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生命的職業,總是受到感激和歡迎的,因為一個新生命的誕生總是伴著希望與喜悅;而為生命送行的職業,卻總與噩耗與悲傷相連。
這個讓人「敬」而「遠」之的特殊行業裡,在福山區殯儀館的工作人員中,卻有這樣一對90後的小夫妻———劉燦、溫祝靜,他們在這個特殊的崗位上,用自己的青春默默奉獻。
衝破世俗偏見,實現自我價值
劉燦、溫祝靜,都是90後,都是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殯儀學院畢業的優秀大學生。在校期間,劉燦擔任學院學生黨支部書記、班級紀檢委員,而溫祝靜擔任班級學習委員,他們衝破各種親朋好友的阻撓以及世俗偏見,毅然選擇投身於殯葬事業,2014年來到了福山區殯儀館。「社會上那麼多職業,你們為什麼要選擇在殯儀館裡工作呢?」面對記者的問題,劉燦顯得特別平靜,他回答道:「360行,行行出狀元!360行,行行也需要人來做!既然我選擇了這個行業,我就要好好幹,我無怨無悔。因為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場合,會有人需要我們!」
剛到館裡時,劉燦主要從事遺體火化、整容工作,而溫祝靜從事家屬接待引導、鮮花製作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他們用專業的工作技能和素養,讓每個逝去的生命有尊嚴的走完最後一程,讓每個喪戶家屬得到心靈的慰藉,也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實現著自己的價值。
忍辱負重,搬抬遺體走下24層樓
為了特殊工作,他們任勞任怨。「因為殯儀工作的特殊性,他們基本上全年365天都在崗。如此辛苦,有時還得不到社會群眾和逝者家屬的理解,不少人提到殯儀館就覺得晦氣,對在裡面工作的人也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偏見,有時候因為對方的誤解,還常遭遇指責和辱罵。」福山殯儀館的館長汪恩海介紹道。
剛參加工作不久,劉燦在一次夜間值班中,接到公安法醫通知,在一座24層的賓館大廈樓頂上,一名物業人員由於生理原因猝死,需要前往收殮,賓館經理以影響賓館經營和聲譽、怕驚嚇入住客戶為由,不允許遺體使用電梯接運,而且不能途徑接待大廳。劉燦和另外兩名工作人員只能抬著遺體,一步一步地走樓梯搬抬遺體,從24層到1層,他們足足用了2個小時,中途休息了八次。當他們把遺體搬抬到靈車時,三人已經筋疲力盡的坐在了地上,即使這樣,還要承受四周圍觀人群的忌諱眼光。
讓逝者「美麗」著走完最後一程
殯儀服務非同一般,殯儀服務的對象特殊,逝者有自然故去,有的又是非正常死亡,分離之痛總是與嘈雜相伴,就是在這種環境中工作,只要喪戶需要,都是隨叫隨到,態度上還要準確把握,稍不注意就會引起誤解。文明用語上有特殊性,不敢追求熱情,只能盡力做到周到,讓逝者安息,讓親屬們有些慰藉。
2016年初,一位年輕女士在一場交通事故中去世,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她的母親趕來殯儀館,溫祝靜接待了她。當母親見到女兒血淋的遺體時,傷痛欲絕,大聲哭喊著:「這不是我女兒,這不是我女兒……」她無法相信自己的女兒,在如此悲慘的事故中離開人世的殘酷事實。
這位老人含著淚水拉著溫祝靜的手,請求她儘量修復女兒的遺容,讓女兒「美麗」著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溫祝靜攙扶著老人坐下,並在身旁一直安撫她,儘量減少老人的悲痛。接到整容任務後,劉燦和另外一名整容師,馬上將遺體推至工作室,對照著逝者生前照片,制定好遺容修複方案,並實施整容。
當進行遺容修復時,他們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由於經過醫院搶救,遺體身上插滿了醫用輸液管,多達20餘處。他們細心地拔出每一根輸液管,並對身體上的管孔進行修復,修復完成後,又給逝者洗澡穿衣,根據照片對遺體遺容進行整容化妝……經過一個漫長的上午,終於完成修復整容工作,這時劉燦的雙臂已經由於長時間抬舉而麻痺。
溫祝靜攙扶著老人來看望女兒的遺容,老人含著淚撫摸著女兒的臉說到:「對,這才是我的女兒,女兒你慢走,不要掛念我和你爸……」溫祝靜一邊攙扶著老人,一邊用紙巾幫她擦拭淚水。遺體火化結束後,老人找到了溫祝靜拉著她的手說:「感謝你們,感謝你們讓我的女兒『美麗』地走完最後的一程。」
相互鼓勵,夫妻默默奉獻無怨無悔
他們各自堅守崗位,相互支持,相互鼓勵,並許下愛的諾言。2016年劉燦與溫祝靜從相識、相知、相戀到相愛,兩人領取了結婚證,還沒來得及舉行婚禮,劉燦接到了參與福山區殯儀館新館建設任務。
劉燦與妻子溫祝靜商量推遲舉行婚禮。劉燦投入到了緊張的新殯儀館的施工建設當中,在建設工地的每一個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腳印。為了趕工期、保證施工質量,有時夜不歸家,吃住在工地,原本白皙的皮膚被曬黑,妻子默默地支持著丈夫的工作。2017年年底,嶄新的殯儀館建成投入使用,而他們的婚禮卻推遲了近兩年。
在這四年的工作裡,劉燦和溫祝靜感受過悲傷,在生活中受到歧視,但他們無怨無悔,默默奉獻,把青春奉獻給了殯葬服務這一平凡而特殊的職業。他們領會到這份工作的崇高和神聖,如果在逝者人生的最後一站,通過我的工作,使他們的親人得到最大的心靈慰藉,這是我們殯儀服務人員最大心願。他們堅信:堅持去完成好每一個工作任務,細心服務每一位逝者,安撫每一位家屬,就會得到了社會的尊重。
(記者 姜曉 通訊員 尹建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