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邑衛士丨法醫高孟傑:曾連續7小時戴防毒面具檢驗

2021-01-10 東莞時間網

▲高孟傑從大學開始接觸法醫這個專業,至今已10年 記者 趙浛銳 攝

提到高孟傑,同事們都習慣叫他老高,其實他並不老,今年剛步入而立之年。他是東莞市公安局的一名法醫。

老高從大學開始接觸法醫這個專業,至今已10年。一路走來,他常年累月都與屍體腐肉、刀疤傷口、殘肢斷臂打交道,現場勘查、死因鑑定、致傷物推斷、傷情鑑定等等已成為他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

熟悉老高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人狠話不多」的法醫。他對工作要求狠,曾經他為了檢驗一起高腐命案,找出真相,連續7個小時戴著防毒面具工作,最後差點虛脫。在東莞工作的一年多,他處理過活體驗傷440餘人次、各類現場勘查300餘次、屍體檢驗230餘具、解剖檢驗30餘具。用他的話說,法醫職業充滿神秘和挑戰,他的職責就是撥開案件的層層迷霧,剝絲抽繭,維護公平與正義,能還原死亡真相最欣慰。

撥開迷霧 尋找真相

老高是遼寧人,初次見到他時,以為他會像北方人一樣「人高馬壯」,但沒想到他給人的第一印象卻是「安靜的男子」,行為端莊,說話禮貌,斯斯文文的。

老高與法醫結緣是他讀高中時,那時電視熱播《鑑證實錄》《法證先鋒》《重案六組》等劇目,他和他姐姐兩人一起追劇,深受電視劇影響。他覺得電視上的法醫提著勘察箱,穿著白大褂很帥,而且還能根據現場、屍體就可將死者的死亡時間、致傷物、死前的行為、嫌疑人的特徵等一一推斷出來。崇拜的種子在那一刻埋在他心中,他也想當一名法醫,撥開層層迷霧,尋找真相。

填高考志願那一天,老高填報了法醫專業。「當時的第一志願是聽爸媽的,選了機電和土木工程,第二志願填了自己喜歡的法醫專業。」老高說,他爸媽當時對法醫並不了解,一開始也沒讓他選,但後來卻天意般被選中了。

2009年夏天,老高上大學,攻讀法醫專業。大學5年後,他又考進中國刑警學院,繼續深造,2016年畢業。「法醫專業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很多要實踐,而且挺有意思的。」老高說,他是2017年10月份到東莞工作的,至今已在法醫崗位上幹了三年。

第一次去現場被嚇到了

法醫這個職業與其他職業不同,他要求人的內心要經受得起考驗。屍體腐肉、刀疤傷口、殘肢斷臂,這些都是法醫們經常碰到的情況,有的現場更為慘烈。

老高也不例外,在他正式上崗前,他要跟著老師實習一段時間,說白了,一是鍛鍊膽量,二是提高實踐能力。他還記得自己處理第一個現場的情形。那是在實習時遇到的屍腐案,接到消息要去現場。一路上他很興奮,反覆想像各種現場勘查。

「沒想到去到現場,一進門就被嚇到了。死者腐爛的屍體呈現在眼前,皮膚已經剝離,還流出了液體,加上是夏天,狹小的空間散發出難以形容的惡臭,頓時忍不住了。」老高說,那是他第一次去現場,沒做什麼勘察,而是被現場的殘酷震撼到了。

日積月累,實踐的次數多了,老高從老師那裡學到了經驗。面對的現場多了,他專注的重心也發生了轉變。「見到現場的慘烈,你還怕什麼?你不能忘了自己的身份,法醫是來尋找真相的,這個受害人為什麼死得如此慘,我們要通過證據還原真相。」老高說,作為一名法醫,每天都會面對各種自己想不到的犯罪現場,尤其是面對死人的現場,他也會感覺到害怕,也會感覺不堪入目,但職業道德要求他去承受常人所不能承載的生命之重。

