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墓園將建「藏晶苑」,生命晶石可免費存放20年。
生命晶石由逝者骨灰經過二次高溫燃燒後形成。根據計劃,「藏晶苑」佔地60平方米,可存放8000具遺體的生命晶石。「藏晶苑」將於今年下半年建成,並在祈圓節(農曆十月初十)當天,舉行首批生命晶石集體存放儀式。
藏晶苑效果圖 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 供圖
3月30日,位於浦東新區的上海匯龍園舉行「見證永恆——『藏晶苑』奠基儀式」,澎湃新聞記者從現場了解到,目前,匯龍園已在提供生命晶石服務的各殯儀館設置接待處,接受市民諮詢和預約。
來自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上海已有6000餘戶家庭在殯儀館選擇將親人骨灰製成「生命晶石」。其中,九成以上選擇將晶石存放家中,還有部分則選擇製成掛飾、首飾或帶出國。
「藏晶苑」奠基儀式現場。 澎湃新聞記者 欒曉娜 圖
部分客戶希望在墓園存放生命晶石
2016年3月底,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在全國率先推出「生命晶石」服務。
生命晶石即骨灰經過二次高溫燃燒後,自然而然凝結成的球體晶石,直徑約一角硬幣大小,親屬可以佩戴在身上,或放在家中。晶石會因逝者生前飲食成分差異,呈現出不同顏色。一般情況下,一具骨灰可形成100-200顆生命晶石。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部分客戶希望將生命晶石存放在墓園中,主要有兩種情況。」上海匯龍園總經理丁國鈞告訴記者,一種是再婚家庭,不方便將生命晶石放在家裡;另一種情況,則是因為有些客戶在短時間內不能接受家人突然離世,將生命晶石放在家中時刻看到,無法走出悲傷的情緒。
因此,上海匯龍園推出了「藏晶苑」公益項目,供生命晶石的客戶免費存放20年。但在20年後,需要將存放在這裡的生命晶石自行取走和安放。
「因為生命晶石的理念,原本就是居家安放、居家祭祀、居家懷念,我們推出這個項目,也是希望給大家20年的過渡期和緩衝期,讓逝者的親人能儘快走出陰影。」丁國鈞說,20年後,大家再將生命晶石拿回家中,在情感上也比較容易接受。
推出專屬APP進行遠程祭掃
據丁國鈞介紹,「藏晶苑」突破了骨灰墓葬的傳統模式,代之以立體存放生命晶石,相較骨灰,生命晶石體積小、密度大、更環保,實現了少佔地微佔地的綠色生態目標。
根據規劃設計,「藏晶苑」為一個通透兼具實用功能的格位安放單體建築,佔地面積約60平方米,可嵌入格位4000個(雙穴),安放生命晶石8000具,單具晶石佔地面積僅為0.0075平方米。
藏晶苑效果圖。 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 供圖
「藏晶苑」還推出專屬APP,將網際網路技術應用到祭掃環節。一方面,親屬可將逝者的照片、音頻和視頻等資料上傳至APP,通過客戶端預約特定時間段,實地祭掃時,在「藏晶苑」播放相關影音資料;另一方面,該APP還具有遠程祭掃功能,藏晶苑會安裝很多攝像設施,親屬可以在家祭等儀式中,在客戶端與墓區完成實時視頻祭掃,實現在家祭掃和在墓地祭掃的互動和互補。
「對於選擇藏晶苑的客戶,我們都會和他們籤定一份關於錯時祭掃和網絡祭掃承諾書。」丁國鈞說,這份承諾書會明確,在平時人不多的時候,可以到墓園來祭掃,但在清明、冬至等祭掃高峰,可通過網絡祭掃,在家裡進行遠程祭掃。
此外,結合「藏晶苑」和生命晶石的文化內涵,匯龍園還將配套開發集體禮儀安放儀式,在每年清明前和冬至前舉辦溫馨莊重的落葬儀式,倡導文明節儉。同時,在「藏晶苑」周邊營造展現傳統孝文化和優秀家風家訓的主題景觀,收集、整理、展示逝者「人生小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