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儀式策劃師:殯儀館裡的「非典型喪禮」,讓生命不留遺憾

2020-12-04 南國早報

參加過親友遺體告別儀式的人,對儀式的印象大多是「三鞠躬、轉一圈、握個手」。然而,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獨一無二的。隨著社會觀念不斷更新,雖然傳統告別儀式仍佔主流,但也有部分家屬開始嘗試為逝者舉行「非典型喪禮」。清明節前夕,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探訪南寧市殯儀館,聽工作人員講述了「非典型喪禮」的故事。

在殯儀館裡辦起的「婚禮」

大廳中央的通道鋪著紅毯,音響持續播放著歡快的音樂,男主角身著禮服手捧鮮花……這一切若不是發生在南寧市殯儀館告別廳,恐怕沒有人會將其與一場告別儀式聯繫到一起。

南寧市殯儀館禮廳班班長周柏群介紹,這場「婚禮」是幾年前舉行的,逝者是一名年輕的女士。這名女士生前已與男朋友定下婚約,但雙方還沒來得及舉辦婚禮,一場意外就奪去了她的生命。悲痛之餘,這名女士的家屬和未婚夫向殯儀館提出,希望將告別儀式辦成一場婚禮,以完成逝者的遺願。

了解逝者親屬的要求後,殯儀館禮廳班向他們提供了可行的建議和方案。

最終,一場「婚禮」在殯儀館告別廳裡順利舉行。告別廳裡的黑色挽帳被卸下,花圈也被移走。除了紅毯和婚禮進行曲,現場還擺放著豔麗的花柱。經過精心化妝的逝者,也穿上了潔白的婚紗。在司儀的主持與引導下,「新郎」登臺致辭,到場親友為這對「新人」送上祝福。現場的一切,都和常見的婚禮沒有太大差別。

「非典型喪禮」了卻逝者遺願

周柏群說,類似這樣把喪禮辦成「婚禮」的,近幾年在南寧市殯儀館出現過兩次。原因都是逝者本已準備結婚卻意外離世,家屬通過這種方式,為逝者了卻遺願。

近年來,願意接受「非典型喪禮」策劃的逝者家屬逐漸增多。幾天前,一場為一名旅行愛好者舉行的喪禮在南寧市殯儀館舉行。現場沒有安放逝者的遺體,遺像被簇擁在花海中,兩側是兩個巨大的鞋子模型。投影幕布上,反覆播放著逝者生前旅行的照片和視頻。現場氣氛舒緩,來賓在低聲交談中,回顧著與逝者生前一同旅行的經歷。

在一家殯葬服務公司工作的陳偉豪,曾在中國臺灣從事喪禮策劃工作。他介紹,在臺灣地區,告別儀式上,一些逝者家屬會回憶逝者生前的經歷,或講述一些還沒來得及與逝者傾訴的話。因此,他們在策劃喪禮時,會重點向逝者家屬了解這方面的內容,並有針對性地進行安排。例如,許多人不習慣直接表達愛意,晚輩對長輩很可能從未說過「我愛你」。有時,策劃師會為逝者家屬設計一個晚輩向逝者表達愛意的環節。「當『我愛你』說完,家屬淚流滿面,但我可以感受到他們心裡的一個結被打開了,了卻了一個遺憾。」陳偉豪說。

傳統喪禮在逐漸發生變化

公眾的觀念轉變是個漫長的過程。目前,「非典型喪禮」畢竟還是少數,不過,傳統喪禮也在悄然發生變化。4月4日,參加南寧市殯儀館公眾開放日活動的市民發現,館內最大的告別廳永寧堂裡,播放的不是沉重的哀樂,而是舒緩的鋼琴曲。大廳四周的裝飾,也不再是沉重的黑白色,而是暗紅色的幕布和鮮花。在實際舉行的喪禮中,還可以改變鮮花的造型,來營造溫馨舒緩的氣氛。比如把鮮花擺放成心型,看起來就沒有那麼壓抑。

