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Neurosci:幹細胞治療神經損傷方式「出乎意料」

2021-01-07 生物谷

    幹細胞移植有望成為未來疾病治療的一種重要手段,科學家的設想是,利用新轉入的幹細胞分化產生新的組織細胞,從而彌補和替代機體的損傷。不過,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儘管移植入的一些幹細胞看起來是在「袖手旁觀」,但它們卻能以一種出人意料的途徑發揮作用。相關論文發表在10月31日的《神經科學雜誌》(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上。

    此前的研究已經證實,幹細胞移植能夠治療小鼠的大腦疾病和損傷,比如阿爾海默症、中風等。不過,利用最新的研究結果,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科學家推測,神經幹細胞能夠挽救小鼠的記憶的作用方式並非人們期望的產生新的大腦組織,而是通過分泌神經營養素蛋白(neurotrophins)來阻止腦細胞的誘導調亡,並加強那些「倒黴」神經元間的相互聯繫,從而維持大腦原有的功能。

    領導該項研究的神經生物學教授Frank  LaFerla表示,「這項研究得到的最重要的啟示就是幹細胞能夠挽救由腦細胞減少導致的記憶損失。」如果這種療效確實是單純由神經營養因子引起的,那無疑將為修復大腦記憶和學習能力開闢一條陽光大道。

    在研究中,LaFerla小組創造出了海馬區(大腦與記憶相關區域)受損的基因改造小鼠。一項測試表明,從它們熟悉的籠子中拿走一樣物品,這些變異小鼠察覺不出來的機率是正常的同類的兩倍。不過,當研究人員向變異小鼠中海馬區導入20萬個幹細胞,又過了3個月後發現,這些變異小鼠的記憶力已經與正常的同類相差無幾。

   對照研究表明,有螢光標記的幹細胞在正常小鼠腦中到處散布,而在變異小鼠腦中,幾乎所有的幹細胞都聚集在海馬區。LaFerla說,「損傷區域一定發出了某種未知信號,告訴幹細胞要留在這裡。」

    此外,更令研究人員驚訝的是,只有大約5%的幹細胞分化為成熟的神經元。而周圍的神經元自始至終一直存在,而且與其他細胞發生了更密集的聯接。研究人員推測,這應該是幹細胞產生的神經營養作用。

    研究小組下一步的目標就是試圖確定起作用的物質。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病學教授Eugene  Redmond評價道,新的研究進行得「相當漂亮」。而此次研究的結論與他的小組在猴子中研究帕金森症得到的結論十分相似。Redmond等人研究發現,幹細胞移植不僅補充替代了猴腦中缺失的神經元,同時也帶來了其他方面的益處。(科學網  任霄鵬/編譯)

原始出處: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April 18, 2007, 27(16):4385-4395; doi:10.1523/JNEUROSCI.0055-07.2007

Dietary Docosahexaenoic Acid and Docosapentaenoic Acid Ameliorate Amyloid-ß and Tau Pathology via a Mechanism Involving Presenilin 1 Levels

Kim N. Green,1 Hilda Martinez-Coria,1 Hasan Khashwji,1 Eileen B. Hall,2 Karin A. Yurko-Mauro,2 Lorie Ellis,2 and Frank M. LaFerla1

1Department of Neurobiology and Behavio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California 92697-4545, and 2Martek Biosciences Corporation, Columbia, Maryland 21045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Dr. Frank M. LaFerla, Department of Neurobiology and Behavio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1109 Gillespie Neuroscience Building, Irvine, CA 92697-4545. Email: laferla@uci.edu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sporadic Alzheimer disease (AD) is unknown, but a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 factors are likely to be involved. One environmental factor that is increasingly being recognized as contributing to brain aging is diet, which has evolved markedly over modern history. Here we show that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an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in the 3xTg-AD mouse model of AD reduced the intraneuronal accumulation of both amyloid-ß (Aß) and tau. In contrast, combining DHA with n-6 fatty acids, either arachidonic acid or docosapentaenoic acid (DPAn-6), diminished the efficacy of DHA over a 12 month period. Here we report the novel finding that the mechanism accounting for the reduction in soluble Aß was attributable to a decrease in steady-state levels of presenilin 1, and not to altered processing of th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by either the - or ß-secretase. Furthermore, the presence of DPAn-6 in the diet reduced levels of early-stage phospho-tau epitopes, which correlated with a reduction in phosphorylated c-Jun N-terminal kinase, a putative tau kinase. Collectivel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DHA and DPAn-6 supplementations could be a beneficial natural therapy for AD.

