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法醫毒化專家—張介克

2021-02-23 法醫人春秋

     張介克,男,1933年11月生於上海,我國著名法醫毒化專家。1950年考入國立南京大學醫學院由林幾教授主辦的第三期法醫專修班(畢業學生有朱小曼、張介克、陸振芳、王炳森、史慧珠,共5人)。1952年畢業後留校(南京大學醫學院)從事法醫工作,期間於1953-1954年在華東藥學院進修一年。1954年9月-1958年9月先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法醫系、第二軍醫大學法醫學教研室任助教; 1958年9月-1960年10月調司法部法醫研究所(後更名為公安部三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任助教;1960年10月-1970年8月隨研究所北遷任公安部第一民警幹校第三教研室教員;1979年10月調回司法部司法鑑定科學技術研究所(籌,1983年正式復建)從事法化工作,直至1993年12月退休。曾任司法部司法鑑定科學技術研究所法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

    張介克長期從事法醫毒物化學教學、科研及檢驗工作,1959年成功研製出「電透析儀」並應用於毒物分析檢測中,公安部根據該項成果,特製500餘臺電透析儀分發給基層公安單位,用於毒物的提取與分離,被評選為1959年度先進工作者。

   張介克1980年為法醫培訓班授課,開設「法醫毒理學」和「毒物分析」兩門專業課。曾參編《新編毒物分析化學》(胡乃釗主編,1986年,群眾出版社),負責第七章「金屬毒物」撰寫,該書深受同行好評。此外,張介克曾參編部編教材《法醫毒物分析》(江燾主編,1988年,人民衛生出版社),負責第九章「金屬毒物」和第七章「生物鹼類毒物」部分內容撰寫工作。發表論文:《一氧化碳血紅蛋白含量的定量檢測及估價》(1986年,法醫學雜誌)。

一級教授胡乃釗主編,群眾出版社,1986年出版

江燾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年出版

   此外,張介克曾參與起草公共安全行業標準《血、尿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異丙醇、正丁醇、異戊醇的定性分析及乙醇、甲醇、正丙醇的定量分析方法》(GA 105-1995,沈敏研究員主持 )。

   賈玉文教授在回憶上海研究所北遷瀋陽的那一段歷史時,曾提及張介克,「我佩服張介克,不僅是因為他在毒物分析方面的能力,而是作為一個自幼患小兒麻痺症的殘疾人,他不畏艱難,隻身一人來到瀋陽的勇氣。他冒著嚴寒,在積滿冰雪的道路上蹣跚前行,跌倒了再爬起來,臉上的表情不是愁苦,而是期待與堅定」。

  這一份堅定張介克貫穿始終,他長期堅守法醫毒化工作,為司法部司法鑑定科學技術研究所法化專業的重建與發展付出了自己的辛勞,為法化專業年輕人的培育成長傾注了自己的心血,也為新中國法醫毒物分析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值得尊敬!

(本文承蒙原司鑑所所長沈敏研究員審閱,感謝司鑑院職能部門提供相關信息)

