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衡陽連續的「桑拿天」,對於工作在衡陽殯儀館火化室的師傅們來說,火化爐900多度燃燒產生的高溫,讓整個火化車間成為一個「桑拿房」,室內的溫度動輒五六十攝氏度。撿灰爐、清理爐膛……衡陽殯儀館的火化師們日日忍受高溫炙烤,在終點站送逝者走完最後一程。
8月12日,記者來到衡陽殯儀館的火化室,五臺正在工作的火化爐一字排開,機器轟轟作響。記者一進門,一股熱浪襲來,室內的通風系統已經開足了馬力,但依然感覺十分悶熱。由於當天遺體火化業務主要集中在下午,下午三四點正是忙碌的時候,火化師們一刻也不能停歇,遺體調度、入爐、觀察爐壓、收斂骨灰……一趟下來,白色的工作服在「幹」和「溼」之間來回「切換」數次。
「現在火化爐智能化程度提高,對於火化爐這些設備的使用,還需要嚴格的專業化操作。」衡陽殯儀館火化收斂部部長李亞軍今年44歲,自1994年分配到衡陽殯儀館,2015年被評為全國殯葬先進個人,今年是他從事殯葬行業的第25年。
在火化前要先做好登記手續,掌握逝者的基本情況,逝者的年齡、身高、骨骼和健康狀況都會影響火化時間和流程。正說著,火化廳的鈴聲響起,「鈴聲是用來提醒家屬可以向遺體道別了。」李亞軍向記者介紹。
火化間裡的火化爐在「嗡嗡」運轉,爐內的溫度顯示在900攝氏度左右。此時,火化爐的熱量會全部擴散到整個火化操作間,室內溫度常年在40℃以上。
在火化爐的液晶顯示屏上,爐溫、負壓等數據不停變化。為了保證遺體火化徹底,隔上幾分鐘,李亞軍就要打開爐門查看遺體火化情況,隨後按鍵調整。「按正常情況來說,一具遺體一個小時能夠火化完。」穿著工作服,戴著口罩、手套的李亞軍額頭上都是汗水,一下午,他已經記不清衣服被汗水打溼了幾回。
一個小時後,火化工作完畢。爐板上有兩三百度的高溫,在這炎炎夏日,李亞軍的背部、前襟上沾染了一層層白色的鹽漬。「每次打開爐膛的小鐵門,就會有一股熱浪,稍不注意,燙傷都是常有的事。」記者試著把手放在距離爐板5釐米之處,依舊能感受到灼熱的溫度。
在李亞軍心裡,一直堅持的習慣就是輕抬輕放。「這是我們殯葬行業基本的服務標準,也是對遺體最大的尊重。」這個細節,是表達對生者的關懷和對逝者的尊重,一點兒不能忽視。李亞軍擦著額頭上的汗水笑著向記者介紹,由於職業的特殊性,這份工作也給他和同事帶來了一些困擾,團隊裡的年輕人找對象也成了問題。
李亞軍坦言,大家都有過在生活中遇到擇偶困難、職業歧視等問題。他們也不和外人主動握手,除非別人先伸出手來,以前對朋友都會隱瞞自己的職業,只說在民政局工作。現在隨著殯葬行業地位的提高,職業也越來越被理解,很多家屬對我們表達了感謝,辛苦和價值也得到了他人的理解與肯定。
「只要生命還在,沒有什麼事是不能解決的。」李亞軍說,正是因為這份工作,給他的最大觸動是對生命的敬畏與珍惜。
據了解,衡陽殯儀館火化室現有一線火化師4名,在全年無休的殯儀館內,平均每天火化10具遺體以上,2018年火化3600餘具遺體。這些數字的背後,是一群「生命擺渡人」鮮為人知的努力。
記者:李佳玲
編輯:司建雙 責編:周旭峰 三審:陳琴
▓ 版權所有 轉載請標註出處 / 分享朋友圈請隨意
微信推送太少
下個新衡陽APP更及時
了解衡陽
長
按
下
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