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安詳解重案犯罪現場調查 鼻炎是法醫的職業病

2020-11-23 北晚新視覺網

當命案發生,痕跡勘察人員首先到場,然後是法醫、攝錄像人員、DNA生物物證檢驗員。他們並不負責抓捕嫌犯,卻讓嫌犯無所遁形。他們隸屬於上海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管理中心(簡稱刑技中心),負責全上海兇殺命案及部分重、特大案(事)件的現場取證、屍體檢驗和痕跡物證提取和檢驗。「在我們眼裡,各種細節都是有機結合的。」刑技中心痕跡室業務主管田巍說,「你不知道你所分析的結果是否發生,何時發生,但它們最終會發生,然後驗證你的判斷。」

一名警員正在上海刑偵總隊生物物證檢驗實驗室DNA實驗區中進行DNA預處理

上海市公安局刑事偵查總隊主檢法醫師孟航對屍體進行解刨檢查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刑技中心設有法醫、毒化、視聽、槍彈、文檢、指紋、電子物證、理化、心理測試、生物物證室等專業,還負責對刑技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難點開展科學研究;對治安、糾紛、事故的調查和民事案件的訴訟等提供技術鑑定。現有技術人員167人。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痕跡是犯罪現場調查的一個重要概念。

在刑技人員眼裡,指紋、足跡、槍枝、彈藥、鎖、紡織物、車輛都屬於痕跡的範疇。田巍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剛剛開始搞痕跡時,一切都很散亂,但如今,在我們眼裡,各種細節都是有機結合的。」田巍表示,他們的工作是為偵查提供方向:情殺還是仇殺,為財還是為人。

他告訴澎湃新聞:「美劇《犯罪現場調查》,相當一部分就是取證的工作。痕跡勘察的人最早到現場,有點像總調度。到達現場後,確認是兇殺案件,然後通知法醫、攝錄像人員、DNA生物物證檢驗員,在犯罪現場提取指紋,然後顯現後交給指紋室,足跡經過照相衝印出來,放入足跡庫進行串並,在現場有屍體,在初勘結束後,交給法醫,運送去殯儀館進行屍體解剖。」

澎湃新聞了解到,刑技中心的DNA資料庫建立於2001年,目前數據總量達100多萬,每年比中案件數為1400-1500起;指紋自動識別系統建立於2005年,庫容380萬人,每年比中案件數3000餘起;足跡系統建立於2011年,庫容約8萬枚,每年比中案件數約4000-5000起。為其他系統提供資料、提供以及製作法律文書的現場勘查系統於2009年建立,庫容約30萬個案例。

在田巍看來,分析痕跡就像賭博,「你不知道你所分析的結果是否發生,何時發生,但它們最終會發生,然後驗證你的判斷。」

田巍回憶說,幾年前,上海虹口區曾發生過一個案子,基層分局法醫到現場以後,覺得有點奇怪,無法確定是否是命案,所以通知了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

「當天下午5點多,我趕到現場,那是一個老式的門面房,前店後屋,但其實後面只有一個放床的地方,不到兩米長。」田巍說,死者是一名90多歲的老太太,每天賣冥幣,家徒四壁,感覺沒什麼可偷的。

「老太太像睡著了,身上蓋著被子,沒有明顯的出血點,嘴角有一點血跡和體液。現場感覺很『安靜』,『安靜』得有些可疑。」田巍說,那麼一個擁擠狹小的房屋,總應該有些凌亂,就像喝了水會把杯子放在桌上,凳子隨意地放在桌子旁邊,但這個房間卻不然,「總感覺太平靜,就像有人布置過。老太太睡著了,手很對稱地放在胸前,被子蓋得很好,沒有大的褶皺,屋裡的凳子齊整地放在桌子底下,充滿了一種整理過的氣息。」

頭頂上的老式燈罩印證了田巍的懷疑,「面上很規整,但很快我抬頭發現,燈罩上有幾滴血,看到這一點,我確定不是自然死亡,於是叫法醫、DNA生物物證都來了。」

DNA生物物證檢驗人員採集了血樣,第二天化驗結果顯示是一名未知男性。經過資料庫比對,從該血樣提取的DNA,與閘北一起盜竊案中的一名犯罪嫌疑人的DNA很吻合。但是,案發時該犯罪嫌疑人正羈押在看守所內。

犯罪嫌疑人究竟是誰?

