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電影裡,只要提起守墓人,浮現出的影像多半是個滿頭白髮、佝僂著腰的老人,提著一個破舊的燈籠在墓地穿梭……
一直以來,守墓人都是一份神秘的職業。
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殯葬習慣的改變,守墓人不用刻意去守護墓葬財物了,但他們依舊以墓園為家,白天打掃墓區、清理雜草,晚上巡邏、陪伴逝者。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逝者安息、讓生者安心。清明節期間,南國早報記者走進這個特殊的群體,體驗他們的工作,傾聽他們的故事。
4月3日晚,在南寧市四廈嶺墓園,黃舟打著手電筒巡邏。
每夜巡視墓地,步行兩萬多步
在南寧市青龍崗、四廈嶺、佛子嶺等公墓園區,都配備有24小時值班的守墓人,他們有的是墓園管理員,有的是外聘的保安。守墓人的工作時間一般為「三班倒」。其中,最辛苦的夜班從晚上11時至次日上午7時。
4月3日晚11時,一場大雨過後,四廈嶺墓園的道路上還有深深淺淺的積水。30歲的黃舟拿著手電筒走出宿舍,到園區大門的保安室召集當晚的巡更員集合,準備夜巡。
黃舟是陽朔人,來四廈嶺墓園工作之前,他是一名電焊工。2012年,他轉行從事殯葬行業,如今是墓園的一名管理員。白天,他負責墓碑加工、後勤管理等工作;晚上,要和別人輪流帶領外聘的保安巡夜。5名保安到位後,他安排兩名女保安看守墓園的前門和後門,其他3名男保安則跟他一起在墓園巡邏。
「幾年前這裡還很荒涼,晚上總擔心有人進來搞破壞。」黃舟說,外省的一個墓園就曾發生過外來人員趁夜潛入墓園、砸壞墓碑盜走骨灰勒索家屬的事件。即使類似事件極少發生,但為了防患於未然,墓園每晚都會安排人巡夜。
黃舟說,圍繞整個墓園走完一圈,需要一個多小時,一個夜班上完,要走四至五圈。當然,順著墓園圍牆巡邏,不完全是步行,有時也騎電動車或開麵包車代步。不過,各個墓區之間通常有小路或臺階,巡邏到這裡,幾個人就得分開巡邏了。黃舟告訴記者,自己粗略算過,一個晚上走下來,步數超過了兩萬步。
打開手電筒,黃舟和保安們走進密密麻麻的墓碑之間,開始了夜巡。記者平時極少接觸殯葬行業,夜間進入墓園還是頭一次。雖然心裡有點犯怵,但是為了體驗他們的工作,只好硬著頭皮跟在他們身後。黃舟邊走邊用手電筒照,一塊塊墓碑上的陌生頭像像放電影一樣從記者眼前划過,記者的腳步逐漸慢了下來。
「照你這速度,一晚上都走不完兩圈。」黃舟的聲音從前方傳來,他看到記者掉隊了,只好站在小路邊等待。記者快步追了上去,跟著他們巡邏完第一圈,身上已經開始冒汗。計步軟體顯示,這一圈有6000多步。
常被問「怕不怕」,說不怕有點假
守墓人的工作是相似的,就在黃舟和保安們巡邏的時候,在南寧市青龍崗墓園,48歲的石慶前也開始了巡夜工作。他是墓園裡的保安隊長,幹這一行已快10年。「年輕人一般不願意做這個工作,上了年紀的才夠膽量。」石慶前說,他手下有30名保安,巡夜的基本是50歲以上的,每兩個人一組,每晚巡邏三趟。
「你怕不怕?」這是石慶前被問得最多的問題。他告訴記者,剛開始接觸這個工作時,說不害怕那是假的,有一點風吹草動,自己都會嚇得打哆嗦。「總覺得背後有人在跟蹤你,墓碑上逝者的照片也在注視著你。」石慶前說,那時候最怕惡劣天氣,頭頂上電閃雷鳴,走在偌大的墓園,精神高度緊張,但過了適應期後,就慢慢習慣了。
因為墓園特殊的環境,有時會發生一些先是讓人脊背發涼,最後讓人啼笑皆非的「靈異」事件。
2016年的重陽節,石慶前和同事就遇到這樣一件事。當晚10時許,兩人巡邏時聽到壁葬方向傳來一陣女性的哭聲。一般情況下,下午6時前,祭拜的家屬就會離開墓園,外人也沒法再進入。「難道真有情況?」兩人面面相覷,最後還是決定壯著膽去一探究竟。
「到了哭聲傳出的地方一看,一個20多歲的女子躺在地上,身邊還剩半瓶白酒。」石慶前說,兩人上前一問,才知道女子的母親剛去世不久,當天她太思念親人,帶著一瓶白酒隻身來到墓園,一邊喝酒一邊傾訴相思之情,喝醉後就哭了起來。隨後,他們將女子帶到門衛室,並聯繫到女子的父親將她接走。
除此之外,墓園裡經常也會出現一些野貓、野狗,有時冷不丁一下竄出來,會把人嚇一大跳。
替他人陪伴親人,為自己職業自豪
清明節期間,每天都有數萬人來掃墓。白天的喧囂過後,墓園恢復寧靜。石慶前說,跟夜晚的寂寞、無聊相比,巡夜人最怕的是不被理解。一開始,知道他要去墓園上班,妻子生氣不已,花了好久的時間才不計較。
黃舟也表示,儘管時代在改變,但部分人對喪事、墓地還是十分忌諱的,守墓人時不時要忍受別人異樣的眼光。2015年,黃舟交了一個女朋友,剛開始交往時,女友只知道他會加工墓碑,並不知道他在墓園工作,後來發現他經常往墓園跑,得知他的職業後,馬上和他分手了。
黃舟說,雖然有時不被理解,但「這些工作總要有人做的」。如今,他已有了新的女友,女友對他的職業並不介意,兩人已計劃結婚。
在墓園工作久了,石慶前看慣了生死離別,對生命更加敬畏。他說,現在看到墓碑上的相片,就像看到一個熟識的朋友。作為一名服務人員,替逝者的親人長久地履行著兒子、父親、愛人或者朋友的職責,覺得很有意義。
黃舟也表示,自己做的工作就是要讓逝者安息、生者安心。抱著這樣的想法,他和他的同事很熱愛自己的職業。聽到逝者家屬說句「謝謝你」,是黃舟和他的同事最開心的事。
來源丨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趙勁松 文/圖
編輯丨陳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