Key words: tau; Alzheimer's; docosahexanoic acid; docosapentaenoic acid; presenilin; amyloid; transgenic

相關報導:

神經損傷的原因與分類

周圍神經損傷的檢查

臂叢神經損傷

尺神經損傷

神經損傷的變性與再生

周圍神經損傷的檢查及診斷

周圍神經損傷的原因和分類

神經損傷的治療

周圍神經損傷的處理

上海九院周圍神經損傷的修復研究獲得突破性進展

我國研製生物神經導管成功修復神經損傷

 

相關焦點

  • 前沿: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前景廣闊!
    隨著再生醫學技術的發展,幹細胞被用於身體各種組織中的種子細胞,在再生修復中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在過去的30年中,隨著幹細胞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使用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已成為臨床研究的方向。幹細胞移植為脊髓損傷提供了一種新的臨床幹預辦法。傳統方法幹預脊髓損傷效果不盡人意脊髓損傷(SCI)是一種具有很高致殘率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
  • 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研究進展
    藥物、手術等治療方式均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神經再生的問題,近年來,具有自我複製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神經幹細胞(NSCs)成為研究的焦點,有望為SCI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現就NSCs移植在脊髓損傷治療中的應用做一綜述。
  • 前沿:幹細胞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研究進展
    由於該病異質性,臨床上對神經病理性疼痛幹預效果不理想。目前,藥物和手術仍是神經病理性疼痛主要傳統幹預方式,但效果均不盡理想,因傳統方法不能對損傷神經進行修復或促進神經再生功能。所以,研究者尋找有效途徑幹預神經病理性疼痛顯得尤為重要。
  • 前沿:幹細胞移植治療腦出血後神經功能障礙最新研究進展
    研究表明,腦室內或靜脈移植間充質幹細胞後,幹細胞能自動遷徙到受傷的腦組織處並分化為神經元,同時還能通過旁分泌方式產生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otrophic factor,BDNF)等,以提高幹細胞的增殖、分化為神經元的能力,促進腦功能恢復,為幹預腦出血後神經功能障礙帶來新途徑。
  • 幹細胞療法:分泌多巴胺神經元神經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前景廣闊
    幹細胞療法是用一種特定方式將細胞移植到病灶處並進行分化,重建功能正常細胞或組織,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目的,為包括帕金森病在內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治療提供新思路。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三種作用機制近年來,幹細胞技術得到迅猛發展,幹細胞在再生醫學、建立疾病模型及藥物篩選等領域逐漸顯示出其巨大應用價值。由於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可分化為多巴胺能神經元,並且在損傷組織內進行神經再生與修復,為帕金森病幹預帶來了曙光。
  • 馬尾神經損傷藥物治療
    (2)不完全性馬尾損害則僅表現為損傷的神經根支配區的肌肉運動和感覺區功能障礙,餘未受損傷的馬尾神經仍能正常發揮感覺和運動功能。如果馬尾神經損傷長時間沒有得到有效治療,隨著病情的加重,將會引發截癱的發生,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馬尾神經損傷疾病。 中醫補法是最常用的治法之一。其是一種以補養人體氣血陰陽之不足,治療各種虛證的方法,既是補法。補法能夠改善臟腑功能,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消除機體虛弱證候的方法。通過長期的總結對骨科、神經損傷運用中醫補法進行綜合治療,取到了良好的臨床療效。
  • 幹細胞成為治療帕金森的關鍵
    因而,臨床急迫需要其他的治療手段。新趨勢:幹細胞是根本性治療帕金森的希望幹細胞技術被認為具有更為持久治療的可能性,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植入新的、能夠生成多巴胺的細胞來替代退化的神經元,是根本性治療帕金森的新希望。從1979年開始,人類首次用細胞替代療法治療帕金森病[2],從此開啟了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新紀元,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將治療帕金森病的目光轉向幹細胞療法。
  • 日本批准誘導多能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人體臨床計劃
    18日,日本厚生勞動省(日本政府醫療技術主管部門)的專門會議批准了慶應大學使用ips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計劃。這將成為全球首例向患者移植使用ips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製成的神經幹細胞,改善運動機能的臨床研究。預計最早將於2019年夏季啟動。
  • 精準引導幹細胞修復損傷!幹細胞治療迎來新希望
