離接觸了鄱陽縣公安局刑警隊的法醫們,聽他們講述工作、生活中的故事。

  一名老民警帶著三個80後

  從警30餘年的老民警董永華,兩個80後年輕民警鄭海明、趙峰,以及省公安廳掛職幹部朱承仁,這樣一個一老帶領三新的陣容,組成了鄱陽縣公安局刑警大隊法醫室隊伍。他們要做的工作包括全縣所有兇殺刑事案件,自殺、意外、無名屍體等非正常死亡的現場勘查鑑定,還有普通刑事、行政案件傷情鑑定。

  現年56歲的董永華臉上總是掛滿笑容,讓人感到很親切。「現在公安機關的法醫不好招,縣級公安局的法醫更是少之又少。」董永華說:「我爭取再多幹兩年,帶好這兩個年輕的徒弟!」

  作為法醫,他們不僅時常面對慘不忍睹的現場,還要奔波於解剖現場、殯儀館、火化場、太平間,這需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挑戰常人難以承受的心理極限。掛職幹部朱承仁吃住均在刑警隊,在他的房間張貼著人體解剖圖,他說:「雖然現在習以為常,當初來到法醫室解剖第一具屍體時,晚上真是噩夢不斷。」在掛職的半年時間裡,解剖現場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雖然工作緊張,但業餘時間三個80後小夥子也很「潮」:喜歡玩電腦遊戲,喜歡旅遊,喜歡朋友同事之間吹吹牛皮、開開玩笑……就拿趙峰來說,別看他長著一張娃娃臉,其實是一個電腦遊戲高手和微博控。平時在與刑警隊同事朋友聊天的時候,他總會推薦大家一起去玩某款網路遊戲;勘查完現場閒下來時,他總會將自己的一些感悟和工作中遇到的種種趣事,拍成照片或編成文字的形式通過微博給網友曬出來。

  沒有專門解剖室只能野外露天顯身手

  受縣財政制約,鄱陽刑警大隊法醫室至今既沒有配備專門的解剖室、解剖臺,也沒有完全配備防屍毒、防臭面具等相關方面的設備。所以每次解剖屍體時,法醫只能選擇在一些人跡罕至的野外露天進行。

  5月15日12時許,警方在饒河鄱陽鎮角豐圩水域發現一具女性浮屍。死者被發現時已是一周後,屍體浸泡在水中趨於腐爛。當時正是中午,天氣炎熱,記者與法醫乘船離浮屍500米遠處,就能聞到惡臭味。在記者戴口罩的間隙,鄱陽縣法醫室的4人已蹲在船頭,頂著烈日、強忍著刺鼻的惡臭進行解剖。

  「法醫在對屍體進行解剖時,都是不能戴口罩的。」朱承仁告訴記者。這是因為如果死者是服用某種藥物或是毒物死亡,還需要他們通過嗅覺對毒物做初步分辨判斷。

  記者在現場看到,4人通過分工協作,將屍體一塊一塊地過目、觸摸,僅對死者腐爛的胃臟解剖分離,就花了40分鐘……在此後的6小時中,他們沒有喝一口水、吃一口東西,最終將屍檢報告拿了出來:「從該女性浮屍身上,未發現機械性暴力損傷痕跡,無他殺跡象,死者系溺水死亡,綜合繩索的捆綁手法以及死者衣著特徵分析,考慮死者自殺可能性較大。」16日下午,警方成功找到了死者家屬,證實死者患有抑鬱症,近期向旁人透露過自尋短見想法。

  「不管屍體有沒有腐爛,解剖打開屍體腹腔都是很難聞的,每次至少要一口氣蹲著幹上4個多小時,起身時手腳都會發麻,這種臭味常人無法想像。」法醫鄭海明說,雖然他平時不抽菸,但是有時實在忍受不了,還是會一邊解剖一邊讓同事點上一根煙,吧嗒幾口就把菸頭吐掉。

  其實,對法醫來說,威脅最大的,並不是這些現場的血腥、髒臭,而是那些傳染性疾病,比如肺結核、肝炎、愛滋病等等。通常法醫在清理死者遺物時不能直接伸手進兜裡掏,要像搜身一樣先在死者身上上下拍一遍,注意有沒有針管、刀片等,防止被扎、劃傷,感染病毒。

