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系由中國著名解剖學家張鋆教授1928年創建,先後在著名解剖學家齊登科、王有琪和鄭思兢領導下,在谷華運、成令忠、於彥錚、沈馨亞、鍾翠平、左煥琛和彭裕文等著名教授辛勤努力下,經過幾代人的奮鬥,將本系建設成為一個國內一流、享有國際聲譽的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科。本係為1978年國家首批碩士點、1981年國家首批博士點、1987年首批國家博士後流動站組成學科、1989年國家重點學科、1996年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點、2001年"985"重點扶持學科、2002年國家重點學科和"211"工程二期重點建設學科。從1978年國家恢復招收研究生以來,本系共培養碩士200餘名,博士130餘名,博士後7人。
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組織結構
系主任:周國民
系黨支部書記:譚德炎 系黨支部副書記:顧雲娣
系主任教學助理:鄭黎明
系主任行政助理:朱繼紅
系主任秘書:王劼
系工作人員名單
博士生導師:左煥琛、彭裕文、鍾翠平、周國民、王海傑
碩士生導師:譚玉珍、譚德炎、朱繼紅、李瑞錫
講師:鄭黎明、王劼、丁忠良、餘滬榮、張新華、舒嘉
助教:吳麗如、馬麗香、王芳、潘豔春、高靜琰
副主任技師:顧雲娣、陳丁惠
主管技師:戴正壽、汪洋、陳聚梁、童蓓燕、金立軍
技術員:佘振鈺、戴彬、林惠忠、朱克明、趙淑民、李大偉、葛文彬、肖虹蕾、曹菊萍
科研方向
1.神經科學:痛和鎮痛的機制、神經再生、視覺形成與視覺系統疾病、老年性痴呆、發育神經生物學。
2.肝臟學:肝移植和再生、肝臟免疫學
3.淋巴科學:淋巴轉移、淋巴免疫
4.心血管科學:心血管形態、生物瓣、內皮細胞
5.虛擬解剖學和虛擬手術學:斷面解剖、三維重建、虛擬人體、虛擬手術
6.應用解剖學:臨床解剖學、人體及器官保存技術、生物塑化
專業和課程設置
1.《系統解剖學》(醫學專業5、7年制、法醫專業、留學生、基礎醫學專業)
2.《人體解剖學》(預防醫學、衛生管理、護理、專升本、成人夜大)
3.《局部解剖學》(醫學專業5、7年制、法醫專業、留學生)
4.《神經解剖學》(研究生)
5.《高級局部解剖學》(碩士生)
a.頭部
b.頸部
c.胸部
d.腹部
e.斷層解剖學
6.《高級局部解剖學》(博士生)
7.《表面解剖學》(選修課)
實驗室建設
1.細胞培養一室 60m2 實驗室主管:汪洋
主要儀器:CO2培養箱、超淨工作檯、各種顯微鏡
主要細胞培養方向:各種神經膠質細胞、神經元、腦血管內皮細胞
2.細胞培養二室 實驗室主管:汪洋
主要儀器:CO2培養箱、超淨工作檯、各種顯微鏡
主要細胞培養方向:心血管內皮細胞、淋巴細胞
3.細胞培養三室 實驗室主管:佘振鈺
主要儀器:CO2培養箱、超淨工作檯、各種顯微鏡
主要細胞培養方向:視覺系統各種細胞、肝內各種細胞、其他人體各種細胞
4.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實驗室主管:肖紅蕾
主要儀器:PCR儀、凝膠成像系統、各種電泳
5.細胞染色實驗室 實驗室主管:童蓓燕
主要儀器:各種組織和細胞染色、免疫組織化學、原位雜交
6.組織切片室 實驗室主管:趙淑民
主要儀器:恆冷箱冰凍切片機、各種組織切片機
7.應用解剖學實驗室 實驗室主管:朱克明
主要儀器:斷面鋸、塑化真空裝置
8.計算機多媒體中心 實驗室主管:金立軍
主要儀器:電腦多媒體製作系統、攝像設備、影視非線性編輯系統
9.標本製作研究室 實驗室主管:戴彬
主要儀器:各種手術顯微鏡、電鋸等
10.組織器官細胞庫 實驗室主管:汪洋
主要儀器:超低溫冰箱、液氮冷凍系統
11.顯微鏡及圖像處理中心 實驗室主管:陳聚梁
主要儀器:各種圖象採集顯微鏡、Leica圖象處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