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下的堅守|在900度火化爐旁守護逝者尊嚴

2021-01-13 中國衡陽新聞網站

近日,衡陽連續的「桑拿天」,對於工作在衡陽殯儀館火化室的師傅們來說,火化爐900多度燃燒產生的高溫,讓整個火化車間成為一個「桑拿房」,室內的溫度動輒五六十攝氏度。撿灰爐、清理爐膛……衡陽殯儀館的火化師們日日忍受高溫炙烤,在終點站送逝者走完最後一程。

8月12日,記者來到衡陽殯儀館的火化室,五臺正在工作的火化爐一字排開,機器轟轟作響。記者一進門,一股熱浪襲來,室內的通風系統已經開足了馬力,但依然感覺十分悶熱。由於當天遺體火化業務主要集中在下午,下午三四點正是忙碌的時候,火化師們一刻也不能停歇,遺體調度、入爐、觀察爐壓、收斂骨灰……一趟下來,白色的工作服在「幹」和「溼」之間來回「切換」數次。

「現在火化爐智能化程度提高,對於火化爐這些設備的使用,還需要嚴格的專業化操作。」衡陽殯儀館火化收斂部部長李亞軍今年44歲,自1994年分配到衡陽殯儀館,2015年被評為全國殯葬先進個人,今年是他從事殯葬行業的第25年。

在火化前要先做好登記手續,掌握逝者的基本情況,逝者的年齡、身高、骨骼和健康狀況都會影響火化時間和流程。正說著,火化廳的鈴聲響起,「鈴聲是用來提醒家屬可以向遺體道別了。」李亞軍向記者介紹。

火化間裡的火化爐在「嗡嗡」運轉,爐內的溫度顯示在900攝氏度左右。此時,火化爐的熱量會全部擴散到整個火化操作間,室內溫度常年在40℃以上。

在火化爐的液晶顯示屏上,爐溫、負壓等數據不停變化。為了保證遺體火化徹底,隔上幾分鐘,李亞軍就要打開爐門查看遺體火化情況,隨後按鍵調整。「按正常情況來說,一具遺體一個小時能夠火化完。」穿著工作服,戴著口罩、手套的李亞軍額頭上都是汗水,一下午,他已經記不清衣服被汗水打溼了幾回。

一個小時後,火化工作完畢。爐板上有兩三百度的高溫,在這炎炎夏日,李亞軍的背部、前襟上沾染了一層層白色的鹽漬。「每次打開爐膛的小鐵門,就會有一股熱浪,稍不注意,燙傷都是常有的事。」記者試著把手放在距離爐板5釐米之處,依舊能感受到灼熱的溫度。

在李亞軍心裡,一直堅持的習慣就是輕抬輕放。「這是我們殯葬行業基本的服務標準,也是對遺體最大的尊重。」這個細節,是表達對生者的關懷和對逝者的尊重,一點兒不能忽視。李亞軍擦著額頭上的汗水笑著向記者介紹,由於職業的特殊性,這份工作也給他和同事帶來了一些困擾,團隊裡的年輕人找對象也成了問題。

李亞軍坦言,大家都有過在生活中遇到擇偶困難、職業歧視等問題。他們也不和外人主動握手,除非別人先伸出手來,以前對朋友都會隱瞞自己的職業,只說在民政局工作。現在隨著殯葬行業地位的提高,職業也越來越被理解,很多家屬對我們表達了感謝,辛苦和價值也得到了他人的理解與肯定。

「只要生命還在,沒有什麼事是不能解決的。」李亞軍說,正是因為這份工作,給他的最大觸動是對生命的敬畏與珍惜。

據了解,衡陽殯儀館火化室現有一線火化師4名,在全年無休的殯儀館內,平均每天火化10具遺體以上,2018年火化3600餘具遺體。這些數字的背後,是一群「生命擺渡人」鮮為人知的努力。

