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V吞吐量/掩膜/成本/光罩/產能/工藝步驟深度分析,臺積電、格羅方...

2020-12-08 騰訊網

  在每年一度的半導體行業戰略研討會(ISS)上,半導體行業的高管們都會討論半導體技術趨勢和全球市場的發展。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位行業觀察家在會議上分享的內容和結論。

  為什麼使用EUV?

  半導體行業的公司過去曾經討論過,當EUV光刻技術的成本低於光學光刻時,將在半導體製造中實施EUV技術,但是現在,一些其它的因素正在推動EUV技術的採納。

  周期時間 - 單次EUV曝光可以取代3次或更多的光學曝光,每個掩模層可以節省大約1.5天的時間。

  邊緣放置誤差(EPE) - 創建圖案時使用多個掩膜會導致EPE的增加,將多個光學掩模簡化為單個EUV掩模可以將EPE減少高達90%。

  圖案保真度 - EUV能夠創建出比多重圖形曝光技術更一致和更清晰的圖案,從而能夠實現更嚴格的電氣參數分布。

  成本 - 在某些情況下EUV也可能節約成本,但驅動EUV的主要是以上三點,即便稍微貴一些,EUV也會因為上述三個優勢而被使用。

  哪裡需要EUV?

  NAND

  不需要-NAND正處於從2D向3D的轉換過程中(2017年,3D NAND的產量首次超過了2D NAND),NAND發展的主要驅動來自於層數的擴展,而不是光刻技術的進化。3D NAND相對更適合光學光刻,主要受到沉積和蝕刻發展的推動。

  邏輯器件

  需要-目前正在爬產的7nm邏輯器件使用光學光刻,有80多層掩膜,5nm器件的掩膜數量將增加到100多個,而且整個周期時間長達6個月。我們預計,EUV將用於第二代和第三代7nm邏輯工藝。

  DRAM

  需要-但是落後於邏輯器件。相較於邏輯器件,DRAM的工藝更簡單,掩模數量大約有5nm邏輯工藝的一半,多重圖案掩膜數也更少。三星已經推出了18nm的DRAM,而且在沒有採用EUV技術的情況下推出了更低工藝尺寸的DRAM。我們預計EUV將被用到DRAM上,但是在時間上會落後於邏輯器件。

  第一代7nm邏輯工藝(7)

  臺積電宣布於2017年第三季度投產了其7FF工藝,目前正在爬產階段。格羅方德預計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其7LP工藝。這兩種工藝都是基於光學光刻的,沒有使用EUV光刻層。這兩種工藝的最小金屬間距(MMP)均為40納米,採用SADP生產出1D金屬圖案。

  第二代7nm邏輯工藝(7c)

  去年,格羅方德在其技術研討會上討論了他們在EUV上的第一步動作,即在沒有保護膜的情況下使用EUV製造觸點和過孔。觸點和通孔的開口面積較小(約百分之幾),因此落在光罩上的粒子不太可能導致印刷缺陷。在沒有保護膜的情況下生產觸點和過孔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吞吐量,並且開始使用EUV時無需使用保護膜。雖然目前還沒有足夠的數據能夠確定這種生產方式能夠達到可以接受的良率,但是格羅方德認為可以。

  臺積電已經在私下討論將EUV引入第二代7nm工藝的可能性。在日前舉辦的2017年Q4法說會上,臺積電透露,其極紫外光光刻機(extreme ultraviolet lithography: ,簡稱EUV光刻機)產能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目前已經將其電源功率提高到160W,助力7nm和5nm製造,而250瓦EUV也已經安裝到位。

  相對來說,7c比較容易實現,不會造成面積縮小,所以不需要重新設計,7c中使用5個EUV光刻層替換15個光學光刻層,從而減少了周期時間,EPE和來改善循環時間,EPE和電氣分布特性也得到了改善。

  為了實施7c工藝,需要以下條件:

  高吞吐能力的EUV工具-在某種程度上,確定的功耗和吞吐量是不變的。ASML的機器有多個旋鈕可以調整吞吐能力,他們現在正在盡最大努力提高吞吐能力和機器運行時間。他們現在出貨的NXE3400b應該滿足這個要求。