掃碼關注可以獲取更多人物信息

相關焦點

  • 中國法醫學專業哪家強?
    中國法醫學專業哪家強?法醫學專業培養具備系統的法醫學理論和技能,能在司法機關和鑑定機構從事法醫學及相關司法鑑定工作的專業人才,那麼我國哪些院校的法醫專業比較牛呢?四川大學擁有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四川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是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重視科學研究,堅持教學、科研同步發展,孕育出享譽中外學術界的劉承釗院士等一大批知名專家教授。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為省級重點課程。法醫物證學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 我國海洋汙染事件每年成倍增長 環境法醫學鮮為人知
    「環境法醫學作為打擊環保犯罪、維護相關法人合法權益與執行環境汙染監察工作的重要利器,但在我國大學裡尚未設立相關專業,人們對這一學科的認知度也很低。」 正在青島參加「2008國際環境法醫學學術研討會」的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局長王志遠今天通過電話對記者說。 國家海洋局近年發布的海洋災害統計公報顯示,每年發生在我國近海的溢油事件都在翻倍地增長。
  • 法醫學這個「網紅」學科,在我國歷史長河中是如何發展的呢?
    我國法醫學發展歷程剪影 宋代是我國古代法醫學發展的最高階段。宋慈的《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統法醫學專著,影響了中國法醫學700多年。20世紀初,《洗冤集錄》的國外譯本至少已有7個國家19種版本。
  • 令人驚奇的大學實驗室:法醫專家的恐怖農場
    這就必須提到法醫學的一代宗師、大名鼎鼎的威廉·巴斯教授。威廉·巴斯於1928出生於美國,他是美國田納西州第一位法醫。屍體農場的創建,還與一件有趣的事情有關,這件事情也許對於巴斯來說並不光彩——1977年,警察向巴斯詢問一具屍體的死亡時間。
  • 《洗冤集錄》: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著作,對世界法醫產生巨大影響
    《洗冤集錄》是一部法醫學著作,它的作者是我國古代的法醫學家宋慈。宋慈從事司法刑獄工作,積累不少驗屍的經驗,以此為基礎,結合了前人所傳下來的驗屍之書及其方法,一併收集整理,著錄成了《洗冤集錄》。法醫與我國頗有淵源,在春秋時期就有法醫的相關記載,在秦朝的律法《秦律》中,法醫檢驗有了更為系統地闡述。往後的歷朝歷代,法醫學都有相應的著作,在不斷發展中完善起來。宋人宋慈在朝為官時,不僅事事親為,還為百姓沉冤昭雪。
  • 法醫解剖室不見血淋淋
    區公安分局法醫經過體表屍檢後認定死者為倒地後跌傷頭部,死因無可疑。死者家屬發現自己親人「離奇」死亡,認為一定是被人謀殺。他們要求公安機關快速破案,而區公安分局堅持認定死者是跌傷致死。家屬轉而四處投訴,說公安部門不作為,雙方關係一時僵持住。  那隻好讓科學來說話了。法醫們將死者家屬、律師及家屬找來的醫學專家全部請到解剖中心會議室。經過家屬的同意,法醫開始對死者進行屍體解剖。
  • 《流放之路》暴徒毒化熔巖盾 野蠻人熔巖護盾BD
    導 讀 流放之路野蠻人暴徒毒化熔巖護盾BD推薦,這流派使用的是一個技能——熔巖護盾,對,你沒看錯,這是這BD的核心輸出技能……總得來說在2.5火傷集體強勢的時代
  • 《流放之路》2.5版本暴徒毒化刀陣BD分享
    導 讀 流放之路2.5版本暴徒毒化刀陣BD分享,野蠻人2.5刀陣BD,之前給大家帶來過野蠻人的血量刀陣,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個野蠻人轉職暴徒的毒化刀陣BD加點推薦
  • 流放之路野蠻人暴徒毒化熔巖護盾BD推薦 一起來看看吧!
    流放之路野蠻人暴徒毒化熔巖護盾BD推薦 一起來看看吧!時間:2017-01-13 12:48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流放之路野蠻人暴徒毒化熔巖護盾BD推薦 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首位博士警察講述法醫之道 當年這兩件驚天大案背後有玄機
    作者:陳夢溪作者左芷津在北京市公安局、公安部長期從事刑偵工作,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具有博士學位的警察,有著權威的專業背景以及大量刑偵實戰經驗。最終的事故原因在這裡也交代一句:這架飛機是前蘇聯製造的TU154B飛機,在俄羅斯專家來華與國內航空專家的聯合調查中發現,飛機起飛前的維修時,維修人員將減震交換平臺的插頭差錯,飛機也沒有查錯設置,故而飛機帶著故障起飛,最終墜毀。
  • 全國高校招生專業介紹:法醫學
    學科:醫學   門類:法醫學類   專業名稱:法醫學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系統的法醫學理論知識及基本技能,能在公安、政法機關從事法醫學檢案鑑定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 古人類學家、法醫、醫學專家細說:你的「年輪」可能藏在牙齒裡
