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瓦EUV光源成就EUV微影技術新突破,EUV微影技術將大量生產

2020-11-27 愛板網

儘管所花的時間與成本幾乎比所有人預期得要多,半導體產業終於還是快要盼到極紫外光(extreme ultraviolet,EUV)微影技術的大量生產──在近日於美國舊金山舉行的2017年度Semicon West半導體設備展,微影設備大廠ASML宣布該公司已經達成了最重要且長期難以突破的裡程碑:250瓦(watt)的EUV光源。

光源功率(source power)──也就是傳送到掃描機以實現晶圓曝光的EUV光子(photon)數量之量測值──直接等同於生產力,晶片製造商一直以來都堅持250瓦的光源功率是達成每小時125片晶圓(WPH)生產量的必要條件,而且將ASML與光源技術供應商Cymer (已在2013年被ASML收購)未能實現該光源功率目標,視為EUV微影在近年來發展不順的主要原因。

在Semicon West期間,ASML營銷策略總監Michael Lercel則表示,該公司已經實現了250瓦光源,而且不但是:「透過真正了解光源的轉換效率達到了一致性,也實現了正確的控制;」不過他補充指出,經證實的250瓦光源還沒正式出貨。

包括英特爾(Intel)、三星(Samsung)、臺積電(TSMC)與Globalfoundries等頂尖晶片製造商,都打算在接下來兩年將EUV微影導入量產工藝,ASML在今年2月展示了104WPH的生產量,該公司高層並聲稱,甚至在250瓦光源實現之前,該公司的微影設備可達到125WPH的產量。

與2012年約25瓦的光源相較,250瓦光源意味著十倍的進步;Lercel在簡報EUV生產經濟學時笑言,當他在幾年前仍任職於Cymert時,達到250瓦光源功率:「永遠都是明年的目標。」他表示,ASML目前在EUV領域有14種開發工具,已曝光超過100萬片晶圓,光是過去一年就曝光了50萬片;ASML的NXE:3400B量產型EUV微影設備已在今年稍早首度出貨。

截至4月份,ASML積壓了21臺EUV系統等待出貨,據說其中有大部分是英特爾的訂單;而ASML應該會在第二季財報發布時提供未出貨訂單的更新數字。

EUV技術可追溯至1970年代X光微影開發過程不順的那時候,而半導體產業原本期望能在2010年就開始利用EUV微影量產,但該技術一再推遲;有人估計,產業界對EUV技術的開發已經耗費了超過200億美元。

而儘管ASML有所進展,批評者仍會繼續對EUV抱持質疑態度;如長期觀察半導體產業的市場研究機構VLSI Research總裁暨分析師G. Dan Hutcheson就表示:「總有人一直說該技術不可能成功;確實花了很長的時間,但我們終究還是走到了某個地方。」

除了宣布達成光源功率裡程碑,Lercel也詳述了EUV工具迭對(overlay)性能的大幅改善,以及產業界在布建EUV基礎建設方面的進展,包括光罩(reticle)、光罩護膜(pellicle)以及光阻劑(photoresist);此外他的簡報主要聚焦於EUV能為客戶帶來的「經濟價值」,考慮到該類工具的成本──EUV微影設備一套要價超過1億美元──聽起來是個弔詭的議題。

高成本是EUV微影技術最被詬病的特性之一,但ASML表示,EUV──在達到125WPH的產量目標時──與採用傳統浸潤式微影工具進行三重或四重圖形(patterning)的高昂成本相較,能帶來更高的經濟優勢。

Lercel表示:「如果你看採用多重浸潤式微影步驟的成本,加上搭配的工藝步驟──包括清潔以及度量──我們相信EUV的每層光罩成本還是低於三重圖形浸潤式微影,而且絕對低於四重以上圖形的成本;」他並指出,EUV也能提供更快速周期時間(cycle times)、變異性更少以及晶圓片出現隨機缺陷機率更低等經濟優勢。

「我們相信EUV是在未來實現成本可負擔之微影工藝微縮、非常具成本效益的技術;」Lercel表示:「我們已經在EUV系統性能方面有大幅進展,能滿足業界期待。特別是有鑑於其成像表現如預期、迭對性能至少能與浸潤式技術媲美,以及其生產量已經能超過每小時100片晶圓;這些讓我們達成了目前已經能陸續將支持大量生產的設備送交客戶。」

原文連結: https://www.eeboard.com/news/euv/

搜索愛板網加關注,每日最新的開發板、智能硬體、開源硬體、活動等信息可以讓你一手全掌握。推薦關注!