  大於90%的正常運行時間-在12月份的IEDM會議上,英特爾表示他們的EUV機器的正常運行時間只有75%左右。我採訪光刻技術專家時著重提出了這個問題。ASML應該有計劃改善正常運行時間,NXE3400b的正常運行時間預計好不少。

  保護膜 - 如果需要使用保護膜,它必須確保能夠承受所使用光源的功率。這個應該沒有問題。

  光罩檢查-儘管不是最佳方案,但是現在使用eBeam檢查。

  光刻膠 - 目前的光刻膠對於7nm來說已經足夠好了,儘管針對30mJ/cm2的劑量可能比針對20mJ/cm2的要高。

  據這位觀察家預計,2019年早期7c工藝就會投產。

  第三代7nm邏輯工藝(7+)

  臺積電和格羅方德都宣布了各自的7nm+計劃,這種工藝下採用EUV光刻技術,接觸和過孔需要增加1個單獨的金屬層。這將導致尺寸的縮放,因此需要客戶重新設計。三星的7LPP工藝也面臨這個情形。為了在金屬層上採用EUV光刻技術,因為金屬層的開放面積比例較高,因此需要使用保護膜。

  據我預計,7nm+工藝的MMP為36nm。在使用EUV的情形下,設計可以是2D模式,而不是7和7C使用的1D。這意味著不僅最小金屬間距會從40nm降低到36nm,設計還會從1D向2D的方向發展,從而改善布線效率,並進一步降低矽片尺寸。7+工藝將用9個EUV層代替23個光學層。

  為了實現7+工藝,需要以下條件:

  與上述7c要求相同的條件;

  臺積電和格羅方德的7和7c產品需要重新設計。

  一個保護膜,理想的傳輸效率> 90%。

  光化檢查,保護膜可以不進行eBeam檢查。

  據預計,7+工藝將在2019年中到晚些時候開始進入爬產階段。

  英特爾怎麼樣?

  英特爾的10nm工藝正處於爬產階段,它和代工廠的7nm+工藝類似。英特爾的10nm工藝使用了代工廠沒有使用的一些尺寸增強技術,對於一些隨機邏輯單元來說可能密度更高,但代工廠的SRAM單元尺寸更小,所以哪種工藝密度更高取決於具體設計。

  英特爾公司光刻總監Janice Golda在最近接受採訪時表示,英特爾還沒有決定是否推出一個EUV節點,但是在準備就緒時會推出。

  英特爾對工藝的進展介紹引申出一個因問題,7nm何時爬產?英特爾曾經表示是2020年,但可能會跳票。

  英特爾正在計劃推出10nm+和10nm++工藝,當被問及英特爾是否可能為其中一個工藝引入EUV時,Janice表示可以。據我估計,英特爾會在2019年推出的10nm+工藝上採用EUV。

  5nm邏輯工藝(5)

  在5nm中會更廣泛地在11層或12層中使用EUV,EUV用於觸點、過孔以及關鍵金屬層,也可能用於鰭片切割。

  鰭片和柵極目前分別採用SAQP和SADP工藝生產。由於SADP和SAQP能夠產生電晶體成型所需的平滑線條和空間,因此我預計,即使引入了EUV,SADP和SAQP工藝也能繼續使用。然而,在產生5nm的鰭片時,需要使用4或5個基於SAQP工藝的切割掩模,這道工藝可以用單個EUV切割掩模來替代。

  最小金屬間距將是將是26nm,這是1D EUV的間距閾值。

  三星的路線圖是在2019年推出6納米和5納米,而臺積電也宣布將在2019年推出5納米。格羅方德還沒有宣布5nm的推出日期,據我預計會是2020年。

  為了實現5nm邏輯工藝,需要以下條件:

  和7c/7+工藝相同的條件;

  保護膜的傳輸效率> 90%或更好;

  光化檢查技術是必須的;

  更好的光刻膠。一位光刻技術專家曾經說過,5nm的缺陷率太高了,光刻膠的劑量可能會在70mJ/cm2左右。除非使用更好的光刻膠,否則劑量會隨著間距的縮小而增加,為了實現合適的吞吐能力,我們需要把劑量控制在50mJ/cm2以下。鑑於6nm/5nm的推出時間預計為2019年底,因此留給光刻膠的改善時間只有12到18個月。

