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溫度上升1℃,相當於給大氣層增加了100萬枚核彈的能量

2020-09-03 農家小7

說到地表溫度上升,我們首先要從天氣和氣候說起。從2016年到2020年,我們見證了全球範圍內最高紀錄的熱浪。加州和澳大利亞肆虐的野火,以及史上最長的五級熱帶氣旋。過去40年來,極端天氣事件的數量一直在增加,目前的預測表明,這一趨勢將會繼續持續下去。弄清楚地表溫度和極端天氣,我們就需要了解什麼是天氣、什麼是氣候。天氣和氣候之間存在什麼差異呢?我們是如何預測天氣和氣候的?


天氣與氣候

過去40年來,極端天氣事件的數量一直在增加,但這些自然災害僅僅是惡劣的天氣嗎?還是因為我們不斷變化的氣候?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天氣和氣候之間的差異。我們如何預測天氣,以及這些預測能告訴我們什麼。氣象學家將&34;定義為特定時間和地點的大氣狀況。目前,研究人員可以預測該地區未來一周的天氣,準確率約為80%。氣候可以描述一個地區在一個月或更長時間內的平均大氣狀況。


天氣與氣候的預測

高級氣候預測甚至可以預測未來幾十年的平均氣溫,但它們不能告訴我們會發生什麼具體的天氣事件。這兩種類型的預測給了我們如此不同的信息,因為它們基於不同的數據。為了預測天氣,氣象學家需要測量大氣的初始條件。這些是決定該地區天氣的降水量、氣壓、溼度、風速和風向的當前水平。來自全球800多個站點的氣象學家每天向大氣中釋放兩次氣球。這些氣球攜帶著無線電科學的儀器,這些儀器會測量大氣的初始條件並將結果傳送到國際氣象中心。然後,氣象學家通過預測物理模型運行數據,生成最終的天氣預報。


全球氣候數據網絡

但是,有一些東西會阻止了這個全球氣候數據網絡的預測。天氣從根本上說是一個混亂的系統。這意味著,如果沒有對所有系統元素絕對了解,就不可能完美地進行預測。在短短10天的時間裡,即使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小擾動也會對大氣狀況產生巨大影響,這使得我們無法可靠地預測,兩周之後的氣候是否會變得更加不穩定。這部分原因是,一個地區的氣候是所有天氣數據的平均值,並且也因為氣候預測忽略了目前大氣中正在發生的事情,而把重點放在可能發生的範圍上,這些參數稱為邊界條件。正如其名稱所示,它們對氣候和天氣起著約束作用。


什麼是邊界條件

太陽輻射就是邊界條件的一個典型的例子。通過分析一個地點與太陽之間的精確距離和角度,我們可以確定該地區將接收到多少熱量。因為我們知道太陽在一年中的運動軌跡,我們可以準確地預測它對某地區溫度的影響。多年數據的平均值會揭示形成周期性模式。大多數邊界條件都有明確的值,即使有變化,也是緩慢的發生變化。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夠可靠地預測未來幾年的氣候。但即使是這些邊界條件中最輕微的變化,也代表了混沌天氣系統更大的轉變。例如,在過去的150年裡,地球表面溫度上升了近1攝氏度。這可能看起來像是一個微小的轉變。但是,這一度的變化給大氣層增加了相當於大約100萬枚核彈頭的能量。這種大規模的能源激增已經導致熱浪、乾旱和風暴潮的數量急劇增加。


極端天氣的產生

極端天氣的增加是偶然的還是氣候正常的變化?答案是,儘管天氣將永遠是一個混亂的系統,但我們氣候的變化確實增加了極端天氣事件的可能性。科學家們幾乎一致認為,我們的氣候正在發生變化,而人類活動正在加速這些變化。幸運的是,我們可以通過追蹤邊界條件的變化來確定哪些人類行為對氣候的影響最大。因此,儘管下個月的天氣可能永遠是個謎,但我們可以共同努力,保護未來幾個世紀的氣候。


那麼,人們該如何解決氣候危機呢?通過水下養殖?通過植樹造林?通過開發新能源?如果你有什麼不同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我是海憶,關注我,每天分享新鮮事!


