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美女法醫:讓屍體"說話" 還逝者尊嚴

2021-01-16 網易新聞

提及女法醫,很多人都是從各種各樣的影視劇中了解她們的形象。今天,小編就要帶大家走近真實的女法醫,看看她們的日常。

小編認識的這位女法醫,名叫呂薪名,來自長春鐵路公安處刑事技術支隊。標準「80後」美女,身材高挑,面容姣好,僅從這一點看,似乎與影視劇中的形象並無二致。

呂薪名在觀察X光片。

不過,與影視劇不同,她既不用妝容表氣場,也不用服裝撐專業。她自帶的氣質源自對工作的熱愛。最近,小編跟隨呂薪名深入現場,出入解剖室,親身體驗了這個行業的與眾不同。

「難忘」一瞥

當呂薪名邀請小編一同屍檢的時候,小編心裡除了略有忐忑之外,沒有更多的感覺。

那天早上八點左右,呂薪名帶著小編來到了殯儀館解剖室。屋子裡停放著一具男屍。那是呂薪名前夜從鐵路線上撿回來的。

進入解剖室後,一切準備就緒後,呂薪名掀開解剖臺上的藍色塑料,小編猝不及防地瞥見了一眼:那具屍體周身赤裸,由於撞擊的原因頭臉已難以辨認,黑黢黢帶著血跡……

小編頓時,胃裡一陣翻江倒海,內心五味雜陳……

呂薪名在解剖室記錄死者信息。

「還好是冬天,要是夏天,恐怕剛進屋時,你就吐了。」呂薪名一邊在測量屍體各部位的尺寸,一邊對小編說。

網友最關心的幾個問題

小編首先在人民群眾問了一下,他們最想問法醫哪些問題?結果,法醫小姐姐說「果然都是很奇怪的問題」。

問題一:法醫在工作的時候可以吃東西嗎?

呂薪名:沒有明確的規定不能吃東西,但是本著對死者的尊重,我們不會吃。

問題二:法醫解剖室就在辦公樓裡嗎?

呂薪名:法醫的解剖室有專門的屍檢中心,不會設在辦公樓裡,要顧及大多數人感受。

呂薪名在進行屍檢。

問題三:如果去菜市場買菜,豈不是一眼就能看出食物新不新鮮?比如,這條魚死了多久。

呂薪名:我買菜時不會用那麼專業的角度挑菜,你們想多了。

問題四:如何判斷死者的死亡時間?(亂入一個「正經」的問題)

呂薪名:現場的死亡時間判斷最直接的根據是屍溫,屍斑,屍僵來判斷。

問題五:吃東西的時候,會想到工作時的場景嗎?想到了,要是難受會怎樣處理啊?

呂薪名:我吃東西時基本不會想那些事情,想到了也不會有什麼反應,可能會拿筆把我想到的記上,回頭查查資料。

問題六:電視劇裡的法醫開著跑車,好像很有錢的樣子啊?

呂薪名:法醫是公務員。謝謝。

呂薪名通過觀察死者頭骨搜集相關信息。

啥?還有問題?這位同學請坐下!關於法醫的一切,下面,小編全都告訴你。

深夜驗屍是常態

「我經常半夜睡覺時接到電話要出現場。」「不論什麼樣的天氣,多麼黑的夜。」

呂薪名處理的案件大都發生在鐵路沿線,遠離人煙,她與同事一般要開車到幾十公裡的野外。鐵路沿線的案件多數為自殺性案件,抵達現場後,她主要負責痕跡物證搜取。

漆黑的深夜,長長的鐵路線,呂薪名一手提著箱子,一手拿著手電筒,她要沿著鐵路線找到入網點,然後再找到撞擊點,儘量找到所有屍塊,記錄下死者撞擊前的體位……

呂薪名在鐵路上搜集相關信息。

「火車速度快,會撞得好幾百米都有屍體,我會沿線把屍體撿到一塊,然後拼湊一下,因為火車撞擊的屍體就是比較零散,很少有特別完整的屍體。」呂薪名說。

通常,半夜出現場,回到家已經是凌晨了。最開始,她回到家第一件事是洗澡。時間久了,回家倒頭便睡。這份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第二天,她要進行屍檢,出屍檢報告。「這部分是最難的。」呂薪名說,一定要慎之又慎,這樣才能告慰逝者。

