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骨灰制「生命晶石」隨身攜帶 過半網友不接受

2020-12-06 騰訊網

如果將親人的骨灰做成生命晶石隨身攜帶,你會嘗試嗎?昨天,記者從浙江省殯葬協會了解到,該協會推廣全新的骨灰處理方式——生命晶石,並通過媒體等平臺,向社會推廣,徵集5名免費體驗者(暫限定為杭州戶籍的已故者)。那麼,生命晶石是如何實現讓親人隨身攜帶的呢?記者專門作了採訪。

在歐美國家,不少家庭會將晶瑩透明的生命晶石帶在身邊,或加工成飾品隨身攜帶以紀念逝去的親人。這項服務最早源於美國,後傳入日本、澳大利亞和我國臺灣與香港等地。

什麼是生命晶石?

骨灰高溫熔融後晶石化

可根據逝者親屬要求定製形狀

那麼,這種生命晶石是怎麼樣的呢?

浙江省殯葬業協會工作人員陳女士告訴記者,生命晶石是骨灰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生命晶石在超高溫下,骨灰熔融高壓緻密後,冷卻凝結形成的晶石狀圓珠。生命晶石源於骨灰但異於骨灰,雖然兩者所含化學元素相同,但物質結構不同,陳女士解釋,「與骨灰相比,生命晶石的容積只有原來的10%-15%,製作生命晶石的時間只需一個小時。」

「灰白色的骨灰經晶石化後,因所含微量元素的不同而顏色迥異,有的晶瑩透明,猶如琥珀,有的多色交雜,猶如雨花石,有的則與普通石頭相仿,很具美感。」陳女士表示。

據了解,骨灰高溫熔融後選擇特定形態的坩堝中予以冷卻,生命晶石又可呈現不同的形狀,或如佛珠,或如心形,或如飛龍、奔馬等。這一點可以根據逝者親屬的要求而定製,使得深化加工後的生命晶石真正體現「紀念石」的概念。

陳女士表示,正因為生命晶石是來自於逝者骨灰,因此晶石本身既可代替骨灰安葬,也可作為逝者的一種紀念物品,晶石特殊的雙重意義讓它可以節地安放,也可以紀念展示。

普通百姓能接受嗎?

上海去年推廣生命晶石

已為200餘戶家庭提供服務

其實,生命晶石在中國已經開始推廣,省殯葬業協會陳女士告訴記者,就在去年,上海一家生命晶石工作室已為全國21個地區200餘戶家庭提供服務,服務人群七成以上為老年人。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去年清明節,這家生命晶石工作室的第一位顧客小孫將逝去的父親帶回了家,他帶回的不是骨灰盒,而是129顆生命晶石。

「骨灰就是我們寄託先人的一個載體,只不過生命晶石是用另外一種形式展現給你,可以實打實地看見他。」小孫表示,他把父親的晶石帶回家,可以隨時隨地祭拜。

據了解,去年上海的生命晶石工作室在掛牌首日就有4個家庭前來預約,之後,又有來自北京的家庭前來預訂,可見市民對此接受度不低。省殯葬業協會陳女士表示,生命晶石項目若推廣下去,達到一定規模,自然能同其他節地生態葬一樣進行分流,不僅節省了購買墓地的費用,也給後代留下了寶貴的土地資源。

●百姓聲音

是否能接受將骨灰做成飾品?

反對者目前佔大多數

就在昨天下午,杭州知名論壇對「你能接受家人的骨灰做成飾品嗎?」進行投票調查,討論十分踴躍,短短2個多小時,就有近4000位網友參與投票,其中52%的網友表示「不能接受」,24%的網友表示「可以接受」,另有22%的則認為「還需觀望」。

杭州市民李小姐:願意把親人帶在身邊,特別是母親。

網友小毛說:如果工藝可以再精良一些,把生命晶石作為飾品也是挺不錯的選擇。

理性派網友代表「兔小白」表示:其實這東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好多失獨家庭父母肯定放不下心中執念,與其每年去看冰冷的墓碑,不如這樣做成一件美麗的飾品,讓這份美好繼續下去。

不過,很多網友表示將骨灰帶在身邊瘮得慌。

網友「傻魚兒」表示:感覺把骨灰還是入土為安的好。

網友「喵喵咪」則提出疑問:把親人封印在寶石裡好嗎?或許他們喜歡自由呢!

●專家說法

這並不是一個強制性過程

只是為了讓百姓多一種選擇

再過一個月,又要到清明節了。

浙江省社科院社會學所教授楊建華認為,祭奠先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一直傳承下來的文化,也是一種習俗的綿延,「這裡面除了有對先人的緬懷,還有更多是對生命的尊重,因此,浙江能多一種讓人們紀念親人的方式是非常好的。」

楊建華說,他也聽說了有人不能接受這種將骨灰帶在身邊的方式。「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強制性過程,也並不需要每一個市民去接受,政府推廣這一服務,只是為老百姓多了一個尊重生命的方式而已。最後到底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安頓親人身後事,還是老百姓自己說了算。」