「他們家是四兄妹,三男一女,都有吸毒前科,於是我們對Y染色體進行檢驗,肯定是來源於同一個父系,最終我們檢驗查明,作案的是三兄弟中的老三。」DNA生物物證室副主任平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經警方查明,嫌犯的妻子是死者家的保姆,聽說死者賣房子得了一筆巨款,回家跟丈夫說起此事。得知這一消息後,正愁沒錢買毒品的嫌犯便上門作案。

田巍稱,在殺人案件現場,50%的犯罪嫌疑人肯定會出血,「這種出血的情況,犯罪嫌疑人有時根本不知道,他可能會清理完現場,但有些痕跡他甚至意識不到自己留下了。而我們警方的勘察是立體式的,只要你留下了,我們努力百分百地發現。」

尋找嫌犯的單獨血樣

犯罪現場調查是基於程序、經驗、推理之上的嚴謹科學:採集哪塊血樣,怎麼尋找皮膚觸摸後的留痕,如何提取更完整的生物物證DNA鏈。

「女性或者男性、衛生狀況、精神狀況、溫度、溼度都會對DNA數據產生極大的影響。不過,我認為現在問題不在於能不能做,而是到了現場以後,能不能發現樣本。」平原說。

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他講述了一個經典案例,「案發地是一個賣淫場所,房間很小,一張單人床、一個電視櫃,走道很窄。」他到現場的時候,床單、被褥全部被血跡浸染,被害人是一名賣淫女,被刀捅死,倒在地上。

他回憶說,「第一次去現場,在水槽裡提取到了混合血樣,既有被害人的血,也有疑似嫌疑人的。嫌疑人有可能在行兇時受傷,但混合血樣的不精準也影響我們的檢測。」

第二天,平原再次來到現場,他要尋找嫌疑人的單獨血樣。既然在廚房水槽找到了血跡,那麼從殺人現場到廚房,這條路徑上可能會有血液滴落。

但是,平原發現這條路徑很乾淨,無論是地面還是牆上,沒有任何痕跡,「我當時就在想,這說明什麼呢,從行兇的房間到廚房,嫌疑人的血被止住了,使得血沒有滴落在地板上,要不然就是他包紮了。」

包紮要有動作,平原在現場尋找,沒有發現衛生紙、紗布,「然後我又考慮,他出血口也許不大,會不會用什麼材料擦拭了傷口?我視線集中到了床單上,床單上浸滿血,我找到一處,血是擦拭狀而不是滴落狀的,一查果然是混合樣本,說明嫌犯殺人的時候手上沾滿了血,有他自己的也有被害人的。我們採取了一個很笨的方法,取了20多個點,最後在其中的兩個點找到單獨的犯罪嫌疑人的血樣。」

刑技中心DNA生物物證室的提取能力有多強?

平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一個細胞裡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含量是6-7個皮克(1克的十萬億分之一),做100-160個細胞,就能提取很多脫氧核糖核酸。最早,我們只能做DNA生物物證多的,比如孤立的被害人血樣。但現在極端檢測,7-10個細胞,我們就能得到比較準確的DNA生物物證數據。」

在平原看來,最大的滿足是做出結果的一剎那,和預想的完全一致,「我們的工作,最大的樂趣是能夠無數次去經歷『考試』。檢驗過程是按部就班,但採集卻不盡相同,你做出來的結果,都與當時的分析判斷息息相關。」

平原表示,每年刑偵部門要接觸1萬多起血跡,會有一個容錯率,意味著一年容許錯一到兩起案件,但是對這一到兩起案件,做錯了就是百分之百,「對我們而言,是不能有錯誤率的,任何一個錯誤,導致的就是毀滅性的結果。所以,我們在人員配備上,生物物證實驗室實施一組人專門檢驗現場物證,一組人專門檢測犯罪嫌疑人的樣本,避免樣本之間交叉汙染;在覆核制度上,所有的結果都要請另一成員覆核,然後形成文書,專門找資深人士覆核,最後交由室領導做第三重複核。」

鼻炎是法醫的職業病

屍體上的氣味、斑點乃至每個傷痕都會告訴你,死者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經歷了什麼。

