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骨灰可做成鑽石佩戴?竟然還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殯葬方式

2020-12-06 天眼查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之前天眼妹寫過一篇揭秘殯葬行業暴利的文章天津一小區住10萬個骨灰盒,殯葬行業到底有多暴利?

當時後臺不少粉絲留言說死後想把自己的骨灰撒到大海或者山上去。

天眼妹乍一看還真是覺得挺浪漫的,至少比起傳統的土葬,這種方式還能節約土地資源。

不過最近,天眼妹又發現了另外一種打著環保理念的「節地生態葬」,看過之後差點驚出了雙下巴,那就是將親人的骨灰通過特殊方式變成「寶石」,再做成飾品,之後就可以隨身攜帶了...

天眼妹仿佛已經可以腦補出一段對白了:

「哇,你的項鍊好好看啊!」

「謝謝,這是我二大爺。」

將骨灰做成飾品,延續家人陪伴?

近日,安徽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首次正式推出了一項名為「生命晶石服務」的項目,人們可以將逝去親人的部分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

「生命晶石」也可以稱為「骨灰晶石」,是通過壓力高溫升華等技術,將骨灰製作成「體積小、形態美」的類寶石產品。

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生命晶石可以長久保存,延續與家人的陪伴,同時也提供了與逝去親人『對話』的實體紐帶。」

雖然「生命晶石」可以做出優美的造型,形式也可以多變,而且還不受存放空間、地點的限制,但人們真的會願意接受這種方式嗎?

對此有網友表示,這種以「有形」陪伴替代「無形」別離的方式,似乎是可以為活著的人帶來心理上的慰藉,而且這種方式也省去了花費在祭祀路上的時間,甚至可以做到隨時隨地緬懷逝者。

但也有網友覺得,親人骨灰製成晶石佩戴後,死者就難以「入土為安」了,而且佩戴在身上,一不注意,說不定還會給碰壞了,這樣會顯得對逝者很不尊重。

好像說得都蠻有道理,不過對於天眼妹這種膽小的人來說,可能只是單純有些害怕吧...

生命晶石雖然在安徽合肥市是首次推出,但實際上在其他地方早就有了先例。

據安徽商報融媒體報導,2019年5月,安慶市殯葬管理所就引入了這項服務,引用生命晶石製作技術,製作生命晶石的價格為599元。

而在國內,江蘇蘇州、山東濟南、寧夏銀川等地的殯葬機構也都先後推出了生命晶石服務。

「骨灰鑽石」由來已久?

你敢相信嗎,除了「骨灰晶石」外,骨灰甚至還可以變成「鑽石」。

相較於「骨灰晶石」是將骨灰縮小體積凝結而成,「骨灰鑽石」則是一種更高階的技術,即將骨灰放在真空感應爐中提純,變成石墨後,再放到壓力器裡進行二次高溫燃燒,而整個過程大約需要16個星期。

這種葬法最早應用於國外,最開始是美國芝加哥的一家紀念品公司整整花費了三年的時間才研發出來的。

據悉,做鑽石骨灰的價格是按克拉來計算的,規格從0.1到2.25克拉不等,價格從6000多到9萬多元不等,顏色主要有原色、白、黃、藍四種。

原色是不改變任何元素培養出來的自然色,黃色則與骨灰中的氮含量有關,藍色的深淺與骨灰含硼量的大小有關,白色是只留骨灰裡面最純淨的碳,因每個人身體含量元素不一樣,所以培養出來骨灰鑽石的顏色深淺度有所差異,其中以白色最為昂貴。

除了骨灰以外,頭髮和指甲也可以用來製成鑽石,所以不只是為了紀念逝去的親人,只要你願意,還可以在結婚或者寶寶出生時,製作一個鑽石來紀念這些有特殊意義的日子。

天眼妹了解到,2016年時在韓國選擇「鑽石葬法」的骨灰就超過了十分之一,英國甚至還會將去世的寵物製成「鑽石」。

據新華社報導,這種將骨灰做成鑽石的新型葬法大概是在2011年時被引入中國的,而念世情則是我國國內首個從事生命紀念鑽石(骨灰鑽石)行業的品牌。

天眼查信息顯示,廣州念世情珠寶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10月,註冊資本15萬元,經營範圍包括寶石飾品批發;鑽石首飾零售;寶石飾品零售;貨物進出口(專營專控商品除外);技術進出口等。

