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我寫這篇文章完全是出於個人興趣,不代表任何觀點,意在喚起大家對水資源的關注和保護。
我們都知道,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在地球上,哪裡有水,哪裡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動都是起源於水的。人體內的水分,大約佔到體重的65%。其中,腦髓含水75%,血液含水83%,肌肉含水76%,連堅硬的骨骼裡也含水22%呢!沒有水,食物中的養料不能被吸收,廢物不能排出體外,藥物不能到達起作用的部位。
人體一旦缺水,後果是很嚴重的。缺水1%-2%,感到渴;缺水5%,口乾舌燥,皮膚起皺,意識不清,甚至幻視;缺水15%心跳急促 失憶,意識就快消失。缺水20%暈倒,像死一樣。往往甚於飢餓。沒有食物,人只可以活3周,如果連水也沒有,頂多能活3天。
今天,又看到今日頭條推送的一則新聞《華北地下水累計虧空量相當於1.2萬個西湖,這欠帳怎麼還?》,文章指出:華北地區是我國地下水超採和地面沉降最為嚴重的地區。數據顯示,目前,華北地區地下水累計虧空量達1800億立方米左右,如果按照西湖1400萬立方米的蓄水量計算,相當於12847個西湖。
由此,我聯想到了我們成都,成都作為西部特大城市,2018年末,成都全市戶籍人口1476.05萬,常住人口1633.00萬,每年用水總量達56.02立方米。我不止一次地在想,我們每天用了那麼多的水,這些水從哪裡來的?廢水又流向了何方?這個問題對於非專業的我來說,仿佛就像是在追尋我們人類起源一樣,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又將到哪裡去?但始終沒有答案。
今天在網上找到了《2018成都市水資源公報》,通過這篇公報讓我對成都的水資源有了全新的了解,下面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成都的水資源
成都的水資源可以說是相當豐富的。
2018年全市水資源總量為143.26億立方米(已扣除地表水與地下水之間重複計算量),比2017年增加54.21%,人均佔有水資源量按戶籍人口計算為971立方米,按常住人口計算為877立方米。2018年成都市行政分區水資源總量見表。
二、成都生活用水主要來源
2018年全市總用水量56.02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用水31.30億立方米,同比減少4.91%;工業用水量8.46億立方米,同比減少34.06%;生活用水量15.09億立方米,同比增加0.04%;生態用水1.18億立方米,同比減少29.73%。
據成都市自來水有限責任公司簡介,成都市五城區、高新區、郫都區和天府新區的城市供水都來自成都自來水公司,公司每日公布用水量及水價。
圖據成都市自來水公司
圖據成都市自來水公司
成都市中心城區供水主要由自來水二廠、五廠、六廠及七廠承擔,4座水廠水源均取自岷江幹流紫坪鋪水庫下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內江渠系。
順著岷江而下,在成都市郫都區三道堰鎮,徐堰河與柏條河徐徐流淌、穿鎮而過,它們不僅滋養著一方水土,更是成都市重要的飲用水源。成都市中心城區每年總供水量的70%都來自成都市自來水六廠,而它的取水河道則是徐堰河與柏條河。
從水源地到水龍頭,每一滴原水如何變成飲用水?成都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如何?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如何開展?
雙水源取水 劃定55.98km²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空氣清新,兩岸綠樹成蔭,枝頭的新芽隨風蕩漾。站在位於郫都區三道堰鎮的成都市自來水六廠取水口,清澈的河水奔騰而下。傍晚的時候,附近經常會有野鴨子出現,環境還是很不錯的,這也反映出整個水源保護區的水環境非常不錯。
成都郫都區,成都市自來水六廠徐堰河取水站(右)和柏條河取水站(左)
成都市自來水六廠日供水量達140萬噸,以郫都區境內的徐堰河、柏條河為取水河道,共設置2個取水口,單獨或同時從徐堰河和柏條河取水,當其中一條河流取水受影響時,則可互相替換使用,提高取水的安全性。同時,郫都區已在徐堰河、柏條河流域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55.98平方公裡,涉及新民場等5個街道,35個村(社區)。
成都郫都區,成都市自來水六廠徐堰河取水站
不僅僅是取水口,整個徐堰河水源保護區的水質常年都保持在Ⅱ類水體標準。為了讓老百姓喝上乾淨的水,郫都區不斷加大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力度,強化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日常監管和巡查。
其中,郫都區生態環境局在成都市自來水六廠、七廠的徐堰河和柏條河取水口處分別設置2個監測斷面,開展每月例行監測1次,每年1次的飲用水水源全項監測,在柏條河入境斷面建成水質自動監測子站1個。定期對水廠出廠水、用戶水龍頭水質進行監測。「監測數據顯示,郫都區連續多年未發生任何影響水質的環境汙染事件,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成都郫都區徐堰河斷面
用上移動智能終端 全天候自動監測飲用水水源
如果沿著徐堰河取水口走一走,你會發現河兩岸被一道綠網所包圍。在徐堰河、柏條河兩岸都設立了這樣的生態隔離帶,綠籬製成的隔離網上布滿植物,一些區域則要安裝鐵絲網,形成一道「生態屏障」,最大限度防止垃圾下河等現象發生。
成都郫都區徐堰河斷面
為了強化對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日常管理,水源區組織了40人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專職巡查隊伍,巡查隊同步配備了7臺巡查車、124套巡查移動智能終端設備、5臺水質自動監測儀等。每日進行常態巡查並動態跟蹤傳迴路線、影像等信息,確保問題早發現、隱患早排除,實現飲用水水源全天候自動監測和監控全覆蓋。
成都郫都區徐堰河斷面,攝像頭24小時監控
據了解,成都將在大邑縣三壩鄉修建成都市第三水源——三壩水庫,據初步測算,投入使用後,每年可向周邊供水2.7億立方米。水源全部來自西嶺雪山上融化的雪水,水質優良。另據大邑縣人民政府官網2019年11月29日消息《成都市三壩水庫水庫建設徵地實物調查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三壩水庫工程建設徵地大邑縣境內涉及出江鎮,斜源鎮和新場鎮共3個鄉鎮9個行政村,調查範圍點多、面廣、線長,人口相對分散,工作難度相對增加,我局工作人員按要求確保按時按質按量完成現場實物調查工作任務,做到不漏調一戶,做到一切工作無異議。」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水庫的前期建設工作正在積極推動中,希望成都人民能早日喝上西嶺雪山上的雪水。
雖然成都的水資源豐富,我們的飲用水安全又健康,但是我們還是要注意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因資料缺乏,其他區市縣的用水情況就不作介紹。
參考資料:成都水務局《2018成都市水資源公報》
成都自來水有限責任公司簡介
紅星新聞《航拍+探訪:成都水源地水質到底怎麼樣?》
《華北地下水累計虧空量相當於1.2萬個西湖,這欠帳怎麼還?》
成都商報《探訪成都第三水源地:水質好 都是西嶺雪山上化的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