本文為海憶頭條號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僅需100枚核彈就能造成地球核冬天,為何各國造了上萬枚?
    目前全世界擁有1.5萬枚核彈,英國擁有215枚。而根據英國科學家的模擬,僅僅需要100枚核武器就能夠破壞全球的生態穩定,引發核冬天,導致世界上很多人及文明走向毀滅。在英國科學家看來,只需要100枚以上的核彈打擊對手的工業城市或者森林,就能夠引發城市或者森林的大規模火災,而大量放射性顆粒物飄到空中長期懸浮,遮擋陽光,導致地球的地面溫度下降到20攝氏度以下,進而導致農業大規模減產等災難,造成大規模人員的死傷,甚至摧毀整個人類文明。
  • 毀滅地球需要多少枚核彈?
    截至目前,全世界一共有大約1.5萬枚核彈,大部分都在美俄兩國手中。核武器屬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冷戰時期,許多人談核色變。為了渲染核武器的恐怖,核武器的威力被誇大,某些人聲稱全世界的核武器可以將地球毀滅若干次,真的是這樣嗎?
  • 需要10000枚核彈才能將火星變成地球,馬斯克:沒問題
    的想法非常不實際,這樣的確可以釋放大量二氧化碳並加熱火星,但是能否讓火星「地球化」還是個未知數,況且即便運用了最新記得技術,我們仍需要使用超過1萬枚核彈才可以實現馬斯克的計劃。這倆夥計都是大名鼎鼎的溫室氣體,可以有效保存熱量引發溫室效應,促使溫度上升,從而繼續促進其他的溫室氣體融化釋放,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 需要10000枚核彈才能將火星變成地球,馬斯克:沒問題
    質疑者為俄羅斯宇航局執行主任布洛申科,他認為馬斯克希望在火星南北兩極引爆核彈的想法非常不實際,這樣的確可以釋放大量二氧化碳並加熱火星,但是能否讓火星「地球化」還是個未知數,況且即便運用了最新記得技術,我們仍需要使用超過1萬枚核彈才可以實現馬斯克的計劃。面對質疑,馬斯克只是輕描淡寫地回復道:「沒問題。」
  • 28萬噸核彈會引起長白山休眠火山噴發嗎?
    該網站稱,從朝鮮隧道掘進的規模來判斷,此次核試驗的爆炸當量最高可能達到28.2萬噸,是第五次核試驗爆炸當量的14倍。核彈爆炸當量是28.2萬噸,相當於5.6級地震!近年來朝鮮多次進行核試驗,核爆地點至長白山天池的直線距離僅100多公裡,會不會引起休眠火山長白山的噴發呢?長白山是擁有一個龐大的火山群,由天池火山主火山口及周邊寄生火山組成。
  • 海洋升溫相當於每秒投下5顆核彈!2019年海洋溫度創歷史新高
    周一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2019年又是海洋變暖創紀錄一年,海水溫度達到了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 中國科學院國際氣候與環境科學中心副教授成裡京是該研究的第一作者。他做了一個計算,廣島原子彈爆炸的能量約為6300億焦耳,而人類在過去25年裡給世界海洋帶來的熱量相當於36億次廣島原子彈爆炸。
  • 全世界13400枚核彈,數量雖然看著多,但距離毀滅人類還很遠
    而且,所謂的帶有輻射核塵埃將隨著氣流飄散到全球殺死全人類,以及全面核戰爭將引發核冬天導致地表生物大量滅絕的說法其實也是子虛烏有,出於各種原因,核武器的威力和全面核戰爭的危害其實遠遠被誇大了。以美國核武庫為例,目前美國有3750枚核彈處於部署狀態,其中2700枚核彈為B61和W72-2這種300噸至5萬噸爆炸當量的戰術核彈。
  • 核彈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呢?現存所有核彈一起爆炸可以毀滅地球嗎?
    接下來我們就來討論下這個問題:先來說說核彈的威力,核彈的威力我們用當量來表述,就是相當於TNT炸藥的能量,那TNT炸藥的能量有多大呢?現在知道TNT爆炸的威力有多大了吧,接下來我們來說說核彈的威力,核彈傷害和常規飛彈的傷害完全不同,可以分成幾個部分。第一,爆炸中心附近的火球範圍,這個半徑內溫度極高,幾乎所以物體都會被瞬間氣化,燒得連渣都不剩。第二,重型爆炸會產生超高的氣壓,將一定範圍內的建築瞬間夷平。
  • 2萬噸級核彈在水下引爆!11艘軍艦瞬間沉沒,200萬噸海水卷向空中
    它們通過核聚變或裂變反應,來釋放能量產生爆炸,最終對目標造成殺傷性破壞。資料顯示,核爆炸的環境有多樣性,比如大氣層爆炸、地面核爆以及水下核爆。1961年,在新地島,蘇聯曾試驗過在大氣層爆炸「核彈之王」。當時,一架圖-95V戰略轟炸機掛載著一顆5000萬噸當量的A602EN氫彈緩緩升空。
  • 能量是守恆的,地球每天接收太陽能,為什麼地表溫度基本不變?
