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女孩用「生命晶石」讓生命文化璀璨發光

2020-12-0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王 蓉

  用一顆小小的「生命晶石」,凝結逝者豐富厚重的生命文化,讓家屬追思更便捷,是殯葬行業推出的一項創新服務。這也是上海安善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安善」)市場總監王玉婷每天都在推進的生命文化服務事業。

  「我是一個普通的90後女孩,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醫療研發工作,初衷就是想幫助人們能更好地享受醫療保障資源。在那幾年裡,見過了太多的生離死別,感同身受患者家屬那種悲切遺憾,卻無能為力。」王玉婷說,一次偶然的機會,她了解到上海安善推出的「生命晶石」項目,就從醫療行業跨界到殯葬行業。

  「不能給予患者生命延續的能力,我能做到的就是,儘可能給逝者家屬多一些慰藉和心靈寄託。職業的轉換讓我更懂得珍惜人世間每一份愛與思念。」王玉婷表示,「生命晶石」是一種將骨灰離心加壓、無氧轉換凝結,形成穩定純淨結晶體的高分子合成技術,是新型骨灰處理方式,很好地詮釋了對已逝生命的紀念。

  秉初心 推出「生命晶石」新項目

  據王玉婷介紹,上海安善負責人、「生命晶石」創始人陳捷的父母早年移民定居海外,久居國外的老兩口依然牽掛著在故土逝去的親人,每年清明全家老小便趕回來掃墓。歲月流逝,父母身體已無法承受每次長途奔波祭掃,於是產生了想把「親人」帶去海外的念頭。2015年初,了解到海外有技術把骨灰合成如同寶石般的「石頭」,陳捷便立即前往調研考察。

  「這種帶有生命紀念色彩的『石頭』,承載了親情,連結了無法重來的生命時光。」王玉婷說,國外技術成型的「石頭」加入了添加劑雖然美觀,卻與我國傳統喪葬文化理念不同——在我們的情感裡是不允許有任何雜物混入親人骨灰的。

  「經過不斷創新和反覆試驗,上海安善會同研究單位研發國產化的自主專利品牌,100%無添加劑自然成型骨灰『石頭』技術誕生了。」王玉婷自豪地說,骨灰「石頭」如寶石般美麗,將生命與愛予以延續,故名「生命晶石」。2016年4月1日,秉承「寄託哀思,流傳紀念」的初衷,上海安善在國內首次推出「生命晶石」項目。

  暖人心 「生命晶石」背後的故事

  每天接觸的逝者親屬都處於悲傷難過的狀態,怎樣做好逝者家屬的撫慰與溝通,成了王玉婷工作的重點。

  「工作不論多麼平凡,都要調整心態,越是平凡的工作,越要保持積極心態。經歷多了,自己也了解到各種家庭製作『生命晶石』幕後的故事。」王玉婷說。

  有一次,王玉婷接待了一對年近六旬的老夫婦,為年僅26歲病逝的兒子製作「生命晶石」。老人說,他們中年得子,異常疼愛。兒子15歲那年被確診為肝癌。手術後,癌細胞擴散導致癱瘓,後來病逝。兩位老人在殯儀館看到「生命晶石」宣傳片,前來諮詢王玉婷。

  「老人需要彌補白髮人送黑髮人的遺憾。」王玉婷認真傾聽老人訴說,換位思考老人的處境、心態,向老人介紹「生命晶石」服務後,老人決定將兒子的骨灰全部製成「生命晶石」。後來,老人告訴王玉婷:「兒子健在的時候想出去走走,看看大好河山。是你讓他的夙願得以實現。從那以後,我們就帶著兒子的『生命晶石』週遊世界,每到一個地方便埋下一顆晶石,就像在那個地方為他建造了一個棲息之所。」

  還有一次,她在給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間隙,發現一位行動不便的老人經常到骨灰寄存樓看望已故的老伴。老人對她說,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根本買不起墓地,又不想海葬,覺得以後沒有實體祭奠場所。了解情況後,王玉婷為老人介紹了「生命晶石」藏晶苑項目,僅需萬元就可以把妻子的骨灰製成「生命晶石」,並在藏晶苑免費安放20年。詫異、不敢相信,這是老人當時的表現。