【微信掃描下圖可直接關注】

相關焦點

  • EUV微影技術的最佳時間點到了嗎?
    EUV既複雜又昂貴,但EUV微影將在半導體工藝微縮至最小節點上不可或缺,關鍵是採用這種技術的時間點。ekVEETC-電子工程專輯開發極紫外光(EUV)微影的過程漫長且艱難,運用了廣泛的技術項目,投入整個半導體供應鏈的龐大人力與組織;在數十年的專注努力之後,今日該技術已經能被應用在生產環境。
  • 浸潤式微影技術強勢晉級,EUV技術可有出頭日?
    193納米光源在65納米節點會遭遇清晰度的限制,但通過浸潤式微影技術可將其使用壽命延續至40~45納米節點(來源:Nikon)   浸潤式微影技術被如此快速接受的原因   「英特爾已經完成32納米製程節點的三重圖形技術,許多工程師也在討論於14納米節點採用多重圖形;」Blatchford表示:「還有其他一些技巧能用來將間距加倍,使浸潤式微影技術有機會延伸至10納米節點。」
  • EUV微影時代真的來了?
    微影設備大廠ASML宣布該公司已經達成了最重要且長期難以突破的裡程碑:250瓦EUV光源。     儘管所花的時間與成本幾乎比所有人預期得要多,半導體產業終於還是快要盼到極紫外光(extreme ultraviolet,EUV)微影技術的大量生產──在近日於美國舊金山舉行的2017年度Semicon West半導體設備展,微影設備大廠ASML宣布該公司已經達成了最重要且長期難以突破的裡程碑:250瓦(watt)的EUV光源。
  • EUV微影技術準備好了嗎?
    的確,ASML表示每次為重要的光源問題提高功率後,另一個模組就會出現一些問題,因而必須加以升級或重新設計,才能維持系統的正常運轉。但IMEC微影技術計劃負責人Kurt Ronse表示,「這是一個連續工程的過程。」
  • 遠超Intel AMD與IBM超紫外線微影技術展示
    AMD 宣布與研發夥伴 IBM 共同合作,運用超紫外線 (Extreme Ultra-Violet , EUV) 微影技術,針對整個晶片中最關鍵的第一層金屬連結進行測試,並成功生產出測試晶片樣品,透過「全面性」的超紫外線微影技術,成功整合至大小為 22mm X33mm的45 nm節點測試晶片製程。
  • 浸潤式微影壽命延長EUV恐無出頭天?
    193奈米光源在65奈米節點會遭遇解析度的限制,但藉由浸潤式微影技術可將其使用壽命延續至40~45奈米節點(來源:Nikon)浸潤式微影技術被如此快速接受的原因,是因為奠基於經證實的浸潤式顯微鏡(immersion microscopy)原理。
  • 次世代微影技術主流之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13866.htm  目前次世代微影技術主要包括深紫外光、無光罩多重電子及浸潤式微影多重曝光技術,然由於各種技術成本相對上都還高,發展也尚未成熟,因此次世代微影技術尚未有明顯的主流。
  • 狠,三星想買斷所有EUV機臺 !
    利用這種波長為13.4nm的光源打造的EUV光刻設備能夠在晶圓上刻上先進工藝所需的電路。於是包括臺積電、三星、Intel和格芯在內的幾大先進晶圓代工廠都將目光投向了這個設備,並說出了他們在EUV光刻機上的布局和規劃:首先在臺積電方面,雖然臺積電他們透露已經在7nm研發上使用了7nm工藝,並實現了EUV掃描機、光罩和印刷的集成。
  • 一文讀懂半導體業的印鈔機:EUV光刻機
    第三代光刻機採用 248nm 的 KrF(氟化氪)準分子雷射作為光源,將最小工藝節點提升至350-180nm 水平,在光刻工藝上也採用了掃描投影式光刻,即現在光刻機通用的,光源通過掩模, 經光學鏡頭調整和補償後, 以掃描的方式在矽片上實現曝光。第四代 ArF 光刻機:最具代表性的光刻機產品。
  • 以SRM技術監測微影工藝控制因子與光阻
    信號響應度量(Signal Response Metrology,SRM)是一種新的測量技術,透過將焦點、劑量或CD與以SCD為基礎的度量工具之光譜響應做出關聯,來避免幾何建模的需求。為何需要光阻監測?
  • 縮短波長可能擴展EUV藍圖?
    我們不知道13.5nm和1nm之間的最佳選擇,所以我將這種新技術選項稱為Blue-X——其波長大約介於深藍極紫外光(EUV)微影和X射線之間。7Atesmc縮短波長是持續擴展光學微影技術的一種選擇,著重在短於13.5nm波長的光源和光學元件,這些將在不久的未來實現這一技術。
