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葬」、「鑽石葬」聽說過嗎?帶你了解各國殯葬新方式!

2020-12-06 最美終點站

隨著人口不斷增加

土地資源日益稀缺

如果不能改變目前的狀況

「死人與活人」爭地的現象依然就會逐漸突出

急需解決這個問題

那就必須用生態殯葬作為一種回歸自然

節約資源的新型殯葬模式

推進殯葬改革

國外殯葬怎樣做到「節地生態」

事實上,在瑞典、美國、瑞士等國,節地生態安葬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綠色與簡約」儼然成為殯葬新風尚。

日本:青睞「挖坑」樹葬

根據媒體報導,在東京都內的墓園買一塊墓地,一般需要約30萬元人民幣,即使在地方城市,也要約6萬元人民幣。相比之下,樹葬的價格就低廉多了。安放遺骨,大約在8000元-1萬元人民幣左右。而安放骨灰,只要2500元-3100元左右。「自然葬」包括為回歸自然而撒骨灰,以及為了保護環境而不在墓地構築人工建築物。

瑞典:建液態氮殯儀館

瑞典女生物學家蘇珊娜·威-馬薩克幾年前成立了充滿科幻色彩的液態氮殯儀館,據介紹,專業人士會先把遺體置於零下18攝氏度的環境中冷凍,然後放在可降解的棺材裡;接著,再把棺材放入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態氮裡,輕輕搖動,遺體會分解成直徑為約5毫米的小顆粒。在除去「顆粒」中的重金屬後,便可把「顆粒」裝進一個由玉米澱粉做成的可降解容器,埋入墓園地下。墓園中將種植各種植物,遺體留下的「顆粒」可以給這些植物提供生長所需的養分,讓逝者在大自然中獲得另一種形式的「重生」。

瑞士:「鑽石葬」

瑞士推出了「骨灰鑽石」技術,即用死者骨灰中的碳製造出高品質「鑽石」,這種「鑽石」可佩戴在身上。此種安葬親人的方式既可最大限度地節省空間,也可與已故親人長相守。 據介紹,這種特殊的人工合成晶體是將骨灰淨化後在1500攝氏度高溫和5萬帕高壓下,經過3周到4周形成的一種類似鑽石的結晶體。因逝者生前生活環境不同,飲食習慣不同,他們的骨灰最終會呈現出深淺不同的藍色。

美國:骨灰合成人工珊瑚

美國綠色墓葬的形式有很多。以海葬為例,美國人將骨灰與混凝土混合後做成人工珊瑚,沉入海底,為海洋生物提供棲息之地。許多死者親屬認為,讓自己心愛的人棲息在大自然中更富有人情味。

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創建了第一個綠色墓地,目前全美有32個州有綠色墓地。這些墓地沒有任何鋼筋水泥等人工建築,墓穴和周邊環境儘可能保持自然狀態,正所謂「塵歸塵,土歸土」。綠色安葬的骨灰盒或棺木都採用可降解材料。土葬者屍體不塗抹防腐劑,用毯子、白布包裹或採用未上過油漆的薄木板、紙板做棺材。

隨著科技的發展,起初只有航天專家社會名流才能享受的太空葬禮在美國也漸為大眾接受。太空葬禮就是把死者的骨灰放入容器裡,通過火箭發射送入太空。根據發送距離的不同,這種太空葬禮收費標準從數百至上萬美元不等。