  4名法醫一周現場勘查解剖6具屍體

  鄱陽縣是一個有著160餘萬人口的大縣,法醫董永華和他的同事們工作強度可想而知。在一周內,他們4個人共勘查解剖了6具屍體。

  5月28日,凰崗鎮金雞村委會廟咀村一棟尚未完工的三層樓房旁,發現了一具無名男屍。據報案人稱,死者死因不明,很可能是他殺。此時,法醫董永華和他的同事剛結束對古縣渡鎮一溺水死亡女屍的現場勘查,顧不上吃午飯,迅速趕往現場展開偵查。到達現場後,警方發現屍體血肉模糊,體表有多處損傷,疑點頗多。

  警方決定當即對該男屍進行解剖,以明確具體死因。

  這時房主以及當地村民卻不同意,他們認為在新建的房屋旁解剖比較晦氣,會影響到房主以及村民今後的生活。任憑民警怎樣做思想工作,村民均一直不鬆口。無奈,在場法醫與偵查人員只好將屍體抬至村外一人跡罕至處,冒雨露天解剖。

  接下來的4個多小時,董永華和同事餓著肚子在解剖現場緊張工作,直到16時許,鑑定初步結論出來了:死者顱骨多處骨折,硬腦膜下血腫,右側肋骨多處骨折,右胸腔大量積血,死者損傷為高處墜落摔跌形成,排除他殺可能。

  「其實屍體也會說話,法醫就是要讓他們『開口』。」董永華對記者說。(記者 餘紅舉)