不過,屍體要通過法醫才能「說話」。32歲的孟航,在刑技中心法醫室已工作5年,曾與上百具屍體「對話」。

8月26日,澎湃新聞記者跟隨孟航和他的同事,來到上海松江區殯儀館,目睹他們如何與屍體「對話」。

現場躺著兩具屍體,一具是身材瘦小的男屍,另一具是體型肥胖的女屍。因為被水浸泡過,兩具屍體高度腐敗,還沒進門濃烈的屍臭就撲面而來,讓人一陣噁心。但是,孟航和他的同事早已習慣,「氣味是第一個要克服的障礙,如果無法忍受屍臭,那做不了法醫。」

孟航甚至沒有帶口罩,「影響現場交流,特別是遇到大案子,解剖時現場就要討論各種可能性,帶著口罩說話聽不清楚。」他說,這也是法醫很多人都有鼻炎的原因,「算是一種職業病。」

打開二十多公斤重的法醫包,孟航將「法醫5件套」一字排開:各類刀剪、鑷子、注射器、試管、棉籤。他負責身材瘦小的男屍。

穿上防護服、戴上橡膠手套之後,孟航拉開裹屍袋,「首先是檢驗衣著,小男孩衣著已經沒有了,就一個小三角褲。然後是屍體體表檢查,拿捲尺測量身高,檢查有無外傷。」

隨後,他翻看死者眼部,球結膜十分渾濁,「這是判斷死亡時間的重要指標。你再看,這個屍體的『巨人觀』已經形成,整個人膨脹變大;體表呈灰綠色,全身腐敗靜脈網已經形成;還有手足套也已經成形,手皮特別厚,像手套一樣能剝下來。這些都說明屍體重度腐敗,死亡時間已經很久。」

隨後,孟航拿起手術刀,輕輕地在胸部切開一個小口,同時,他的頭向一側偏開,避開屍體內直衝而出的氣體。

「先檢查胸腔和腹腔,胸腔是心和肺,腹腔是胃、子宮和膀胱,當然這個男屍沒有子宮,然後是顱腔。判斷是否是生前溺水,重點是呼吸系統和肺部,口鼻腔和食管內是否有細小的泥沙,肺臟是不是比較膨隆,包膜緊張,觸之有黏發感,我們不僅要看,還要觸和聞。」孟航熟練地向澎湃新聞記者講解。

之後,他從肺部提取了部分液體和切片,帶回實驗室化驗,檢查是否有硅藻。又用注射器提取了部分屍體血液,「這是帶回去做DNA比對的,幫助確認屍源。」最後是檢查顱腔,孟航確認沒有傷痕。

整個過程持續了40分鐘。

孟航表示,「今天是解剖中最簡單的。有些特別複雜的案子,比如一名中年死者突然被罵兩句或者打一拳就死了,那還要考慮他傷還是病的原因,各佔多少比例,這種要持續好幾個月都有,要做病理切片。」

 