老高印象最深的一件事,那是他工作後不久,在一個夏天,為了檢驗一起高腐命案,尋找死因,他戴著防毒面具,穿著防護服連續工作了7個小時。這7小時是什麼概念?「現場沒有空調和風扇,穿的那個衣服又不透氣,一方面要忍受現場的惡臭,另一方面自己身上也不停流汗,7小時下來,差點就虛脫了,頭暈目眩,感覺不會想做第二遍,至今難忘。」

法醫是雜家 充滿神秘與挑戰

老高回憶,剛入行時,對現場的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覺得來到現場,拎著勘察箱穿過警戒帶,圍觀的群眾都露出崇拜的目光,很酷。現在,他覺得法醫的工作並不是耍帥的,而是肩負生命的沉重責任。

他說,雖然自己最喜歡的就是通過現場勘查和屍體檢驗抽絲剝繭,揭開層層疑團,一步步逼近案件真相,替死者講出未言之語,讓逝者安息,讓生者釋然的那種滿足感。但最殘忍的是,面對死者家屬那一刻,感覺能做的很有限,只能故作冷酷,用專業解答他們的疑惑,安慰他們悲傷的心,但往往這個時候會感到很無力。

「因為我們的鑑定,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撐的話,很容易被人家推翻,就等於說你做虛假鑑定一樣,沒法還死者一個公平正義。」老高說,法醫手中的一支筆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因此他們要有足夠豐富的理論知識,現場勘查要非常謹慎,不能有一絲的疏忽。

因此在老高眼裡,法醫是一個雜家,需要學習很多專業知識,要時刻補充學習,還有社會各行各業都要爭取去涉獵,這樣才能對各類現場的勘查,各類損傷的形成方式,各種致傷物的推斷有著更加豐富的判斷。同時,他認為法醫是一個神秘而又充滿挑戰的職業,因為每天不知道會面對什麼樣的犯罪現場、什麼樣的恐懼以及什麼樣的家庭等等。

目前,已經工作了一年多的老高,已經處理過活體驗傷440餘人次、各類現場勘查300餘次、屍體檢驗230餘具、解剖檢驗30餘具。他工作處事越加老練沉穩,法醫讓他對生命有了新的定義。

「它給我很多人生的感悟,看了太多生命的逝去,原因也是各種各樣,有的讓我惋惜、有的讓我氣憤。但勘查過後我都會反思一下自己,把自己設置在一些案件的情景中,以便能更好地處理我的工作和生活。」老高說。(記者 梁盤生)