  EUV吞吐能力

  了解保護膜的吞吐能力和光刻膠劑量如何影響EUV的吞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ASML有許多可調整項可用於優化EUV工具,但是我無法得知它的吞吐能力模型,所以下面給出的只是對吞吐量的簡單近似。此處所示的吞吐能力不是絕對值,只是表示相對的影響。

  首先要了解的第一件事是光通過曝光工具的路徑。EUV光穿過保護膜(如果使用保護膜的話)後,從光罩上反彈,然後再次穿過保護膜(如果使用保護膜的話)。還有一種可選的類似於保護膜的薄膜,可以實現更高的傳輸效率。圖1顯示了光在曝光工具中的傳輸路徑。

  圖1 光在曝光工具中的傳輸路徑

  目前,保護膜的透光率為83%,通過兩次後,只有69%的光線到達晶圓上,如果再使用薄膜的話,透射率就降到了60%。如果將保護膜的透光率提高到90%,那麼只有81%的光線到達鏡片上,如果晶圓同時帶有保護膜和薄膜的話,透射率便會降至77%。

  圖2顯示了吞吐能力和劑量以及透射率的關係。

  圖2 EUV系統吞吐量

  圖2中的虛線表示在250瓦的光源下,採用96個步驟,不使用保護膜,劑量為20mJ/cm2,吞吐能力能夠達到ASML之前宣布的125wph。在ISS會議上,ASML談到了以更低的功率、更長的正常運行時間得到125wph吞吐能力的方法。如果需要更多的工藝步驟的話,吞吐能力便會下降,邏輯器件的平均工藝步驟為110個左右。邏輯晶片不會填充整個光罩區域。圖2顯示了劑量對吞吐能力的巨大影響。ASML可以通過一些方式將這個曲線平坦化,降低劑量的影響,但是劑量仍然是影響吞吐能力的一個關鍵因素。

  劑量和吞吐能力

  從圖2可以看出,劑量增加會降低吞吐能力。基於我和多位使用EUV工具的光刻工程師的討論,目前的7nm工藝預計會使用30mJ/cm2的劑量。到5nm時,除非光刻膠技術出現明顯的提升,否則它的劑量會大幅上升到70mJ/cm2。為了保證合理的吞吐能力,需要把5nm的劑量降低到50mJ/cm2以下,為了實現6nm/5nm的量產計劃,還有12到18個月的時間解決光刻膠問題。

  晶圓產量預測

  在預期中的7、7c、7+(和英特爾的10+)工藝爬產之後,我開發了一個圖3所示的晶圓產量預測(以千片晶圓/年為單位)。

  圖3 晶圓產能預測

  這個表給出的只是邏輯器件的預測,在邏輯器件之後,預計DRAM將會在2020年和2021年用上EUV光刻技術。圖標中包含了全球用於邏輯器件的300mm晶圓產能,以及EUV的佔比。2019、2020以及2021年EUV的佔比分別為2.75%、5.40%和8.52%。圖中邏輯器件晶圓產能數據來自於IC Knowleddge-300mm Watch資料庫-2017-第六版。

  圖中還給出了EUV層數數據。我將各個工藝需要的EUV層數和當年上線的EUV工具進行了對比,經過對吞吐能力的保守預測之後,我發現它們將消耗掉大部分可用產能,只有一少部分能夠用在DRAM的生產上。我將這些層數預測值拿給ASML看,和ASML的預期基本一致。

  掩膜

  圖4顯示了7nm、7c、7+和5nm預計的掩膜數量和計算得出的周期時間。從這張圖可以看出,採用光學光刻技術的5nm晶圓的生產周期時間大約需要6個月,而使用EUV光刻技術的話,周期時間不到4個月。

