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死後幾個月,林徽因寫下一首很有深意的詩,感動無數人

2020-12-06 每天讀詩詞

每次說到才女之名時,我們的腦海之中可能都會不約而同地浮現出林徽因的名字,她是民國時期非常獨特的一位女子,我們既可以將她稱之為才女,又可以將她稱之為女神。內外兼修的女子總是那樣吸引人,她實在是太有魅力,更何況她的外表還非常美麗,所以三位大才子為她傾倒,幾個人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絲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她來到人世間走的一遭為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我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家,她身上的才華是少有人能夠企及的,看過她的建築手稿的人無不感嘆,如果不做建築家、不做詩人,她也許還會成為畫家吧!她寫下了很多非常精美的詩篇,尤其是那首《你是人間四月天》,更是成為經典中的經典。

這樣一個女子自然是極受歡迎,那些才子對她的愛慕也是在情理之中。她嫁給梁思成之後,徐志摩就成為了她的藍顏知己,在她生病期間,徐志摩給她帶去了各種各樣的詩集,而她則把寫好的詩給他拿去發表,兩個人的友情一直維持到徐志摩生命的終結。徐志摩的離開是文壇的痛,也是她的痛。在年少之時,徐志摩曾經給她寫了很多情詩,但是她都沒有回覆對方,然而在徐志摩離世幾個月之後,她卻寫下了一首很有深意的詩,感動無數人。

蓮燈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蓮花,

正中擎出一支點亮的蠟,

熒熒雖則單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驕傲地捧出輝煌。

不怕它只是我個人的蓮燈,

照不見前後崎嶇的人生——

浮沉它依附著人海的浪濤

明暗自成了它內心的秘奧。

單是那光一閃花一朵——

像一葉輕舸駛出了江河——

宛轉它漂隨命運的波湧

等候那陣陣風向遠處推送。

算做一次過客在宇宙裡,

認識這玲瓏的生從容的死,

這飄忽的途程也就是個——

也就是個美麗美麗的夢

這首詩寫於1932年,是一首非常典型的現代悼亡詩,林徽因用她那婉轉而又清麗的筆觸,將自己的心比為一個點燃的蓮燈,徐志摩雖然不在這個世界上了,但是她則會堅強地走下去放,綻放自己的光芒。所以在這首詩的第一小節中,林徽因就為我們描繪了一隻蓮燈的模樣,這不僅僅是一隻燈,同時也是她的心靈。雖然可能不夠耀眼,只是世界上的微小的一抹亮光,但是它卻是溫暖。

而這首詩的第二小節則是從「不怕它……」開始,在這裡,林徽因開始探討渺小的個人,以及人海與人生之間的關係。每個人的生命總是有各種忐忑,人海之中也會有陣陣波濤,生命之中也有明與暗在交替,但是只要守住自己心中的那盞蓮燈,就能找到獨屬於自己的光明。這個燈擁有非常強大的力量,就如同江河之中的那一葉扁舟一樣,任憑波濤洶湧,它卻巍然不動。在這小段中我們不難看出,在林徽因心中的那個蓮燈,其實就是她的初心,是自己一生的追求,也是徐志摩帶給她的力量。

最後一小節則是從「算作……」開始,我們都只是人生中的一個過客,這個觀點其實是很常見的,但是這首詩妙就妙在她用「玲瓏」來形容生,用「從容」來形容死,既然生命只是一場夢,那麼也一定要將這個夢做得有意義,讓它變成一個美好的夢境。

這首詩被她發表在《新月》的4期,已經過去了80多年,可是這首詩卻依舊能夠給人們以鼓舞以力量。她告訴我們,無論何時何地,也一定要堅守初心,這樣才能讓自己的人生綻放真正的光彩。林徽因的詩總是這樣,雖然文字給人一種柔弱的感覺,但是其中蘊含的力量卻是不可小視。這樣的林徽因,這樣的詩,你們喜歡嗎?