圖片來源:天眼查

念世情不僅與美國或俄羅斯的實驗室直接合作,成功與國際接軌,在經過幾年的發展後,念世情「生命骨灰鑽」的服務也逐漸遍布了全國各地。

據念世情骨灰鑽石運營者夏先生稱,「我們相信每一顆生命紀念鑽都是有靈魂的,不僅僅是因為它來自生命本身,更因為它帶有活著的人的思念。鑽石有價,而情感無價。」

這大概就是對「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的另外一種解讀吧。

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殯葬方式?

雖然中國人「入土為安」的觀念由來已久,死後要厚葬既是習俗,也是寄託哀思,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天眼妹發現,現在殯葬方式也變得越來越多元化。

比如,西班牙巴塞隆納有家公司就發明了一種緬懷親人的新方式,用骨灰來栽種綠植。

也就是說把骨灰放置在盆栽中,它會自然緩慢地降解,從而產生養分將盆栽中的植物吸收,滋養成長。

天眼妹覺得這就有點像是民間流傳的「樹葬」,即把死者骨灰深埋在指定的大樹下,或是把骨灰撒在土壤裡,上面種上一棵樹作為紀念。

另外,我國藏族還有一種特有的葬儀風俗——塔葬,而這種葬法是藏族中最為高貴、最高待遇和最高規格的一種入葬方式。

據悉,一般只有高僧活佛圓寂才有資格用此葬法,而其他僧人只能採用火葬或天葬。

火葬想必就不用天眼妹再多說了,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天葬是在人死後將屍體運到指定地點,讓禿鷲(或其他鳥類、獸類等)吞食。