相關焦點

  • 探秘濟南法醫:14年前我中的那次屍毒,一輩子忘不了
    要把死者想說的話和現場包含的信息解讀出來,他們不能錯過案發現場任何一點蛛絲馬跡,其艱苦程度超出常人想像:人人敬而遠之的腐臭之地是他們日常的工作環境,血淋淋的屍體是他們經常面對的工作對象……6月17日—6月25日,生活日報首席記者吳永功、記者張國桐蹲點濟南市公安局歷城區分局刑警大隊技術中隊,跟法醫呂國慶、陳蓬波
  • 女法醫6年解剖109例屍體 忍受屍臭蛆蟲精確驗屍
    女法醫讓屍體「開口說話」六年解剖109例屍體   六年解剖109例屍體,莫傳瑩榮獲省勞模和市勞模稱號  新快報訊(記者 吳璇 通訊員 丘秉春)她看上去就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子,臉上總是掛著甜甜的笑,說起話來讓人感覺格外親切。
  • 解剖上百屍體 上海一線女法醫屍檢從不帶口罩
    原標題:曾從「猝死」中找出他殺證據,這名16年解剖上百屍體的上海一線女法醫屍檢從不帶口罩  通過屍體解剖揭秘非正常死亡事件背後的真相  至今已經解剖了100多具屍體,參與多起重大刑事案件現場勘查和鑑定工作,在李璐看來,「不管男女,做法醫都需要膽大心細,也需要意志力,能扛得住壓力。」    不僅要驗屍,法醫還要勘查現場,了解血跡分布、現場翻動等情況。「老法醫說過,不懂得現場勘查是做不好法醫的。」如今,李璐每次出警,依然承擔著法醫和痕跡員的雙重角色。    李璐在現場檢驗。
  • 屍臭到底多臭?多少天才不會臭?法醫如何克服屍臭?
    死亡是所有人都不願意面對卻又不得不面對的事情,出於對死亡的恐懼,在絕大多數人眼中,屍體也是非常恐怖的,絲毫不願意觸碰,特別是那些非正常死亡的腐屍,會散發出讓人難以忍受的屍臭味。那麼屍臭到底有多臭呢?多少天才會臭呢?法醫又是如何克服屍臭的呢?
  • 法醫解剖室不見血淋淋
    原來,這是廣州市公安局新落成的法醫解剖中心。近日,記者隨廣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法警走進這座大樓,將其神秘面紗一層層揭開。  解剖室沒有血腥味  在人們的想像中,屍體解剖室一定是陰森森、血淋淋的,恐怖得很。可記者剛踏入解剖中心大門,卻是眼前一亮———大廳內裝修華麗,地板光亮照人,恍如走進賓館一樣。
  • 廣州女法醫曾見到腐屍扭頭就走 不敢吃蟲或蜂蛹食品
    他們,就是法醫。 情殺、仇殺、劫殺——連日來,改編自部分真實故事的網絡劇《法醫秦明》,讓法醫這一神秘職業走向公眾視野。複雜的損傷、噁心的分屍現場、惡臭的腐屍骨骸,法醫們天天都要接觸。面對這些常人難以面對的一幕幕,黃埔區公安分局的女法醫莫傳瑩(廣州僅有的兩名能出現場的女法醫之一),向我們講述了她17年來探尋真相的「屍檢故事」。
  • 解剖刀顯微鏡加最強大腦走近杭州「屍語者」
    說起法醫,你心裡會有怎樣的想像,蹦出怎樣的關鍵詞呢?宋慈?仵作?美劇CSI?TVB鑑證實錄?  從去年到今年,杭州法醫界新進了5枚小鮮肉。沒錯,如你此刻腦補的那樣,他們帥氣、青春、活力。  走近這些年輕的「屍語者」,會有什麼樣的體驗?
  • 探秘智能化法醫解剖室:高科技讓人想不到
    &nbsp&nbsp&nbsp&nbsp錢報記者帶你探秘全省首家智能化法醫解剖室&nbsp&nbsp&nbsp&nbsp聞不到異味、能遠程會診、可智能語音記錄4.0版法醫解剖室的高科技讓人想不到&nbsp&nbsp&nbsp&nbsp
  • 農村一種巨型花,很美卻很臭,俗稱「屍臭花」,花期只有一天
    農村一種巨型花,很美卻很臭,俗稱「屍臭花」,花期只有一天前幾天跟一朋友聊天世界上最大的花是什麼話,一定要是植物的。結果沒有人答得出來,不過有位網友告訴我,確實有一種植物的花,重達幾百斤,而且味道非常地臭,俗稱「屍臭花」,而且開花非常特別,花期只有一天哦。據說在國外的某個公園曾經有過這種話,開花的時候迎來了好成千上萬的人去目睹,一下子公園都賺瘋了。我們可能是沒機會看到,但是了解一下漲漲見識也不錯的。
  • 戴口罩才聞到有臭味,是口臭還是口罩臭?不妨了看一下
    導語:隨著疫情的持續發展,生活當中大部分人在外出的時候都會佩戴口罩,但是有些人在配戴口罩的時候經常感覺到一股臭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不妨來了解一下。一、戴口罩才聞到有臭味,是口臭還是口罩臭?不妨了看一下1、來自口罩的異味其實一次性口罩的外層是無紡布的,而無紡布是一種無毒、無臭的原料,但是如果在生產或存放過程當中出現問題的話,會容易出現異味。所以在戴口罩的時候我們可以放在通風處晾一晾,這樣可以減少異味的出現。