相關焦點

  • 元稹和徐志摩都寄情於詩、放縱與情,至情至性,究竟是誰更勝一籌
    也許是良心的譴責,也許是對崔鶯鶯的念念不忘,多年之後,元稹寫下了《鶯鶯傳》也就是後來的《西廂記》來紀念這段愛情。在這裡他化名張生和崔鶯鶯相愛,張生與鶯鶯私會西廂,鶯鶯"朝隱而出,暮隱而人",日日私會。還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2.徐志摩為林徽因和原配張幼儀離婚徐志摩和張幼儀的婚姻是傳統的婚姻。
  • 徐志摩寫過三月情,林徽因寫過四月天,網友:詩意的接龍
    很多人在四月裡都會想起民國的大才女林徽因的那首《你是人間四月天》。你是人間四月天,一句愛的讚頌;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首詩是林徽因最著名的一首詩,仔細讀來就感覺整個身心都沐浴在春天裡。
  • 徐志摩詩人的浪漫愛情史,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你知道多少?
    難能可貴的是,她回國後仍照樣服侍徐志摩的雙親(認作義女),精心撫育她和徐志摩的兒子。 臺灣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劃下編纂的,為的是讓後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張幼儀說:關於愛不愛徐志摩這個問題,我沒辦法回答。我對這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是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麼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
  • 林徽因有多美?16歲照片「撞臉」某女星,難怪徐志摩對她念念不忘
    她們分別是「校園皇后」陸小曼,林徽因,有「金嗓子」之稱的周璇和「默片影星」阮玲玉。,而這時她和徐志摩仍有聯繫。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同時赴美留學攻讀建築學,1928年兩人畢業後結婚回國,而此時的徐志摩已經和有婦之夫陸小曼結婚。結婚之後的徐志摩雖然對陸小曼關愛有加,卻還是和林徽因有聯繫,時不時會想林徽因吐露生活中的不如意。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準備參加林徽因的演講會卻遭遇了空難逝世。
  • 「卞之琳」他寫過一首詩、只有四行,但常有人發表成千上萬字評論
    上世紀三十年代前後,國內有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叫做「新月派」,這個流派因受泰戈爾《新月集》影響較大而得名,徐志摩就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們的活動陣地,先後是北京的《晨報副刊·詩鐫》、《新月》月刊、《詩刊》季刊。
  • 林徽因,一個兼具建築的線條美、詩的靈動與哲學的淳樸的奇女子!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徽音,這個名字出自《詩經》中的一首詩《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太姒美譽能繼承,多生男兒家門興。「徽音」就是美譽的意思。可以看出,林家給她取的這個名字充滿詩意、朗朗上口。林徽音之所以更名,是因為當時有個小有名氣的詩人林微音,這人是個男的,為避免混淆才更名林徽因。
  • 徐志摩給日本人寫了18首詩,前17首都被刪,最後一首卻風靡近百年
    徐志摩不是一個封閉在自我世界的詩人,他也有普世的關懷,所以不少名篇都入選課本。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是一首風靡了近百年的、謎一般的詩作。這首詩寫情,但不能算愛情詩,就連它是寫給哪個女子的,至今我們都不清楚。
  • 徐志摩死狀:頭上有個洞,四肢燒成焦炭,原配張幼儀輓聯意味深長
    1931年11月19日上午8點,徐志摩從南京乘坐飛機去北平。除了去北大教課外,徐志摩此行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參加林徽因舉辦的中國建築藝術演講會。登機前,徐志摩給林徽因發了一封電報,說的是下午3點抵達北平南苑機場,讓梁思成開車來接他。
  • 徐志摩死狀:頭上一個洞,左臂、左腿全部折碎!冰心悼詞意味深長!
    ,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正巧趕上了",愛情是個折磨人的東西,自古以來文人騷客多風流,尤其在文明開化初始階段的民國時期,個人才能與感情品質不成正比,那些備受今人推崇的名家大師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情感瑕疵。
  • 看到AI修復的林徽因十六歲照片,我忍不住寫下這五個闢謠
    看了看底下的內容,大多也是不認同,不認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張照片和我們想像中的林徽因並不相符,儘管近年來林徽因被當成文藝女青年和綠茶的兩個極端,捧之者認為她是女性中的傑出代表,知性、優雅、明媚。貶之者認為她是多情、寡義、心機。一時間又是千層浪,成年舊事裡的謠言又被提起。這篇文章裡,豬先生重點寫下五個關於林徽因的謠言,進行闢謠。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 中國歷史上有才無德的4位名人,徐志摩無情無義,康有為騙財騙色