    「有史以來第一次,人們通過引導讓幹細胞直接進入到指定的位置,並得以第一次看到幹細胞集中治療的效果。」 這項研究刊登於近期《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雜誌。
  • 全世界每年有550萬人死於中風,幹細胞成為治療中風新選擇
    2020年10月7日,《幹細胞轉化醫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了治療缺血性中風的新途徑。研究發現羊水幹細胞可以恢復神經的可塑性——大腦的變化和適應能力,提高認知,取代由於缺血性中風導致的神經元受損或丟失。
  • 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 《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幹細胞治療(英文版)》專著出版
    我院腦病中心腦外科陳琳主任參編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幹細胞治療(英文版)》專著出版 神經修復學是一門新學科,細胞和幹細胞移植是其核心的幹預方案,對難治性神經系統疾病治療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是國內外眾多研究團隊爭相研究的熱點,各國政府和組織也投入巨資。
  • 創傷性損傷患者如何改善,幹細胞療法研究最新進展
    中樞神經系統受損後的修復、再生是困難的,主要原因是:①神經元等神經細胞是高度分化的終末細胞,本身的再生能力較小;②神經營養因子分泌不足,局部微環境不利於受損神經系統修復;③損傷後,機體分泌炎症因子和多種細胞因子,抑制了突觸再生並加重缺血缺氧發生;④損傷部位疤痕的形成,對神經再生具有物理和化學屏障作用,增加了神經突觸延伸生長的難度。
  • 腦部嚴重損傷或引發精神病,幹細胞帶來新一代療法
    43個新冠病患中,存在10例患暫時性腦功能障礙,12例患腦部炎症,8例中風,以及8例神經損傷。 目前臨床上腦損傷尚無很好的治療方案,疾病預後也難以達到較好的效果。 02 幹細胞:腦損傷的新一代治療方案 作為大腦中最重要的細胞,神經元細胞細胞體位於腦、脊髓和神經節中,可以接受並傳導刺激,從而產生感覺並調控機體正常運行。大部分腦部損傷是由神經元細胞受損導致的。
  • 案例盤點丨幹細胞治療各系統疾病案例分享
    什麼是幹細胞幹細胞是能自我複製、自我更新,並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一類細胞。從胚胎發育到生命終止,幹細胞存在於生命的各個階段,在身體的生長、維修、更新、損傷修復中起著主要作用。所以,幹細胞被逐漸研究用於治療各個系統的疾病。讓我們來看下幹細胞治療各系統疾病的案例:幹細胞與中風據新華社雪梨報導,澳大利亞等國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發現,為中風患者注射人體羊膜細胞(胎盤羊膜幹細胞的一種)可有效減少腦部損傷,同時有助於患者恢復。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美國《中風》雜誌上。
  • 「黑盒子」神經幹細胞移植成功修復脊髓損傷
    近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科學家成功將神經幹細胞移植入小鼠脊髓損傷處,並揭示了其中的機制。近年來,神經幹細胞研究成為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和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熱點,而長期以來,利用幹細胞恢復患者因脊髓損傷(SCI)而喪失的功能,也一直是科學家和醫生的雄心壯志。
  • 又一好消息,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研發突破
    利用幹細胞恢復因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而喪失的功能一直是科學家和醫生的雄心壯志。美國每年有近1.8萬人患有脊髓損傷,另有29.4萬人存在著某種程度的永久性癱瘓或身體功能減弱,如膀胱控制或呼吸困難。
  • 幹細胞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未來可期!
    幹細胞治療,一直以來備受爭議。幹細胞治療是把健康的幹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使其修復或替換受損的細胞或組織,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神經內科牽頭申報的2020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正式獲批,獲批項目名稱為「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的臨床研究」。
  • 幹細胞有望實現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治療的突破
    近期,國家發布了「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2020年度擬立項項目公示,共15個項目獲得資助,其中《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的臨床研究》入圍,幹細胞治療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引起領域醫學者的關注。
  • 神經損傷了怎麼辦?周圍神經損傷可以這樣康復
    周圍神經是指中樞神經(腦和脊髓)以外的神經。周圍神經損傷患者一般會有運動功能障礙、感覺知覺功能障礙、反射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心理障礙以及由此導致的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等其他問題。無論用非手術治療還是手術治療,進行正確的康復治療是加速神經再生,恢復功能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