記者:李佳玲

編輯:司建雙 責編:周旭峰 三審:陳琴

▓ 版權所有 轉載請標註出處 / 分享朋友圈請隨意

微信推送太少

下個新衡陽APP更及時

了解衡陽

相關焦點

  • 義烏火化工:守在超過1000℃的火化爐旁幹活
    「別以為火化爐只要燒著就行了,我們得一直站在火化爐前,隨時注意油量大小、風門控制,還需要時不時地打開爐膛查看燃燒情況。這份工作不像外人看的那麼簡單,不是所有人都能做這份工作的。」他叫傅朝忠,今年52歲,是火化間負責人,也是四名火化工中年紀最大的一個。他說,火化一具遺體,需要打開爐膛七八次,查看裡面的燃燒情況。
  • 火化爐裡的哭喊聲,是親人的幻覺還是真實存在
    常聽人說,在殯儀館火化爐裡,經常會發出死人的哭喊聲。人都已經死了,怎麼還會有哭喊聲?淨整些么蛾子嚇唬人。儘管嘴上不相信這是真的,私下裡還是有些惴惴不安。每每想起死人火化時的場景,瞬間讓人有種窒息的感覺。一次偶然的機會,碰到一位曾在殯儀館工作過的朋友。
  • 北京改造90臺火化爐 不再「冒黑煙」
    昨日,記者從北京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獲悉,北京市目前已經完成了對全市90臺火化爐和28臺焚燒爐的技術改造。火化爐「冒黑煙」在北京已經成為歷史。  八寶山拆除4臺舊火化爐  「環境的改善我們一直在努力。從2015年開始,我們開始做尾氣的改造,一直到今年,所有的火化爐都加裝了尾氣除塵設備。而且從實際效果看,從對外排放的煙塵看,已經達到了北京市的地方標準。」
  • 為何逝者被火化時家屬能聽到「哭聲」?不是封建迷信,有科學依據
    其實在這世界上也存在著一些看起來似乎很靈異奇特的現象,但事實卻是很平常的事情,就比如今天小編要和大家介紹的究竟這個聽起來似乎有些令人發毛的奇異現象,那就是逝者被火化時家屬能聽到「哭聲」。那麼,各位讀者朋友們是否知道呢?為何逝者被火化時家屬能聽到「哭聲」?不是封建迷信,有科學依據。
  • 人死後火化,放入1150度火化爐,身體之中的基因去了哪裡?
    火化的處理火化的時候,是將死人的屍體放在一個箱子之中,然後將其放入到高達760度至1150度的火化爐之中,這個過程,整個屍體的大部分器官和軟組織都會因排放系統釋出的熱力和氣體而破碎和氧化,而整個死亡屍體的焚燒過程大概持續約兩個小時左右,所以一旦進入到了火化爐,那就不可能還有活著出來的情況了,直接變成灰了。
  • 這個女護士說:面對死亡,讓逝者更有尊嚴地離去
    工作:幫逝者料理遺體 讓逝者更有尊嚴地離去到武漢工作的前幾天,賈曉陽的心情非常沉重,有時甚至難過得掉眼淚。這並不是因為她覺得在武漢的日子有多苦,而是工作的特殊性引起的。賈曉陽在武漢的工作地點,位於武漢市第四人民醫院隔離區。
  •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高溫下的堅守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高溫下的堅守 ,「iyufk」  無錫冠亞恆溫製冷技術有限公司致力於致力於製冷加熱控溫系統、超低溫冷凍機、新能源汽車部件測試系統、VOCs冷凝回收裝置、加熱循環系統等生產銷售,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節能環保,性能穩定,歡迎新老客戶來電選購!
  • 共悼逝者、寄託哀思 我市下半旗誌哀
    共悼逝者,寄託哀思!4月4日早晨,我市各部門、各單位、各鎮(街)下半旗誌哀,用最莊嚴的方式表達對生命的敬重。 上午10點,我市鳴響防空警報,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等我市各級部門單位紛紛降下國旗
  • 80後美女法醫:讓屍體"說話" 還逝者尊嚴
    呂薪名在鐵路上搜集相關信息。呂薪名說,一定要慎之又慎,這樣才能告慰逝者。不敢看恐怖片在一般人看來,呂薪名膽子很大,其實也不盡然,她甚至從不看恐怖片、鬼片。這份特殊的工作,讓她恐懼過,彷徨過。上學時,爸爸希望她當警察,醫生媽媽希望她當醫生。後來,呂薪名靈機一動,做了法醫,「兼顧」了二老的想法。每次談起這段事情,她都會開懷大笑。
  • 火化室主任:「一定要給每位逝者應有的尊重」
