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首家「生命晶石工作室」亮相 骨灰也能變很美

2020-12-08 上海熱線

圖說:生命晶石。 來源:益善殯儀館

    一具骨灰可形成百餘粒晶石,以另一種表現形式留存……

    今天(30日),上海首家生命晶石工作室在益善殯儀館掛牌服務。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了解到,製作一份生命晶石不足2萬元,相比墓地,大幅降低市民喪葬負擔。

    據介紹,生命晶石技術首先出現在美國,然後傳入日本、臺灣和香港等人口密集地,並得到很好的發展和應用。韓國選擇製作生命晶石的骨灰超過1/10。去年從韓國引進有六項國際專利骨灰晶石化新技術,將骨灰細化至粉末狀,在超高溫下,骨灰熔融高壓緻密後冷卻凝結為晶石狀的圓珠。一具骨灰可形成百餘粒晶石,骨灰不再讓人感到害怕。

    生命晶石是骨灰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灰白色的骨灰,經晶石化後,因所含微量元素的不同而顏色迥異,有的晶瑩透明,猶如琥珀,有的多色交雜,猶如雨花石,有的則與普通石頭相仿,很具美感。製作一份生命晶石不足2萬元,相比墓地,大幅降低市民喪葬負擔。

    記者了解到,生命晶石與骨灰相比,容積只有原來的20%,清潔、美觀,多種方式安置成為可能。可以選擇居家安放,居家祭祀,居家懷念;也可以製成飾品隨身攜帶,隨時與親人「對話」。

    此外,首家採用3D列印技術進行遺體修復的工作室今天也在龍華殯儀館正式成立。該工作室採用CG(計算機圖形)技術對缺損遺體進行三維重建並通過3D列印技術進行輸出,可對缺損遺體進行局部或整體的修復。目前的修復技術水平已經能夠滿足特殊遺體處置的需要,讓遺體以最佳的面容走向另一個世界,不留一絲遺憾。

    據透露,這項技術是遺體修復技術的一次升級換代,已被納入上海市民政局「十三五」規劃殯葬科技文化建設。(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李欣)

