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餘份生命晶石「訂單」背後的人間悲歡:有淚目有無奈

2020-12-08 東方網

  編者按:又是一年冬至日。在今年寄託哀思的群體中,有一部分人的選擇「與眾不同」,他們將逝者的骨灰製成如寶石般的晶石。王蓉,上海市寶興殯儀館安善延愛生命晶石項目的接待員,她的接待窗口堪稱「人性實驗室」。工作三年來,她目睹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也經歷了不少一地雞毛的「事故」。讓我們通過她的講述,走近這些「生命晶石」背後的人間悲歡。

  我選擇這樣去懷念親人


生命晶石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12月21日報導:王蓉至今還記得,2017年10月份,她接到了一通諮詢電話。來電者自稱是林先生,2017年杭州某高檔小區「保姆縱火案」中的遇難者家屬。他在電話那頭說,聽說有關生命晶石的新聞報導後,想將妻子與三位子女的遺體製作成晶石,隨身攜帶。王蓉心裡咯噔一下,這不就是前些天在新聞中看到的那位父親嗎?

  追悼會那天,王蓉趕大早來到杭州,那天的天空很灰,還飄著淅淅瀝瀝的雨點。當王蓉站在林爸爸面前自我介紹時,發現他整個人游離恍惚,完全聽不見自己在說什麼。隨著家屬來到火化間等候現場取灰,當天氣溫有18℃左右,可現場所有人的心都透著悲涼。

  以往,都是一個爐子燒好骨灰推出來,但這次,四個火化爐先後依次推出了逝者的骨灰,一個爐子剛取好,另一個爐子也燒好了,一二三四連著取了四個……這種視覺衝擊讓人顫慄。一般家屬在旁邊等,手裡捧著逝者的照片,而林爸爸站在旁邊,手裡捧著的是全家福。哪怕天天接觸這些事的王蓉,也覺得此時此刻無比悲傷,無法言說。

  林爸爸雖然一言不發,但本該工作人員操作的取灰流程,他卻在家人的攙扶下接過鑷子一定要自己親手取灰。林爸爸要燒制的是精緻晶石,莫氏硬度7,類似石英,精緻版晶石比普通晶石質感更順滑,形狀更圓潤且光感度高。

  燒制好的四顆精緻晶石被製作成一條項鍊,外部由愛心包圍,妻子的晶石體積最小被置於當中,三個寶貝呈四葉幸運草狀圍繞著媽媽。王蓉回憶說,她急匆匆趕去把做好的晶石飾品交到林爸爸手裡,林爸爸接過晶石項鍊,緩緩放入手掌心,另一隻手掌輕柔地蓋上,不斷觸摸著,還把飾品貼著額頭,久久沒有放下。

  那天,杭州下了2018年的第一場雪。

  我終於可以再一次觸碰女兒了


生命晶石製成的配飾

  上海市民政部門、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於2016年3月率先全國推出「生命晶石」項目,逝者的骨灰經高溫加工後製成像寶石一樣的晶石,既可居家安放也可安葬。相比較傳統的殯葬形式,「生命晶石」比原來骨灰的容積減少了三分之二,達到了骨灰減量的效果,也為逝者骨灰提供了更長久的保存方案,更方便家屬進行祭奠。不少逝者親屬還選擇將晶石製作成配飾,隨身攜帶。

  上海市寶興殯儀館安善延愛生命晶石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項目推廣至今,已經累計有兩萬餘戶家庭選擇在上海將逝者骨灰部分或全部製作成生命晶石。

  老王女兒去世已經5年,他和妻子依然走不出來。尤其是妻子,一提到女兒眼淚就唰唰掉。因為不想把女兒孤單地放在墓地,骨灰一直都沒有安葬。他們把骨灰盒放在床頭,每天睡前和睜開眼都能看到。今年年初獲悉上海在推廣生命晶石,老王決定從內蒙古來上海,這或許是把「女兒」留在身邊的好辦法。骨灰放久了會生蟲發黴,一旦燒製成晶石,可延長骨灰保存的時間。


生命晶石

  在休息室內,老王夫婦隔著玻璃,看著工作人員把骨灰送進了不鏽鋼外殼的立體形箱子中,這是生命晶石專用的製作設備。記者了解到,生命晶石的形成需要1800~2000攝氏度的高溫燃燒,讓骨灰呈現熔融狀態。然後放進事先做好的模具裡,一點點變小,自然而然凝結為晶狀的球體。一具骨灰需要約6個模具,燃燒後約形成數百粒晶石,每個晶石約有一角硬幣大小。