    有網友問:能量是守恆的,地球每天接收太陽能,為什麼地表溫度基本不變?那是因為地球並非只吸收能量,而是在向陽面吸收太陽能,背陽面向星際空間輻射出熱能。能量守恆是沒錯,對於地球上某一處的地面:(1)白天吸收來自太陽的光能,太陽垂直照射時輻射強度大約是1300瓦每平方米,這些能量的大部分被地面和大氣吸收轉變為熱能,還有一些被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以及部分被大氣反射回太空。(2)等到了夜晚時,地球背陽面處於黑暗的星際空間中,星際空間的溫度大約是-270℃,於是地球背陽一面又會向星際空間中輻射能量。
  • 全球13400枚核彈中,多少核彈能毀滅人類?美國科學家:300枚足矣
    記載,當年投放在廣島地區的原子彈名為「小男孩」,1945年8月,美國飛行  員駕駛著B-29轟炸機在31000英尺的高空將其投下,於1800英尺的地方發生  爆炸,在那一瞬間,中心氣壓直接飆升到數十萬ATM,產生巨大的衝擊波和氣  浪,風速堪比12級颱風的10倍,將周圍建築全部推倒,隨後又釋放出大量紅  外線以及放射線,產生的能量超過太陽照射能量的
  • 需要多少枚核彈?
    據國外媒體報導,把月亮摧毀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曾經有人就提出了這個設想,稱月球消失後地球上的氣候就趨於完美了,不同緯度上的人們都可以享受到美好的陽關和宜居溫度。此前美蘇科學家也研究過如何在月球上引爆核彈實現脫離月球的引力影響,但最後都不了了之。許多人認為我們製造出核彈後就可以摧毀任務東西,甚至包括月球。
  • 如何使用人類的究極武器——核彈思維,我們需要多少枚核彈頭
    我將分幾部分講述這個問題,帶你領略鮮為人知的核彈秘史,以及在當前的世界環境下,我們是擴大核彈數量,還是聽信美國的鬼話減少核彈數量?1:核武器的誕生與發展2:美蘇相互毀滅戰略3:核制勝4:有限核威懾5:中國的核戰略。
  • 全球海洋溫度上升!60年之中波浪能量每年增加0.47%
    作者:文/石蘭在地球上,全球變暖引發的海洋溫度上升,這已經成為事實了,並且科學數據也給予了充分說明,我們海洋溫度的上升速度比以前都要快,而這樣可能會導致我們的海浪變得越來越強。海洋變暖加劇了局部風力的強度,掀起更大的波浪,科學家稱之為全球波浪能的能量轉移,其實這就是自然災難的一個「間接」襲擊。根據科學數據統計,在1948年至2017年間的歷史風浪和海面溫度數據,研究人員已經證明波浪功率的增加與海面溫度相對應。
  • 並不是越高越冷:珠穆朗瑪峰氣溫很低,但大氣層上部溫度卻很高
    如果我們著眼於整個大氣層,這個結論是錯誤的。(地球的大氣層到底有多厚呢?大氣層的厚度大約在1000千米以上,但沒有明顯的界限)其實,運載火箭在從啟動到垂直穿越大氣層的十幾秒內,經歷了溫度降低——溫度升高—— 溫度再降低——度再升高的複雜變化過程。我們通常所說的大氣是指包圍在地球表面並隨地球旋轉的空氣層。
  • 核彈威力巨大,為何要造5萬多枚?當前世界核武數量
    俄羅斯約7000枚,法國約300枚,中國約270枚,英國約215枚,印度約120-130枚,巴基斯坦約130-140枚,以色列80枚,朝鮮約10-20枚,全球核彈頭保有量總數約為14935枚(美俄兩國佔總數的93%),其中處於部署狀態的核彈頭約4150枚,其餘均處於封存、退役或待拆除狀態,這一總數相較於2016年的15395枚進一步減少3%。
  • 1959年美國核打擊中國計劃解密,870枚核彈覆蓋117城3
    當時,中國共有117座城市被列為了美國的核打擊目標,美國還為這100多座城市劃分了相應的指定原爆點,每個原爆點將至少被分配一枚以上的核彈。  據統計,全國這樣的原爆點有近870個左右,這意味著,如果美蘇戰爭爆發,美國將可能在中國至少投放近870枚之多的核彈。
  • 蘇美爭霸威力引發6.9級地震,相當於100萬噸TNT
    導語:蘇美爭霸威力引發6.9級地震,相當於100萬噸TNT二戰後,世界上有兩個超級大國,那就是蘇聯和美國。這兩個超級大國不久進行了軍備競爭,被稱為「冷戰時期」。他們的目標就是為了用核彈爆炸來控制地震。二戰後,蘇聯在地底下進行了一系列核彈爆炸試驗,爆炸引發了地面強烈的地震,地震波及到芬蘭、伊朗等國。核爆實驗這一現象的出現引起了蘇聯軍方的很大關注。 蘇聯在空中引爆過「大伊萬」的核彈,這枚核彈也是世界第一的核彈,所爆炸的威力使得亞歐板塊移動了9毫米。現在進行的是地下的核爆實驗,對地下的版塊運動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 美國炸彈之母威力僅次於原子彈,相當於200枚中國魚七魚雷
    除了核彈以外,在常規炸彈領域還有一種比較罕見重型炸彈,通常人們稱之為「超級炸彈」,主要用於轟炸地面或地下的堅固目標,或者用於炸毀地表的大面積目標。這些超級炸彈的重量都在數噸甚至十幾噸以上,是人類除氫彈原子彈以外威力最大的武器。各國對這些炸彈的命名也很有意思,有的命名為炸彈之母,有的是炸彈之父,直至炸彈祖父,估計今後再發展超級炸彈,需要命名為炸彈祖宗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