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口1600萬,用水量56億立方米,水源從何而來?

2020-09-17 冰山上的牽牛花

說明:我寫這篇文章完全是出於個人興趣,不代表任何觀點,意在喚起大家對水資源的關注和保護。

我們都知道,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在地球上,哪裡有水,哪裡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動都是起源於水的。人體內的水分,大約佔到體重的65%。其中,腦髓含水75%,血液含水83%,肌肉含水76%,連堅硬的骨骼裡也含水22%呢!沒有水,食物中的養料不能被吸收,廢物不能排出體外,藥物不能到達起作用的部位。

人體一旦缺水,後果是很嚴重的。缺水1%-2%,感到渴;缺水5%,口乾舌燥,皮膚起皺,意識不清,甚至幻視;缺水15%心跳急促 失憶,意識就快消失。缺水20%暈倒,像死一樣。往往甚於飢餓。沒有食物,人只可以活3周,如果連水也沒有,頂多能活3天。

今天,又看到今日頭條推送的一則新聞《華北地下水累計虧空量相當於1.2萬個西湖,這欠帳怎麼還?》,文章指出:華北地區是我國地下水超採和地面沉降最為嚴重的地區。數據顯示,目前,華北地區地下水累計虧空量達1800億立方米左右,如果按照西湖1400萬立方米的蓄水量計算,相當於12847個西湖。

由此,我聯想到了我們成都,成都作為西部特大城市,2018年末,成都全市戶籍人口1476.05萬,常住人口1633.00萬,每年用水總量達56.02立方米。我不止一次地在想,我們每天用了那麼多的水,這些水從哪裡來的?廢水又流向了何方?這個問題對於非專業的我來說,仿佛就像是在追尋我們人類起源一樣,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又將到哪裡去?但始終沒有答案。

今天在網上找到了《2018成都市水資源公報》,通過這篇公報讓我對成都的水資源有了全新的了解,下面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成都的水資源

成都的水資源可以說是相當豐富的。

2018年全市水資源總量為143.26億立方米(已扣除地表水與地下水之間重複計算量),比2017年增加54.21%,人均佔有水資源量按戶籍人口計算為971立方米,按常住人口計算為877立方米。2018年成都市行政分區水資源總量見表。


二、成都生活用水主要來源
2018年全市總用水量56.02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用水31.30億立方米,同比減少4.91%;工業用水量8.46億立方米,同比減少34.06%;生活用水量15.09億立方米,同比增加0.04%;生態用水1.18億立方米,同比減少29.73%。

據成都市自來水有限責任公司簡介,成都市五城區、高新區、郫都區和天府新區的城市供水都來自成都自來水公司,公司每日公布用水量及水價。

圖據成都市自來水公司

圖據成都市自來水公司

成都市中心城區供水主要由自來水二廠、五廠、六廠及七廠承擔,4座水廠水源均取自岷江幹流紫坪鋪水庫下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內江渠系。

順著岷江而下,在成都市郫都區三道堰鎮,徐堰河與柏條河徐徐流淌、穿鎮而過,它們不僅滋養著一方水土,更是成都市重要的飲用水源。成都市中心城區每年總供水量的70%都來自成都市自來水六廠,而它的取水河道則是徐堰河與柏條河。

從水源地到水龍頭,每一滴原水如何變成飲用水?成都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如何?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如何開展?

雙水源取水 劃定55.98km²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空氣清新,兩岸綠樹成蔭,枝頭的新芽隨風蕩漾。站在位於郫都區三道堰鎮的成都市自來水六廠取水口,清澈的河水奔騰而下。傍晚的時候,附近經常會有野鴨子出現,環境還是很不錯的,這也反映出整個水源保護區的水環境非常不錯。

成都郫都區,成都市自來水六廠徐堰河取水站(右)和柏條河取水站(左)

成都市自來水六廠日供水量達140萬噸,以郫都區境內的徐堰河、柏條河為取水河道,共設置2個取水口,單獨或同時從徐堰河和柏條河取水,當其中一條河流取水受影響時,則可互相替換使用,提高取水的安全性。同時,郫都區已在徐堰河、柏條河流域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55.98平方公裡,涉及新民場等5個街道,35個村(社區)。

