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極空洞的一個窮人,我也是一個極充實的富人——我有的只是愛!
徐志摩曾經深情,他是「愛」,是「暖」,是「希望」,是「人間四月天」!
1931年11月19日早8:00時,徐志摩搭乘中國航空公司「濟南號」郵政飛機由南京北上。他要參加當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協和小禮堂為外國使者舉辦中國建築藝術的演講會。當飛機抵達濟南南部党家莊一帶時,忽然大霧瀰漫,難辨航向。
機師為尋覓準確航線,只得降低飛行高度,不料飛機撞上開山,當即墜入山谷。機身起火,機上人員(兩位機組與徐志摩)全部遇難。
關於他遇難:直接原因是大霧影響,間接原因是主機組王貫一前晚準備女兒婚事忙到很晚,飛行時精神太差導致悲劇之發生。
蔡元培為其寫輓聯:
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
乘船可死,驅車可死,鬥室生臥也可死,死於飛機事件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譯[xù],字U[yǒu]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曾用過的筆名有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浙江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1915年,志摩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十個月即告畢業,獲學士學位,得一等榮譽獎。同年,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進經濟系。
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他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就此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
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前身)、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
1930年,徐志摩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濟南號」郵政飛機北上,途中因大霧瀰漫,飛機觸山,不幸罹難。
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
志摩生命短暫,生前身後,感情的世界裡分外熱鬧!
在徐志摩感情的世界裡,只有先來後到,沒有最愛。因為:他愛誰的時候,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同時,還和其他的人藕斷絲連。
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來驅趕吸血的蚊子。當蚊子咬傷月亮的時候,主人將扇子撕碎了。———張幼儀
張幼儀(1900年-1988年),名嘉佩,1900年出生於江蘇寶山,1915年與徐志摩結婚。1918年生下長子徐積謙,同年徐志摩前往美國讀書,次年徐志摩則轉往英國倫敦。
1920年,張幼儀前往歐洲與丈夫團聚。徐志摩1921年要求與幼儀離婚。1922年張幼儀於柏林產下次子,並與徐志摩正式離婚。1926年返回中國,1927年在東吳大學教授德文。1928年擔任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副總裁、雲裳服裝公司總經理。
1949年移民香港,1954年與蘇紀之醫師結婚。1972年蘇紀之醫師去世,幼儀搬往美國與家人團聚。
1988年逝世於紐約。
其實即使沒有林徽因,徐志摩和張幼儀的婚姻也維持不下去,徐志摩生命中的女人何止林徽因,陸小曼,張幼儀?還有林淑華,生性風流倜儻,玉樹臨風的徐志摩走到哪裡都是女人矚目的焦點,相貌平平的張幼儀從一開始就沒有得到徐志摩的愛。
幸好,晚年再嫁的張幼儀是幸福的。
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
———晚年的林徽因對兒女說。
那時她才十六歲,隨父獨在異國,應該很孤獨吧,很想有人愛她,幻想有一段浪漫的邂逅。恰巧徐出現了,又符合少女的一切幻想。只是她終究是一個傳統,理智的女人,在欣喜有人愛她……徘徊他己有妻子之後,最終拒了他,選擇了門當戶對的梁思成。
徐志摩在二十四歲以前,與詩「完全沒有相干」,是與林徽因的相遇,激發了他的新詩創作。
梁思成娶林徽因是正娶大家閨秀,世交,留美大學同班同學,之後遊歷歐洲,從此一生相隨。林造就了一個非凡的丈夫。事實上,從家世,學識,才貌,性情各方面來看,梁林二人是琴瑟相和的伴侶。林徽因陪著梁思成尋訪古蹟,跋山涉水,風餐露宿,編寫中國建築史,與丈夫同甘共苦,直至病死,對愛情忠貞不二。
實業興邦,是一個國家立足的根本。她和梁思成是中國建築史的奠基人、一代宗師!是人民英雄紀念碑、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的設計師。夫妻倆一手創建了東北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建築系,著作等身,堪稱中華建築史詩式的人物,豈是只有文學作品可以比的!
她的文學素養也不遜人,如果不是從事建築的研究,她在文學藝術上的成就也許會更大,她默默的站在梁思成背後,為中國的建築史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世人皆可仰視!
林家一門四忠烈:父親為國身隕,兩位叔父追隨國父殉國於黃花崗。三弟林恆血染長空,殉國於成都。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漢族,祖籍福建閩縣(今福建福州),出生於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詩經·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後因常被人誤認為當時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為「徽因」。
林徽因是中國的建築師、詩人和作家,建築學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在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品有《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
林徽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主要設計者,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領導小組成員 。
至於林洙,到底她在梁思成家裡主要充當什麼角色呢?