不敢看恐怖片

在一般人看來,呂薪名膽子很大,其實也不盡然,她甚至從不看恐怖片、鬼片。這份特殊的工作,讓她恐懼過,彷徨過。

上學時,爸爸希望她當警察,醫生媽媽希望她當醫生。後來,呂薪名靈機一動,做了法醫,「兼顧」了二老的想法。每次談起這段事情,她都會開懷大笑。

實際上,在呂薪名看來,法醫通過與逝者「對話」,還原事實真相。這也是她拋卻世俗看法,最終從事法醫這一職業的根本原因。

呂薪名在進行屍檢。

「我的同學幾乎沒有做我這行的,雖然我們的專業做這個最合適。」呂薪名說。

一截手指破案

2007年,呂薪名第一次接手案件,當時,她還在實習。

進入事發現場時,已是晚上11點左右。「眼睛所見之處,全是血,地上、牆上、床上,到處都是。味道極大。」呂薪名至今仍記憶猶新,受害者為女性,身體刀傷極多,手腳都被砍斷。

「除了震撼,滿腦子都是,到底是什麼仇恨才會下如此毒手?犯罪者到底有多麼變態!」為了幫助警方破案,呂薪名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呂薪名在手提箱裡找工具。

在血泊之中,呂薪名發現書櫃中,有兩滴血。她覺得異常,於是和實習老師一起將這兩滴血帶了回去。

當晚,在為死者做死亡鑑定之後。細心的呂薪名發現,死者的牙齒似乎不太對勁。果然,在撬開之後,發現裡面有一截小手指。

對比DNA發現,這一截小手指與那兩滴血出自同一人。她的實習老師當時就給警方打電話,建議搜索附近醫院、診所有無包紮手指的病人。

果不其然,這一線索最終幫助警方破獲了案件。這是呂薪名第一次切身感受到法醫的神聖。

「讓屍體『說話』, 還逝者尊嚴。」她說,這是每一個法醫的信條。

家庭的溫暖

工作中,呂薪名心思縝密,沉著冷靜,但生活中卻溫柔端莊,完全換了模樣。

據說,法醫這一行其實不好找對象,多數人一聽是法醫,嚇得趕緊跑掉了。但好在她遇到了對的人,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可愛的小女兒。

「我愛人也覺得我的職業神聖。」呂薪名對此頗感驕傲。

呂薪名在實驗室化驗。

前些年,呂薪名剛懷孕的時候,因為堅持去工作導致流產,但這時他的丈夫沒有埋怨她,反而更加照顧她,給予了她最大的支持。

「我愛人特別支持我這個工作。沒有他我也堅持不下來。」呂薪名說。

不僅僅是丈夫,呂薪名的女兒也同樣支持媽媽工作,甚至表示自己也要當法醫,像媽媽一樣。

「我的女兒也給了我很多的正能量。」說著說著,呂薪名紅了眼眶。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社 責任編輯: 劉雨欣_NBJS7825