  圖4 不同工藝節點的掩膜數量和周期時間

  成本

  在圖5中,我比較了7c和7nm工藝的晶圓成本、資本支出、潔淨室面積和周期時間的預測值。目前7nm的EUV掩模成本大約是ArFi掩模成本的6倍,雖然成本會隨著產量的增加而下降,但是我認為它的下降幅度有限。7nm需要83個光學掩模,而7c工藝則需要68個光學掩模和5個EUV掩模。假設使用250瓦的光源,正常運行時間為90%,不使用保護膜,光刻膠劑量選擇為30mJ/cm2。吞吐量按圖2數據,計算方法選擇IC Knowledge – 戰略成本模型 – 2017 – 第五版,計算結果如圖5所示。

  圖5 7nm工藝相關EUV成本和性能

  通過圖5可以看出,兩種工藝的成本差不多,但是7c工藝的潔淨室尺寸更低,周期時間更多。當然,EPE和電氣分布參數也會更好,但是圖中沒有顯示出來。

  光罩成本分攤

  目前EUV的光罩版成本大約是ArFi的6倍。ASML的Mike Lercel與Photronics一起研究得出的結論是,一旦EUV上量,成熟的EUV光罩成本會降低到ArFi的2倍到3倍,這種對比對我來說似乎是合理的。

  在圖6中,分別假設EUV光罩成本是ArFi的6倍、4倍和2倍,我比較了5nm工藝下一個完整光罩套件的分攤成本。當是4倍時,兩種光罩套件的分攤成本差不多,因為大部分被EUV取代的多重圖案工藝使用的就是4個AiFi掩模。當小於4倍時,EUV光罩成本比光學光罩成本更便宜。

  圖6 完整光罩套件的分攤成本

  另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對於5nm的光學或EUV光罩套件,都必須在光罩套件上生產大量的晶圓,以攤薄光罩成本。這個問題實際上牽涉到整個行業的發展,即設計成本和光罩套件的成本如此之高,以至於所生產產品的數量必須足夠大,才能夠經濟地使用這些工藝。

  邏輯工藝步驟

  為了衡量EUV對設備行業的影響,圖7繪製了7nm、7c、7+和5nm工藝下ALD/CVD沉積、幹法蝕刻以及曝光工藝的步驟。由於使用了EUV,從7nm到7c再到7+,ALD/CVD沉積的步驟數量是下降的,但是到了5nm節點,由於工藝複雜性的增加,ALD/CVD沉積步驟數又開始回升。幹法蝕刻步驟的變化情況也大抵如此。

  圖7 不同工藝節點下ALD/CVD沉積、幹法蝕刻以及曝光工藝的步驟

  如前文所述,即使到了2021年,EUV佔整個邏輯晶圓的比例也沒有超過10%,而且沉積和蝕刻的步驟數從7nm到5nm的下降也不多,所以EUV不會對設備行業帶來多大的影響。需要指出的是,由於3D NAND的產量正在迅速攀升,這種器件的生產使用了相當多的沉積和蝕刻工具,所以3D NAND會被設備行業帶來比較明顯的影響。

  邏輯材料支出

  與工藝步驟數和EUV對設備的影響類似,圖8顯示了新工藝對材料支出的影響,除了某些特殊的材料,整體而言影響並不太大。

  圖8 新工藝對材料支出的影響

  結論

  1、只要達到合理的正常運行時間,EUV在7nm邏輯工藝中的觸點和過孔上就能得到大規模應用,如果需要使用保護膜,合適的保護膜方案會及時出現。

  2、在7+工藝中的金屬層上使用EUV光刻技術時需要使用保護膜,屆時保護膜方案可能會及時出現。

  3、5nm對光刻膠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需要更好的保護膜透射率以及光化檢查手段。