  • 紐大全球450mm聯盟相中SOKUDO浸潤ArF微影Track技術
    根據美國商業資訊報導,大日本SCREEN製造株式會社(Dainippon Screen Mfg.)證實,其子公司開發的SOKUDO DUO 450mm塗層/顯影系統(coat/develop track system)已被總部位於奧爾巴尼市紐約州立大學(SUNY)奈米科學與工程學院(CNSE)的全球450mm聯盟(G450C)相中,用於浸潤式ArF微影技術和定向自組裝
  • 「海康微影」專業型手持測溫熱像儀H13重磅發布
    紅外熱成像專業品牌「海康微影」近年連續推出一系列「易用、好用、愛用」的熱像儀產品,據悉,近期發布專業型主打產品H13,備受行業關注。海康微影是杭州海康威視數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成立於2016年9月, 紅外熱成像專業品牌「海康微影」近年連續推出一系列「易用、好用、愛用」的熱像儀產品,據悉,近期發布專業型主打產品H13,備受行業關注。
  • 中科院5nm光刻技術突破西方壟斷?實情是這樣
    中國以舉國之力投入晶片(晶片)研製,但作為生產高端晶片的必要設備,最先進的光刻機仍由西方壟斷。 中國科學院早前發表論文,介紹最新研發的一種「5納米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燃起國內晶片業起飛的希望。 但事實證明仍空歡喜一場,負責撰寫的中科院學者昨日(1日)開腔,形容是外界誤讀。
  • 中科院5nm光刻技術突破西方壟斷,實情是怎樣的呢?
    消息受到中國媒體廣泛關注,部分報導更形容該技術將助中國完全擺脫西方的限制,「突破荷蘭光刻機生產企業阿斯麥(ASML)的壟斷」、「中國芯取得重大進展」,「中國不需要極紫外光刻技術(EUV)光刻機就能製作出5納米製程的晶片」。但不久後,中科院就將新聞稿從官網刪除。
  • 中國的諾貝爾獎給了光刻技術的顛覆者
    這不僅與半導體行業本身很「苦」的特點相關,也與光刻所需的技術門檻和研發周期相關。全球精於浸潤式微影技術的工程師不超過十位,林本堅便是其中翹楚。如今,這個「寂寞的行業」正成為左右半導體晶片生產最為複雜和關鍵的步驟所在。晶片生產主要分為IC設計、IC製造、IC封測三大環節。
  • 全球半數EUV光刻機都在臺積電手上,半導體技術領先秘密在ASML!
    臺積電在今年的技術論壇公布了目前所有的製作工藝細節,包括5納米、3納米和改良版的12納米技術等等,這些晶片製造工藝將在未來幾年影響整個晶片製造業!但除了研發能力之外,同步擁有尖端製造技術的臺積電,背後有個近年來才獲得巨大關注的重要夥伴:ASML(艾司摩爾)。
  • 7納米EUV工藝並非一家獨大,臺積電也將推出新型工藝
    今年上半年,有外媒報導幾家大型企業已經準備引進最新的7納米EUV工藝技術,而英特爾的7納米EUV工藝技術可能還需要2-3年的沉澱才能跟咱們見面。早在去年年底,就有外媒報導過今年第三季度三星等其他廠商將大批量量產7納米EUV技術的產品,這個技術直譯為極紫外光微影技術,優勢在於不僅在電晶體密度上有所提升,在功耗上面也將減少10%,但是性能可能會沒有太大變化。
  • 新一代EUV極紫外光光罩傳送盒G/GP Type同時獲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
    伴隨AI、5G、電動車、生物辨識、物聯網等新技術崛起,全球各大半導體大廠對於新進技術的投入仍不遺餘力。家登近年大量投入先進載具及其相關設備產品研發生產,今年也將在SEMICON China盛會上展示更加進步的先進載具系列產品。
  • 中國的諾貝爾獎給了光刻技術的顛覆者,沒有他就沒有臺積電的今天
    這不僅與半導體行業本身很「苦」的特點相關,也與光刻所需的技術門檻和研發周期相關。全球精於浸潤式微影技術的工程師不超過十位,林本堅便是其中翹楚。如今,這個「寂寞的行業」正成為左右半導體晶片生產最為複雜和關鍵的步驟所在。晶片生產主要分為IC設計、IC製造、IC封測三大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