  30分鐘後骨灰燒制好了,幾百顆深灰白的小球體,表面光滑圓潤。據悉,每個人的生命晶石燒制出來色澤、花紋都不一樣,老王女兒因為生病長期服用中藥,骨灰燒出來顏色很深。妻子用手小心翼翼地摸了摸:「我一點都不害怕,我終於可以再一次觸碰到我女兒了。」

  墓地大小與對親人的思念無關

  但是,依然有不少老一輩人無法接受生命晶石。王蓉告訴東方網記者,她就經歷過母女二人在現場因為要不要將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而起爭執。


家屬來取生命晶石

  張阿姨母女前來諮詢時,一直眉頭緊鎖。聽到女兒同意製作生命晶石,70歲的她情緒馬上激動起來,大喊「不行,你爸爸一定要土葬」。張阿姨暫時接受不了老伴的離開,更接受不了老伴變成晶石的樣子。在張阿姨看來,人去世后土葬的墓葬習俗沿襲了幾千年,怎麼到了她這一輩,就不行了?

  在這對母女之間,「舶來」的創新殯葬手段與「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產生了強烈碰撞。王蓉說,那位女兒也哭了,父親去世前治病的開銷,已經掏空了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無法再承擔昂貴的墓地。「我們已經沒辦法拿出一大筆錢來買墓地了,我能做的就是照顧好您,管不了去世的爸爸了。」

  張阿姨的女兒給母親算了筆帳,以上海濱海古園為例,0.7平方米以下的普通雙穴價格為20萬元左右,而隨著製作成本降低,將整具遺體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的成本,目前約在1.4萬元左右。「墓地大小、安葬形式和對親人的思念是否真切無關,生命晶石環保又經濟,挺適合的。」最終,女兒說服了母親。

  與項目初期公眾的遲疑不同,如今隨著了解的深入,生命晶石的殯葬方式開始逐漸被公眾接受。雖然每個人選擇的理由不同,有崇尚厚養薄葬自願選擇的,也有因為經濟困難權衡後無奈決定的,但不管理由如何,越來越多的逝者通過這樣的方式,延續著與家人的陪伴。


生命晶石

  近年來,隨著上海市民的殯葬觀念不斷轉變,對選擇節地生態葬的響應度越來越高了,考慮到消費成本投入,開始理性對待購墓行為。據上海市殯葬服務行業協會透露,上海正面臨土地和生態承載力的極限,上海44座經營性公墓的用地總量為7000畝,迄今已經使用了5000多畝,如果以傳統墓葬每年的土地消耗量計算,數年內80%以上的公墓將面臨無地可葬的尷尬局面。

  自1991年首次舉辦骨灰撒海活動,上海開始葬式創新,除海葬外,環保生態葬、節地植樹葬、小型節地墓葬等也越來越為上海市民接納。近年來,上海加快推進節地生態葬,並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獎補政策,以「生命晶石」為代表的一批新型生態殯葬形式,將在兼顧傳統殯葬文化的前提下,實現生態、環保與文化的有機統一。

  「通過生命晶石,親屬就可以在家中悼念逝者,清明、冬至高峰期間也就無須再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專程前往墓園進行祭祀。」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殯儀部經理劉鳳鳴此前接受採訪時說,這也是響應緩解祭掃高峰出行壓力、倡導錯時祭掃的一種做法。

  

  

  

  

  