成都郫都區,成都市自來水六廠徐堰河取水站

不僅僅是取水口,整個徐堰河水源保護區的水質常年都保持在Ⅱ類水體標準。為了讓老百姓喝上乾淨的水,郫都區不斷加大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力度,強化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日常監管和巡查。

其中,郫都區生態環境局在成都市自來水六廠、七廠的徐堰河和柏條河取水口處分別設置2個監測斷面,開展每月例行監測1次,每年1次的飲用水水源全項監測,在柏條河入境斷面建成水質自動監測子站1個。定期對水廠出廠水、用戶水龍頭水質進行監測。「監測數據顯示,郫都區連續多年未發生任何影響水質的環境汙染事件,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成都郫都區徐堰河斷面

用上移動智能終端 全天候自動監測飲用水水源

如果沿著徐堰河取水口走一走,你會發現河兩岸被一道綠網所包圍。在徐堰河、柏條河兩岸都設立了這樣的生態隔離帶,綠籬製成的隔離網上布滿植物,一些區域則要安裝鐵絲網,形成一道「生態屏障」,最大限度防止垃圾下河等現象發生。

成都郫都區徐堰河斷面

為了強化對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日常管理,水源區組織了40人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專職巡查隊伍,巡查隊同步配備了7臺巡查車、124套巡查移動智能終端設備、5臺水質自動監測儀等。每日進行常態巡查並動態跟蹤傳迴路線、影像等信息,確保問題早發現、隱患早排除,實現飲用水水源全天候自動監測和監控全覆蓋。

成都郫都區徐堰河斷面,攝像頭24小時監控

據了解,成都將在大邑縣三壩鄉修建成都市第三水源——三壩水庫,據初步測算,投入使用後,每年可向周邊供水2.7億立方米。水源全部來自西嶺雪山上融化的雪水,水質優良。另據大邑縣人民政府官網2019年11月29日消息《成都市三壩水庫水庫建設徵地實物調查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三壩水庫工程建設徵地大邑縣境內涉及出江鎮,斜源鎮和新場鎮共3個鄉鎮9個行政村,調查範圍點多、面廣、線長,人口相對分散,工作難度相對增加,我局工作人員按要求確保按時按質按量完成現場實物調查工作任務,做到不漏調一戶,做到一切工作無異議。」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水庫的前期建設工作正在積極推動中,希望成都人民能早日喝上西嶺雪山上的雪水。

雖然成都的水資源豐富,我們的飲用水安全又健康,但是我們還是要注意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因資料缺乏,其他區市縣的用水情況就不作介紹。