  過了一個星期,老人再次找到王玉婷,選擇了該項服務,並對她說:「從前我只知道要把骨灰放在墓地裡,是你為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讓我和老伴可以相互陪伴。對比動輒幾十萬元的墓地,『生命晶石』讓那些經濟並不寬裕的人也能夠接受,很了不起。」

  鑄匠心 為追思祭奠提供便利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殯葬行業需要根據群眾需求不斷創新服務。2018年,上海安善推出凡念APP。「凡念意為凡人皆有思念,這款APP將現實的紀念地點搬到家屬觸視可望的指尖,是傳統祭祀方式的延伸。」王玉婷說。

  在藏晶苑項目推進過程中,為讓逝者家屬得到更穩定的線上祭祀服務,不辱企業使命、提升客戶體驗,王玉婷帶領科研人員加班加點,一幀幀對拍攝畫面進行亮度色彩調整、畸變矯正,力求美觀真實。在團隊共同努力下,「凡念」APP延續傳統祭祀方式,用網際網路遠程技術將愛傳承,家屬可隨時隨地遠程緬懷逝去的親人,讓思念沒有距離。

  在節地生態安葬和群眾實際需求中尋找平衡點,是上海安善為之努力的方向。在王玉婷看來,「生命晶石」項目和凡念APP創新服務的推出恰逢其時。它不僅緩解了傳統安葬方式造成的土地資源緊張,而且實現了骨灰減量化和安放多樣化,倡導了一個環保、生態的骨灰保留方法,讓親人的思念不再受地域、時間限制,隨時隨地可緬懷逝者。

  「逝去的生命化作晶石陪伴在親人身邊,是永恆的。」王玉婷說,今年是「生命晶石」項目推廣的第四年,如今一些選擇「生命晶石」服務的逝者家屬會主動對身邊的親友介紹「生命晶石」,「生命晶石」的社會效應越來越好。眼下,自己能做的就是秉持初心,將「生命晶石」項目服務好,從逝者家屬角度出發,盡己所能為群眾提供可以寄託哀思讓人備感溫暖的服務,將愛延續下去。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0.13)