相關焦點

  • 親人骨灰可隨身攜帶 將骨灰做成生命晶石你接受嗎?
    如果將親人的骨灰做成生命晶石隨身攜帶,你會嘗試嗎?昨天,記者從浙江省殯葬協會了解到,該協會推廣全新的骨灰處理方式——生命晶石,並通過媒體等平臺,向社會推廣,徵集5名免費體驗者(暫限定為杭州戶籍的已故者)。那麼,生命晶石是如何實現讓親人隨身攜帶的呢?記者專門作了採訪。
  • 親人骨灰化作「生命晶石」隨身佩戴 你接受麼?
    安徽商報訊(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 將親人骨灰通過特殊方式變成「寶石」,裝飾成飾品,可以戴在身上,人們能接受嗎?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9月17日從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獲悉,該陵園在合肥市首次正式推出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市民可將逝去親人的部分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什麼是生命晶石?
  • 親人骨灰化作「生命晶石」隨身佩戴 合肥首次推出
    將親人骨灰通過特殊方式變成「寶石」,裝飾成飾品,可以戴在身上,人們能接受嗎?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9月17日從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獲悉,該陵園在合肥市首次正式推出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市民可將逝去親人的部分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什麼是生命晶石?
  • 親人的骨灰可製成「生命晶石」隨身佩戴,你怎麼看?
    親人的骨灰可製成「生命晶石」隨身佩戴,你怎麼看?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俞菀 馬劍  2017年清明節前夕,浙江推出一種全新的骨灰處理方式——生命晶石,甚至可做成首飾佩戴上身。在網友中間,這種「舶來」的創新殯葬手段與「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產生了強烈碰撞。  逝而為石,你能接受嗎?
  • 合肥一陵園推出「生命晶石」服務 將逝者骨灰做成項鍊你能接受嗎?
    合肥一陵園推出「生命晶石」服務 將逝者骨灰做成項鍊你能接受嗎?時間:2020-09-21 15:32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合肥一陵園推出生命晶石服務 將逝者骨灰做成項鍊你能接受嗎? 9月20日,合肥一陵園推出生命晶石服務,市民可將逝去親人的部分骨灰製成項鍊等飾品,隨身佩戴。
  • 骨灰做成「生命晶石」 新型生態葬走進昆明
    「生命晶石的特點一是體積小、形態美,可長久保存;二是紀念與寄託功能,它給人們提供了與逝去親人『對話』的實體紐帶,具有重要的紀念意義;三是可以存放在家庭等多個地方,也可隨身攜帶,可改變人們的祭掃習慣,形成多種祭祀方式,改變清明、冬至到公墓集中祭掃的擁堵難題;四是為人們更重視先人的人生文化保存提供了新的契機。」
  • 親人骨灰製成生命晶石 合肥一陵園推新型服務
    本報訊(記者  張夕)近日,合肥一陵園推出一項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合肥市民可以將離世親人的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此事引發網友關注。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該陵園獲悉,除了將部分骨灰製作成項鍊、戒指以外,也可將全部骨灰製成工藝品;該項服務推出半個月,陵園已與多位客戶籤訂製作協議。    近日,一則「將逝者骨灰做成項鍊隨身佩戴」的視頻引發網友關注。
  • 上海引入殯葬新形式 逝者骨灰可製成生命晶石
    據《勞動報》報導,在美國、日本,不少家庭會選擇將晶瑩透明的「生命晶石」帶在身邊,紀念逝去的親人。如今,上海也能製作「生命晶石」,並且加工成飾品隨身攜帶。昨日,全國首家生命晶石工作室在益善殯儀館掛牌服務。
  • 生命晶石、骨灰鑽石、骨灰飾品——生態葬是否有春天?
    在2000度的高溫下對骨灰進行環保處置,形成穩定晶體,達到寶石硬度,體積縮小至原骨灰量的三分之一。這符合生態節地葬的趨勢。相對於傳統殯葬方式,生命晶石存放多樣化,家屬可以選擇安葬於墓地,也可以製成飾品,隨身攜帶,有部分家屬也會選擇存放於家中。它是方便祭祀的隨行方式。生命晶石將突破傳統殯葬理念,讓親人花最少的錢,得到更多的安心。
  • 骨灰新處理方式"生命晶石" 推出一年滬上僅200家庭選擇
    原標題:骨灰新處理方式「生命晶石」 推出一年滬上僅200家庭選擇  一粒粒看似寶石的晶體,被放置在精緻的容器中。不同於一般的骨灰,「生命晶石」這種全新事物引起了大眾的關注,推出一年不到,上海僅有200個家庭選擇將故人骨灰做成生命晶石。
  • 把親人骨灰做成項鍊、戒指!