來源:騰訊網

相關焦點

  • 南寧三姐妹碎屍案:犯罪嫌疑人蘭某指認作案現場【組圖】
    南寧三姐妹碎屍案:犯罪嫌疑人蘭某指認作案現場【組圖】 字號:小大 2013-02-24 13:24 來源:廣西新聞網 我要評論() 核心提示:南寧三姐妹碎屍案
  • 解剖上百屍體 上海一線女法醫屍檢從不帶口罩
    李璐問了3遍同樣的問題,目的是想還原最原始的現場,但李易每次敘述的細節都有出入。在李璐再三追問下,李易把目光轉向沙發,終於坦白:「我是打了她,但我沒想打死她……」    根據公安機關後續調查,李易因懷疑妻子陳某出軌,從事發當天上午開始在臥室對陳某實施家暴。期間,李易用擀麵杖等工具擊打陳某珊肩背部等身體多處。屍檢結果顯示,陳某系生前遭受鈍器擊打導致休克而死亡。
  • 推理偵探文,犯罪心理側寫師VS法醫男神,最讓人猜不透的,是人心
    推理偵探文,犯罪心理側寫師VS法醫男神,最讓人猜不透的,是人心大家好,我是老嶽,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推理偵探文,犯罪心理側寫師VS法醫男神,最讓人猜不透的,是人心。保證讓你意猶未盡,身臨其境,希望你能喜歡。1《預見你的死亡》作者:希沐玖簡介:你知道一年有多少失蹤人口嗎?你知道一年內有多少人枉死?屍體石沉大海嗎?
  • 「重案實錄」我被鎖在案發現場,背靠屍體睡了一夜
    *【蒼衣社】刊發的都是半虛構故事【重案實錄】是刑警劉星辰在蒼衣社開設的故事專欄,記錄了他在重案隊十年期間參與和破獲的各種重案、大案、奇案,旨在讓大家更了解公安一線刑警的工作,同時在故事中伸張正義、讀懂人性、獲得警示。由於涉及機密和隱私,作者對一些細節進行了模糊處理,部分情節有所改動。大家好,我是臉叔。
  • 法醫解剖室不見血淋淋
    汪法醫告訴記者:「屍檢中,死者家屬是不準進入解剖室的。有時遇到疑難案件,家屬們又對公安部門屍檢過程放不下心,我們可在會議室直播實時解剖過程,增加了辦案的透明度。」  他告訴記者這樣一件事:一次,某市民與一群朋友宵夜,大夥把酒言歡,喝著喝著,那位事主突然向後一仰,「撲通」一聲倒在地上。眾人馬上將他送入醫院。20多天過後,這位市民終因傷重不治。
  • 網售非法添加藥物成份「悍馬糖」 團夥10人被公安機關依法刑拘...
    金華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公安機關成立專案組,經過專案經營,基本查清了以深圳彭某翔為主共四個層級的犯罪網絡,共依法刑拘10人,搗毀生產、銷售窩點6處,現場查獲10個品種共計200餘箱,總計2噸多的非法添加藥物成份的有毒有害食品(糖果類)。
  • 掃黃打非:上海破獲「負面新聞」勒索案 關閉虛假新聞網站41個
    掃黃打非:上海破獲「負面新聞」勒索案 關閉虛假新聞網站41個 圖片版權所屬:站長之家站長之家(ChinaZ.com) 3月8日 消息:近日,掃黃打非辦公布重大案件通報,上海市公安機關成功破獲「湖北九首神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非法利用網絡發布負面信息實施敲詐勒索案
  • 破案懲兇鑄正義——全國公安機關推進命案積案攻堅行動紀實
    江蘇省南京市「1992.3.24」強姦殺人案犯罪現場(資料照片)。新華社發(南京市公安局供圖) 20多年來,公安機關從未放棄。「它就像壓在我們心上的一塊大石頭。命案積案攻堅行動開展以來,南京公安機關對120多本案卷逐一梳理分析,先後分赴10餘個省份,行程近2萬公裡,再次對案件每一個線索深入開展調查。 今年2月23日凌晨,專案組檢驗發現,南京市玄武區麻某鋼的DNA數據與現場物證完全一致,其具有重大作案嫌疑,立即將其抓獲歸案。經審訊,麻某鋼對28年前在原南京醫學院強姦殺人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目前,麻某鋼已被一審判處死刑。
  • 哈爾濱公安局回答網民對「1011」案疑問(圖)
    屍檢的有關情況,已經通過新聞發布會的形式向社會公布,除了辦案單位通過省公安廳邀請的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的4名權威法醫專家,還有死者家屬指定的3名法醫專家參加屍體解剖工作,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主任法醫師符國平見證了屍體解剖現場的全過程。死者家屬及其律師也見證了屍檢的全過程。屍檢是完全符合法律程序的,屍檢結果是實事求是的。
  • 對王振華褻童案「律師聲明」的作業批改:32處語法錯誤,3處法律常識...
    對上海相關辦案機關,以及我們律師,都形成了巨大的輿情壓力。王振華本人、辯護律師、家屬、公司,迄今為止沒有一句發聲。案情信息是不對稱的(此處少了一個「是」字),一邊倒的。普陀法院發布的謹慎的審判長答疑,只講了判決結果,未透露案情爭議焦點,更未透露王的自我辯解和辯方意見。因此,所有網民在獲取信息,(此處逗號應當刪去)作出判斷和評價時,請注意這一現實情況。4.普陀法院不是從輕而是從重判處。