相關焦點

  • 親人骨灰化作「生命晶石」隨身佩戴 合肥首次推出
    將親人骨灰通過特殊方式變成「寶石」,裝飾成飾品,可以戴在身上,人們能接受嗎?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9月17日從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獲悉,該陵園在合肥市首次正式推出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市民可將逝去親人的部分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什麼是生命晶石?
  • 親人骨灰化作「生命晶石」隨身佩戴 你接受麼?
    安徽商報訊(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 將親人骨灰通過特殊方式變成「寶石」,裝飾成飾品,可以戴在身上,人們能接受嗎?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9月17日從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獲悉,該陵園在合肥市首次正式推出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市民可將逝去親人的部分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什麼是生命晶石?
  • 上海引入殯葬新形式 逝者骨灰可製成生命晶石
    據《勞動報》報導,在美國、日本,不少家庭會選擇將晶瑩透明的「生命晶石」帶在身邊,紀念逝去的親人。如今,上海也能製作「生命晶石」,並且加工成飾品隨身攜帶。昨日,全國首家生命晶石工作室在益善殯儀館掛牌服務。
  • 骨灰做成「生命晶石」 新型生態葬走進昆明
    11日,記者在昆明晉龍如意園「傳遞人文情懷.綻放生命華彩」冬至文化月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看到了這種用骨灰製成的「生命晶石」。據悉,昆明晉龍如意園在我省首家推出「生命晶石」服務,這也是推進殯葬改革,倡導節地、綠色、生態和環保的生態安葬又一重要舉措。
  • 骨灰也能變很美 上海首例家庭嘗試「生命晶石」
    將骨灰經過高溫加工,製作成寶石一樣的晶體,這種製作"生命晶石"的項目剛剛在全市開始推廣,已經獲得了肯定孫先生的父親年僅62歲,上月因病去世,全家人十分悲慟,看到有關"生命晶石"的新聞,孫先生決定打破傳統的殯葬模式。下午一點半,工作人員開始操作,整個過程約1小時。休息室內的親友隔著玻璃,觀看製作流程。兩點半,孫老先生的晶石擺放在了家人面前,一共129顆,色澤 灰白,泛著點點螢光。親手觸摸父親的晶石,孫先生說,自己一點都不害怕。
  • 親人骨灰可隨身攜帶 將骨灰做成生命晶石你接受嗎?
    浙江省殯葬業協會工作人員陳女士告訴記者,生命晶石是骨灰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生命晶石在超高溫下,骨灰熔融高壓緻密後,冷卻凝結形成的晶石狀圓珠。生命晶石源於骨灰但異於骨灰,雖然兩者所含化學元素相同,但物質結構不同,陳女士解釋,「與骨灰相比,生命晶石的容積只有原來的10%-15%,製作生命晶石的時間只需一個小時。」
  • 親人骨灰制「生命晶石」隨身攜帶 過半網友不接受
    骨灰高溫熔融後晶石化可根據逝者親屬要求定製形狀那麼,這種生命晶石是怎麼樣的呢?浙江省殯葬業協會工作人員陳女士告訴記者,生命晶石是骨灰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生命晶石在超高溫下,骨灰熔融高壓緻密後,冷卻凝結形成的晶石狀圓珠。
  • 生命晶石、骨灰鑽石、骨灰飾品——生態葬是否有春天?
    在2000度的高溫下對骨灰進行環保處置,形成穩定晶體,達到寶石硬度,體積縮小至原骨灰量的三分之一。這符合生態節地葬的趨勢。相對於傳統殯葬方式,生命晶石存放多樣化,家屬可以選擇安葬於墓地,也可以製成飾品,隨身攜帶,有部分家屬也會選擇存放於家中。它是方便祭祀的隨行方式。生命晶石將突破傳統殯葬理念,讓親人花最少的錢,得到更多的安心。
  • 上海「生命晶石」製作預約十幾例 包括夭折嬰兒
    2016年3月30日,上海首家生命晶石工作室在益善殯儀館掛牌服務   將親人的骨灰通過高溫加工,製作成礦石一樣的晶體。日前,全國首家生命晶石工作室在上海益善殯儀館掛牌服務。   澎湃新聞記者4月4日從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了解到,4月3日上海第一例家庭嘗試了這一項目,為62歲的父親製作了生命晶石,而目前服務中心接到的預約已有十幾例,其中還包括母親想為8個月夭折的孩子製作生命晶石。
  • 「生命晶石」服務落地合肥
    本報訊 「生命晶石,讓生命能夠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讓我覺得,父親依然在身邊陪伴著我。」近日,劉女士將其父親的一部分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這也是合肥首推的「生命晶石」服務。 劉女士在外地居住,每年只有清明能夠回合肥祭祀親人,這一直是她心中的遺憾。
  • 親人骨灰製成生命晶石 合肥一陵園推新型服務
