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鑽石再引熱議,這種緬懷逝者的方式你能接受嗎

2020-12-08 騰訊網

在當代中國社會,「死亡」仍是令人忌諱的詞,人們甚至不會去主動挑選帶「4」的樓層、車牌、手機號等。「入土為安」是根植於中國人心中的傳統,然而隨著地少人多造成的昂貴的墓地費用,人們對逝者的紀念和安置方式有了更多思考,比如將逝者的骨灰做成鑽石。

安徽合肥的一家陵園推出「生命晶石」服務,市民可將逝去親人的部分骨灰製成項鍊等首飾,作為一種新式的「安葬」方式。這一消息在網絡上引起不小關注。

「生命晶石」服務就是將骨灰做成鑽石。

「骨灰鑽石」是一種人造鑽石,人的骨灰、頭髮等任何部分都含有碳元素,製作時從骨灰中提取出碳元素,在實驗室中模擬自然界的高溫負壓環境,然後再經過冷卻後自然凝結成的晶體(鑽石裸石)。

這種「鑽石」可製作成戒指、項鍊等首飾,隨身佩戴,讓逝者以其他方式永遠陪伴自己。

和天然鑽石一樣,這種鑽石經過切割打磨後也同樣擁有4C以及專業機構出具的認證證書。

「骨灰鑽石」的概念從瑞士傳出,2004年創立的瑞士公司Algordanza,他們每年都會收到超過800甕骨灰盒,而他們的任務就是將這些骨灰變成鑽石。在幾年前,這種「骨灰鑽石」服務就已經傳入到國內少數城市中。

骨灰鑽石價格

不同商家的收費標準有所不同,具體價格會受到鑽石大小的影響。

另外,顏色也是影響「骨灰鑽石」的因素。骨灰鑽石的顏色主要有原色、白、黃、藍四種,原色是不改變任何元素培養出來的自然色,也可將鑽石通過一些技術手段優化為想要的其他顏色。

國內「念世情」製作骨灰鑽石的價格

國外(瑞士Algordanza)製作骨灰鑽石的價格

在佛教中,珠寶狀的舍利可以在釋迦牟尼的骨灰中發現。骨灰鑽石是對逝者全新的紀念方式,但並不符合中國傳統的「入土為安」思想,這種紀念逝者的方式你能接受嗎?