相關焦點

  • 雷文塔多爾火山噴發 厄市民戴防毒面具逛街(圖)
    雷文塔多爾火山噴發 厄市民戴防毒面具逛街
  • 法醫林可的小故事
    我想把自己遇到一些有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也想讓大家可以更正確的認識我的職業----法醫。講起法醫,你會想到什麼,死亡?屍體?腐臭?或是疑惑?不解?無法接受?我講起法醫,或許可以從古代開始,法醫被稱為令史、仵作,主要做簡單的屍表檢驗(推薦看《洗冤集錄》),法醫界公認鼻祖:宋慈。
  • 6小時?3天?DNA檢驗究竟要多長時間?
    5月12日上午10點41分,鄭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鄭州」宣布:警方對鄭州西三環一河渠內打撈上來的屍體進行DNA檢驗比對,其結果「與此前在案發現場搜集的嫌疑人劉某華DNA樣本分型一致,可以確認,此次打撈出的屍體確係殺害空姐李某珠的犯罪嫌疑人劉某華」。至此,「滴滴順風車司機殺害空姐」一案告破。
  • 法醫中毒住院瞞家人稱在值班
    法醫中毒住院瞞家人稱在值班 2019-01-30 01:48:53 2019年01月30日 01:48 來源:北京青年報 參與互動    法醫中毒住院瞞家人稱在值班
  • 另類女法醫寧淑華:研究的取證方法獲公安部金獎
    另類法醫性侵案件中受啟發,法醫著手科研寧淑華1982年11月出生,2010年中國刑事警察學院法醫學系研究生畢業,同年10月,她便成為江北區公安分局刑偵支隊的一名法醫,從事法醫物證檢驗。刑警、法醫,寧淑華說,很多人以為她的工作風裡來、雨裡去,奔波在案發現場與屍體、兇案打交道。但實際上,法醫物證檢驗與常規意義的法醫相比,卻有些另類。她們不在命案現場,甚至不需要全面了解案件的每一個細節。他們關注的,是案件中各種物證的蛛絲馬跡,用DNA等檢驗技術,給案件提供偵破方向,甚至確定關鍵證據。
  • 尋找最美基層民警丨張天林:勤懇堅守、執著耕耘的刑事技術「尖兵」
    尋找最美基層民警丨張天林:勤懇堅守、執著耕耘的刑事技術「尖兵」 2019-08-26 1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破譯死亡密碼的法醫曾震——讓證據說話 為逝者申冤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李永利)法醫是個神秘的職業,他們一條小小的信息也能幫辦案人員指明偵破方向,為案件偵破提供重要的依據。西安公安新城分局法醫曾震,在西安法醫圈可是赫赫有名,今年11月3日,36歲的曾震憑藉著紮實的技術能力和穩定的競技狀態,榮獲「西安市技術標兵」稱號。
  • 警察節丨「國門衛士」冬日悅跑,迎接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
    警察節丨「國門衛士」冬日悅跑,迎接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金羊網  作者:張璐瑤 胡嘯宇 陳浩棋 董俊峰 陳文星 周然 黃俊生  2021-01-10 為迎接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近日,在江門、在中山、在深圳……廣東各地邊檢站組織民警職工開展「
  • 《洗冤集錄》: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著作,對世界法醫產生巨大影響
    法醫與我國頗有淵源,在春秋時期就有法醫的相關記載,在秦朝的律法《秦律》中,法醫檢驗有了更為系統地闡述。往後的歷朝歷代,法醫學都有相應的著作,在不斷發展中完善起來。宋人宋慈在朝為官時,不僅事事親為,還為百姓沉冤昭雪。
  • 廣州女法醫曾見到腐屍扭頭就走 不敢吃蟲或蜂蛹食品
    要麼24小時待命,要麼隨時奔赴事發現場。這個群體憑藉科學儀器或手術刀,以豐富的學識與縝密的思維,鑑定一起起傷情事故,破解一樁樁命案疑團。他們守護著社會正義和公道人心,解死者未盡之話語,慰生者難言之疾痛。他們,就是法醫。 情殺、仇殺、劫殺——連日來,改編自部分真實故事的網絡劇《法醫秦明》,讓法醫這一神秘職業走向公眾視野。
  • 莞邑大地夢想開花 打工妹終圓電影夢
    《梅花》的導演叫王安慶,資深電影人,曾在西影廠見證了吳天明任廠長的輝煌時期,與著名編劇蘆葦、著名導演周曉文屬於鐵哥們。他和多多結緣於北京,現在一直與多多合作。應該說,多多找對了人,王導為其嫁接了很多資源。領導最重要的素質在於定戰略與會用人。多多待人真誠,令許多比她學歷高的專業人士願意為其打工。