    本報訊(記者  張夕)近日,合肥一陵園推出一項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合肥市民可以將離世親人的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此事引發網友關注。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該陵園獲悉,除了將部分骨灰製作成項鍊、戒指以外,也可將全部骨灰製成工藝品;該項服務推出半個月,陵園已與多位客戶籤訂製作協議。    近日,一則「將逝者骨灰做成項鍊隨身佩戴」的視頻引發網友關注。
  • 合肥一陵園將逝者骨灰製成生命晶石 一成年人骨灰可做成三四百顆
    近日,合肥一陵園正式推出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合肥市民可以將離世親人的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隨後引發網友關注。9月22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該陵園獲悉,除了將部分骨灰製作成項鍊、戒指以外,也可將全部骨灰製作成一個工藝品,擺放在家中;一個成年人的骨灰做成生命晶石,大概有三四百粒。
  • 廣西首次推介將逝者骨灰製成「生命晶石」,可做飾品隨身攜帶!
    花葬、海葬、草坪葬,骨灰還可以製作成生命晶石。3月14日,記者從自治區民政廳了解到,3月29日~4月5日,廣西將開展綠色清明主題宣傳周活動,提倡公益殯葬。此外,今年將首次推介將骨灰製作成晶石。上海福壽園在2017年就新開了生命晶石紀念園區。(資料圖片) 自治區民政廳社會事務處處長邵倩波介紹,3月29日~4月5日,全區將開展綠色清明主題宣傳周活動,並在3月29日在南寧市青龍崗長安園開展公益花葬活動。在宣傳周啟動儀式上,將邀請來自全國的殯葬企業推廣生態殯葬模式,其中包括新型葬法「生命晶石」。
  • 骨灰新處理方式"生命晶石" 推出一年滬上僅200家庭選擇
    原標題:骨灰新處理方式「生命晶石」 推出一年滬上僅200家庭選擇  一粒粒看似寶石的晶體,被放置在精緻的容器中。不同於一般的骨灰,「生命晶石」這種全新事物引起了大眾的關注,推出一年不到,上海僅有200個家庭選擇將故人骨灰做成生命晶石。
  • 「生命晶石」新型生態葬走進昆明
    日前,昆明晉龍如意園舉行2020年冬至文化月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此次冬至文化月活動安排,並宣布在雲南推出首家「生命晶石」服務,助推殯葬改革工作,倡導節地、綠色、生態和環保的生態安葬。據介紹,「生命晶石」服務是採用高分子合成技術,將骨灰離心加壓、無氧轉換凝結,在特殊條件下形成穩定純淨結晶體,具有美觀精緻、恆久永存等特點,是目前正被全球認可的骨灰安葬方式,具有居家祭祀、生命紀念的嶄新理念。截至目前,「生命晶石」已在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山東、廣東、廣西、寧夏等省份的部分市、縣落地,已經為15萬戶家庭提供了服務。
  • 合肥一陵園推出「生命晶石」服務 將逝者骨灰做成項鍊你能接受嗎?
    合肥一陵園推出「生命晶石」服務 將逝者骨灰做成項鍊你能接受嗎?時間:2020-09-21 15:32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合肥一陵園推出生命晶石服務 將逝者骨灰做成項鍊你能接受嗎? 9月20日,合肥一陵園推出生命晶石服務,市民可將逝去親人的部分骨灰製成項鍊等飾品,隨身佩戴。
  • 親人的骨灰可製成「生命晶石」隨身佩戴,你怎麼看?
    親人的骨灰可製成「生命晶石」隨身佩戴,你怎麼看?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俞菀 馬劍  2017年清明節前夕,浙江推出一種全新的骨灰處理方式——生命晶石,甚至可做成首飾佩戴上身。在網友中間,這種「舶來」的創新殯葬手段與「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產生了強烈碰撞。  逝而為石,你能接受嗎?
  • 上海墓園推出「生命晶石」 系骨灰製成可單顆定製
    上海墓園推出單顆「生命晶石」定製,價格在千元以內。生命晶石即骨灰經過二次高溫燃燒後,自然而然凝結成的球體晶石,直徑約一角硬幣大小,親屬可以將佩戴在身上,或放在家中。晶石會因逝者生前飲食成分差異,呈現出不同顏色。一般情況下,一具骨灰可形成100-200顆生命晶石。
  • 生命晶石—殯葬文化的新篇章
    回顧歷史在談生命晶石之前小編有必要先帶大家回顧一下中國殯葬歷史。02生命晶石的誕生進入21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節地環保已經成為殯葬改革的重點研究課題。生命晶石就是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應運而生。「生命晶石」是骨灰高溫熔融後自然冷卻形成的,其化學成分與骨灰基本相同。這種石質態的骨灰衍生品,定名為「晶石」。根據遺體體重、骨質密度的不同,產生的晶石數量也不同,在常規下,體重為75千克左右的成年男性可以熔煉的生命晶石數量在100-300之間。
  • 90後女孩用「生命晶石」讓生命文化璀璨發光
    「不能給予患者生命延續的能力,我能做到的就是,儘可能給逝者家屬多一些慰藉和心靈寄託。職業的轉換讓我更懂得珍惜人世間每一份愛與思念。」王玉婷表示,「生命晶石」是一種將骨灰離心加壓、無氧轉換凝結,形成穩定純淨結晶體的高分子合成技術,是新型骨灰處理方式,很好地詮釋了對已逝生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