參加南寧市殯儀館公眾開放日的參觀者發現,告別廳的布置與過去相比已沒有那麼壓抑。

周柏群介紹,在南寧市殯儀館,不僅喪禮的現場布置,悼詞、喪禮名稱等細節也在發生變化,工作人員根據逝者的生平,結合親屬的要求進行策劃。比如悼詞不再千篇一律,而是針對逝者的年齡、性別、職業等做相應變化。對高齡逝世的老人,很多地方都有辦「喜喪」的風俗,悼詞會變得沒那麼悲傷。同時,「遺體告別會」「追悼會」等沉重的名詞也不再使用,轉而用「送別會」這個聽起來沒那麼令人感傷的名稱。此外,現代科技手段也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喪禮中。最明顯的是投影的應用,很多送別會上,逝者生前旅遊、婚禮等的照片、視頻都被循環播放。

送別會是一堂生命教育課

有人可能會問,對喪禮進行各種策劃,是否會違背節儉辦喪事的理念?周柏群認為,對送別會進行有針對性地策劃,並不代表倡導所有逝者家屬都要辦送別會,更不是要大操大辦。實際上,一場策劃得當的送別會,就是一堂生命教育課,會讓來賓對生命有更多感悟,倡導大家珍惜生命,過好每一天。

陳偉豪表示,不少喪禮策劃,幾乎沒有成本,或成本很低。然而,這樣的喪禮給逝者家屬帶來的安慰卻是巨大的。

周柏群介紹,在國內公眾理念比較先進的地區,已有為活著的人舉辦「生前送別會」的案例。一名健康的人扮成逝者,回想「生前」還有哪些遺憾,還有什麼話沒有跟親友說。無論是「逝者」還是參加活動的親友,都會對生命增加更多感悟。陳偉豪說,在一些發達國家,會有「生命體驗中心」之類的場所,為公眾提供生命教育。而在我國缺乏此類設施的當下,一場策劃得當的喪禮,實際上也能起到相似的作用。