相關焦點

  • 破譯死亡密碼的法醫曾震——讓證據說話 為逝者申冤
    讓現場說話 揭開犯罪現場面目讓現場說話,還原案件真相,是一名法醫必備的素養,而利用專業知識,在方寸之間揭開偽裝的犯罪現場面目,才對得起法醫的職業和逝去的生命。今年8月,公安新城分局胡家廟派出所接一男子報警稱,其送孩子上學回家後發現其妻子因病死亡,想辦理死亡證明。據死者丈夫講,該女子有精神病,在家到處滾爬,身上磕碰了好多傷,最近又不吃不喝。幾天前,因犯病哭鬧還報過警。當日出警民警回憶當時接警後發現其胡言亂語,身上多處青紫,呼叫120到現場,該女子哭鬧拒不上車。
  • 聊聊海門處理屍體的人
    雖然人人都躲著他們,但這份職業同樣偉大,他們給了死者最後的尊嚴。 殯葬者如此,法醫亦是此。 不知死,焉知生?這世界上誰都能害怕屍體,唯獨法醫不能。他們必須留下,聽死者在世上的最後一次「講述」。
  • 《心靈法醫》11月18日晚上線 聶遠傾聽逝者輸出治癒暖流
    治癒系法醫劇《心靈法醫》將於11月18日20:00登陸愛奇藝,片方恰逢其時的發布了一組物料,包括一支終極片花、一張群像海報以及一組案件版海報。在這些物料中,既有錯綜複雜的連環案件,也有險象環生的警匪搏鬥;既能看到正義戰勝邪惡時的堅定與痛快,也能感受主人公面對逝者時的悲憫與尊重。在冰與火的畫面轉換中,這部法醫劇的獨特視角和溫暖底色令人滿懷期待。
  • 女法醫6年解剖109例屍體 忍受屍臭蛆蟲精確驗屍
    女法醫讓屍體「開口說話」六年解剖109例屍體   六年解剖109例屍體,莫傳瑩榮獲省勞模和市勞模稱號  新快報訊(記者 吳璇 通訊員 丘秉春)她看上去就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子,臉上總是掛著甜甜的笑,說起話來讓人感覺格外親切。
  • 「我們替死者『說話』」丨走進我省首個法醫學專業,揭開「法醫...
    前段時間熱播的燒腦劇《白夜追兇》、《法醫秦明》將法醫這個職業描述的神秘又令人心生崇拜,離奇的案件、腐爛的屍體、自殺還是他殺… …從一枚小小的指紋到用骨骼推算死亡時間,在破獲案件的過程中,法醫成了尋找線索、掌握鐵證的關鍵。
  • 80個只有法醫知道的秘密,你知道幾個?
    第三輯80個只有法醫知道的秘密,你知道幾個?第四輯50個被收藏最多的冷門科普,哪個最讓你吃驚?法醫的工作到底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有的屍體看上去那麼匪夷所思?生命的終止早期屍體現象晚期屍體現象晚期屍體現象之保存型屍體現象
  • 《心靈法醫》:用「治癒」實現類型升級
    由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出品、深圳市中匯影視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龔朝暉執導,戴瑩、董俊擔任總製片人,聶遠、宋軼、蘆芳生領銜主演的《心靈法醫》已經在愛奇藝開播,該劇講述了法醫明川(聶遠飾)被卷進「乾屍案」中,成為重點懷疑對象,刑警羅筆芯(宋軼飾)為查明真相,申請到鵬海調查明川,同時在和明川、丁春秋(蘆芳生飾)等人的配合下,屢破要案,為逝者言,令正義伸的故事
  • 莞邑衛士丨法醫高孟傑:曾連續7小時戴防毒面具檢驗
    撥開迷霧 尋找真相老高是遼寧人,初次見到他時,以為他會像北方人一樣「人高馬壯」,但沒想到他給人的第一印象卻是「安靜的男子」,行為端莊,說話禮貌,斯斯文文的。老高與法醫結緣是他讀高中時,那時電視熱播《鑑證實錄》《法證先鋒》《重案六組》等劇目,他和他姐姐兩人一起追劇,深受電視劇影響。
  • 法醫人類學家到底是做什麼的?
    在一張停屍臺邊,法醫人類學家蘇 · 布萊克和一位病理學家面對的是深度腐壞的人類遺體,其顱骨碎成 40 餘塊混在一起。病理學家作為具有醫學資格的從業者應判定死因,她認為,死因很可能是槍傷,但還不確定。收集了這些信息,完成拼圖,最終確定了這個年輕人的身份,並且確認了子彈是從腦後射入,從前額雙眼間射出,從而驗證了目擊證人的證詞——這是場近距離射殺,受害者跪著,槍就抵在他的後腦上。他只有 15 歲,是因他的宗教信仰而被殺的。法醫人類學家的職責,首先就是幫助確認這個人生前是什麼人。
  • 記者走近法醫:解剖不戴口罩 屍臭常人無法想像
    經過長時間的跟蹤採訪,記者近距離接觸了鄱陽縣公安局刑警隊的法醫們,聽他們講述工作、生活中的故事。  一名老民警帶著三個80後  從警30餘年的老民警董永華,兩個80後年輕民警鄭海明、趙峰,以及省公安廳掛職幹部朱承仁,這樣一個一老帶領三新的陣容,組成了鄱陽縣公安局刑警大隊法醫室隊伍。
  • 解剖上百屍體 上海一線女法醫屍檢從不帶口罩