相關焦點

  • 2萬份生命晶石訂單背後的人間悲歡:有淚目有無奈
    在今年寄託哀思的群體中,有一部分人的選擇「與眾不同」,他們將逝者的骨灰製成如寶石般的晶石。王蓉,上海市寶興殯儀館安善延愛生命晶石項目的接待員,她的接待窗口堪稱「人性實驗室」。工作三年來,她目睹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也經歷了不少一地雞毛的「事故」。讓我們通過她的講述,走近這些「生命晶石」背後的人間悲歡。我選擇這樣去懷念親人
  • 上海安善用生命晶石助力蘇州綠色殯葬 把現代科技思維融入傳統殯葬...
    把現代科技思維帶入古老行業,用生命晶石科技助力綠色節地殯葬發展  把逝去親人的骨灰製成生命晶石,放在家裡或是帶著它遠行,究竟多少民眾有這樣的需求?  4年前,陳捷自己有了這樣的需求。「爺爺奶奶過世後,骨灰葬在了上海一家陵園裡,而我和父母常年居住在澳大利亞。
  • 90後女孩用「生命晶石」讓生命文化璀璨發光
    2015年初,了解到海外有技術把骨灰合成如同寶石般的「石頭」,陳捷便立即前往調研考察。  「這種帶有生命紀念色彩的『石頭』,承載了親情,連結了無法重來的生命時光。」王玉婷說,國外技術成型的「石頭」加入了添加劑雖然美觀,卻與我國傳統喪葬文化理念不同——在我們的情感裡是不允許有任何雜物混入親人骨灰的。
  • 「生命晶石」服務落地合肥
    本報訊 「生命晶石,讓生命能夠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讓我覺得,父親依然在身邊陪伴著我。」近日,劉女士將其父親的一部分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這也是合肥首推的「生命晶石」服務。 劉女士在外地居住,每年只有清明能夠回合肥祭祀親人,這一直是她心中的遺憾。
  • 親人骨灰制「生命晶石」隨身攜帶 過半網友不接受
    骨灰高溫熔融後晶石化可根據逝者親屬要求定製形狀那麼,這種生命晶石是怎麼樣的呢?浙江省殯葬業協會工作人員陳女士告訴記者,生命晶石是骨灰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生命晶石在超高溫下,骨灰熔融高壓緻密後,冷卻凝結形成的晶石狀圓珠。
  • 生命晶石、骨灰鑽石、骨灰飾品——生態葬是否有春天?
    生命晶石跟隨國家對於火葬的政策性倡導,2015年上海安善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好好活下去"為核心理念作為國內第一家將逝者骨灰變成晶石的企業進入了市場。2016年與上海民政部合作,落地上海益善殯儀館、上海寶興殯儀館、上海華龍殯儀館。其意義是幫助「愛」延續,該項目已榮獲6項裝置設計的國際專利。 是上海安善集團由美國引進的將骨灰製作而成的具有特殊意義的晶石。
  • 生命晶石—殯葬文化的新篇章
    回顧歷史在談生命晶石之前小編有必要先帶大家回顧一下中國殯葬歷史。02生命晶石的誕生進入21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節地環保已經成為殯葬改革的重點研究課題。生命晶石就是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應運而生。「生命晶石」是骨灰高溫熔融後自然冷卻形成的,其化學成分與骨灰基本相同。這種石質態的骨灰衍生品,定名為「晶石」。根據遺體體重、骨質密度的不同,產生的晶石數量也不同,在常規下,體重為75千克左右的成年男性可以熔煉的生命晶石數量在100-300之間。
  • 詩詞丨願有一人,念你冷暖,懂你悲歡
    它是歲月的一種感動,如湖水知道月的冰冷,月的柔美;它是心靈的一種呵護,如微風掠過琴弦,是心的共鳴,心的深刻;它是生命的一道風景,如花搖曳在風雨中,卻盛開在心間。此生,若有一份真情,若有一份懂得,再苦也會感到甜,再難也會笑開顏。
  • 親人骨灰可隨身攜帶 將骨灰做成生命晶石你接受嗎?
    如果將親人的骨灰做成生命晶石隨身攜帶,你會嘗試嗎?昨天,記者從浙江省殯葬協會了解到,該協會推廣全新的骨灰處理方式——生命晶石,並通過媒體等平臺,向社會推廣,徵集5名免費體驗者(暫限定為杭州戶籍的已故者)。那麼,生命晶石是如何實現讓親人隨身攜帶的呢?記者專門作了採訪。
  • 上海墓園推出「生命晶石」 系骨灰製成可單顆定製
    上海墓園推出單顆「生命晶石」定製,價格在千元以內。生命晶石即骨灰經過二次高溫燃燒後,自然而然凝結成的球體晶石,直徑約一角硬幣大小,親屬可以將佩戴在身上,或放在家中。晶石會因逝者生前飲食成分差異,呈現出不同顏色。一般情況下,一具骨灰可形成100-200顆生命晶石。
  • 「生命晶石」新型生態葬走進昆明
    日前,昆明晉龍如意園舉行2020年冬至文化月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此次冬至文化月活動安排,並宣布在雲南推出首家「生命晶石」服務,助推殯葬改革工作,倡導節地、綠色、生態和環保的生態安葬。據介紹,「生命晶石」服務是採用高分子合成技術,將骨灰離心加壓、無氧轉換凝結,在特殊條件下形成穩定純淨結晶體,具有美觀精緻、恆久永存等特點,是目前正被全球認可的骨灰安葬方式,具有居家祭祀、生命紀念的嶄新理念。截至目前,「生命晶石」已在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山東、廣東、廣西、寧夏等省份的部分市、縣落地,已經為15萬戶家庭提供了服務。
  • 上海一墓園將建「藏晶苑」,生命晶石可免費存放20年