    骨灰經高溫高壓熔融後製成生命晶石,容積只有原來的10%-15%。 隨身攜帶,隨時與親人「對話」。 據了解,製作一份生命晶石價格不足2萬元, 相比墓地,能大幅降低市民喪葬負擔。 生命晶石的出現,提供了另一種殯葬選擇,可以永遠保存,大家就可以在家中紀念,不用清明節湧向墓園祭掃,有些長居外地或者國外的子女,可以將生命晶石隨身攜帶,感覺逝去的親人就在身邊。
  • 合肥一陵園將逝者骨灰製成生命晶石 一成年人骨灰可做成三四百顆
    近日,合肥一陵園正式推出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合肥市民可以將離世親人的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隨後引發網友關注。9月22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該陵園獲悉,除了將部分骨灰製作成項鍊、戒指以外,也可將全部骨灰製作成一個工藝品,擺放在家中;一個成年人的骨灰做成生命晶石,大概有三四百粒。
  • 申城首家「生命晶石工作室」亮相 骨灰也能變很美
    圖說:生命晶石來源:益善殯儀館    一具骨灰可形成百餘粒晶石,以另一種表現形式留存……    今天(30日),上海首家生命晶石工作室在益善殯儀館掛牌服務。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了解到,製作一份生命晶石不足2萬元,相比墓地,大幅降低市民喪葬負擔。    據介紹,生命晶石技術首先出現在美國,然後傳入日本、臺灣和香港等人口密集地,並得到很好的發展和應用。
  • 廣西首次推介將逝者骨灰製成「生命晶石」,可做飾品隨身攜帶!
    花葬、海葬、草坪葬,骨灰還可以製作成生命晶石。3月14日,記者從自治區民政廳了解到,3月29日~4月5日,廣西將開展綠色清明主題宣傳周活動,提倡公益殯葬。此外,今年將首次推介將骨灰製作成晶石。上海福壽園在2017年就新開了生命晶石紀念園區。(資料圖片) 自治區民政廳社會事務處處長邵倩波介紹,3月29日~4月5日,全區將開展綠色清明主題宣傳周活動,並在3月29日在南寧市青龍崗長安園開展公益花葬活動。在宣傳周啟動儀式上,將邀請來自全國的殯葬企業推廣生態殯葬模式,其中包括新型葬法「生命晶石」。
  • 親人骨灰可做成鑽石佩戴?竟然還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殯葬方式
    不過最近,天眼妹又發現了另外一種打著環保理念的「節地生態葬」,看過之後差點驚出了雙下巴,那就是將親人的骨灰通過特殊方式變成「寶石」,再做成飾品,之後就可以隨身攜帶了...將骨灰做成飾品,延續家人陪伴?近日,安徽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首次正式推出了一項名為「生命晶石服務」的項目,人們可以將逝去親人的部分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生命晶石」也可以稱為「骨灰晶石」,是通過壓力高溫升華等技術,將骨灰製作成「體積小、形態美」的類寶石產品。
  • 2萬份生命晶石訂單背後的人間悲歡:有淚目有無奈
    他在電話那頭說,聽說有關生命晶石的新聞報導後,想將妻子與三位子女的遺體製作成晶石,隨身攜帶。王蓉心裡咯噔一下,這不就是前些天在新聞中看到的那位父親嗎?追悼會那天,王蓉趕大早來到杭州,那天的天空很灰,還飄著淅淅瀝瀝的雨點。當王蓉站在林爸爸面前自我介紹時,發現他整個人游離恍惚,完全聽不見自己在說什麼。隨著家屬來到火化間等候現場取灰,當天氣溫有18℃左右,可現場所有人的心都透著悲涼。
  • 兩萬餘份生命晶石「訂單」背後的人間悲歡:有淚目有無奈
    他在電話那頭說,聽說有關生命晶石的新聞報導後,想將妻子與三位子女的遺體製作成晶石,隨身攜帶。王蓉心裡咯噔一下,這不就是前些天在新聞中看到的那位父親嗎?  追悼會那天,王蓉趕大早來到杭州,那天的天空很灰,還飄著淅淅瀝瀝的雨點。當王蓉站在林爸爸面前自我介紹時,發現他整個人游離恍惚,完全聽不見自己在說什麼。隨著家屬來到火化間等候現場取灰,當天氣溫有18℃左右,可現場所有人的心都透著悲涼。
  • 上海「生命晶石」製作預約十幾例 包括夭折嬰兒
    將親人的骨灰通過高溫加工,製作成礦石一樣的晶體。日前,全國首家生命晶石工作室在上海益善殯儀館掛牌服務。   澎湃新聞記者4月4日從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了解到,4月3日上海第一例家庭嘗試了這一項目,為62歲的父親製作了生命晶石,而目前服務中心接到的預約已有十幾例,其中還包括母親想為8個月夭折的孩子製作生命晶石。
  • 「生命晶石」服務落地合肥
    本報訊 「生命晶石,讓生命能夠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讓我覺得,父親依然在身邊陪伴著我。」近日,劉女士將其父親的一部分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這也是合肥首推的「生命晶石」服務。 劉女士在外地居住,每年只有清明能夠回合肥祭祀親人,這一直是她心中的遺憾。
  • 上海墓園推出「生命晶石」 系骨灰製成可單顆定製
    上海墓園推出單顆「生命晶石」定製,價格在千元以內。生命晶石即骨灰經過二次高溫燃燒後,自然而然凝結成的球體晶石,直徑約一角硬幣大小,親屬可以將佩戴在身上,或放在家中。晶石會因逝者生前飲食成分差異,呈現出不同顏色。一般情況下,一具骨灰可形成100-200顆生命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