而天葬的理論核心則是靈魂不滅和輪迴往復,死亡只是不滅的靈魂與陳舊的軀體的分離,是在異次空間的不同轉化。

除此之外,國外還有很多看似更為前衛又不可思議的葬法。

像挪威的一家工作室可以把骨灰和特製的顏料混合在一起畫成畫。

還有將骨灰盒做成沙漏的,意在傳達當你自己的時間已經消耗殆盡,可以變成一種提醒他人珍惜時間的工具。

這...怎麼死後還是「工具人」。

如果你願意,甚至可以把骨灰製成黑膠碟,還可以錄上音樂。

亦或是把骨灰混在煙花中,直接綻放在夜空。

你還知道哪些特別的殯葬方式?留言跟天眼妹說說吧。

相關焦點

  • 生前契約,念世情骨灰鑽石將成殯葬新寵
    序 中國殯葬未來在哪裡,明天如何前行,作為殯葬人都會思考的問題,月初在福壽園集團下屬重慶新橋鳳鳴山安樂堂的大廳內,有這麼一群為了探索這個疑惑聚集在一起的人,作了一個初次探討。
  • 英國骨灰鑽石Heart In Diamond:中國殯葬博覽探奇
    骨灰鑽石新聞:骨灰也能做鑽石?在本次2016年由中國殯葬協會舉辦的中國殯葬博覽上,英國公司Heart In Diamond英國恆遠鑽石能用人或寵物的骨灰或頭髮做成真正的鑽石。這家英國骨灰鑽石科技公司向國人介紹了骨灰鑽石這一神秘而新奇的生命紀念科技。
  • 「自然葬」、「鑽石葬」聽說過嗎?帶你了解各國殯葬新方式!
    節約資源的新型殯葬模式推進殯葬改革國外殯葬怎樣做到「節地生態」事實上,在瑞典、美國、瑞士等國,節地生態安葬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綠色與簡約」儼然成為殯葬新風尚。相比之下,樹葬的價格就低廉多了。安放遺骨,大約在8000元-1萬元人民幣左右。而安放骨灰,只要2500元-3100元左右。「自然葬」包括為回歸自然而撒骨灰,以及為了保護環境而不在墓地構築人工建築物。
  • 親人的骨灰可製成「生命晶石」隨身佩戴,你怎麼看?
    親人的骨灰可製成「生命晶石」隨身佩戴,你怎麼看?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俞菀 馬劍  2017年清明節前夕,浙江推出一種全新的骨灰處理方式——生命晶石,甚至可做成首飾佩戴上身。在網友中間,這種「舶來」的創新殯葬手段與「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產生了強烈碰撞。  逝而為石,你能接受嗎?
  • 親人骨灰可隨身攜帶 將骨灰做成生命晶石你接受嗎?
    如果將親人的骨灰做成生命晶石隨身攜帶,你會嘗試嗎?昨天,記者從浙江省殯葬協會了解到,該協會推廣全新的骨灰處理方式——生命晶石,並通過媒體等平臺,向社會推廣,徵集5名免費體驗者(暫限定為杭州戶籍的已故者)。那麼,生命晶石是如何實現讓親人隨身攜帶的呢?記者專門作了採訪。
  • 高科技衍生的殯葬方式,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生活
    隨著社會發展的進步,各種新型式墓地和新型安葬方式層出不窮,其中不乏一些高科技的殯葬方式出現,如太空葬、陶瓷、唱片、骨灰鑽石等等,但所有的懷念和回憶都會隨著時間變得慢慢模糊,如何讓離開的親人永遠的陪伴在身邊,讓那些美好的記憶不被淡忘?骨灰鑽石正好可以為人們解決這一問題,用逝去親人的骨灰製作成永恆的鑽石,讓親人永遠陪伴在身邊。
  • 生命晶石、骨灰鑽石、骨灰飾品——生態葬是否有春天?
    在國內,網絡推廣是殯葬行業接觸終端用戶的舒適方式之一在日本,殯葬行業以一種自然的方式進入了日常生活——2008年上映,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入殮師》講述了日本入殮師的生活,直面了死亡議題。在2000度的高溫下對骨灰進行環保處置,形成穩定晶體,達到寶石硬度,體積縮小至原骨灰量的三分之一。這符合生態節地葬的趨勢。相對於傳統殯葬方式,生命晶石存放多樣化,家屬可以選擇安葬於墓地,也可以製成飾品,隨身攜帶,有部分家屬也會選擇存放於家中。它是方便祭祀的隨行方式。生命晶石將突破傳統殯葬理念,讓親人花最少的錢,得到更多的安心。
  • 把親人骨灰做成項鍊、戒指!
    除了倡導花葬、樹葬、草坪葬等綠色殯葬方式外,今年還新增一項生態安葬方式:生命晶石。 生命晶石的出現,提供了另一種殯葬選擇,可以永遠保存,大家就可以在家中紀念,不用清明節湧向墓園祭掃,有些長居外地或者國外的子女,可以將生命晶石隨身攜帶,感覺逝去的親人就在身邊。
  • 親人骨灰化作「生命晶石」隨身佩戴 你接受麼?
    安徽商報訊(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 將親人骨灰通過特殊方式變成「寶石」,裝飾成飾品,可以戴在身上,人們能接受嗎?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9月17日從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獲悉,該陵園在合肥市首次正式推出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市民可將逝去親人的部分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什麼是生命晶石?
  • 合肥一陵園將逝者骨灰製成生命晶石 一成年人骨灰可做成三四百顆