相關焦點

  • 骨灰鑽石葬?or中國寵物墓地?
    在每次的殯葬博覽會上吸引人們的眼球最多的是骨灰鑽石葬。寵物陪伴我們一起成長,我看著它一天天的變老、離去,這些都是自然規律,可怎麼為心愛的寵物處理後事,有什么正規地方可以掩埋寵物嗎?成了很多寵物主人最頭痛,也最關心的事。骨灰鑽石葬?or中國寵物墓地?
  • 英國恆遠鑽石Heart In Diamond:創新鑽石葬引領國人殯葬理念變革...
    除了傳統的草坪葬、樹葬、海葬等,近日在臺灣舉行的國際生命禮儀博覽會上,英國恆遠鑽石Heart In Diamond發布的骨灰鑽石顛覆了國人傳統的「下葬」理念,成為引領殯葬變革的新生力量。英國恆遠鑽石Heart In Diamond的這一創新殯葬形式引起了參觀民眾的熱切關注,民眾紛紛圍繞該產品的製作工藝、製作時間、如何收費等內容進行諮詢,成為活動中最受關注的參展商家之一。
  • 親人骨灰可做成鑽石佩戴?竟然還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殯葬方式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之前天眼妹寫過一篇揭秘殯葬行業暴利的文章「骨灰鑽石」由來已久?你敢相信嗎,除了「骨灰晶石」外,骨灰甚至還可以變成「鑽石」。除了骨灰以外,頭髮和指甲也可以用來製成鑽石,所以不只是為了紀念逝去的親人,只要你願意,還可以在結婚或者寶寶出生時,製作一個鑽石來紀念這些有特殊意義的日子。天眼妹了解到,2016年時在韓國選擇「鑽石葬法」的骨灰就超過了十分之一,英國甚至還會將去世的寵物製成「鑽石」。
  • 省錢省地的「自然葬」有全面推廣意義
    北京市首次舉行「自然葬」骨灰安放儀式,意味著這一新的殯葬方式正式推出。31位逝者的骨灰被永久性安放在朝陽區長青園墓區,由於使用可降解骨灰罐,骨灰最終將融入土地。這種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費用全部由政府買單,市民無須付費。
  • 新興鑽石葬現成都:最貴近20萬元 諮詢的多做的少
    近年來,鑽石葬作為一種全新的殯葬模式走進人們視野。去年,上海首枚用親人的骨灰做成的鑽石交付。如今,成都也出現了這種可以將親人骨灰做成鑽石銘記的鑽石葬。不過,一位從業者告訴記者,「諮詢的人很多,但真正做的幾乎沒有。」
  • 香港、北京墓地告急,抖音上的骨灰鑽石葬是什麼?
    Chui說,他還可能採取更大膽的方式,「我可能會把骨灰拋灑在公園,但如果真這麼做的話,可能我心裡會很過意不去。」中國人對死亡始終都有敬畏之心,入土為安是最好的方式。 Chui想選擇將骨灰拋灑在公園,而另一位來自北京的金先生因為無法支付北京高昂的墓地費用,選擇將妻子的骨灰帶到三亞進行旅遊式海葬。
  • 高科技衍生的殯葬方式,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生活
    隨著社會發展的進步,各種新型式墓地和新型安葬方式層出不窮,其中不乏一些高科技的殯葬方式出現,如太空葬、陶瓷、唱片、骨灰鑽石等等,但所有的懷念和回憶都會隨著時間變得慢慢模糊,如何讓離開的親人永遠的陪伴在身邊,讓那些美好的記憶不被淡忘?骨灰鑽石正好可以為人們解決這一問題,用逝去親人的骨灰製作成永恆的鑽石,讓親人永遠陪伴在身邊。
  • 太空葬?月球葬?SpaceX火箭真能裝
    說的直白點,就是太空葬。美國舊金山一家名叫Elysium Space極樂空間的創業公司,剛剛推出一項新服務,為客戶提供太空葬。之所以能夠提供如此創新性服務,據稱該公司由前NASA職員和殯葬專員組成。更重要的是,該公司與著名的太空運輸公司——馬斯克旗下的SpaceX太空探索科技公司合作,使用獵鷹9號運載火箭,從而能夠保證低價、高效、安全,我認為這才是關鍵。
  • 文明喪葬之風漸起,來盤點一下都有哪些綠色殯葬形式?
    海葬、煙花葬等,這些殯葬方式都被稱為樹葬是近年來流行的一種新殯葬方式,就是人們以認養綠地的辦法,種植樹木,將親人的骨灰撒在樹下。現代樹葬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它的地面沒有任何殯葬設施,而是以紀念樹或自然石為標記,不僅綠色環保還經濟實惠。
  • 當你死後屍體如何處理?煙花葬或者製作成鑽石了解下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死亡是一個莊嚴肅穆的事情,但是依據不同的文化,人類死亡之後會被認為肉體與靈魂分離,採取的葬禮方式存在很大差異,你想過你的葬禮會是什麼樣嗎?來看看全球十種奇特的屍體處理方法也許會啟發下你的靈感。
  • 一樣的清明,不一樣的思念親人模式.最刻骨銘心的是做成鑽石骨灰!
    每晚八點半,帶你360°看上慄
  • 香港流行「鑽石葬」:將愛人骨灰製作成鑽石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chinatopix網站3月9日報導,一種特殊的「鑽石葬」文化正在香港流行開來。何為「鑽石葬」?顧名思義,鑽石葬是把死者的骨灰通過高科技手段製成鑽石,用這種方式代替傳統墓葬。這聽起來有點驚悚,的確,甚至似乎是種對逝者的褻瀆。