相關焦點

  • 生命晶石—殯葬文化的新篇章
    回顧歷史在談生命晶石之前小編有必要先帶大家回顧一下中國殯葬歷史。02生命晶石的誕生進入21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節地環保已經成為殯葬改革的重點研究課題。生命晶石就是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應運而生。「生命晶石」是骨灰高溫熔融後自然冷卻形成的,其化學成分與骨灰基本相同。這種石質態的骨灰衍生品,定名為「晶石」。根據遺體體重、骨質密度的不同,產生的晶石數量也不同,在常規下,體重為75千克左右的成年男性可以熔煉的生命晶石數量在100-300之間。
  • 「生命晶石」服務落地合肥
    本報訊 「生命晶石,讓生命能夠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讓我覺得,父親依然在身邊陪伴著我。」近日,劉女士將其父親的一部分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這也是合肥首推的「生命晶石」服務。 劉女士在外地居住,每年只有清明能夠回合肥祭祀親人,這一直是她心中的遺憾。
  • 「生命晶石」新型生態葬走進昆明
    日前,昆明晉龍如意園舉行2020年冬至文化月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此次冬至文化月活動安排,並宣布在雲南推出首家「生命晶石」服務,助推殯葬改革工作,倡導節地、綠色、生態和環保的生態安葬。據介紹,「生命晶石」服務是採用高分子合成技術,將骨灰離心加壓、無氧轉換凝結,在特殊條件下形成穩定純淨結晶體,具有美觀精緻、恆久永存等特點,是目前正被全球認可的骨灰安葬方式,具有居家祭祀、生命紀念的嶄新理念。截至目前,「生命晶石」已在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山東、廣東、廣西、寧夏等省份的部分市、縣落地,已經為15萬戶家庭提供了服務。
  • 骨灰做成「生命晶石」 新型生態葬走進昆明
    11日,記者在昆明晉龍如意園「傳遞人文情懷.綻放生命華彩」冬至文化月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看到了這種用骨灰製成的「生命晶石」。據悉,昆明晉龍如意園在我省首家推出「生命晶石」服務,這也是推進殯葬改革,倡導節地、綠色、生態和環保的生態安葬又一重要舉措。
  • 親人骨灰化作「生命晶石」隨身佩戴 合肥首次推出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9月17日從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獲悉,該陵園在合肥市首次正式推出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市民可將逝去親人的部分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什麼是生命晶石?昨天,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生命晶石即「骨灰晶石」,是通過壓力高溫升華等尖端技術,將骨灰製作成「體積小、形態美」的類寶石產品,通過藝術化的設計載體,成為對最珍愛家人的情感寄託。
  • 親人骨灰化作「生命晶石」隨身佩戴 你接受麼?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9月17日從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獲悉,該陵園在合肥市首次正式推出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市民可將逝去親人的部分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什麼是生命晶石?昨天,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生命晶石即「骨灰晶石」,是通過壓力高溫升華等尖端技術,將骨灰製作成「體積小、形態美」的類寶石產品,通過藝術化的設計載體,成為對最珍愛家人的情感寄託。
  • 上海墓園推出「生命晶石」 系骨灰製成可單顆定製
    上海墓園推出單顆「生命晶石」定製,價格在千元以內。生命晶石即骨灰經過二次高溫燃燒後,自然而然凝結成的球體晶石,直徑約一角硬幣大小,親屬可以將佩戴在身上,或放在家中。晶石會因逝者生前飲食成分差異,呈現出不同顏色。一般情況下,一具骨灰可形成100-200顆生命晶石。
  • 親人骨灰製成生命晶石 合肥一陵園推新型服務
    本報訊(記者  張夕)近日,合肥一陵園推出一項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合肥市民可以將離世親人的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此事引發網友關注。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該陵園獲悉,除了將部分骨灰製作成項鍊、戒指以外,也可將全部骨灰製成工藝品;該項服務推出半個月,陵園已與多位客戶籤訂製作協議。    近日,一則「將逝者骨灰做成項鍊隨身佩戴」的視頻引發網友關注。
  • 親人骨灰制「生命晶石」隨身攜帶 過半網友不接受
    在歐美國家,不少家庭會將晶瑩透明的生命晶石帶在身邊,或加工成飾品隨身攜帶以紀念逝去的親人。這項服務最早源於美國,後傳入日本、澳大利亞和我國臺灣與香港等地。什麼是生命晶石?骨灰高溫熔融後晶石化可根據逝者親屬要求定製形狀那麼,這種生命晶石是怎麼樣的呢?浙江省殯葬業協會工作人員陳女士告訴記者,生命晶石是骨灰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生命晶石在超高溫下,骨灰熔融高壓緻密後,冷卻凝結形成的晶石狀圓珠。
