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自美國隕石科研論文,轉載請說明
排除隕石是比確認隕石要容易得多的
我們這入學的第一門課是一門叫行星科學導論的短期課程,其中一天是專門講隕石鑑定和隕石坑力學.隕石學是地質學家們的領地,因此講課的是系裡一位專門做行星地質學的教授,他同時負責教太空人地質學,並曾多次到兩極地區研究隕石坑.那天上完課之後有一個小測驗,就是分發一堆石頭,要求判定是否隕石.這個測驗對我這個非地質出身的人簡直是太難了雖然其中有一半的石頭是很容易排除的,但剩下另一半的石頭看起來全都模稜兩可,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最後實在沒辦法,都填了需要檢驗,沒想到教授看了之後笑眯眯的說:這很正常,因為有不少石頭就是要拿到實驗室才能下定論的.
這個故事佐證了一點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要肯定一塊石頭是隕石,光靠眼看手摸是不夠的,光靠照片則更不夠,靠手機拍的照片就更更不夠了.但反過來說,否定一塊石頭是隕石則容易許多.因為隕石在野外是非常稀少的,遠遠少於黃金,如果一塊石頭不具備隕石的多數特徵,那很可能這塊石頭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而已.總結起來就是:你可以排除不是隕石的石頭,但如果你懷疑一塊石頭是隕石的話,唯一靠譜的辦法是:拿去地質實驗室化驗.
我們課題組裡有一位專門研究隕石的教授,前段時間由於系裡的樓翻新,他和我共用一間辦公室.由於他的研究領域,經常會有自稱發現隕石的人打電話來找他,但他時常去野外,為了避免我被問得張口結舌,他就在電話邊上留了一張卡片,卡片上寫了幾個問題,以方便我回答這樣的電話.他有一次和我開玩笑的說,你不是上過短期課程嘛,如果你都能很肯定地排除,那我就沒必要看了.在那間辦公室的三個月,我接過三次這樣的電話,三次都被我排除掉了,不過其中有一位哥們還相當執著地認為他找到的一定是隕石,即使是教授本人也說服不了他,我們只好採取終極建議建議他和某地質博物館聯繫,因為他們更感興趣.
第一:熔殼(fusioncrust)和顏色.隕石在通過大氣層時,其表面會燒蝕並產生熔殼,大多數隕石的熔殼呈黑色,但墜落時間較久遠的隕石熔殼可以因風化作用而變成深褐色.
第二:外觀和密度.隕石極少呈大致球形或者有尖角,大多數隕石的形狀都比較不規則,但邊角都較圓滑.隕石極少有天然形成的空洞.絕大多數隕石都比同體積的一般地球巖石要重,鐵隕石平均要重3.5倍左右,石隕石也有1.5倍.
第三:氣印(regmaglypts).大多數隕石表面都相當光滑,有許多隕石表面有類似於拇指按過的氣印.
第四:磁性.大多數隕石都或多或少地具有磁性,鐵隕石尤其明顯.
如果以上四點都能滿足,那這塊石頭可以拿去實驗室做進一步鑑定,但如果大多數不滿足,那這塊石頭很可能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而已.
到了實驗室檢測階段,最常用的法寶是靠檢測石頭中鎳的含量.鎳在地球上較稀少,但在隕石中廣泛存在.按照這裡的說法,去找實驗室做這樣的一個化驗只要花十幾美金或者幾十美金,但如果能證明眼前的一塊潛在隕石中鎳的含量在3-10%之間,這幾乎就能肯定它的隕石身份了.
隕石最終還是只有通過科學化驗才能確定是否隕石,屬於那種隕石類別,其外觀都是我們人的主觀意識,去認識,而非客觀意識去認識,更非一些所謂的文物鑑定專家去認知的,隕石屬於天體化學,而大部分連普通的地球巖石就說是隕石,那就離天體差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