來源丨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羅暘 文/圖

編輯丨陳秋實

相關焦點

  • 面對死亡,用愛告別,才能不留遺憾
    這也是我的遺憾,最大的遺憾是今生不能與你一起慢慢變老……他們的心裡,都埋著一個和至親的人訣別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再也沒有機會開口訴說的話語。 說了再見,是否就能不遺憾? 人其實是活在死亡的倒計時裡的,無一例外。可是我們總是遺忘這個真相。
  • 「布鞋院士」李小文告別儀式舉行 上千人送行(圖)
    「支撐人物」  昨天上午10時,中科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告別儀式舉行。儘管寒風襲人,但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的門前早已有上千人等候為這位「布鞋院士」送行。  同事:失去支撐人物  告別儀式開始後不久,曾與李院士共事多年的同事、地遙學院教師朱良從禮堂內匆匆走出。對於李院士的離世,朱良用「很意外」概括:「前幾年,他在成都病情比較嚴重,但是搶救之後狀態不錯,大家都覺得挺好的,都不知道為什麼變化這麼快。」
  • 「光纖通訊之父」高錕告別儀式在香港舉行
    10月8日上午,被譽為「光纖通訊之父」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告別儀式在香港殯儀館舉行。圖為告別儀式結束後高錕的子女持遺像走出殯儀館。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抵達香港殯儀館,林鄭月娥是告別儀式的扶靈人。
  • 淺水灣豪宅長明燈送別賭王,寶蓮寺打齋超度,家人在殯儀館守靈
    第二份是公開賭王喪禮日期,名單上除了何姓子孫外,還加上兒媳和女婿的名字,此外也公開了何家隱藏了多年的兒子何猷邦。第三份則是公布何鴻燊治喪委員會名單。7月7日早上,香港殯儀館運載著靈堂裝飾用品的車輛進進出出,工作人員正在緊張搭建靈堂。
  • 賭王明年才安葬,喪禮由何家4房合力籌辦
    賭王何鴻燊明年才安葬,喪禮由何家4房合力籌辦!據悉棺木價值800萬。賭王何鴻燊於2020年5月26日逝世,享年98歲。日前何家家族為賭王辦了一連3天的喪禮,並且將於10日大殮出殯。但因知名風水師的意見,賭王將於2021年才進行安葬儀式。而賭王的安葬地為風水絕佳的摩星嶺昭遠墳場。雖然何家4房妻小並沒有公開喪禮細節,但據悉他們是共同籌辦喪禮的。
  • 王振美同志遺體告別儀式舉行
    (記者江雅雯)11月30日,全國道德模範、「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獲得者、「中國好人」王振美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蓮花縣殯儀館舉行。  王振美同志因病搶救無效,於11月25日12時10分在蓮花縣六市鄉家中與世長辭,享年95歲。
  • 80後夫妻在西安殯儀館工作10年 他們是生命最後的擺渡人
    清明將至,三秦都市報記者走進位於鳳棲原的西安市殯儀館,走近這裡的一線工作人員,聽他們講述生與死、冷與暖的故事。  生與死,其實是一道門。他們被稱為「生命最後的擺渡人」。10年來,他先後戰勝了對於這個職業的恐懼、誤解、偏見,變得不焦不慮、不浮不躁。只要一收工,緋紅的臉上就浮現出盈盈笑意。他覺得人與人碰面,都是緣分。  陳雲畢業於長沙民政學院,這是我國目前僅有的幾所殯葬專業高職院校之一。他選擇的是防腐整容專業,除了文化課和選修課,他的專業課包括面部化妝、面部塑形和美發美容。  2009年,陳雲大學畢業,來到西安市殯儀館成為一名入殮師。
  • 中科院院士丁夏畦先生遺體告別儀式今日舉行
    告別室內,丁夏畦的親人在作遺體告別。攝影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告別儀式後,丁夏畦的親人走出告別室。攝影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告別儀式後,丁夏畦的親人走出告別室。攝影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新京報快訊(記者侯潤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丁夏畦先生遺體告別儀式,今日上午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據了解,2015年5月11日,丁夏畦先生醫治無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7歲。  據悉,丁夏畦先生是我國偏微積分方程理論和應用研究的開拓者。
  • 殯儀館為什麼不放置鏡子?聽完專家的解釋明白了
    生死輪迴是每一個都不可逃脫的,當你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未來必然要面臨死亡,這是生命的輪迴,古人有帝王做著長生不老的夢想,耗費人力和物力想要擺脫死亡,達到長生,可是最終都失敗了。華夏五千年文化裡,喪葬也是一種文化,尤其是在古代,人死後的隆重程度那是空前的,古人們基本都是用土葬的方式來讓死者安息,現代不少農村現在仍然是採用土葬。可是土葬需要土地,現在的土地越來越少,慢慢傳統的土葬也被火葬替代。火葬自然少不了一個國家的一個重要下屬單位:殯儀館。從實行火化制度以來,去世的人都會在殯儀館進行遺體火化。