    上海一墓園將建「藏晶苑」,生命晶石可免費存放20年。生命晶石由逝者骨灰經過二次高溫燃燒後形成。根據計劃,「藏晶苑」佔地60平方米,可存放8000具遺體的生命晶石。來自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上海已有6000餘戶家庭在殯儀館選擇將親人骨灰製成「生命晶石」。其中,九成以上選擇將晶石存放家中,還有部分則選擇製成掛飾、首飾或帶出國。「藏晶苑」奠基儀式現場。
  • 骨灰做成「生命晶石」 新型生態葬走進昆明
    11日,記者在昆明晉龍如意園「傳遞人文情懷.綻放生命華彩」冬至文化月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看到了這種用骨灰製成的「生命晶石」。據悉,昆明晉龍如意園在我省首家推出「生命晶石」服務,這也是推進殯葬改革,倡導節地、綠色、生態和環保的生態安葬又一重要舉措。
  • 杭州首例家庭嘗試「生命晶石」
    &nbsp&nbsp&nbsp&nbsp罐子裡,是她母親骨灰做成的生命晶石,這也是杭州市第一例生命晶石。&nbsp&nbsp&nbsp&nbsp「生命晶石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為骨灰的保存提高了檔次,也延長了保存時間。如果什麼時候我特別想念母親,我可以隨時打開小罐子看看。」張女士說。
  • 國內首個生命晶石存放項目奠基
    3月30日,「藏晶苑」微佔地大型公益存放項目在浦東匯龍園陵園奠基,據介紹,這是國內第一個生命晶石存放項目,是生命晶石進墓園的新嘗試,也是上海殯葬改革的又一次新舉措。  生命晶石在上海已經進入了推廣階段,通過高溫高壓,骨灰被細化成粉末狀,再經熔融高壓、冷卻凝結為晶石狀圓珠。「藏晶苑」便專門為這些晶石提供安放所在。
  • 上海「生命晶石」製作預約十幾例 包括夭折嬰兒
    日前,全國首家生命晶石工作室在上海益善殯儀館掛牌服務。   澎湃新聞記者4月4日從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了解到,4月3日上海第一例家庭嘗試了這一項目,為62歲的父親製作了生命晶石,而目前服務中心接到的預約已有十幾例,其中還包括母親想為8個月夭折的孩子製作生命晶石。   市民孫先生的父親62歲,去年年底因突發疾病住院,經過100多天的搶救,最終還在3月18日離世。
  • 親人骨灰化作「生命晶石」隨身佩戴 你接受麼?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9月17日從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獲悉,該陵園在合肥市首次正式推出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市民可將逝去親人的部分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什麼是生命晶石?昨天,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生命晶石即「骨灰晶石」,是通過壓力高溫升華等尖端技術,將骨灰製作成「體積小、形態美」的類寶石產品,通過藝術化的設計載體,成為對最珍愛家人的情感寄託。
  • 親人骨灰製成生命晶石 合肥一陵園推新型服務
    本報訊(記者  張夕)近日,合肥一陵園推出一項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合肥市民可以將離世親人的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此事引發網友關注。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該陵園獲悉,除了將部分骨灰製作成項鍊、戒指以外,也可將全部骨灰製成工藝品;該項服務推出半個月,陵園已與多位客戶籤訂製作協議。    近日,一則「將逝者骨灰做成項鍊隨身佩戴」的視頻引發網友關注。
  • 申城首家「生命晶石工作室」亮相 骨灰也能變很美
    圖說:生命晶石來源:益善殯儀館    一具骨灰可形成百餘粒晶石,以另一種表現形式留存……    今天(30日),上海首家生命晶石工作室在益善殯儀館掛牌服務。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了解到,製作一份生命晶石不足2萬元,相比墓地,大幅降低市民喪葬負擔。    據介紹,生命晶石技術首先出現在美國,然後傳入日本、臺灣和香港等人口密集地,並得到很好的發展和應用。
  • 親人骨灰化作「生命晶石」隨身佩戴 合肥首次推出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9月17日從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獲悉,該陵園在合肥市首次正式推出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市民可將逝去親人的部分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什麼是生命晶石?昨天,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生命晶石即「骨灰晶石」,是通過壓力高溫升華等尖端技術,將骨灰製作成「體積小、形態美」的類寶石產品,通過藝術化的設計載體,成為對最珍愛家人的情感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