  • 我國著名法醫毒化專家—張介克
    1950年考入國立南京大學醫學院由林幾教授主辦的第三期法醫專修班(畢業學生有朱小曼、張介克、陸振芳、王炳森、史慧珠,共5人)。1952年畢業後留校(南京大學醫學院)從事法醫工作,期間於1953-1954年在華東藥學院進修一年。
  • 參與起草7項國家標準,這家智造莞企有哪些發展密碼?
    截至目前,匯興智造參與7項國家標準起草,獲得授權專利54項。為何東莞智造企業能否擔任國家標準起草單位,參與起草7項國家標準呢?其中有哪些發展的密碼呢?近日,南方+記者採訪匯興智造董事長、總經理鍾輝揭開其中的密碼。
  • 法醫DNA檢測技術
    法醫DNA檢驗技術是過繪製人類DNA圖譜,進行圖譜間比對來實現同一性認定。其主要依據是人類DNA的多態性,包括序列長度多態性和鹼基序列多態性兩種。這些技術已經成為公安機關偵查破案的利器,在刑偵辦案、親子關係確認、災難受害者身份識別和證實罪犯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已經成為法醫物證檢驗的重要組成部分。
  • 富邑「撤退」,或引發澳洲酒大規模退潮?
    儘管富邑應變迅速,但面對形勢劇轉,市場對其上述三大舉措的成效依然存疑,而且連帶著富邑身後——13億澳元的澳洲酒市場,也一起引發了「退潮」猜想。富邑「撤退」中國?公司財報顯示,亞洲地區淨銷售收入增長35.6%,息稅前利潤增長了48.7%,達到了2.935億澳元,中國市場做出相當貢獻。而到8月13日,富邑集團發布2020財年報告,稱受新冠疫情以及高溫炎熱的夏季導致葡萄產量減小、產酒成本提高等多重原因,全年息稅前利潤為5.335億澳元,按報告匯率計算下降了22%。其中亞洲地區息稅前利潤下降14%至2.437億澳元。
  • 全國「野生動植物先鋒衛士」!象山榮獲自然保護地領域最高獎
    近日,由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聯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聯合主辦,國家林草局支持的2020年第七屆野生動植物衛士頒獎活動在北京舉行。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得自然保護地領域最高獎項「野生動植物衛士獎——先鋒衛士」。
  • 記者走近法醫:解剖不戴口罩 屍臭常人無法想像
    「現在公安機關的法醫不好招,縣級公安局的法醫更是少之又少。」董永華說:「我爭取再多幹兩年,帶好這兩個年輕的徒弟!」  作為法醫,他們不僅時常面對慘不忍睹的現場,還要奔波於解剖現場、殯儀館、火化場、太平間,這需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挑戰常人難以承受的心理極限。
  • 收費站被毒煙包圍 工作人員戴防毒面具上班
    這裡有兩家工廠,一家叫炎陵縣華苑鐵合金廠,主要是生產矽,這家工廠24小時開工,煙塵不停歇排放。而更讓他們感到不安的是另一家公司,叫炎陵縣航凱冶煉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錳,每天晚上9時到次日早上8時開工,其排放的煙霧中有一種臭雞蛋的怪味,燻得人頭暈噁心。中村收費站正位於這兩家工廠的西北方,颳風時,兩家工廠的煙塵鋪天蓋地壓向收費站。  員工們抱怨說,長此以往,他們的身心健康誰來保障?
  • 上海公安詳解重案犯罪現場調查 鼻炎是法醫的職業病
    當命案發生,痕跡勘察人員首先到場,然後是法醫、攝錄像人員、DNA生物物證檢驗員。他們並不負責抓捕嫌犯,卻讓嫌犯無所遁形。他們隸屬於上海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管理中心(簡稱刑技中心),負責全上海兇殺命案及部分重、特大案(事)件的現場取證、屍體檢驗和痕跡物證提取和檢驗。「在我們眼裡,各種細節都是有機結合的。」
  • 解剖上百屍體 上海一線女法醫屍檢從不帶口罩
    原標題:曾從「猝死」中找出他殺證據,這名16年解剖上百屍體的上海一線女法醫屍檢從不帶口罩  通過屍體解剖揭秘非正常死亡事件背後的真相  至今已經解剖了100多具屍體,參與多起重大刑事案件現場勘查和鑑定工作,在李璐看來,「不管男女,做法醫都需要膽大心細,也需要意志力,能扛得住壓力。」    不僅要驗屍,法醫還要勘查現場,了解血跡分布、現場翻動等情況。「老法醫說過,不懂得現場勘查是做不好法醫的。」如今,李璐每次出警,依然承擔著法醫和痕跡員的雙重角色。    李璐在現場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