    人類學家和口腔專家說,牙骨質環與年齡在特定條件下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古人類學家說,古人類在演化過程中,牙齒呈現規律性變化;法醫秦明說,法醫看牙齒,主要是判斷牙齒主人的年齡。 「目前認為該方法對大多數個體具有適用性,在法醫人類學、考古學中推斷年齡具有一定的意義,但是這種評估方式的精確度、方法的可重複性、數據收集的差異性一直是該領域研究的焦點,尚需進一步研究。」陳晨說。
  • 罌粟的背後,有哪些毒化危害?
    罌粟幼苗:俗稱大煙苗,罌粟種子含少量罌粟鹼、嗎啡,發芽種子含相當多的那可汀,這些都被嚴禁食用罌粟很美,但是,它的背後有哪些毒化危害你知道嗎?罌粟的種子罌粟籽是重要的食物產品,而罌粟花絢爛華美,是一種很有價值的觀賞植物。
  • 我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馮建章教授11月24日逝世
    沉痛悼念    馮建章教授  2020年11月24日,我國著名的心血管病內科專家  馮建章教授是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專家委員會顧問、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前副主任委員、中國保健學會心血管學會前副主任委員、中國高血壓聯盟常務理事、美國心臟學院院士、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著名Ontarget/Transcend研究委員會成員、澳門鏡湖醫院心血管病防治中心顧問、澳門高血壓聯盟永遠名譽主席、廣東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前主任委員、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
  • 【摘要】法醫毒物學的發展與挑戰
    點擊標題下「司法鑑定科學技術研究所」關注本微信號查閱歷史消息,獲取本期目次及其他精選內容向 平,沈 敏(司法部司法鑑定科學技術研究所 上海市法醫學重點實驗室,上海 200063)  科學技術的進步和鑑定實踐的需求促進了法醫毒物學的迅猛發展
  • 上海公安詳解重案犯罪現場調查 鼻炎是法醫的職業病
    當命案發生,痕跡勘察人員首先到場,然後是法醫、攝錄像人員、DNA生物物證檢驗員。他們並不負責抓捕嫌犯,卻讓嫌犯無所遁形。他們隸屬於上海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管理中心(簡稱刑技中心),負責全上海兇殺命案及部分重、特大案(事)件的現場取證、屍體檢驗和痕跡物證提取和檢驗。「在我們眼裡,各種細節都是有機結合的。」
  • 我國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專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盧永根院士逝世 享年...
    我國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專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盧永根院士逝世 享年90歲 2019-08-12 19:19:55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李苑 | 字號:A+ | A- 我國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專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盧永根院士,於8月12日在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逝世,享年90歲。
  • 「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只是個法醫?沒那麼單純
    開創「法醫鑑定學」,被世界尊稱為法醫鑑定之父世界法醫學鼻祖。 一本《洗冤集錄》流傳百世。 他就是宋慈。 如果你覺得這樣的宋慈,只是一名文人,那就大錯特錯了! 宋慈,建陽人,祖籍河北邢臺市南和縣,唐相宋璟後人。
  • 法醫人類學家到底是做什麼的?
    因此,法醫病理學和法醫人類學在死亡一事上搭檔工作,在破獲罪案上當然也是如此。現今科學知識持續拓展,病理學家也無法成為所有事情的專家,人類學家就在牽涉死亡的重大罪案調查中發揮重要作用。法醫人類學家協助解讀與受害人身份相關的線索,由此可以幫助病理學家判斷死亡方式和原因。在停屍臺上,各個學科貢獻技藝,互相補足。
  • 帕克曼謀殺案:探索現代法醫人類學起源
    起初,法醫人類學的取證被迴避了幾十年,其研究結果並不被法庭所予以採信。然而,19世紀哈佛大學一名教授的謀殺案改變了這一現狀,影響了法醫人類學在法庭審判中的地位,使得其成為法庭所承認的科學調查,如同我們今天所看的電視劇CSI以及骨頭(Bones)等。這個故事發生在1849年,哈佛大學的喬治·帕克曼(George Parkman)博士失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