  4、EUV最初主要應用在邏輯器件上,普及相對比較緩慢,所以對材料和設備的影響都很小,而且這種影響很可能會被其它產品抵消掉。

相關焦點

  • EUV光罩缺陷檢測設備獨苗?1臺設備近3億人民幣 !
    eoLednc西南證券2018年年底的一篇行業深度報告介紹:前四代光刻機使用都屬於深紫外光,ArF已經最高可以實現22nm 的晶片製程,但在摩爾定律的推動下,半導體產業對於晶片的需求已經發展到14nm,甚至是7nm,浸入式光刻面臨更為嚴峻的鏡頭孔徑和材料挑戰。第五代EUV光刻機,採用極紫外光,可將最小工藝節點推進至7nm。eoLednc
  • 250瓦EUV光源成就EUV微影技術新突破,EUV微影技術將大量生產
    包括英特爾(Intel)、三星(Samsung)、臺積電(TSMC)與Globalfoundries等頂尖晶片製造商,都打算在接下來兩年將EUV微影導入量產工藝,ASML在今年2月展示了104WPH的生產量,該公司高層並聲稱,甚至在250瓦光源實現之前,該公司的微影設備可達到125WPH的產量。
  • 臺積電首創乾式EUV光罩潔淨技術,累計節省超4.7億元
    臺積電首創乾式EUV光罩潔淨技術,累計節省超4.7億元
  • 掩膜版行業深度報告:光刻工藝「底片」,國產替代步伐加快
    掩膜版:電子元器件製程關鍵工具掩膜版工作原理 掩膜版(Photomask)又稱光罩、光掩膜、光刻掩膜版、掩模版等,是微電子製造過程中的圖形轉移工具或母版,是承載圖形設計和工藝技術等智慧財產權信息的載體。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家電、汽車等電子產品領域,主要客戶為半導體廠商英特爾、三星、臺積電等以及顯示屏廠商京東方、華星光電等。
  • 臺媒:臺積電強攻先進位程 穩坐全球EUV龍頭
    集微網消息,據臺媒《工商時報》報導,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在上周的法說會上透露了其3nm製程的更多細節。 圖源:工商時報 據悉,3nm採用FinFET架構及EUV技術,3nm相對5nm邏輯密度將大幅增加70%,性能提升10-15%,功耗在同樣性能下將降低25-30%,面積為原來的1/1.7,且EUV光罩層數將倍增
  • KLA-Tencor 宣布推出新型光罩檢測系統
    今天,KLA-Tencor 公司針對 10 納米及以下的掩膜技術推出了三款先進的光罩檢測系統,Teron™ 640、Teron™ SL655 和光罩決策中心 (RDC)。
  • 下一代EUV光刻機售價遠超3億美元?但臺積電和三星非買它不可
    此外,NXE:3400C的產能從之前的125WPH(每小時處理晶圓數)提升到了175WPH。不論NXE:3400B還是NXE:3400C,目前的EUV光刻機還是第一代,主要特點是物鏡系統的NA(數值孔徑)為0.33。
  • 世界上最先進的EUV光刻機,為什麼只有荷蘭阿斯麥公司做出來了?
    在製造晶片的過程中,光刻工藝無疑最關鍵、最複雜和佔用時間比最大的步驟。光刻定義了電晶體的尺寸,是晶片生產中最核心的工藝,佔晶圓製造耗時的40%到50%。光刻機在晶圓製造設備投資額中約佔23%,再考慮到光刻工藝步驟中的光刻膠、光刻氣體、光罩(光掩膜板)、塗膠顯影設備等諸多配套設施和材料投資,實則整個光刻工藝佔到了晶片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
  • 臺積電5nm工藝詳細解讀
    為了了解其5nm製程的一些細節,我們先回顧一下之前Scotten Jones對臺積電5nm的分析: 臺積電和三星的5nm工藝比較(下圖)。目測是臺積電的7nm 6T標準單元的M1層。文中所說5張193i光罩也暗示了其工藝為SALELE,金屬節距大概在40nm左右。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可以一張EUV光罩可以搞定。當然這裡也體現了臺積電的EUV工藝能力,因為之前有一些文章表示,EUV的T2T最多只能做到30nm(好像是三星披露的),這是達不到目前設計的要求的。
  • 半導體行業:晶片設計企業的光罩成本大幅上升
