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支教隊員李萌在羅山中學的課堂上向學生提問。中國科大供圖
中新網合肥9月17日電題:中國學子熱心西部「愛心接力」獻智
記者吳蘭
「愛心接力、薪火相傳」,在中國推行的一項的大學生服務西部支教之路上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眾多中國知名高校,每年都會派出一定數量的「天子驕子」前往西部開展支教活動。一路行來,有爭議更有讚賞。
西部需智力
據了解,如今中國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報名參加,每年全國千餘所高校學子積極參與其中,用愛心接力構建西部智力高地。
中國科大從1999年開始就積極獻智西部,每年都有一批研究生志願前往青海、甘肅和寧夏支教服務。其中,寧夏海原縣是該校支教團服務時間最長的服務地。十多年來,中科大支教隊員在西部黃土地上,傳道、授業、解惑,演繹出一場西部支教的「愛心接力」賽。
記者近日走進中國科大,採訪數位曾經在西部奉獻大愛和智慧的愛心同學。
支教助夢想
「強國必須強教。一批批有知識、肯擔當、能奉獻的青年志願者奔赴中西部貧困地區支教,不僅傳授知識,為那裡的孩子開啟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照亮了他們的希望和夢想。」這是日前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回信勉勵中國科大西部支教學子的話語。
2006年,中科大信息安全專業的劉福麗走進海原支教,看到貧困學生吃著幹饃和消瘦的面容,心中充滿憐惜。當年國慶假期,她和支教夥伴對當地180個鄉鎮的140多名學生進行家訪,行走2000多公裡。劉福麗說,支教生活是艱苦的,但是用愛心幫助一個個有夢的人起飛。
剛從海原支教回到中科大的第13屆支教隊員尹碧波介紹,在海原支教一年發現,西部教育的理念著實與中東部有差距,自己願盡更多綿力為西部。他用一個「一個都不能少」來希翼孩子們都有學可上。
「一幫一」啟明星導航,幫助困難學生實現求學夢想;「青春心語屋」,打開學生心靈溫馨港灣;「夢想角落」,讓學生徜徉知識海洋……這就是中科大支教隊員一屆屆積累而來。「或許每一個支教隊員所做的工作都很微不足道,但是一屆屆的傳承下去,一定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很精彩的、很有價值的結果」,第11屆支教隊長馬瓊如是認為。
湖泊無概念
中國科大研究生支教服務地之一寧夏海原縣,這是一個「想看綠色都是一種奢侈」貧瘠、乾涸的土壤,曾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之一。
當年的第二屆支教隊員、現已是中科大管理學院副教授楊鋒說,12年前,23歲他來到海原縣西安中學支教。在一間危房一樣的教室裡,曾給孩子們解釋「lake」的含義。他說,無法對一個缺水地區的孩子形容「湖泊」的樣子,孩子們也無法想像一個有很多水的地方是什麼樣的。
因為常年無雨,以至於他們「發明」了一個新的用水計量單位「毛巾」,比如說洗臉用一毛巾的水,那就是洗臉水僅夠浸溼毛巾而已。
楊鋒無法忘懷,一個年過七旬老人,走十幾裡路到學校找到他,只為說一句話:「非常謝謝老師!我這一輩子第一次在家裡聽到讀書的聲音,這是我的孫子在讀書。」
西部磨歷練
「西部支教讓我們經歷了一場精神洗禮。」第6屆支教隊員尚磊說:「青年志願者是幸運的,支教服務中鍛鍊自我,磨練了意志。」
第11屆支教隊隊長宮成說,「支教的經歷是我永遠的一份寶貴的財富」。如今,支教回來雖然已有兩年多,自己常夢回海原。他說,1年的支教經歷「收穫頗豐」。剛畢業的他,主動選擇到基層,在安徽淮南的上窯鎮工作。
第12屆支教隊長周光明說,真替西部的孩子們感到高興,國家西部計劃志願服務計劃可以說改變了很多孩子的一生,他呼籲更多的青年去西部奉獻愛與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