相關焦點

  • 人的屍骨能合成鑽石,但你能接受「骨灰鑽石」嗎?
    文/星茜亞珠寶鑽石象徵永恆的愛情,可你想過用親人去世後的屍骨合成一顆鑽石作紀念嗎?瑞典的一家公司Algordanza便是做這項業務的,該公司稱在全球33個國家都有此項服務,2016年已成功將1000具遺體製作成了鑽石。為什麼骨灰能合成鑽石?人體身體結構中排名第二的元素就是碳,而鑽石就是碳元素的晶體。
  • 親人骨灰可做成鑽石佩戴?竟然還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殯葬方式
    雖然「生命晶石」可以做出優美的造型,形式也可以多變,而且還不受存放空間、地點的限制,但人們真的會願意接受這種方式嗎?對此有網友表示,這種以「有形」陪伴替代「無形」別離的方式,似乎是可以為活著的人帶來心理上的慰藉,而且這種方式也省去了花費在祭祀路上的時間,甚至可以做到隨時隨地緬懷逝者。
  • 合肥一陵園推出「生命晶石」服務 將逝者骨灰做成項鍊你能接受嗎?
    合肥一陵園推出「生命晶石」服務 將逝者骨灰做成項鍊你能接受嗎?時間:2020-09-21 15:32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合肥一陵園推出生命晶石服務 將逝者骨灰做成項鍊你能接受嗎? 9月20日,合肥一陵園推出生命晶石服務,市民可將逝去親人的部分骨灰製成項鍊等飾品,隨身佩戴。
  • 親人骨灰可隨身攜帶 將骨灰做成生命晶石你接受嗎?
    如果將親人的骨灰做成生命晶石隨身攜帶,你會嘗試嗎?昨天,記者從浙江省殯葬協會了解到,該協會推廣全新的骨灰處理方式——生命晶石,並通過媒體等平臺,向社會推廣,徵集5名免費體驗者(暫限定為杭州戶籍的已故者)。那麼,生命晶石是如何實現讓親人隨身攜帶的呢?記者專門作了採訪。
  • 念世情|骨灰鑽石
    骨灰鑽石是一種高科技人工鑽石,它是用逝者身體中的碳,(通常以骨灰為樣本)所培養的實驗室鑽石。而將過世的人化成鑽石則被稱為鑽石葬。能滿足那些覺得墓地,和骨灰盒過於呆板,的人對思念親人的要求。由於這種鑽石可隨身攜帶,因此可用來製成首飾。
  • 用骨灰鑽石做成項鍊、戒指「戴」在身上:是思念,更是陪伴!
    為了緬懷逝去的親人朋友,我們有許多種懷念方式,比如放一張親人的照片在家裡,或者每年春節、清明節、中元節、生辰祭日去陵園掃墓祭拜。陵園近的一年可以去上幾次,離得遠或者覺得祭拜繁瑣的每年可能一次都去不了。但是,現在在國外有一種很受歡迎的悼念方式,就是用逝者的骨灰做成鑽石,然後鑲嵌在戒指或者項鍊上,這樣就可以隨時把親人「戴」在身邊。鑽石是非常堅硬的寶石,代表著永恆,將骨灰做成鑽石,寓意著永遠不分離。利用科技手段真的能實現將骨灰變成鑽石嗎?會不會又是一借著悼念親人的一種商業炒作?
  • 2020年將逝者的骨灰做成鑽石
    「入土為安」是根植於中國人心中的傳統,然而隨著地少人多造成的昂貴的墓地費用,人們對逝者的紀念和安置方式有了更多思考,比如將逝者的骨灰做成鑽石。天堂裡肯定不會再痛了你能重新回來我也要重拾對生活的信心親愛的你不要留戀不舍也不要擔心,不要怕放心離開我們去新的旅途吧
  • 做鑽石做煙花 骨灰埋葬方式又升級了 國內首艘骨灰撒海專用船起航
    把骨灰撒向大海,這樣的「海葬」場景,過去在很多影視劇裡經常能看到,但現在這樣的場景,正逐步走入現實中,被大家接受。國內第一艘專門用於「骨灰撒海」服務的專業船隻,在天津濱海新區一碼頭啟航,這次它將完成今年首次骨灰撒海的活動。
  • 親人骨灰制「生命晶石」隨身攜帶 過半網友不接受
    如果將親人的骨灰做成生命晶石隨身攜帶,你會嘗試嗎?昨天,記者從浙江省殯葬協會了解到,該協會推廣全新的骨灰處理方式——生命晶石,並通過媒體等平臺,向社會推廣,徵集5名免費體驗者(暫限定為杭州戶籍的已故者)。那麼,生命晶石是如何實現讓親人隨身攜帶的呢?記者專門作了採訪。
  • 骨灰可做成寶石,祭祀紙張入水即化……這些紀念逝者的方式更環保
    小小的一顆吊墜,裡面可能裝的是親人的骨灰。記者今天下午從八寶山殯儀館公眾開放日上獲悉,八寶山殯儀館今年推出「舍愛晶爍」服務,可將逝者骨灰經過再加工製作成為寶石或飾品隨身攜帶。為了更好服務這些志願者和逝者家屬,北京市紅十字會牽頭,八寶山殯儀館與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首都醫科大學三家志願遺體登記接受站實現對接,並從今天開始成為「北京市志願捐獻遺體服務基地「,提高標準,確定規範的服務流程,為這些志願者的家屬提供優質服務。八寶山殯儀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對於家屬來說,遺體捐獻志願者的所有火化費用全免,殯儀館會有專人陪同,按照家屬要求開展服務。
  • 清明節骨灰必須落葬?朝鮮族男孩選擇了骨灰鑽石(鑽石葬)兩不誤
    人們通過掃墓祭祖緬懷先祖的形式,不僅弘揚了孝道親情,還喚醒了同族人的共同記憶,有力地加強了民族凝聚力和歸宿感。清明節不僅是公認的祭祀懷祖的節日,也是眾多逝者家屬中意的安葬吉日。來自吉林省延邊朝鮮族的小王卻因為清明節必須安葬母親的問題和親人產生了矛盾。