    近日,合肥一陵園正式推出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合肥市民可以將離世親人的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隨後引發網友關注。9月22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該陵園獲悉,除了將部分骨灰製作成項鍊、戒指以外,也可將全部骨灰製作成一個工藝品,擺放在家中;一個成年人的骨灰做成生命晶石,大概有三四百粒。
  • 親人骨灰化作「生命晶石」隨身佩戴 合肥首次推出
    將親人骨灰通過特殊方式變成「寶石」,裝飾成飾品,可以戴在身上,人們能接受嗎?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9月17日從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獲悉,該陵園在合肥市首次正式推出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市民可將逝去親人的部分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什麼是生命晶石?
  • 用骨灰鑽石做成項鍊、戒指「戴」在身上:是思念,更是陪伴!
    為了緬懷逝去的親人朋友,我們有許多種懷念方式,比如放一張親人的照片在家裡,或者每年春節、清明節、中元節、生辰祭日去陵園掃墓祭拜。陵園近的一年可以去上幾次,離得遠或者覺得祭拜繁瑣的每年可能一次都去不了。但是,現在在國外有一種很受歡迎的悼念方式,就是用逝者的骨灰做成鑽石,然後鑲嵌在戒指或者項鍊上,這樣就可以隨時把親人「戴」在身邊。鑽石是非常堅硬的寶石,代表著永恆,將骨灰做成鑽石,寓意著永遠不分離。利用科技手段真的能實現將骨灰變成鑽石嗎?會不會又是一借著悼念親人的一種商業炒作?
  • 骨灰鑽石(生命紀念鑽),未來路上任重而道遠!
    為了緬懷逝去的親人,有的人選擇把骨灰深埋地下;有的人選擇把骨灰供奉在家裡;而還有一些人選擇把骨灰做成鑽石。將骨灰製作成紀念鑽石的公司在2011年進入大陸。廣州念世情珠寶有限公司是中國大陸地區第一家在政府工商部門註冊並經營生命鑽念世情石(骨灰/頭髮合成鑽石)的公司。該公司由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創辦,鑽石培養實驗室分別在俄羅斯和美國,並在全球範圍內有多家姐妹公司。為了給國人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念世情在國內先後成立多個辦公室。2011年成立了第一個廣州辦公室。
  • 一樣的清明,不一樣的思念親人模式.最刻骨銘心的是做成鑽石骨灰!
    比如說中國的土葬,就是最為傳統的一種喪葬制度,但是現在又出了一種新的喪葬制度,叫做骨灰鑽石,也就是所謂的鑽石葬,但是目前鑽石葬只在極少數的人群中使用過,因為這種葬制很少人能夠接受,並且價格非常的昂貴,下面帶大家認識一下骨灰鑽石的知識。把骨灰經過二次高溫燃燒後,通過高壓緻密縮減三分之二的體積,自然凝結為直徑一角硬幣大小的球體,形成了生命晶石。
  • 念世情骨灰鑽石倍受殯葬同行關注
    念世情骨灰鑽石倍受殯葬同行關注(1)念世情骨灰鑽石倍受殯葬同行關注(2)念世情骨灰鑽石倍受殯葬同行關注(3)念世情骨灰鑽石倍受殯葬同行關注(4)念世情骨灰鑽石倍受殯葬同行關注(5)
  • 親人骨灰製成生命晶石 合肥一陵園推新型服務
    本報訊(記者  張夕)近日,合肥一陵園推出一項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合肥市民可以將離世親人的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此事引發網友關注。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該陵園獲悉,除了將部分骨灰製作成項鍊、戒指以外,也可將全部骨灰製成工藝品;該項服務推出半個月,陵園已與多位客戶籤訂製作協議。    近日,一則「將逝者骨灰做成項鍊隨身佩戴」的視頻引發網友關注。
  • 上海引入殯葬新形式 逝者骨灰可製成生命晶石
    據《勞動報》報導,在美國、日本,不少家庭會選擇將晶瑩透明的「生命晶石」帶在身邊,紀念逝去的親人。如今,上海也能製作「生命晶石」,並且加工成飾品隨身攜帶。昨日,全國首家生命晶石工作室在益善殯儀館掛牌服務。
  • 骨灰鑽石再引熱議,這種緬懷逝者的方式你能接受嗎
    「入土為安」是根植於中國人心中的傳統,然而隨著地少人多造成的昂貴的墓地費用,人們對逝者的紀念和安置方式有了更多思考,比如將逝者的骨灰做成鑽石。 安徽合肥的一家陵園推出「生命晶石」服務,市民可將逝去親人的部分骨灰製成項鍊等首飾,作為一種新式的「安葬
  • 骨灰藝術化、人性化的處理方法-把骨灰做成鑽石
    骨灰鑽石發明的目的是為了使骨灰經過藝術化、人性化處理,不再佔用山林土地,汙染環境,作為一件藝術品、紀念品、珍藏品與生者永伴。為了把青山綠地留於後人,保護大自然生態環境,節省每年清明冬至祭掃的財力、物力,並讓逝去親人的骨灰作為一件藝術品
  • 骨灰鑽石、生命鑽石、百萬金縷玉衣齊現滄州殯葬展會
    殯葬,自古以來皆是人類對於逝者的尊重以及追思。而殯葬行業,則幾乎服務於每一個人。2018年11月16日,中國(京津冀)國際陵園建設及殯葬用品展覽會在河北滄州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為期3天的殯葬產業展,吸引了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殯葬企業和殯葬從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