保姆!! 或許正因為她是林徽因的福州同鄉,林徽因教過她英語,林夫婦又為她第一次婚姻證婚,林還送她一筆厚禮,所以梁才娶她吧。他應該是想娶一個林徽因所認識的熟悉的人才安心吧,而且林洙是要照顧林徽因母親的。
一個男人在晚年,是需要一個保姆式的伴,來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再後來,就有了感情,有了親情。——梁思成和林洙,我認為,不可能有愛情!
多少前塵成噩夢,五載哀歡,匆匆永訣,天道復奚論,欲死未能因母老;萬千別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離魂,人間應不久,遺文編就答君心。
1922年徐志摩留學後回到北京,常與好友王庚相聚,而王庚的妻子便是陸小曼。陸小曼與徐志摩在舞會上相識並且相戀,期間互贈情詩,愛的情深意切。
陸小曼說;
我一生從不在乎別人如何評價我,我和徐志摩的愛情得不到世人的認可,我追求的現實安穩也從未有過,當徐志摩死後,我人生的燦爛繁盛也終將一去不回。
陸小曼只是一個追求自己愛情自由的小女人,一個微弱的女人,她的才華令人欽佩,她的苦難令人惋惜。徐志摩的遇難敲醒了陸小曼的靈魂。她戒了菸癮,青燈守節,閉門思過,並潛心編成《徐志摩全集》,其中的跋《編就遺文答君心》,可看出其悔恨之情。
後半生纏綿病榻,糊塗度日,也是對她青春放縱的懲罰。
凌叔華(1900年3月25日~1990年5月22日),生於文化古城北京的一個仕宦與書畫世家,是其父第四位夫人所生,姊妹四人,排行第三,在家裡排行第十。古城的燦爛文化和環境啟迪了她的天資才華,影響了她的愛好和生活。後在文學創作和繪畫方面都有優異的成就。
凌叔華各方面比林徽因差遠了,否則徐會娶她而不是陸,這是再明白不過的事情。
好在凌叔華高壽!
大庭廣眾之下梁任公罵道:「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致離婚再娶……以後務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盛典舉罷,徐志摩與陸小曼南下定居上海。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在北京的北海公園舉辦了一場轟動當時的婚禮,在被他的老師梁啓超當眾訓斥,罵的狗血淋頭之後,徐志摩終於掀開了陸小曼的紅蓋頭。
徐志摩是梁啓超的學生。梁思成是梁啓超的兒子。就徐志摩破壞了陸小曼的家庭,勾搭林微因這件事,梁啓超對他很厭惡。
如果說陸小曼是沉醉於紙醉金迷的生活,那麼跟不算富裕的徐志摩在在一起正好的一個反證。陸小曼背負著世人的不解與罵名,選擇了自由與愛情。
1925年,由於與陸小曼的戀情已經滿城風雨,徐志摩決定去歐洲避避風頭,行前將裝有自己的日記、小曼的日記(徐志摩後來放進去的)、書信以及未發表的稿子等東西的小箱子,即所謂「八寶箱」交給了凌叔華。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飛機失事。8天後,迫於胡適的壓力,凌叔華把八寶箱交給了胡適,並囑咐他把箱子交給陸小曼,但凌叔華留下了八寶箱裡的《康橋日記》。
讓凌叔華想不到的是,胡適並沒有把箱子交給陸小曼,而給了林徽因。於是,當年的真情沒有了「證據」……
徐寫關於林的日記絕對比他寫關於陸的更真更好。林徽因不屑於把那個絕世好文公開,她對胡適說自己終歸是一個傳統女子。她在爭奪徐的日記時對胡適說她終究造就了一個詩人,大師胡適明白她在說什麼,因此無論如何會站在她的角度。
徐志摩可不是一般的詩人而是棄哲學和經濟學博士學位的純詩人,他是新月派的奠基人,詩心起-始於遇見林徽因。
林徽因那時還在美國讀大學。徐跟陸小曼搞緋聞怕陸小曼的老公揍他,他逃到歐洲去躲避一段時間
徐和林在歐洲邂逅產生了愛戀,日記手札中有關林的部分是徐真實情愫的記敘,這段美好時光的記憶只屬於他們自己,與任何人無關。
曾經的戀人以自己的方式處理日記和手札,何其的悲涼悲傷,相信徐的在天之靈一定會感到無比欣慰。
兩位民國才華橫溢的學者詩人的情感世界,是文壇的一段佳話。逝者如斯夫,小人長戚戚————愛過,是真的。當事人怎麼處理都是對的。
陽光正好,微風不噪,他若不來,我亦安好,陽光溫熱,歲月靜好,你還不來,我怎敢老去。
如果徐志摩沒有那麼早隨風而去,世間又將有怎樣的情話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