參考資料:成都水務局《2018成都市水資源公報》

成都自來水有限責任公司簡介

紅星新聞《航拍+探訪:成都水源地水質到底怎麼樣?》

《華北地下水累計虧空量相當於1.2萬個西湖,這欠帳怎麼還?》

成都商報《探訪成都第三水源地:水質好 都是西嶺雪山上化的雪水》

相關焦點

  • 調引客水4.72億立方米 佔青島市總用水量50.6%
    統計結果顯示,白沙河區、墨水河區、周疃河區、北膠萊河區、南膠萊河區、大沽河區、洋河區、風河區、白馬河區與多年平均徑流量相比,分別偏小78%、85.3 %、85.5%、82.5%、74.1%、83%、63.7%、56.6%、70%。地下水資源量方面,2016年全市地下水資源總量為5.344億立方米,比1980至2010年的多年平均值偏少了44%。
  • 大慶水資源總量約101億立方米 劃定「三條紅線」管水
    本地水資源總量約101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85億立方米,地下水16億立方米。降水(多年平均降雨量430mm)形成的85億立方米地表水由於蒸發(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920mm)、入滲基本「自耗」,形成不了徑流,沒有利用價值,所以我市水資源的利用主體主要是依賴外引嫩江水和開發區域內的地下水。
  • 成都首次公布林業生態家底 森林面積5年增加31.43萬畝
    全市活立木總蓄積量3421.70萬立方米,較2012年增加426.50萬立方米,年均增長85.30萬立方米,全市可利用林木資源逐年增加。「森林面積5年來增加了31.43萬畝,相當於70個興隆湖面積。」市林業和園林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 泉城亮出水務成績單 「十四五」間日供水能力將新增50萬立方米
    「十四五」水利藍圖初現  規劃建設太平水庫、馬頭山水庫建設大橋、臨空、白雲等水廠規劃新增供水能力50萬立方米/日完成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工程,達到設計防洪標準到2025年,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21.9億立方米以內
  • 華北地下水超採1200億立方米 成世界最大漏鬥區(組圖)
    官方通報顯示,華北地下水超採達1200億立方米,相當於200個白洋澱的水量。「事實上,真實的情況可能更嚴重。」據不願透露姓名的一位專家介紹說,華北透支的地下水估計已近2000億立方米。  地下水位不斷下降,一個世界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鬥區已在華北形成。  作為中國的重心,華北的命門在於水。
  • 廣東淡水資源最豐富湖泊,儲量達139億立方米,足夠14億人口飲用
    萬綠湖也被稱之為是新豐江水庫,淡水儲存量十分豐富,高達139億立方米,要說這個湖泊還是華南地區第一大湖,是華南地區最大的生態旅遊風景區,由於在這周圍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所以才有了萬綠湖這個名字。要說這個湖泊對廣東的發展可是起著重要作用。萬綠湖位於廣東河源的西部地區,1993年,萬綠湖被國家規劃為國家森林公園。2002年,萬綠湖這個景區還被評為了國家4A級景區,不過這也不是徒有虛名的。
  • 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 水資源綜合管理迫在眉睫
    報告顯示,當前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約有12億人生活在嚴重缺水和水資源短缺的農業地區。  「水是各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基石。」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表示,灌溉農業佔全球總用水量的70%以上,農業離不開水,人類生計和文明的延續更離不開水。
  • 未來十年成都5619億元投入生態文明建設 來看看錢怎麼花?
    根據「規劃」,成都給自己未來十年的生態文明建設制定了七大主要任務,梳理了238個重大項目,計劃總投資5619億元。這5619億元的「巨款」將投向哪裡?到2025年,成都的生態文明建設將達到什麼目標?與市民切身相關的指標目標又有哪些?
  • 我的世界:海洋中的水從何而來,關於MC中的謎團作何解釋?
    我的世界:海洋中的水從何而來,關於MC中的謎團作何解釋?無限的水資源在MC世界中,玩家可以用一桶水獲取無限的水,所以玩家根本不用擔心水資源不足的問題,只要還有一個水方塊,就能演變出一個水世界。但是只要將水源給收走,所有的水也就消失不見了,所以重點在於水源上。
  • 2020年中亞天然氣管道向國內輸氣超390億立方米 惠及5億多人口
    據國家管網集團西部管道公司6日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中亞天然氣管道累計向國內輸送天然氣超390億立方米。中亞天然氣管道西起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邊境,穿越烏茲別克斯坦中部和哈薩克斯坦南部,經我國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入境,目前實現ABC三線並行,入境後通過霍爾果斯壓氣站與西氣東輸二、三線管道相連,全長1833公裡,總設計輸氣能力為每年600億立方米。中亞天然氣管道天然氣主要氣源來自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2017年又開拓了哈薩克斯坦氣源。
  • 北京密雲水庫告急尋找水源 可能會出現水危機
    受北京今年降水量下降,密雲水庫、官廳水庫蓄水量下降的影響,北京除了緊急向幾百公裡之外的河北三個水庫——王快、崗南、黃壁莊水庫緊急請求輸水外,正在加緊派遣地質勘測部門尋找第五個應急水源地。  但北京本地新的水源地不僅非常難找,甚至已經找到的水源地,都派不上多大用場。原因是現在地下的水礦,往往要打到幾百米,乃至上千米深才能用。
  • 控不住的人口:從國際經驗看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人口發展趨勢
    從北京市人口規模與用水總量的變化來看,二者並無相關關係,原因在於產業結構變化、再生水利用等因素對用水的影響更大於人口增長。1986-2017年,北京市用水總量從36.5億立方米增至1992年的46.4億立方米,再降至2006年的34.3億立方米,之後回升至2017年的39.5億立方米(其中輸水損失比例約8%);而該時期北京市常住人口從1028萬基本持續增至2171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