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一陵園正式推出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合肥市民可以將離世親人的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隨後引發網友關注。9月22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該陵園獲悉,除了將部分骨灰製作成項鍊、戒指以外,也可將全部骨灰製作成一個工藝品,擺放在家中;一個成年人的骨灰做成生命晶石,大概有三四百粒。推出該項服務半月以來,陵園已與將近十位客戶籤訂製作協議。而願意選擇該服務的客戶,包括「送黑髮人的白髮人」和在外地不便回老家祭奠的子女。而對於這種新型殯葬方式,也引發了網友爭議。有專家表示,「生命晶石在短期內,乃至幾十年內未必會成為主流。但它作為一種新興的、個性化的殯葬方式,為人們提供了更多選擇。」
合肥一陵園正式推出生命晶石服務引關注
近日,一則「將逝者骨灰做成項鍊隨身佩戴」的視頻引發網友關注。據悉,推出該項服務的是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在視頻中,陵園一工作人員介紹,「生命晶石裡的骨灰含量可達99%,和傳統的安葬相比,這種方式更加環保生態。」
那麼,什麼是生命晶石呢?據介紹,生命晶石即「骨灰晶石」,是通過壓力高溫升華等尖端技術,將骨灰製作成「體積小、形態美」的類寶石產品,通過藝術化的設計載體,成為對最珍愛家人的情感寄託。
該視頻發出後,截至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發稿前,已收穫11萬網友點讚。有不少網友評論表示,能夠接受以生命晶石的方式來寄託對逝去親人的哀思,「這個形式特別好,特別是同死者感情特別特別深的那種,可以選擇」,有網友評論稱。但也有網友表示不能接受這種方式,「從古至今都是入土為安,骨灰做成項鍊,萬一丟了怎麼辦?」還有網友表示,自己保持中立態度,「都是個人選擇,我會尊重。」
陵園:推出生命晶石服務半月以來,已與將近十位客戶籤訂協議
9月22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獲悉,生命晶石的概念早在三四年前就有,而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是合肥地區墓園裡第一家推行生命晶石服務的陵園。
從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提供的生命晶石樣片來看,生命晶石的款式多樣。不同款式的飾品,其配件及鑲嵌工藝也有所不同。市民可以選擇將逝者的部分骨灰製作成項鍊、戒指,也可以將逝者的全部骨灰製作成一個工藝品,擺放在家中。其中,取部分骨灰製作一條項鍊的最低價格為998元。
「生命晶石是一粒一粒的,一顆珠子直徑大概八九毫米,形狀有點像珍珠;顏色通常呈現灰白色,但也有可能因為自身一些原因呈現出其他顏色。一個成年人的話,做成生命晶石大概有三四百粒,可以放在一個罐子裡面,放在家裡面。」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一位工作人員介紹。
據介紹,在與有需要的市民籤訂生命晶石製作協議後,陵園會將逝者骨灰轉交到上海,通過特殊技術把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市民只需等待約一個月時間,就能收到生命晶石的成品。
自9月初推出生命晶石服務以來,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每天會收到不少市民的諮詢。推出該項服務以來半個月左右時間,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已與將近十位客戶籤訂生命晶石的製作協議。
「選擇生命晶石的客戶,有兩類人比較多一些。一類是屬於『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情況,因為家裡孩子或者獨生子女去世得比較早,父母親想留下孩子身體的一部分,做成生命晶石戴在身上。這樣會覺得孩子始終沒有離開他們,這在情感上是一種慰藉。還有一類客戶,比如說是在外地的子女,沒有辦法在重要的祭祀節日趕回老家祭奠,就取逝去老人的骨灰做成生命晶石。如果不方便回老家的話,可以在家中來進行祭奠儀式。」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一工作人員介紹。
據介紹,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一直以來推廣新型節地生態葬的理念,積極響應國家殯葬改革的號召。相較於傳統的殯葬方式,生命晶石節約了土地資源,少佔地甚至不佔地,節約了墓葬費用,同時讓逝者以另一種形式留在親人身邊,達到情感慰藉的效果。
專家:在短期內乃至幾十年內都未必成為主流,但為人們提供更多選擇
雖然生命晶石獲得不少網友的點讚,但也有網友表示不能接受這種新型的殯葬方式。安徽城市職業管理學院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教師陶娟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生命晶石即骨灰晶石, 通過壓力高溫升華等尖端技術,以骨灰為材質製作的晶石。它是殯葬新型生態葬的一種,也是當前殯葬行業改革的一個新舉措,在土地越來越稀缺,以及傳統葬禮方式造成的一定環境汙染的背景下,這種殯葬方式的出現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
另外,這種葬禮方式使得市民骨灰安置的方式多樣化了,也能做到骨灰的減量化,也為逝者骨灰提供了更長久的保存方案,更方便家屬進行祭奠。這也是響應緩解祭掃高峰出行壓力、倡導錯時祭掃的一種做法。同時在費用上,相對低廉,可以部分緩解當下社會喪葬費用居高不下的問題。
而對於一些網絡爭議,陶娟表示,「生命晶石是一種新興事物,是傳統殯葬方式的一種補充。每一種新興事物的出現總會出現爭議,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就我個人來看,短期內,乃至幾十年內都未必會成為主流。畢竟中國5000多年的傳統習俗沿襲的是墓葬文化。但作為一種新興的、個性化的殯葬方式,它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張夕)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Qnews
有線索請私信或發郵件(shehui@ynet.com)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北京青年報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