  • 女法醫破解DNA密碼 製作遺傳圖譜鎖定千餘真兇
    女法醫破解DNA密碼 製作遺傳圖譜鎖定千餘真兇 這些好萊塢大片中的炫目科技,如今不僅成熟運用在重大刑事命案現場,也在偵破盜竊、搶奪類街頭小案上發揮重要作用。  昨日,44歲的市公安局刑偵局女法醫方慧向記者講述破解DNA密碼鎖定真兇的故事。在肉眼看不見的世界裡,她通過DNA證實真兇千餘人、協助破獲犯罪案件1600餘起。
  • 政法委副書記酒駕致4兄弟身亡案再審 死者兒子:他沒找人頂包逃逸...
    交警事後調查發現,肇事者潘衛國系敖漢旗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閆中華無業,二人系朋友關係。此後,赤峰市委宣傳部對這起交通肇事案進行了通報。通報顯示:公安機關調查初始階段,肇事車輛內乘客閆中華稱自己為駕駛員,後經公安機關偵查,肇事車輛駕駛員為潘衛國,閆中華系冒名頂替。
  • 【亮劍2020】廣陽公安破獲重大偽造企業印章案
    (原標題:【亮劍2020】廣陽公安破獲重大偽造企業印章案) 「亮劍
  • 25年前命案現場:他在寒夜裡裹著稻草守屍體……
    專注現勘急難險重不可擋犯罪證據客觀存在於犯罪現場,它記錄和透露作案人的文化背景、性格、心理、生活習慣、生理缺陷等。如何在雜亂的環境中甄別,去發現證據,考驗的是刑偵技術人員的能力、智慧、知識、毅力和實戰經驗。法醫工作崗位的背後有著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困苦。
  • 繼「PlusToken」傳銷案後鹽城警方對「Wotoken」立案調查
    近日,鹽城警方已經對「wotoken」涉嫌傳銷一案偵查。值得一提的是,「wotoken錢包」傳銷案與鹽城警方真正偵辦的「PlusToken」傳銷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據媒體報導,「wotoken」的創始人也是與「PlusToken」的原創始人之一。今年6月27日,「PlusToken」傳銷一案的相關主要犯罪嫌疑人被鹽城警方抓獲歸案。
  • 「子承父業」在馬路上撒刀片 上海一犯罪嫌疑人被批捕
    靜安區人民檢察院供圖中新網上海10月10日電(李姝徵 蘇雙麗)今年4月,上海一修車行老闆周某某因在路上撒刀片被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靜安檢察院)提起公訴,該院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周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此事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
  • 犯罪特輯|取代DNA, 利用人類頭髮的蛋白質進行法醫鑑定的新方法
    圖片來源:掃描電子顯微鏡實驗室,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本文為譯文,原文作者:News Staff譯文首發於唧唧堂,譯者:ZHENGZHOU估計有很多小夥伴都像小編一樣,愛美劇《犯罪心理》和《犯罪現場調查》吧,關注唧唧堂的有木有學習法醫和犯罪心理的小夥伴,熱烈歡迎你們來介紹相關論文研究吶~~由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領導的跨學科研究小組首次提出一種新的生物鑑定方法
  • 破譯死亡密碼的法醫曾震——讓證據說話 為逝者申冤
    讓現場說話 揭開犯罪現場面目讓現場說話,還原案件真相,是一名法醫必備的素養,而利用專業知識,在方寸之間揭開偽裝的犯罪現場面目,才對得起法醫的職業和逝去的生命。2012年8月20日,一女子被殺案讓曾震記憶猶新,在案發現場勘驗時,死者父母稱死者因事想不開在家上吊自殺,死者父母兄妹對死者自殺均沒有異議,要求公安機關出具死亡證明。
  • 「毒鳥案」犯罪嫌疑人被刑拘
    隨後經走訪,志願者發現當地投毒害鳥並賣鳥現象嚴重,立即向公安部門報案。公安部門對犯罪嫌疑人進行扣留。1月7日,遼陽縣森林公安局工作人員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目前已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 第18場智慧檢務沙龍 聚焦檢察技術中的法醫工作
    犯罪現場重建,也被稱為犯罪再現。浙江省溫州市檢察院檢察技術處三級主任科員江南通過分析彭某故意傷害案分享了其運用犯罪現場重建辦案的經驗。通過細緻審查現場勘驗、檢查筆錄,運用收集到的各種痕跡,精準重建出與案件關聯的諸多要素,最終鎖定了現場照片裡的玻璃杯為犯罪工具,並通過推演成功還原案件真相,揭穿了犯罪嫌疑人的謊言,不僅對彭某準確量刑,還對遺漏的犯罪嫌疑人進行追訴,取得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