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八點半,帶你360°看上慄
我們知道,人體是人們生存過的唯一一個證明,所謂錢財是外來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因此人們對死亡的人是最為尊重的,也就是所謂的死者為大,每個國家每個地方的人會選擇自己所在地的一種喪葬習俗來進行下葬。
比如說中國的土葬,就是最為傳統的一種喪葬制度,但是現在又出了一種新的喪葬制度,叫做骨灰鑽石,也就是所謂的鑽石葬,但是目前鑽石葬只在極少數的人群中使用過,因為這種葬制很少人能夠接受,並且價格非常的昂貴,下面帶大家認識一下骨灰鑽石的知識。
把骨灰經過二次高溫燃燒後,通過高壓緻密縮減三分之二的體積,自然凝結為直徑一角硬幣大小的球體,形成了生命晶石。這種可以將摯愛製作成飾品攜帶在身邊的新型葬法被引入上海,生命晶石工作室近日正式在上海益善殯儀館掛牌服務。
骨灰鑽石 (資料圖)
灰白色的骨灰,經晶石化後,因所含微量元素的不同而顏色形態迥異,有的晶瑩透明,猶如琥珀,有的多色交雜,猶如雨花石,有的則與普通石頭相仿。
和骨灰相比,雖然同樣是磷酸鈣,生命晶石的容積只有原先的20%。一顆顆如珠寶般擺放在絲絨盒子裡或玻璃罐中的生命晶石,讓多種安置方式成為可能,可以選擇居家安放、居家祭祀、居家懷念,也可以製成飾品隨身攜帶,隨時與已逝親友「對話」。
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殯儀部負責人劉鳳鳴介紹,一名逝者可以化身為100多顆這樣大小的圓珠,還可以進一步深度加工成所需的多種紀念品,以多樣的形態供家屬寄託哀思。
據了解,生命晶石技術首先出現在美國,然後傳入日本,以及臺灣和香港等人口密集地,並得到很好的發展和應用,在韓國,選擇製作生命晶石的骨灰超過1/10。
劉鳳鳴說,從3月30日宣布生命晶石工作室成立不到一天,已經有6名意向消費者,還有外地的居民前來諮詢製作事宜。
生命晶石的新式葬法也與中國倡導的文明殯葬新風尚相呼應。2月29日,民政部等九部委聯合下發的《推進節地生態葬的指導意見》,明確倡導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
隨著人口增加和土地緊缺,或許骨灰鑽石將會成為解決傳統墓葬的最好方式。而紀念逝者,也不再只是一年一次的清明節。
如果你失去了你最親最愛的人,卻不想讓他孤單的安葬在一個偏僻的地方,最好的選擇就是做一顆美麗而堅不可摧的鑽石——你戴著他(她),他(她)陪著你,永不分離,直到永遠。你願意嘛?
【版權說明】
本平臺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究責任。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告知,我們將在24小時內處理。
小編微信號:hq_jxpx 商務QQ:3301672770
合作電話:139 7990 9857(黃)
▼
本土 | 政商 | 文化 | 生活
讚一個,再走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