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人體在做模擬手術
南方網訊 昨日(5月22日),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科普周」活動啟動,學校首次將人體解剖實驗室和模擬病房面向市民開放。不少市民前往參觀,有家長甚至將幾歲的孩童也帶進了實驗室,面對被解剖了的真人真體,孩子們不但沒有恐懼,反而在父母的講解下,聽得津津有味。在昨日,大多數參觀者都是今年有意報考該校的「準高考生們」。
市民成功「搶救」病人
昨天,廣州中醫藥大學模擬病房及其解剖實驗室首次對市民開放,不少市民前往參觀,切身體驗醫療救治與人體奧秘。當市民們來到「氣管插管急救」的實操臺前時,不少市民躍躍欲試。記者看到,一名市民在醫科學生的示範和指導下,將模擬病人的頭往後仰,左手使用儀器找到氣管,小心翼翼地將氣管插入23~25釐米後,使用氣囊通過氣管往模擬病人輸入氧氣,當肺部開始一升一降時,插喉就成功了,於是,該市民成功地「搶救」了模擬病人。可並不是所有的市民都能一步到位,有的竟然將管子插到了胃裡,令人啼笑皆非。
「原來出生時頭要轉動」
而在「婦女分娩」的病房模擬現場,記者看到,隨著轉輪輕搖,一個嬰兒從母體內輕輕爬出,一些市民饒有興趣地說道:「原來嬰兒出生時頭都是要轉動一下的,很有趣。」據了解,該校的模擬病房室是針對醫學生實習困難的情況,以模擬教學為主。模擬病房分為模擬手術室,內外科實驗室,婦科實驗室等多個部分,由術前準備工作到手術完成的整理都包括在內。該實驗室的負責人當場向市民們先後演示了「壓胸」,「插喉」,「除顫儀恢復心跳」,「婦女分娩」等多種醫學急救方式。
孩童看分娩問倒媽媽
昨日的展示中,最吸引眼球的要算「人體解剖室」,這裡展示著數百個被成功解剖後,保存下來的人體實體:剖了一半的人腦、7個月大的母體胎兒、大腿肌肉內一根根鮮活的神經、浸泡在藥水中的修長的手骨......因為第一次接觸如此鮮活的人體,而且是被儀器解剖過的,不少市民當即緊張得閉起了眼睛。
讓記者吃驚的是,觀看者中一些不到10歲的孩子卻做出了與大人截然不同的反應,非但沒有恐懼感,反而不停地搖著母親的手臂,瞪著大眼睛賣力地問著那是什麼,哭笑不得的母親只好將孩子交給一旁的醫科學生,「去聽大姐姐講講吧……」媽媽的舉動笑壞了正在參觀的市民。
市民看標本大開眼界
記者在現場看到,市民對室內的標本都表現了極大的興趣。在幾個嬰兒的完整人體標本展示櫃前,許多市民指手畫腳,討論著嬰兒有多大,仔細觀看著與嬰兒連在一起的臍帶與胎盤。而在一個已被解剖的腿部標本前,一名市民告訴記者:「沒想到我們的體內是這個樣子的,真是大開眼界。」
據學校負責人介紹,該校在當天接待了很多前往參觀的市民,而有相當一部分是小孩。據稱小孩們在看到人體標本時覺得很好奇,問了很多問題,此次的開放日可謂是市民科普教育的一種特別形式了。
新校區博物館更先進
就在記者一行結束參觀時,學校的老師們介紹說,今年9月,學校將要進入大學城,屆時新到的大學生們將在新校區內看到一個「中國傳統醫藥文化博物館」,足有13000平方米。在新館內,展示手段將做到傳統與現代相結合,館內館外互動,如中藥標本區將建立2個模擬生態園,用音像、燈光等手段,展示整個華南地區的動植物,及其他種群分布,將中國傳統醫藥的科技價值和文化內涵有機結合。(編輯:林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