    等家屬情緒平靜後,李璐再條分縷析地跟他們講事實。末了,李璐都會跟家屬說一句,「如果有問題,還可以再找我。」    遇到更多的情況是,家屬因不了解法醫學知識而產生誤會。    有次,兩名家屬急急忙忙找到李璐:「我兒子肯定是被打死的。」李璐記得他們,是前兩天一起猝死事件的家屬。屍體解剖結果顯示,死者因病猝死。之前已接受鑑定結果的家屬,為何此時會提出異議?
  • 當法醫究竟是什麼感受?當了法醫之後還喜歡吃肉嗎?答案超出想像
    當法醫究竟是什麼感受?當了法醫之後還喜歡吃肉嗎?答案超出想像 眾人皆知,社會上的各行各業之所以存在,便是因為它們適應了時代的發展和需求才得以保留和沿承。社會上的職業也是廣泛到讓人無法一一去了解,例如法醫這種職業,就得自己涉足過,不然很難理解其工作性質。隨著網劇《法醫秦明》的熱播,法醫這個職業一度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 殯儀館90後夫妻檔:讓逝者「美麗」走完最後一程
    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他們用專業的工作技能和素養,讓每個逝去的生命有尊嚴的走完最後一程,讓每個喪戶家屬得到心靈的慰藉,也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實現著自己的價值。忍辱負重,搬抬遺體走下24層樓為了特殊工作,他們任勞任怨。「因為殯儀工作的特殊性,他們基本上全年365天都在崗。
  • 五年法醫學生涯:在經歷了那麼多慘烈的屍體後 還有多少人堅持?
    這種「孤獨」在法醫生涯中貫穿始終,甚至在求學之時就已有體現。 和人們趨之若鶩的經管、計算機專業不同,法醫學絕對是一門鮮有人問津的「大冷門」專業。據悉,復旦大學法醫學在 2000 年前有時是隔年招生,平均一年招收 10 至 30 名學生不等;2000 年後,尤其 2010 年前後,從該專業畢業的人數平均每年為 4 至 6 人,2016 年只有 2 人。
  • 這個女護士說:面對死亡,讓逝者更有尊嚴地離去
    從部隊退伍後,賈曉陽成了一名護士。她始終堅持「退伍不褪色」的軍人本色,得知醫院組建支援湖北醫療隊時,她第一時間報了名。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她負責隔離病區的消毒工作。在武漢工作最初幾天,她的心情非常沉重,直到父親用微信發來一封信,叮囑她莫忘軍人本色。
  • 法醫林可的小故事
    我想把自己遇到一些有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也想讓大家可以更正確的認識我的職業----法醫。講起法醫,你會想到什麼,死亡?屍體?腐臭?或是疑惑?不解?無法接受?我講起法醫,或許可以從古代開始,法醫被稱為令史、仵作,主要做簡單的屍表檢驗(推薦看《洗冤集錄》),法醫界公認鼻祖:宋慈。
  • 廣州女法醫曾見到腐屍扭頭就走 不敢吃蟲或蜂蛹食品
    首次出現場:見到腐屍扭頭就走 能說一口流利粵語的莫傳瑩頭髮後扎,穿一身潔淨的休閒裝。體形偏瘦的她走起路來,高跟鞋打在地板上咚咚作響。她說話時臉上堆著笑容,含蓄而溫婉。如果以平常裝束示人,你一定會以為她是一名標準的職場女性。事實上,她是一名從業了17年法醫工作的「老手」,一名解剖過幾千具屍體的資深法醫。
  • 法醫解剖室不見血淋淋
    一名法醫悄悄地告訴記者:「這具男屍幾天前在街頭被人發現,警方要查清楚究竟是他殺還是交通事故致死。」  法醫們開始進行解剖,一名法醫在旁拍照。這情景就好像是醫院的醫生正對病者進行手術一樣,只不過這裡沒有無影燈和氧氣瓶。  只見法醫們先是用先進的切顱器緩慢地將死者頭顱切開,隨後,對死者頭部前後、左右各部位進行一番檢查,看看腦內是否有撞擊傷,其間還不時小聲議論幾句。
  • 意科學家發現屍體內置時鐘 可準確推測死亡時間
    據美國媒體10月4日報導,不管電視劇裡是怎麼演的,判斷一個人的死亡時間並不是件容易事兒除非當時有人陪伴在逝者身邊,不然這是項需要做出大量艱難推測的工作,各種環境因素和其他情況都會對屍體產生影響。不過,義大利的科學家們宣稱,他們在人體鼻腔內發現了計算屍體死亡時間的「內置時鐘」,這一發現能夠使有關死亡時間的推測更加精確。
  • 腐爛的屍體不能說話,卻可以拆穿不在場證明
    假如科學家能根據經驗,把不同ADD值對應的屍體狀態總結出來,在面對陌生屍體的時候,只要代入當地近期的氣溫,就能估測死亡時間了。 溫度與死亡時間大致成反比丨參考文獻5還記得開頭提到的小木屋一家三口被殺事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