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是學醫的?真好!出來以後做醫生救死扶傷。」
「那個,XX叔叔,我以後可能不會成為醫生,我是一名法醫......」
「法醫啊!我知道了,不就是《鑑證實錄》聶sir嘛,《大宋提刑官》裡的宋慈嘛,《法醫秦明》裡的秦明嘛,是個『網紅』專業呢。那你是不是經常出入兇殺案現場?是不是經常和公檢法打交道呀?害不害怕呀!」
法醫學能在哪些領域發揮作用?
這位大叔和大多數人一樣,說到法醫,免不了就會有「法醫就是檢驗屍體」「偵查破案」的職業,媒體大眾也傾向於這樣宣傳的。事實上,法醫所從事工作的內容,無論是實操還是外延都要廣泛的多,2020年2月1日司法部官網剛剛發布的《法醫類司法鑑定執業分類規定(徵求意見稿)》中,法醫類司法鑑定就有五大類,50個項目內容。
所以法醫還是這樣的,給人科普一些醫學知識:
和這樣的,為傳染病等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發博的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系教授、湖北省和武漢市司法鑑定協會會長劉良,他帶領團隊完成世界上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至今,他們已經進行了10例遺體解剖,初步完成前9例遺體的病理報告。3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下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這份診療方案將他通過解剖患者遺體研究出得病理改變加入了診療方案中,用於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診治。
▲劉良和他的團隊
法醫學作為社會主義法制服務的一部分,不僅具有為揭露犯罪事實真相,處理民事糾紛、醫療糾紛、重大事故提供科學證據和依據的刑偵功能,同時也為衛生防疫部門處理例如傳染病等公共衛生事件提供科學依據。
我國法醫學發展歷程剪影
宋代是我國古代法醫學發展的最高階段。宋慈的《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統法醫學專著,影響了中國法醫學700多年。20世紀初,《洗冤集錄》的國外譯本至少已有7個國家19種版本。
▲《洗冤集錄》內頁
清代末期是我國現代法醫學發展的前奏。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受洋務運動、司法變革和君主立憲等改革潮的影響,法醫學作為是運用醫學知識解決法律問題的科學開始走「中西文化交融」 之路,為以後的法醫學發展奠定了法律、政治、社會、輿論的基礎。
▲吳友如《點石齋畫報·開膛相驗》
西醫布百布臥解剖李榮屍體
1911—1949年是我國現代法醫學的發展時期。這個階段,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為中國現代醫學奠定了法律基石,林幾等現代法醫學先驅提倡改良、設置鑑定機構及培養法醫人才,為中國現代法醫學進入1949年以後的發展階段培養了人才、提供了辦案和教學基地,並提供了法醫學教育、科研、檢案的成功經驗,我國法醫學才逐漸步入現代法醫學的軌道。
▲中國現代法醫學奠基人林幾
新中國成立至今,法醫學事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全國法醫學鑑定體系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形成,法醫學和相關的科學研究、法醫學教育及其與國際上的交流都有為中國現代法醫學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彭衝於為中山醫科大學(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法學醫學系前身)題詞
縱觀歷史,從清末向現代法醫學過渡階段,到民國時期現代法醫學形成階段,再到現代法醫學發展階段,我國現代法醫學經歷了170餘年。
經歷風霜的現代法醫學服務於我國的法制建設,為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提供科學的依據。特別是在國家法制建設更加深入的形勢下,現代法醫學的學科建設得到了國家與社會的高度關注和支持。
早在1983 年,教育部聯合公、檢、法、 司、衛等部門在太原晉祠召開「全國高等法醫學專業教育座談會」,提出了發展我國法醫學專業教育的方針 : 從中國的實際出發 , 走自己的道路 , 努力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 特別是法制建設的需要 , 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法醫學教育體系。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法醫學系建設
原中山醫科大學法醫學系(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法醫學系前身)於1984年應運而生;1985年被批准為我國法醫學專業的首批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之一;1999年開始接受博士後人員;2000年,被評為「廣東省重點學科」。由此為我國建立了最早的法醫學本科一碩士生一博士生一博士後培養體系和教育平臺,形成了全國公認的學科體系齊全、科研力量雄厚、社會貢獻突出、具有較好影響的高級法醫人才培養基地。
綜合性大學的建設為法醫學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2004年,在原中山大學與原中山醫科大學的強強合併的支撐下,新的中山大學的法醫學專業被評為「廣東省名牌專業」;2007年,該專業法醫病理學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2009年,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法醫學系聯合法學院成功申報成為「國家級法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同時被司法部確認為「法醫臨床學司法鑑定人轉崗教育培訓機構」;2010年,成為「法醫學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011年,中山大學法醫鑑定中心被評為「國家級司法鑑定機構」;2013年,中山大學法醫學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廣東省省級法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在此基礎上,中山大學法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整合了法學、法醫系、計算機科學的實驗教學科研人員,面向全校法學、法醫學等多個專業開設了模擬刑事訴訟、模擬民事訴訟、法律診所、司法文書寫作、法律實務等多門實驗課程,可供實驗項目資源達數十個。藉助綜合性大學文理醫工融合發展的多層次、模塊化的實驗教學體系,為培養具有優秀思辨能力的複合型高素質法醫人才提供了強有力支持。
▲中山大學法醫鑑定中心內部設施
該系自成立以來一直擔負著為我國公檢法司培養和輸送法醫學專業人才的重任,擁有以祝家鎮、郭景元、朱小曼三位教授為代表的,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老一輩法醫學專家,為我國法醫學科及法醫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目前該系擁有一支高素質、專家型的教學、科研、司法鑑定團隊。法醫病理學、法醫物證學、法醫精神病學、法醫臨床學、法醫毒物分析等科學研究成績顯著。經過幾十年的學科建設,該系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綜合實力居於國內同行前列,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較高聲譽。同時,該系利用中山大學法醫學的學科優勢和技術優勢為社會提供優質的司法鑑定服務,為「依法治國」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yan
延
shen
伸
yue
閱
du
讀
《中國近現代法醫學》
叢斌 主審
黃瑞亭 胡丙傑 主編
中山大學出版社
2020年2月
該書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叢斌教授擔綱主編,對1840年以後我國不同時期的法醫學發展進行了深入研究,對清末時期、民國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70年來法醫學的發展成就進行了全面闡述,探討我國近代以來法醫學演變、沉浮、發展的歷史進程和原因,重點對我國從古代法醫學向現代法醫學的飛躍、現代法醫學的建立與發展,及我國1949年後法醫學的發展等作了系統介紹和評價。
圖片來源:網絡
編輯:王貝佳
初審:龔明娟
覆審:陳慧
審核發布:王天琪
※
下拉屏幕參與文章評論
轉載須註明出處
一本好書,可以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