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西南——海南醫學院——應用解剖學、神經生物學(周圍神經損傷...

2021-01-09 生物谷

導師姓名:易西南         導師類別:碩士生導師  

姓名: 易西南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62-11 所在院校: 海南醫學院       所在院系: 理學院(人體解剖學) 職稱:       招生專業: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研究領域: 應用解剖學、神經生物學(周圍神經損傷修複方向)

聯繫方式

E-Mail: 1272791897@qq.com       電話:       郵編: 571199 地址: 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學院路3號

個人簡介

教育經歷:  1984.7 畢業於湖南醫學院醫療系;
  1997.7 畢業於湖南醫科大學人體解剖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2006.7 畢業於中南大學人體解剖學專業獲博士學位工作經歷:  1984年畢業後就職於醴陵市衛生局、市衛校並任副校長。後調入中南大學(原湖南醫科大學)工作,先後任中南大學人體解剖學及神經生物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應用解剖學實驗室負責人,工作期間,多次赴香港中文大學研修。2004年調入海南醫學院工作,2006年晉級為教授,現任海南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教研室及實驗室主任、海南醫學院理學院院長、海南醫學院科研部部長,碩士研究生導師。
  主講課程:  斷層解剖學 系統解剖學 局部解剖學 科研設計與討論

獲得獎項

2003年湖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5年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5年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1年海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著作及論文

1.Dynamic changes in Robo2 and Slit1 expression in adult rat dorsal root ganglion and sciatic nerve after peripheral and central axonal injury, Neuroscience Research, 20062.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dynamics in rat dorsal root ganglia and spinal cord following different sciatic nerve injuries, Brain Research,20083.Puerarin protects PC12 cells againstβ-amyliod-induced cell injury, Cell Biology International,20084.Slit1 promotes regenerative neurite outgrowth of adult dorsal root ganglion neurons in vitro via binding to the Robo receptor, Chem Neuroana,20105. Expression of HGF/c-Met Is Dynamically Regulated in the Dorsal Root Ganglions and Spinal Cordof Adult Rats following Sciatic Nerve Ligation, Neurosignals,20106.Prenatal expression of purinergic receptor P2X3 in human dorsal root ganglion, Purinergic Signalling,20117.Puerarin protects Alzheimer's disease neuronal cybrids from oxidant-stress induced apoptosis by inhibiting pro-death signaling pathways, Experimental Gerontology,20118. MicroRNA144,145,and 214 are down-regulated in primary neurons responding to sciatic nerve transectio, Brain research,20119.Up-regulation of Robo1 in dorsal root ganglia after sciatic nerve transection in rats,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210. Slit–Robo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s a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MurineDorsal Root Ganglia: Modulation by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The Anatomical Record,201211.srGAP3 promotes neurite outgrowth of dorsal root ganglion neurons by inactivating RAC1, Asian Pac J Trop Med,2014

承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7 年,Robo在再生感覺神經生長錐導向中的作用及分子機制,項目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8 年,再生軸突和生長錐內Slit-Robo信號通路miRNA轉錄後調控機制的研究,項目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1年, 脊神經節衛星細胞及Slit在神經元保護及再生中作用的研究(81160158),項目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4年,外源性Exosomes介導microRNA214在周圍神經的軸漿轉運及對脊神經細胞存活和再生的影響,項目負責人國際合作2013年,海南番木瓜、海南益智仁及山茱萸複方保健食品抗衰老功效研究,項目負責人海南省重點項目2012年, 海南檳榔抗衰老、抗動脈粥樣硬化成份提取與鑑定及保健飲料研發(ZDXM20120050),項目負責人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2011年, miRNA144, miRNA145, miRNA214在感覺神經元再生中的作用(811199),項目負責人海南省科技項目2009 年,海南番木瓜對AD防治作用的轉基因動物實驗研究,項目負責人海南科技計劃項目2008 年,周圍神經軸突再生中miNA對Cdc42或Rac的調控,項目負責人