    殯葬人是逝者最後的送行人,一年365天,他們全天候在崗,用親情服務為逝者送行、給生者告慰。疫情發生以來,許多單位實行了彈性工作制,但在東郊殯儀館,1988年出生的火化室主任吳衝已經連續兩個多月堅守在一線,身穿密閉防護服,穿梭在高溫車間裡。在談到自己的工作時,吳衝表示,一定要給每一個逝者應有的尊重和到位的服務,要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去善待他們。  東郊殯儀館火化室一共有13名成員。從春節到現在,其他同事能按照班次上下班,但身為火化室主任的吳衝卻已經連續上崗兩個多月。
  • 為啥火化爐焚燒屍體,經常聽見奇怪的哭喊聲?工作人員透露實情
    為啥火化爐焚燒屍體,經常聽見奇怪的哭喊聲?工作人員透露實情。還有的老人知道有些人死後被推進火化爐是會發出聲音,這是因為他「感覺」到了疼痛了,所以,不能將人火化,這樣會死不瞑目,從而導致,在農村有一些落後的地區還在採用埋葬的方式來安葬死去的人。
  • 為啥火化爐焚燒屍體,經常聽見奇怪的哭喊聲?工作人員透露實情
    為啥火化爐焚燒屍體,經常聽見奇怪的哭喊聲?工作人員透露實情。一、迷信思想經常住在農村的老人都會和孩子們講到一個故事,他們會和孩子們講人死後都是與靈魂的,他們的人體雖然已經死亡,但是它們的靈魂會在天上保佑著你,久而久之,口口相傳,許多人都深信不疑。
  • 記杭州高溫下加油站青年工作者:為城市「油箱」堅守
    記杭州高溫下加油站青年工作者:為城市「油箱」堅守 原標題:   新華社杭州7月31日專電 題:為城市的「油箱」堅守——記杭州持續高溫下的加油站青年工作者  新華社記者吳帥帥
  • 為何火化爐焚屍時,經常會傳出「哭喊聲」,聽聽科學家怎麼說!
    為什麼火化爐焚屍時,會傳出各種聲音?看完後恍然大悟死亡是我們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人在死亡之後,以前還有土葬的,不過現在都提倡火葬了。而在火葬場中,很多人都會感到毛骨悚然。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火化爐焚屍時經常會傳出各種哭喊聲,這到底是為什麼?
  • 中生物謝承潤:堅守一線,守護健康
    謝其潤表示,作為為國內領先的綜合型醫藥集團與醫藥龍頭企業,守護醫護人員的健康,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此外,秉承「健康、快樂、長壽」的企業使命,中生物第一時間拿出千萬元與中國醫學科學院攜手推進應急防治科技攻關,共同守護人類健康。  抗疫期間,謝承潤始終堅守企業管理一線,穩定下屬企業生產經營,保障市場藥品供給。
  • 攜手守護全人類共同價值(和音)
    新時代中國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了守護全人類共同價值的道義自覺  「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
  • 高溫下的機場驅鳥員
    正值盛夏,炎熱的天氣給瀋陽機場的驅鳥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在戶外作業的驅鳥員們依然堅守崗位辛苦工作。(文 李勇)7月入伏以來,高溫天氣持續,瀋陽機場機坪地面溫度超過40攝氏度,驅鳥員頭頂烈日,長時間在戶外作業,小心翼翼地把粘在鳥網上的小鳥摘下 攝影 陳松正常情況下,航班在剛起飛或即將著陸時遭遇鳥擊的可能性最大。
  • 守墓人:夜夜守護墓園,只為逝者安息
    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殯葬習慣的改變,守墓人不用刻意去守護墓葬財物了,但他們依舊以墓園為家,白天打掃墓區、清理雜草,晚上巡邏、陪伴逝者。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逝者安息、讓生者安心。清明節期間,南國早報記者走進這個特殊的群體,體驗他們的工作,傾聽他們的故事。4月3日晚,在南寧市四廈嶺墓園,黃舟打著手電筒巡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