  • 申城首家「生命晶石工作室」亮相 骨灰也能變很美
    圖說:生命晶石來源:益善殯儀館    一具骨灰可形成百餘粒晶石,以另一種表現形式留存……    今天(30日),上海首家生命晶石工作室在益善殯儀館掛牌服務。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了解到,製作一份生命晶石不足2萬元,相比墓地,大幅降低市民喪葬負擔。    據介紹,生命晶石技術首先出現在美國,然後傳入日本、臺灣和香港等人口密集地,並得到很好的發展和應用。
  • 生命晶石、骨灰鑽石、骨灰飾品——生態葬是否有春天?
    但隨著消費人群的變遷,70後、80後成為支付主體,網際網路殯葬必將迎來大的爆發。生命晶石跟隨國家對於火葬的政策性倡導,2015年上海安善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好好活下去"為核心理念作為國內第一家將逝者骨灰變成晶石的企業進入了市場。2016年與上海民政部合作,落地上海益善殯儀館、上海寶興殯儀館、上海華龍殯儀館。其意義是幫助「愛」延續,該項目已榮獲6項裝置設計的國際專利。 是上海安善集團由美國引進的將骨灰製作而成的具有特殊意義的晶石。
  • 上海安善用生命晶石助力蘇州綠色殯葬 把現代科技思維融入傳統殯葬...
    本報記者 張雨點 朱婕妤  「用科技的思維和方法,讓逝者更有尊嚴,讓紀念更加恆久。」3月30日,在江蘇省蘇州市木瀆山陵文化鳳凰公墓南四區蘇州市綠色殯葬示範基地,上海安善生命晶石創始人兼上海安善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安善)CEO陳捷在談及研發推廣生命晶石這一新型產品和服務的初衷和願景時,如是說。
  • 親人骨灰可隨身攜帶 將骨灰做成生命晶石你接受嗎?
    在歐美國家,不少家庭會將晶瑩透明的生命晶石帶在身邊,或加工成飾品隨身攜帶以紀念逝去的親人。這項服務最早源於美國,後傳入日本、澳大利亞和我國臺灣與香港等地。  什麼是生命晶石?  骨灰高溫熔融後晶石化  可根據逝者親屬要求定製形狀  那麼,這種生命晶石是怎麼樣的呢?
  • 2萬份生命晶石訂單背後的人間悲歡:有淚目有無奈
    他在電話那頭說,聽說有關生命晶石的新聞報導後,想將妻子與三位子女的遺體製作成晶石,隨身攜帶。王蓉心裡咯噔一下,這不就是前些天在新聞中看到的那位父親嗎?追悼會那天,王蓉趕大早來到杭州,那天的天空很灰,還飄著淅淅瀝瀝的雨點。當王蓉站在林爸爸面前自我介紹時,發現他整個人游離恍惚,完全聽不見自己在說什麼。隨著家屬來到火化間等候現場取灰,當天氣溫有18℃左右,可現場所有人的心都透著悲涼。
  • 兩萬餘份生命晶石「訂單」背後的人間悲歡:有淚目有無奈
    他在電話那頭說,聽說有關生命晶石的新聞報導後,想將妻子與三位子女的遺體製作成晶石,隨身攜帶。王蓉心裡咯噔一下,這不就是前些天在新聞中看到的那位父親嗎?  追悼會那天,王蓉趕大早來到杭州,那天的天空很灰,還飄著淅淅瀝瀝的雨點。當王蓉站在林爸爸面前自我介紹時,發現他整個人游離恍惚,完全聽不見自己在說什麼。隨著家屬來到火化間等候現場取灰,當天氣溫有18℃左右,可現場所有人的心都透著悲涼。
  • 杭州首例家庭嘗試「生命晶石」
    &nbsp&nbsp&nbsp&nbsp罐子裡,是她母親骨灰做成的生命晶石,這也是杭州市第一例生命晶石。&nbsp&nbsp&nbsp&nbsp「生命晶石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為骨灰的保存提高了檔次,也延長了保存時間。如果什麼時候我特別想念母親,我可以隨時打開小罐子看看。」張女士說。
  • 上海「生命晶石」製作預約十幾例 包括夭折嬰兒
    日前,全國首家生命晶石工作室在上海益善殯儀館掛牌服務。   澎湃新聞記者4月4日從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了解到,4月3日上海第一例家庭嘗試了這一項目,為62歲的父親製作了生命晶石,而目前服務中心接到的預約已有十幾例,其中還包括母親想為8個月夭折的孩子製作生命晶石。   市民孫先生的父親62歲,去年年底因突發疾病住院,經過100多天的搶救,最終還在3月18日離世。
  • 上海一墓園將建「藏晶苑」,生命晶石可免費存放20年
    上海一墓園將建「藏晶苑」,生命晶石可免費存放20年。生命晶石由逝者骨灰經過二次高溫燃燒後形成。根據計劃,「藏晶苑」佔地60平方米,可存放8000具遺體的生命晶石。澎湃新聞記者 欒曉娜 圖部分客戶希望在墓園存放生命晶石2016年3月底,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在全國率先推出「生命晶石」服務。生命晶石即骨灰經過二次高溫燃燒後,自然而然凝結成的球體晶石,直徑約一角硬幣大小,親屬可以佩戴在身上,或放在家中。
  • 合肥一陵園將逝者骨灰製成生命晶石 一成年人骨灰可做成三四百顆
    據悉,推出該項服務的是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在視頻中,陵園一工作人員介紹,「生命晶石裡的骨灰含量可達99%,和傳統的安葬相比,這種方式更加環保生態。」 那麼,什麼是生命晶石呢?據介紹,生命晶石即「骨灰晶石」,是通過壓力高溫升華等尖端技術,將骨灰製作成「體積小、形態美」的類寶石產品,通過藝術化的設計載體,成為對最珍愛家人的情感寄託。
  • 國內首個生命晶石存放項目奠基
    3月30日,「藏晶苑」微佔地大型公益存放項目在浦東匯龍園陵園奠基,據介紹,這是國內第一個生命晶石存放項目,是生命晶石進墓園的新嘗試,也是上海殯葬改革的又一次新舉措。  生命晶石在上海已經進入了推廣階段,通過高溫高壓,骨灰被細化成粉末狀,再經熔融高壓、冷卻凝結為晶石狀圓珠。「藏晶苑」便專門為這些晶石提供安放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