相關焦點

  • 周圍神經損傷領域相關進展
    從這些結果可以看出,大多數上肢肢體肌肉都是由多根神經根支配的,這也是神經支配功能相互代償的解剖學體現。臂叢神經根功能解剖定位的明確有助於對臂叢神經損傷部位的判斷,從而施行更精準的治療。神經微結構研究:周圍神經微結構的研究有助於對神經空間架構的精確了解,從而為人工神經支架的製備奠定精準的結構基礎。
  • 神經損傷了怎麼辦?周圍神經損傷可以這樣康復
    周圍神經是指中樞神經(腦和脊髓)以外的神經。周圍神經損傷患者一般會有運動功能障礙、感覺知覺功能障礙、反射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心理障礙以及由此導致的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等其他問題。無論用非手術治療還是手術治療,進行正確的康復治療是加速神經再生,恢復功能的有效方法。
  •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2004年神經解剖學(博士)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2004年神經解剖學(博士)考試科目代碼:25907一、大腦皮質細胞分層及皮質功能柱概念(×20分)二、神經營養因子的概念及對神經元的作用
  • 周圍神經損傷是個啥?給你捋一捋
    治療師們在臨床上有沒有遇到過周圍神經損傷的病人呢?面對周圍神經損傷的病人,想要做到有針對性的康復就必須快速找到患者受損神經,並且反應出相應的問題,針對現存問題做出康複方案。今天小編帶大家看看周圍神經損傷康復側重點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快速判斷,給出方案。什麼是周圍神經系統?
  • 種植體周圍神經再生的研究進展
    4.種植體周圍神經再生的影響因素 1)植體周圍神經再生的機制 無論是拔牙還是種植手術,都無法避免地造成周圍神經損傷,該損傷屬於結果表明種植體表面處理方式在種植體癒合早期對神經的癒合和再生有顯著影響,後期並無顯著影響,但具體機制尚不明確。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的生物學行為在周圍神經再生過程中至關重要。
  • Journal of Neurosci:幹細胞治療神經損傷方式「出乎意料」
    此前的研究已經證實,幹細胞移植能夠治療小鼠的大腦疾病和損傷,比如阿爾海默症、中風等。不過,利用最新的研究結果,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科學家推測,神經幹細胞能夠挽救小鼠的記憶的作用方式並非人們期望的產生新的大腦組織,而是通過分泌神經營養素蛋白(neurotrophins)來阻止腦細胞的誘導調亡,並加強那些「倒黴」神經元間的相互聯繫,從而維持大腦原有的功能。
  • 【骨麻徵途】膝關節後囊神經支配的解剖學研究
    摘譯:李文遷;點評:蔣京京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徵醫院TKA術後鎮痛一直是熱點問題,目前推薦採用神經阻滯為主導的多模式鎮痛策略。TKA理想的鎮痛模式不僅要求實現患者靜息不痛,而且要求屈曲時不痛,並要盡力避免運動神經阻滯影響術後早期活動。目前臨床上常用的神經阻滯策略還無法達到「理想」阻滯的要求。實現理想阻滯的前提是弄清楚膝關節周圍的神經走形和分布。
  • 馬尾神經損傷藥物治療
    馬尾神經也稱周圍神經,馬尾神經綜合症是指馬尾神經因受到外界因素發生麻痺,紊亂或功能不全,不能調節支配區域運動感覺、痛覺、知覺、溫度等功能的調節,如神經因缺血時間過長或並發繼發水腫麻痺加重會導致截癱。馬尾神經損害臨床較為常見,大多是由於各種先天或後天的原因致腰椎管絕對或相對狹窄,壓迫馬尾神經而產生一系列神經功能障礙。
  • 神經生物學家鞠躬的成長之路—新聞—科學網
    1952年畢業於湘雅醫學院,同年被選派在北京協和醫學院解剖學高級師資班接受培訓,1953年起任教於第四軍醫大學(2018年改名為空軍軍醫大學),1985年建立神經生物學研究室,任主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92年創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神經科學研究所,任所長。
  • Neuron:哈佛團隊揭示傳統的中醫療法背後的神經解剖學原理
    在8月12日發表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Neuron(《神經元》)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進一步揭示了針灸這種傳統的中醫療法背後的神經解剖學原理。論文的通訊作者、哈佛醫學院的馬秋富教授,多年從事疼痛背後的神經機制研究。