  • 海葬、壁葬、樹葬、花壇葬……你知道什麼是節地生態安葬嗎?
    「爸,清明節快到了,我們來看你了。」「媽,在那邊過得好嗎?我和爸一切都好,你放心吧!」「孩子,時間過得真快啊,你都走了十年了。」  一束束鮮花寄託著親人對逝者的哀思和懷念,一聲聲低語交談仿若一家人正圍坐在一起聊著各自的近況,這是一次特殊的團圓,一次跨越了生與死的團聚。
  • 明朝崇禎為何可以葬在十三陵,而清朝的溥儀為何沒有葬在清西陵?
    這句話要敲黑板劃重點,因為正是因為這句話,才有了後來崇禎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依然能夠葬入十三陵裡的最主要因素。1644年,當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城的時候,崇禎本來有機會轉移的,但是他沒有,死也要死在朱家的皇宮裡。於是乎,煤山自縊而亡,這個時候我們要注意啦,崇禎是以一個皇帝的身份死掉的。一個皇帝死了,那跟戰亂時候的普通百姓可不一樣,隨便找個亂葬崗一扔就完事。
  • 上海安善用生命晶石助力蘇州綠色殯葬 把現代科技思維融入傳統殯葬...
    前幾年,當我準備將他們的骨灰遷往澳大利亞時,由於時間過長,外部包裝材料腐蝕,最終願望落空。這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陳捷說,這件事就像他心中的刺。也就是那一刻,在影視業經營著一份事業的他決定跨界,開始琢磨如何通過簡單的方式將骨灰製成方便攜帶的「物件」。在他看來,對於逝去親人的想念是需要有一個投射物的,而生命晶石就是這樣的投射物。
  • 如果有一天實現了太空葬,你會選擇這麼做嗎?
    隨著人類對外太空的研究,如果某一天,實現了太空葬,你會選擇哪一種?土葬是最常見的,俗話說入土為安,對於中國人來說,死後就要入土。所謂土葬,就是把屍骨放在棺材裡,再埋入土裡。海葬是近幾年才流行起來的,也是少部分人的選擇。海葬就是人死後會火化,然後把骨灰撒入大海裡。
  • 冰葬會取代火葬嗎?
    冰葬會取代火葬嗎?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注重「死者為大」,聖人孔子提倡「厚葬」,因此我國的殯葬制度一直比較繁瑣,整個過程需要七八天的時間差不多。傳統的土葬不僅佔用了大量的土地,而且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因此近年來,我國開始實行火葬制度,殯葬從簡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
  • 記者調查:節地生態 綠色簡約——國外殯葬新風尚
    新華社北京2月25日專電 記者調查:節地生態 綠色簡約——國外殯葬新風尚  新華社記者  民政部等九部門24日聯合發布《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培育現代喪葬文化。事實上,在瑞典、美國、澳大利亞、瑞士等國,節地生態安葬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綠色與簡約」儼然成為殯葬新風尚。新華社駐外記者為您一探究竟。  瑞典:液態氮殯儀館  瑞典女生物學家蘇珊娜·威-馬薩克幾年前成立了充滿科幻色彩的液態氮殯儀館,如今已吸引了數千名意願登記者。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何意?有根據嗎?
    比如農村俗語:  「七不葬父,八不葬母  」  ,是何意?有根據嗎?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這句話的意思,  是說父母去世之後,下葬他們的時間。  那麼這句話中的七和八,又指的是什麼日子呢?    七不葬父,八不葬母  如今我們是用公曆來過日子,但農村人還是喜歡用農曆。  對於一些農村人來說,只有農曆上的節日才值得慶祝。
  • 一箭64星有一顆像流星,上百人逐夢太空葬
    美國舊金山一家名叫Elysium Space極樂空間的創業公司,去年推出一項新服務,為客戶預訂提供太空葬。整個太空葬的全過程,客戶都可以下載APP,實時追蹤衛星具體位置,很是網際網路化、人性化。2500$(2490美元),折合人民幣也就是1.7萬元。這種價格在美國屬於低價葬(平均葬禮費用9000美元),在中國國內同樣屬於低價。中國民政部發布的《殯葬綠皮書: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2014~2015)》顯示,北京平均安葬費2764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