  • 班達亞齊目擊海嘯災難:空氣中的屍臭彌久不散
    新華社記者翟偉 餘謙梁  時斷時續、時急時緩的雨,仿佛是上天滴下的淚,在為班達亞齊洗去心頭的哀傷。  有著40萬人口的印尼沿海城市班達亞齊如今已滿目瘡痍。記者這兩天兩次跟隨中國國際救援隊進入了班達亞齊的中心地帶。
  • 屍臭到底有多臭?有沒有屍毒?
    屍臭就是人體腐敗後產生的氣味,這可能是世界上最臭的氣味?,主要是腸道內的細菌分解人體的蛋白質產生的氨和硫化氫混合的味道,你要是問我跟臭鯡魚比如何?臭鯡魚的氣味比這個差遠了,比耗子腐敗的氣味臭百倍。屍臭如果在腐敗屍體現場,很容易沾到衣服,皮膚,頭髮等裸露的地方。屍臭有沒有毒?
  • 上海公安詳解重案犯罪現場調查 鼻炎是法醫的職業病
    刑技中心痕跡室業務主管田巍說,「你不知道你所分析的結果是否發生,何時發生,但它們最終會發生,然後驗證你的判斷。」到達現場後,確認是兇殺案件,然後通知法醫、攝錄像人員、DNA生物物證檢驗員,在犯罪現場提取指紋,然後顯現後交給指紋室,足跡經過照相衝印出來,放入足跡庫進行串並,在現場有屍體,在初勘結束後,交給法醫,運送去殯儀館進行屍體解剖。」
  • 當法醫究竟是什麼感受?當了法醫之後還喜歡吃肉嗎?答案超出想像
    當法醫究竟是什麼感受?當了法醫之後還喜歡吃肉嗎?答案超出想像 眾人皆知,社會上的各行各業之所以存在,便是因為它們適應了時代的發展和需求才得以保留和沿承。社會上的職業也是廣泛到讓人無法一一去了解,例如法醫這種職業,就得自己涉足過,不然很難理解其工作性質。隨著網劇《法醫秦明》的熱播,法醫這個職業一度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 首例新冠肺炎解剖結果終於出爐!過程著實不易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以降低傳染風險,對硬體要求可以不那麼嚴格,可惜也有短板,即無法提取所有重要器官的檢材,也不能全面細緻地觀察器官大體病變,更有可能在提取樣本時漏掉有價值的病變部位樣本。而面對 COVID-19 這類傳染病的屍體,更需謹慎,除了配備與一線醫護人員同款的口罩、防護服、護目鏡、面屏等,還要加戴防割手套,避免意外割傷導致經血液感染。此外,使用過的手術器械、耗材、相機、記錄紙等物品,也要在屍檢結束後進行徹底的消毒滅菌,或集中處理。要下刀了嗎?
  • 揭秘高校另類專業課:邊看書邊練解剖屍體(圖)
    比如說,醫學院的屍體解剖。屍體,不要說接觸了,就算是親眼所見,也不是人人都能經歷的。更多的是平時看碟、看書來想像。  真要是碰上屍體,不是做了兇案的見證人,就是做了兇案的兇手。不要以為雙手洗淨了血腥就可以高枕無憂,讀過法醫學的法醫、刑警們,照樣有本事讓屍體「開口」說話,找出真兇。與醫學院的學生比起來,法醫學更為恐怖,課堂上能接觸到的屍體可是活生生沒有經過醫學消毒處理的。
  • 女子肢解情夫封屍水泥臺中 因屍臭太重罪行暴露
    因感情糾紛 女子肢解情夫水泥封屍    因感情受騙一時氣憤,農某將情夫王某殺死在出租屋,並將王的屍體肢解,隨後買來水泥及磚頭等物,靠著出租房衛生間的牆砌成一個水泥臺,把包好的屍塊放置在水泥臺裡面封好。
  • 莞邑衛士丨法醫高孟傑:曾連續7小時戴防毒面具檢驗
    ▲高孟傑從大學開始接觸法醫這個專業,至今已10年 記者 趙浛銳 攝提到高孟傑,同事們都習慣叫他老高,其實他並不老,今年剛步入而立之年。他是東莞市公安局的一名法醫。在東莞工作的一年多,他處理過活體驗傷440餘人次、各類現場勘查300餘次、屍體檢驗230餘具、解剖檢驗30餘具。用他的話說,法醫職業充滿神秘和挑戰,他的職責就是撥開案件的層層迷霧,剝絲抽繭,維護公平與正義,能還原死亡真相最欣慰。
  • 80後美女法醫:讓屍體"說話" 還逝者尊嚴
    提及女法醫,很多人都是從各種各樣的影視劇中了解她們的形象。今天,小編就要帶大家走近真實的女法醫,看看她們的日常。小編認識的這位女法醫,名叫呂薪名,來自長春鐵路公安處刑事技術支隊。標準「80後」美女,身材高挑,面容姣好,僅從這一點看,似乎與影視劇中的形象並無二致。
  • 刑偵女警憶拍照屍體:見蛆蟲鑽出 噁心吃不下飯[圖]
    「我們『劉哥』工作玩命,上房爬高一點不含糊……」一旁的男同事連連稱讚劉垚。  「我就是這個性格,不愛坐辦公室,憋得慌,就想往出跑。」劉垚笑了笑,說:「我們不可能挑選案發現場,無論上房還是入地,多髒多臭,都得勘查。」捲起褲子,劉垚腿上的傷疤仍然清晰可見。  一個女孩子,怎麼想起來幹這又苦又累的刑偵技術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