  • 親人的骨灰可製成「生命晶石」隨身佩戴,你怎麼看?
    親人的骨灰可製成「生命晶石」隨身佩戴,你怎麼看?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俞菀 馬劍  2017年清明節前夕,浙江推出一種全新的骨灰處理方式——生命晶石,甚至可做成首飾佩戴上身。在網友中間,這種「舶來」的創新殯葬手段與「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產生了強烈碰撞。  逝而為石,你能接受嗎?
  • 香港流行「鑽石葬」:將愛人骨灰製作成鑽石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chinatopix網站3月9日報導,一種特殊的「鑽石葬」文化正在香港流行開來。何為「鑽石葬」?顧名思義,鑽石葬是把死者的骨灰通過高科技手段製成鑽石,用這種方式代替傳統墓葬。這聽起來有點驚悚,的確,甚至似乎是種對逝者的褻瀆。
  • 生命晶石、骨灰鑽石、骨灰飾品——生態葬是否有春天?
    骨灰鑽石在國內,除了將骨灰做成晶石,還有企業能將骨灰做成鑽石,生命紀念鑽是用骨灰或頭髮合成的人工鑽石,其技術原理是基於鑽石是由碳元素組成的,而人體骨灰和頭髮中也含有碳元素,通過萃取骨灰/頭髮中的碳元素,然後在一種特製裝置中模擬地底下超高溫高壓的環境,使萃取出來的碳原子之間的化學鍵斷裂後再重新組成金剛石的結構,形成鑽石。
  • 親人骨灰化作「生命晶石」隨身佩戴 你接受麼?
    安徽商報訊(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 將親人骨灰通過特殊方式變成「寶石」,裝飾成飾品,可以戴在身上,人們能接受嗎?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9月17日從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獲悉,該陵園在合肥市首次正式推出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市民可將逝去親人的部分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什麼是生命晶石?
  • 一樣的清明,不一樣的思念親人模式.最刻骨銘心的是做成鑽石骨灰!
    比如說中國的土葬,就是最為傳統的一種喪葬制度,但是現在又出了一種新的喪葬制度,叫做骨灰鑽石,也就是所謂的鑽石葬,但是目前鑽石葬只在極少數的人群中使用過,因為這種葬制很少人能夠接受,並且價格非常的昂貴,下面帶大家認識一下骨灰鑽石的知識。把骨灰經過二次高溫燃燒後,通過高壓緻密縮減三分之二的體積,自然凝結為直徑一角硬幣大小的球體,形成了生命晶石。
  • 霧霾做的戒指、骨灰制的鑽石、靠人血供養的珠寶,你敢戴嗎?
    它包括戒指和項鍊,材質採用18K黃金、白金或玫瑰金製作,再配以天然鑽石與紅寶石做點綴,每款作品限量25件,都刻有獨立的編碼印記。霧霾戒指Smog Free Ring:有特殊含義的理念做支撐,再加以特別的設計,人們會願意為情感買單。
  • 他們用骨灰鑽石(生命鑽石)詮釋獨一無二的愛情!
    一直以來,作為大自然中最堅硬無比的華麗瑰寶,鑽石不僅是漫長歲月裡流傳至今的永恆之物,也是人們表達深厚感情的美好象徵。帶著對摯愛的承諾,鑽石因為珍貴罕有和璀璨生輝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而為了紀念自己已逝的愛人,現在很多人開始了一種浪漫的祭奠方式,將逝去的親人骨灰打造成鑽戒、耳釘、項鍊等貼身之物,佩戴在身,以此寓意永不磨滅的純真感情。和愛的人一起,總嘆餘生太短,有的時候甚至來不及說再見。這個手牽手款式,丈夫與設計師溝通許久,他希望下輩子還能與最愛的人相遇。其實,最美好的愛情,就是彼此陪伴而已。
  • 香港、北京墓地告急,抖音上的骨灰鑽石葬是什麼?
    Chui Yuen-sing是位已經退休的大學老師,他的母親於今年4月份去世,在給母親舉行了火化儀式後,他一直在努力尋找能永久安放骨灰的地方。他打算在一處紀念館排上18個月的隊,希望能得到一個鴿舍大小的骨灰龕位。如果到時仍不能如願,他打算把母親的骨灰送回內地,與父親團聚。Chui說,他還可能採取更大膽的方式,「我可能會把骨灰拋灑在公園,但如果真這麼做的話,可能我心裡會很過意不去。」
  • 「自然葬」、「鑽石葬」聽說過嗎?帶你了解各國殯葬新方式!
    瑞典:建液態氮殯儀館瑞典女生物學家蘇珊娜·威-馬薩克幾年前成立了充滿科幻色彩的液態氮殯儀館,據介紹,專業人士會先把遺體置於零下18攝氏度的環境中冷凍,然後放在可降解的棺材裡;接著,再把棺材放入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態氮裡,輕輕搖動,遺體會分解成直徑為約5毫米的小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