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的第一周為重慶市愛鳥周。4月5日,重慶動物園特別舉辦「愛鳥周」線上直播節目,動物園鳥類研究專家、高級工程師匡高翔化身「主播」,以「愛鳥新時代,共建好生態」為主題,帶領網友們「雲逛」鳥類展區,科普鳥類的相關知識。截至4月6日24時,該直播視頻已吸引了3700多人觀看。
鳥類專家匡高翔帶網友「雲逛」鳥類展區。曾建渝 攝
丹頂鶴尾羽不是黑色
「目前全世界共有15種鶴,我國分布有9種,它們主要棲息在沼澤或淺水地帶,雖然種類不算多,但對溼地生態來說卻是標誌性物種。」 在直播中,匡高翔首先來到涉禽展區,帶領網友們參觀了丹頂鶴、白枕鶴和灰鶴。
匡高翔介紹,丹頂鶴因頭頂呈朱紅色而得名;白枕鶴前額、頭的側部以及雙眼周圍均為紅色,因而又被稱為紅臉鶴、紅面鶴;灰鶴羽毛大都為灰色,但眼後至頸側有一白色縱帶,非常醒目。「它們還有三個共同特徵——嘴長、頸長和腿長。」
白枕鶴(動物園供圖)
雖然同為鶴類,但它們的性格卻截然不同:在直播畫面中,丹頂鶴氣定神閒地吃著飼養員送來的小魚、蔬菜等食物;一對白枕鶴在雨中閒庭信步,看到人還主動上前,好奇地打量著鏡頭;灰鶴則要膽小很多,一見到人,便立刻遠遠地躲到灌木叢後面。
丹頂鶴的尾羽是黑色的嗎?在直播中,匡高翔也對該問題做出了解釋:「丹頂鶴的尾羽實際上是白色的,黑色的部分其實是兩翅中間長而彎曲的飛羽,丹頂鶴站立時,因為整個飛羽都蓋在了尾部,因而使人誤認為它尾羽是黑色的。」
鷺群數量達到500隻
隨後,匡高翔帶領網友們「雲逛」水禽湖。一路上,白鷺、夜鷺的鳴叫聲此起彼伏,在水禽湖中心的鷺島以及湖泊四周的樟樹林上,不少白鷺、夜鷺已築起了巢穴,場面十分壯觀。
「這樣的景觀是從2002年開始形成的。」匡高翔說,「當時動物園還只有少量的白鷺、夜鷺,我們就通過為它們提供食物、打造環境等方式,把它們留下來在此安家,從那以後,水禽湖便成為了鷺類的自然繁殖地,每年的3月至7月,都會有一大群白鷺、夜鷺來動物園築巢繁衍後代。經過調查統計,到繁殖季節,動物園的鷺群數量可以達到500隻。」
匡高翔介紹,除了白鷺、夜鷺,在動物園內,還可以看到白頭鵯、白頰噪鶥、珠頸斑鳩等多種重慶本土的鳥類,因為有較為適宜的環境,不少鳥類都選擇在此繁衍生息。
去年首次成功繁殖犀鳥
藍孔雀、巨嘴鳥、利式蕉鵑、紅腹錦雞、琉璃金剛鸚鵡……在雉科、熱帶鳥類展區,匡高翔向網友們一一介紹了各種千姿百態、色彩豔麗的鳥兒。其中,最讓網友們感興趣的,莫過於去年首次成功繁殖的雙角犀鳥——「淘淘」。
當天雖然下著雨,但「淘淘」顯得格外興奮,它一會兒在籠舍裡飛來竄去,一會兒站在枝頭梳理羽毛。它的父親則一直靜靜地站在枝頭上,顯得十分沉穩。
雙角犀鳥(動物園供圖)
「淘淘」的母親去哪兒了?看到一家三口只出現了兩位,不少網友充滿了好奇。匡高翔指了指牆上一個洞口被封住的木質鳥窩,隨即道出了「玄機」。
原來,犀鳥有種特別的生活習性:雌鳥在孵化期間,會用自己吃剩下的食物殘渣和糞便混合後堆積在洞口,將洞口封閉縮小,同時雄鳥也會在外面用它的大嘴銜泥,並混合果實、種子和木屑將洞口封閉,僅留一個小孔讓雌鳥嘴端能夠伸出。
「雌鳥在洞中孵化、育雛,既安全,又舒適,不怕風吹日曬,還有利於保護雛鳥免遭蛇類、猴類和猛禽等的威脅和侵害。」匡高翔說,但這種習性,也增加了犀鳥的繁殖難度,目前全國動物園繁殖犀鳥的成功案例都還非常少。
據悉,動物園已於3月25日恢復開放,目前園內共飼養展出鳥類80種2500餘只。匡高翔邀請大家來動物園實地觀鳥、賞鳥,同時呼籲大家愛護鳥類,保護鳥類的棲息環境,為保護生態獻出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