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神經是指中樞神經(腦和脊髓)以外的神經。周圍神經損傷患者一般會有運動功能障礙、感覺知覺功能障礙、反射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心理障礙以及由此導致的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等其他問題。無論用非手術治療還是手術治療,進行正確的康復治療是加速神經再生,恢復功能的有效方法。
1、運動療法
運動療法有加速血液循環、增強肌力、預防肌肉關節攣縮的作用,強調患者的主動參與。神經損傷的早期,主要是保持功能位,預防關節攣縮變形的發生。運動要在無痛範圍內,或關節正常活動範圍內進行,不要過度牽拉癱瘓的肌肉。周圍神經和肌腱縫合術後,充分固定後,才可以開始進行運動。當可以進行主動運動時,要積極的進行主動活動。
根據肌力恢復的不同,進行不同的運動訓練,當肌力為1級時,可以做等長收縮和助力收縮,助力在2級以上時,可以進行助力收縮和去除重力下主動運動。肌力在3級時及以上時,可以進行抗阻訓練、速度、耐力、協調性和平衡性的訓練,不斷強化肌力,爭取最大程度的恢復。
2、物理療法
超聲波治療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提高代謝,使結締組織變軟,減少瘢痕組織對神經的粘連和壓迫,促進神經的再生。低中頻電療、雷射治療等消炎、促進神經再生的作用。早期應用超短波、微波無熱或微熱量,有消除炎症、促進水腫吸收、利於神經再生的效果。而溫水浸浴等水療方法可以緩解肌肉緊張,促進局部循環,同時由於水的浮力作用,還有利於進行運動訓練。
3、作業治療
根據功能障礙的部位、程度、肌力和耐力檢測結果,針對患者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關的作業治療,如日常生活活動訓練、編織、打字、雕刻、文藝和娛樂活動等。在治療過程中,應逐漸的增加訓練的難度和時間,以加強肌肉的靈活性和耐力,同時,要注意防止由於患者存在感覺障礙,而引起機械摩擦性損傷。也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設計一些有目的的治療性活動。
4、心理治療
周圍神經損傷患者由於病程長、治癒慢,常常伴有心理問題,急躁、焦慮、憂鬱等,因此,對每個患者都要有一個綜合治療,採用心理諮詢等方式,消除或減少患者的心理障礙。
5、推拿、按摩
按摩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松解組織粘連,防止肌肉萎縮,根據患者不同部位,採用不同的手法進行推拿、按摩治療。
6、矯形器
矯形器的使用,主要是防止攣縮等畸形的發生。在恢復期,夾板有矯正畸形和助動功能,對於已經發生攣縮的患者,還有矯正攣縮的功能。動力性夾板可以提供或幫助癱瘓肌肉運動。
顧連康復溫馨提示:神經出問題往往恢復慢,有的甚至很難恢復,無法逆轉。對於神經損傷患者來說除堅持可靠的康復治療外,患者和家屬切不可操之過急或厭煩灰心,半途而廢。只要及時治療,積極配合康復治療,多數神經損傷患者是可以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