    本周重點  面板級扇出型封裝技術(FO on substrate)在異質整合趨勢下的投資機遇  透過臺積電看半導體趨勢-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核心觀點  雖然SoC將更多的功能整合到單顆晶片,在大幅提升晶片性能的同時降低了功耗,但是缺點就是需要更加先進位程工藝的支撐
  • 7nm+EUV工藝齊投產,三星與臺積電爭雄
    三星與臺積電競爭激烈在晶片代工市場,聯電、格芯已宣布停止研發更先進的7nm工藝,中芯國際目前才剛投產14nm工藝,在晶片製造工藝上證形成三星與臺積電兩強之爭。隨著聯電和格芯停止研發更先進的工藝,晶片代工市場逐漸形成了三星和臺積電兩強之爭。2014年臺積電搶到了蘋果A8處理器的訂單,2015年蘋果則將A9處理器同時交由臺積電和三星代工,但是由於三星以14nmFinFET工藝製造的A9處理器在能效上表現不如臺積電的16nmFinFET工藝,此後蘋果的A系處理器一直由臺積電獨家代工。
  • 臺積電7nn EUV 工藝正式商用
    7nm EUV工藝的風聲傳出已久,現在它終於能大規模地影響到普通消費者。臺積電在近日宣布,這家承擔了相當多晶片製造工作的半導體工廠,成了業界首個可將N7+工藝商用的代工廠。首批採用臺積電N7+工藝製造的晶片,也將從近日開始向客戶交付。
  • 緊跟臺積電步伐,三星投資100億美元赴美建廠,提升EUV工藝產能
    臺積電在美國投資120億美元,建設5nm製程的工廠已經開始進入正軌,工程將於明年啟動,預計在2024年開始投產,建成之後,整個代工廠計劃的處理能力是20,000個矽晶片,可謂是身負重任。臺積電在美國建廠的事情啟動以後,三星這邊也沒有閒著。
  • 科創板系列94·清溢光電:國內掩膜版行業龍頭
    清溢光電的主要產品為掩膜版(Photomask),又稱光罩、光掩膜、光刻掩膜版、掩模版等,是下遊行業產品製造過程中的圖形「底片」轉移用的高精密工具,是承載圖形設計和工藝技術等智慧財產權信息的載體。掩膜版用於下遊電子元器件製造業批量生產,是下遊行業生產流程銜接的關鍵部分,是下遊產品精度和質量的決定因素之一。
  • 去年全球光罩銷售金額為37億美元,國內僅一家公司提供?
    根據報告內容顯示,2018年及2019年光罩市場可望分別成長5%及4%,市場成長驅動力仍是先進技術小於45nm的特徵尺寸(feature size)及亞太地區產能成長。臺灣連續第7年蟬聯連全球最大光罩市場,並預計於2018及2019年期間持續維持全球最大市值。韓國排名躍升,位居第二。
  • 臺積電EUV機臺採購破50臺美光DRAM EUV評估可望提前
    ,近期擴大釋單,累計EUV機臺至2021年底將超過50臺;相較之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2021年還不到25臺,且EUV POD(光罩傳送盒)採購量遠低於預期,從2大設備、零組件採購已可窺見臺積電、三星製程與接單實力差距持續擴大中。
  • 半導體材料專題報告:掩膜版,電路圖形光刻的底片
    掩膜版——高精度光刻的關鍵掩膜版(Photomask),又稱光罩、光掩膜、光刻掩膜版等,是微電子製造中光刻工藝所使用的圖形母版, 由不透明的遮光薄膜在透明基板上形成掩膜圖形,並通過曝光將圖形轉印到產品基板上。
  • 臺媒:臺積電現已採購 35 臺 EUV 光刻機,佔 ASML 過半產量
    三星希望能搶在臺積電之前,取得 ASML 下一代 EUV 設備供應。業內人士分析稱,三星積極追趕臺積電,不過臺積電在高良率與低功耗方面擁有優勢。7nm 製程方面,臺積電先推出 FinFet 架構的 7nm 技術,再推出使用 EUV 的 N7 + 製程。5nm 方面,三星與臺積電仍有二成產能的差距。
  • 半導體全面分析(四):晶圓四大工藝,落後兩代四年!
    不斷的重複這個步驟後,便可完成整齊且複雜的圖形。製造 IC 就是以類似的方式,藉由遮蓋的方式一層一層的堆疊起來,詳細工藝下面詳細介紹蝕刻區:使用化學劑來蝕刻出所需要的電路,刻蝕工藝系把光刻膠上圖形轉移到薄膜,去除光刻膠後,即完成圖形從光罩到晶圓的轉移,將沒有受光阻保護的矽晶圓,以離子束蝕刻,刻蝕工藝的提高在於不斷縮小PN間的閘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