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報記者帶你探秘全省首家智能化法醫解剖室
    聞不到異味、能遠程會診、可智能語音記錄4.0版法醫解剖室的高科技讓人想不到
    最近,我們已經帶大家領略了南潯「法醫劍哥」和餘杭法醫團隊的風採,讓大家對法醫這個群體多了一份了解。不過,想必大伙兒對法醫依然有很多好奇的地方。
    昨天,錢江晚報記者走進了一處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沒見過的地方——法醫解剖室。
    海寧市法醫學解剖檢驗室,是全省首家智能化法醫解剖室。進入解剖室要穿戴什麼樣的著裝?解剖室內部到底長什麼樣?裡面又有哪些智能設備?
    在海寧市公安局刑事技術法醫專業負責人陸一的帶領下,讓我們一起來揭開法醫解剖室的神秘面紗。
    要進解剖室,先要全身吹吹風
    進解剖室可不像回家進家門,是有著嚴格的規定的。
    首先,要經過一個狹長的風淋通道。風淋,顧名思義就是用風來做個全身「淋浴」。通道的牆壁上有三排不同角度排布的進出風口,可以清潔身上的灰塵、汙物。
    通過風淋通道後,還需要穿戴整套的連體防護服,戴好口罩、手套和鞋套。
    在陸一的幫助下,錢報記者人生第一次穿上了防護服。不過很快興奮之情就被悶熱的體感給壓了下去。
    「你會感覺到悶熱,是因為防護服表面有一層聚合阻隔塗層,它可以防止多種有毒工業有機化學品、高濃度無機化學品、顆粒物、生物危險品等對人體的危害,因此肯定比平時穿的衣服略顯悶熱一些。」陸一笑笑說,對於法醫而言,已經習慣穿著防護服工作了。
    這兩步準備工作做完後,才能正式進入解剖室。
    無接觸洗眼器,到底是什麼神器
    走進解剖室,第一個直觀的感受,這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略顯陰森的畫面。
    明亮的燈光,乾淨的器械,沒有任何異味,加上隨處可見的電腦和顯示屏,你會以為自己走進了一間實驗室。
    在解剖室的正中間,有一張按照檢驗高度腐敗屍體標準建設的不鏽鋼材質的解剖臺。解剖臺連著一個清洗池。移動平臺上放著大部分解剖用的器械。
    「鋼直尺、肋骨剪、血管鉗、手術刀柄、持針器、醫用剪刀……」陸一挨個介紹常用的解剖器械。
    在解剖臺旁,有一個機械臂架著一臺單眼相機,相機連著一臺電腦,可以通過電腦控制拍攝角度、聚焦位置,完成整個拍攝過程。
    在貼牆的位置有一排盥洗池,其中一個名為「無接觸洗眼器」的設備,是大家平時很難見到的。
    「這個設備底部有一個踏板,踩下踏板後盥洗池內的兩個可調節角度的水龍頭就會出水,可以清洗眼睛等受汙染的部位。」陸一解釋道。
    此外,解剖室內還有用於臟器局部取材的病理取材臺、醫院做手術常見的無影燈等常用的解剖設備。
    高科技加持,解剖室不斷升級
    「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智能化法醫解剖室,已經是第四代解剖室了。」陸一說,「第一代法醫解剖室,其實都稱不上解剖室,就是在野外拿兩塊門板一搭,當做解剖臺來使;第二代是在室內的簡易水泥臺;第三代室內的普通金屬解剖臺;現在的智能化解剖室已經是第四代了。」
    第四代的解剖室究竟智能在什麼地方呢?
    在盥洗池上方的牆壁上,有兩個大的顯示屏。其中一個顯示屏搭配的是一套遠程高清指揮會診系統。通過這套系統,可以實現與前方指揮部實時連線,匯報解剖進展。法醫專家也可以在後方通過系統對一些疑難問題進行會診,從而為破案贏取寶貴的時間。
    另一個顯示屏連接的是一套法醫智能語音記錄系統,可以將語音同步轉換成文字,解決了以往因為手寫字體難以識別等問題。不同於一般的語音記錄系統,海寧公安對系統進行了改進,嵌入了法醫學專業術語熱詞庫,專業詞彙語音識別的準確率接近100%,改變了以往繁瑣費時的人工手寫記錄形式,縮短了檢驗時間,節省了檢驗人力。
    在指揮室內配備有對講系統,可以實時與解剖室內的法醫進行溝通。牆壁上有全方位無死角音視頻攝入系統的顯示終端,可以實時觀察解剖室內的所有解剖細節,並應用在線生物比對系統進行身源比對查找。
    從2017年投入使用以來,智能化法醫解剖室在實戰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硬體設備的提升,改善了以往相對惡劣的工作環境。現在的解剖室已經聞不到異味,提升了工作質量,提高了法醫的工作效率。」陸一說。
    陸一說:「不變的是我們身為法醫的初心,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正義不缺席。」
    華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