  • 正中神經損傷你不得不知道的事——周圍神經損傷康復系列
    上周小編給大家介紹了周圍神經損傷的機制和康複方法(周圍神經損傷是個啥?給你捋一捋)後臺收到了不少留言,有小夥伴向小編諮詢:正中神經損傷應該怎麼辦呢?、2.肌皮神經、3.正中神經、4.橈神經、5.尺神經現在我們搞清楚了,正中神經的位置,如果一不小心傷了他......
  • 錦州醫學院2004年解剖學(碩士)
    錦州醫學院2004年解剖學(碩士) 一、選擇題(一)A型題1. D動眼神經 E視神經5.肱骨中段骨折易損傷:A尺神經 B正中神經 C橈神經 D肌皮神經 E腋神經6.肩關節囊最薄弱的部位在:A後上部 B後下部 C前上部 D前下部 E沒有7.使肩部形成膨隆外形的肌肉是:A斜方肌 B三角肌 C岡上肌 D胸大肌 E肱二頭肌8.通過膈中心腱上裂孔的結構是:A主動脈 B下腔靜脈 C食管
  • 重慶醫科大學2006年神經解剖學(博士)
    重慶醫科大學2006年神經解剖學(博士)一、名詞解釋(全為英文)1.外側鉤 2.角膜反射 3.瞳孔開大反射4.顳橫回 二、判斷並改錯1.網狀結構傳遞的都是「非特異」的感覺2.室管膜由室管膜細胞組成3.頭面部的深感覺感覺纖維組成三叉神經腦橋核。
  • 瀰漫性軸索損傷的診治進展_瀰漫性軸索損傷_彌散張量成像技術_神經...
    作者:俞佳佳,夏大勇,陳三送,狄廣福,徐宗華,戴易,皖南醫學院第一附屬弋磯山醫院神經外科
  • 脊髓損傷後神經修復研究進展
    這些瘢痕能限制炎症的進一步惡化,並保護周圍組織不再受炎症侵襲,有利於損傷神經的修復。同時,細胞瘢痕周圍出現許多反應性細胞,包括少突膠質細胞、小膠質細胞等,這些細胞與脊髓損傷後的神經修復密切相關。在它們的作用下,損傷組織邊緣大量突觸丟失,新突觸形成,這些突觸可來源於尚存活的組織或由較遠的軸突出芽形成。突觸重建和神經環路形成有助於斷裂軸突處上下端組織的神經聯繫,有利於神經電信號傳導的恢復。
  • 多模態神經導航在膠質瘤手術治療的應用_神經膠質瘤_多模態影像...
    傳統神經外科手術主要依靠腫瘤組織的異常形態、腫瘤與正常腦組織顏色和質地的差別,來定位腫瘤和劃定腫瘤切除邊界。 對於腦功能區膠質瘤,傳統手術不能很好地判定腫瘤與周圍結構的空間位置關係,從而導致病人術後出現較多併發症和神經功能缺失。
  • 周圍神經損傷是怎麼回事?身體出現這些異常表現,就得及時診治了
    周圍神經是指中樞神經以外的神經,包括12對腦神經、31對脊神經和植物性神經。而周圍神經損傷,主要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受該神經支配的區域出現感竟障礙、運動障礙和營養障礙。日常生活中,由於各種意外的碰撞、擦傷、藥物注射性、電燒傷、骨折及其他醫源性損傷等都會或多或少的引起周圍神經受到刺激或損傷。那麼,周圍神經損傷的症狀有哪些呢?
  • 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筆者就NSCs移植治療SCI的臨床試驗進展和存在的問題進行綜述,以期為將來NSCs治療SCI的臨床應用研究提供參考。之後大量動物實驗表明,移植不同來源的NSCs都可以分化為神經細胞,促進軸突再生和再髓鞘化,減小脊髓空洞形成和損傷範圍,促進SCI動物的功能恢復。NSCs這些特有的生物學特性,使其成為極富應用前景的治療SCI的候選細胞之一,國內外都在努力嘗試開展臨床試驗。
  • 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術的臨床應用
    近年來,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和快速發展,臨床醫師可以通過超聲顯像觀察外周神經及其周圍結構,並在超聲實時、動態引導下穿刺到目標神經周圍,精準地實施神經阻滯,避免了對周圍重要組織結構的損傷,減少了併發症的發生機率,提高了阻滯效率。本文就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術的臨床應用進行綜述。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篩查、診斷和治療
    (DPN)中,有11%的患者存在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理性疼痛。 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理性疼痛(DPNP)是指由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導致的周圍神經病理性疼痛,最常見的表現形式為以肢體遠端受累為主的對稱性周圍神經病理性疼痛,也可表現為單神經痛或臂叢、腰骶叢神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