    在中國長達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曾經湧現過無數傑出的文學家,詩人,藝術家等。不過其中的某些人雖然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作品,但是其人品生活卻被人詬病,今天就來給大家盤點古代有才無德的名人。這首在語文書上學過的古詩,流傳千古,其中的這句:故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很多人都會背。這首詩的評價極高,有人說唐朝的七言律詩,當以《黃鶴樓》為首。就連李白當初登樓想賦詩一首,看到崔顥的這首黃鶴樓,都作罷。不過雖然崔顥很有才華,可是用情不一。娶老婆專門喜歡那些年輕貌美的,但是渣就渣在當他厭煩了之後,就會將娶回來的老婆拋棄。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渣男,在唐朝的時候,崔顥的名聲就很爛了。
  • 17歲的王維,寫下一首隻有28字的小詩,卻流傳了1000多年!
    譬如,14歲的王勃寫下了《滕王閣詩》:「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16歲的白居易寫下了《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18歲的李賀寫下了《雁門太守行》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便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17歲時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林徽因被魯迅、冰心等人痛罵,為何不見她還過嘴?真相是階層不同
    說到民國時期,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年代,當時正是一個新文化正在傳播,而舊文化沒有完全被擯棄的年代,很多的先進思想不斷的衝擊著那些年輕人,而要說最有爭議的女子,應該就是林徽因了吧。眾所周知,林徽因是民國時期的才女,而且和梁思成,徐志摩以及金嶽霖三人發生的故事更是在民間廣為流傳,但是當時的文人對於林徽因的這種做法卻是褒貶不一。
  • 最美人間四月天:才子徐志摩短暫的生命裡有四位愛人,有點擠
    蔡元培為其寫輓聯: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乘船可死,驅車可死,鬥室生臥也可死,死於飛機事件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
  • 大溝通:人格識別之徐志摩,渣男抑或追求極致的理想主義者
    徐志摩的一首名詩,撩撥了無數文青的思緒。實際上,徐志摩,這個從小被列入語文課本的男人,如果放在現代,他是個網紅and渣男。我們看下他的簡要婚戀史:張幼儀,第一任妻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合的一段婚姻,徐志摩不滿,懷孕期間提出離婚。
  • 林徽因女兒懟高曉松:不許拍我媽和徐志摩在一起,否則我必起訴你
    看過了《人間四月天》,知道了徐志摩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張幼儀、陸小曼、林徽因,憑直覺,我始終相信,林徽因跟徐志摩是深愛過的,這種愛,超脫出一般俗世男女的情愛。但安穩比愛情更重要,或許林徽因缺少的是一個在雨中為她撐傘、在流淚時會為她遞手帕、在她需要時陪在身邊的男人,但徐志摩卻不是。
  • 李商隱模仿杜牧寫贈別詩,同樣寫得很深情,感動了無數的痴男怨女
    杜牧在揚州期間寫過了很多的愛情詩,其中的那兩首《贈別二首》,寫得最為深情,而這兩首詩正是描寫了自己與心上人分別時的情形,描寫得很是傷感,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的一片深情,並且裡面的經典詩句,那也是膾炙人口,「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這些經典的詩句,那也是感動了無數的痴男怨女。
  • 同樣寫蓮,周敦頤的《愛蓮說》和林徽因那首詩相比,誰更勝一籌
    荷葉的功效也很多,不僅能有助於睡眠,還能有去火的功效,如此藥用價值也讓人們更加喜愛這種植物。周敦頤曾經寫過一篇《愛蓮說》,這篇文章在初中的語文課本中介紹過這首詩。其中那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更是流傳千古的佳句,用來形容一個人不被外界險惡環境所幹擾,仍然能夠保持自己冰清玉潔的性格,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可貴精神著實讓人折服。
  • 張幼儀:在徐志摩一生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她的侄孫女張邦梅根據其晚年自述,寫下了她與徐志摩的故事《小腳與西服》。該書繁體字版推出之時,曾經有人對這本書對徐志摩形象可能造成的傷害提出質疑,張邦梅表示,她只是記述了張幼儀的故事與感受,讓她也有說話的機會。本文摘編自該書《尾聲》部分,記述了徐志摩出事後,張幼儀如何料理當時的局面,也談到了她對陸小曼和林徽因的觀感以及她對徐志摩的情感。由澎湃新聞經中信出版集團授權發布。
  • 徐志摩:我是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波心
    >這首詩的作者是徐志摩,1897年出生於浙江,原名章垿,後來留學他國當特別生的時候才改名叫徐志摩。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921年留學受到了西方國家的影響,浪漫主義的氛圍和他國詩人影響開始創作詩。其實為人稱道的,除了徐志摩過人的才華和成就,還有他與一代才女林徽因之間動人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