  • 關海山病逝夫人痛哭 前妻子女被禁出席喪禮(圖)
    中新網9月12日電 關海山(蝦叔),昨日在寓所不適被送往廣華醫院搶救,最終不治,享年81歲。蝦嫂(曾娣蓉)在醫院哭得死去活來,表明不想蝦叔前妻及其子女出席喪禮,而蝦叔第三任妻子女兒關至瑩昨開腔力數蝦嫂,指蝦嫂多年來斷絕她與父親的聯絡!  據香港《太陽報》報導,人稱「蝦叔」的關海山(原名:關寧),昨晨六時在寓所內被發現氣息微弱,蝦嫂立即召救護車將他送到廣華醫院搶救,延至七時十五分終告不治,享年81歲。蝦嫂透露蝦叔安詳地離開,據知死因是高血壓和糖尿病併發症所致。
  • 八寶山殯儀館老師傅揭秘「領導人殯葬過程」(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昨天,八寶山殯儀館舉行公眾開放日活動,進行告別儀式演示。京華時報記者王海欣攝京華時報訊(記者文靜)清明臨近,北京市民政局昨天在八寶山殯儀館舉行「3 23公眾開放日」。以骨灰盒為例,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對於城鄉低保、優撫對象等保障類群體還免費提供骨灰盒及小型告別廳,百元以下的骨灰盒長年保持5種以上,不斷檔供應,僅2015年一年就售出900個。此外,八寶山殯儀館推出了「千元殯儀服務」組合,950元即可辦理包括遺體接運、遺體告別、遺體火化、骨灰寄存在內的殯儀服務。去年一年有近2000人選擇了千元套餐服務。
  • 著名物理學家閔乃本遺體告別儀式舉行
    中青在線南京9月22日電(實習生 孔德淇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潤文)今天上午10時,南京西天寺殯儀館悼念大廳在沉痛的哀樂中顯得更加肅穆、莊嚴。著名物理學家、材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閔乃本的遺體告別儀式在館內舉行。
  • 生與死的意義是什麼 生命教育:尊重生命是核心
    近日,在安徽省生命教育講師團(下稱「講師團」)舉辦的一場生命教育論壇現場,臺下學生向講師團成員、90後殯葬禮儀策劃師張偉發出一連串提問。「我從事的行業很普通。我參與了很多遺體告別會,見過很多人生的『最後一程』。
  • 廣州殯儀館殯葬服務流程圖一覽
    (二)電話通知殯儀館接運遺體(電話:020-87744444)。  (三)遺體運回殯儀館防腐。  一般情況下,遺體應在72小時內火化;腐變、甲類傳染病、炭疽死亡和國家規定的其他傳染病死亡遺體,不進行防腐保存,及時火化處理。
  • 王夢恕院士告別儀式定於22日上午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
    澎湃新聞9月21日從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相關人士處獲悉,該公司與王夢恕院士生前兼職的北京交通大學已經發布訃告,王夢恕院士的告別儀式定於2018年9月22日(周六)上午10時,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
  • 北京大學原校長吳樹青遺體告別儀式將於1月14日舉行
    北京大學原校長吳樹青遺體告別儀式將於1月14日舉行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2020-01-13 06:39 來源:澎湃新聞
  • 賭王喪禮現場曝光靈堂成紅白玫瑰花海 棺木價格超700萬元太驚人
    為期3天的賭王喪禮7月8日起在香港殯儀館舉辦,8日賭王親屬致祭,各房太太子女陸續抵達,靈堂被布置成一片紅白玫瑰花海,棺木價格超700萬元人民幣。賭王超700萬天價棺材驚人據臺灣媒體報導,澳門賭王何鴻燊今年5月香港養和醫院病逝,享耆壽98歲,四房家人自今(8號)開始,一連3天在香港殯儀館舉行喪禮
  • 解密殯儀館工作人員神秘而艱辛的工作:他們推開「天堂之門」
    廣州殯儀館火化間。  清明前夕本報記者深入殯儀館探訪 解密「天堂開門人」神秘而艱辛的工作  如果天堂是我們身故之後的歸宿,誰將為我們推開天堂之門?無疑是殯儀館的工作人員。  當人們走到生命的最後,接運員將遺體接回殯儀館。
  • "高鐵院士"王夢恕告別儀式將於22日在八寶山舉行
    今天晚上,記者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王夢恕院士的告別儀式定於2018年9月22日(周六)上午10時,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以下為訃告全文:
  • 成都溫江禁毒民警周錢遺體告別儀式今日舉行
    人民網成都11月16日電 (李平 趙祖樂)11月16日上午8時,成都市公安局溫江區分局禁毒大隊民警周錢同志的遺體告別儀式在成都市東郊殯儀館內舉行。 民警周錢的親屬、戰友、生前好友及各界群眾400餘人,懷著悲痛的心情,向周錢同志作最後的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