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州的弗雷斯諾縣,矽谷的研究人員正在攻擊一群「飛舞的吸血鬼」。這是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發動的一場不同尋常戰爭的首輪行動,這場戰爭就是:消滅全世界由蚊子滋生的疾病。
一輛梅賽德斯高頂白色麵包車七拐八拐地從郊區的公路購物中心中間穿過。在乘客位置的車窗上,一跟黑色塑料試管釋放了一群公的埃及伊蚊。這些害蟲很小,展開翅膀也只有幾毫米,肉眼幾乎看不見。
「你聽到輕輕的拍打聲了嗎?」Alphabet的子公司Verily Life Sciences的發言人凱薩琳·帕克斯(Kathleen Parkes)說。她正開車跟在麵包車後面,開著車窗。「有點像『噠噠噠』,那是放飛蚊子的聲音。」
與帕克斯一同坐在車裡的Verily高階科學家雅各布·克洛弗德(Jacob Crawford)開始介紹這項具有驚人潛力的蚊子控制技術。他解釋說,這些特殊的害蟲是在距離舊金山南部320公裡開外的Verily自動化蚊子培養系統的超高科技環境中培養出來的。他們感染了常見的沃爾巴克氏體細菌。當這8萬隻實驗室培養的感染沃爾巴克氏體細菌的公蚊子與大自然中的母蚊子交配之後,結果是悄無聲息的殺戮:它們將無法繁殖後代。準確地說應該是79999隻。「有一隻剛剛撞到擋風玻璃上了,」克勞福德說。
Alphabet公司把消除通過蚊子傳播的疾病當成一項嚴肅的使命,但這只是該公司進軍醫療保健和生命科學的諸多行動之一。通過Verily和其他子公司,Alphabet正在研究智慧隱形眼鏡,人工智慧在醫療保健行業的應用,以及衰老的分子機制。就在本月,谷歌聘請了蓋辛格健康 (Geisinger Health)的執行長戴維·范伯格(David Feinberg),讓他來負責旗下的諸多醫療保健項目。
Verily嚴密地保護著自己的技術。但是可以說,如果該公司能夠讓蚊子的控制變得容易和成本低廉,這將是一個十分有利可圖的服務。全世界許多政府和企業可能願意花錢來解決蚊子的問題。
在加州中央谷地的乾燥氣候中,埃及伊蚊兇殘的叮咬讓人不勝其擾。但在那裡,他們通常情況下至少不會傳播疾病。其他地方就沒那麼幸運了。這種蚊子是全世界最致命的物種,在熱帶和亞熱帶能夠傳播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等疾病。這些疾病每年會奪去數萬人的生命,造成數百萬人感染。把感染沃爾巴克氏體細菌的蚊子釋放到野外,最終可能徹底消滅這種致命蚊子和它們攜帶的疾病。
至少計劃是如此,如果加州的實地測試成功了的話。在蚊子活躍的季節——從4月到11月——的每天早上,寫有「為弗雷斯諾除蟲」字樣的麵包車行駛在遍佈著多層住宅的落葉覆蓋的小路上。在預先確定的地點,演算法程式可以自動釋放一些精心確定過數量的蚊子,並在釋放過程中用一個鐳射裝置來清點蚊子的數量。
隨著消滅蚊子滋生疾病的行動升級,目前已經出現了多種不同的解決辦法。光是比爾·蓋茨(Bill Gates)就承諾為可能幫助消除瘧疾的技術提供超過10億美元,包括有爭議的蚊子基因編輯技術。Verily的方法依靠的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策略的變體,這種策略就是昆蟲不育技術,通過幹預生殖能力逐步滅絕一個群體。
尚不清楚如果世界上導致疾病的蚊子被消滅之後會發生什麼。這些蚊子扮演的生態角色並沒有被研究清楚,不過一些科學家表示應該問題不大。但埃及伊蚊在弗雷斯諾縣顯然沒有什麼用處。這種蚊子生於溫暖溼潤的氣候環境下,2013年它們出現在弗雷斯諾的時候,沒人知道它們來自哪裡。唯一確定的是它們繁殖的速度極快。
「我們發現後,展開了大規模密集的行動,防止蚊子繁殖,把它徹底消滅,」弗雷斯諾縣 「綜合蚊子消滅區」(Consolidated Mosquito Abatement District)的科學服務總監約迪·霍爾曼(Jodi Holeman)說。「我們沒有成功,毫無收穫。」
該縣以前沒有多少蚊子,然而後來,居民們甚至因為這種蚊子的出現而不敢待在自己的後院和門廊。與多數蚊子不同,埃及伊蚊在人類居住的地方生存和繁殖,在比如說在陽臺上的一個葡萄酒杯下面的水滴上產卵,然後躲在床底下和壁櫥裡,叮咬你的腿和腳踝。因此戰勝它要困難得多。挨家挨戶讓居民們倒掉靜止的水並沒有產生效果,因此在2016年,弗雷斯諾開始與一位名叫史蒂芬·多布森(Stephen Dobson)的科學家以及他的公司「蚊子伴侶」(Mosquito Mate)合作。
讓蚊子感染與一般病毒不同的沃爾巴克氏體細菌的主意是多布森的實驗室想出來的。這會讓蚊子產的蟲卵失去效力。「蚊子伴侶」讓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兩種蚊子感染沃爾巴克氏體細菌。弗雷斯諾成為測試地點之一。
弗雷斯諾縣的首批試驗代表著美國首次釋放感染了這種細菌的公埃及伊蚊。第二年,Verily加入進來,開始幫助擴大這些行動的規模,引進了更先進的技術進行培育和釋放蚊子,他們希望最終可以讓滅蚊行動大規模開展。
行動似乎起到了效果。今年,Verily計劃進行第二波的蚊子釋放。Verily的兩輛卡車駛入四個不同社群,影響範圍超過3000戶住宅。在六個月的時間裡,公司釋放了超過1500萬隻蚊子。2017年的結果顯示,咬人的母蚊子數量下降了三分之二。今年,項目的調整使蚊子數量驚人地下降了95%。Verily的第二個項目在澳大利亞因尼斯費爾開展,於今年6月份結束,使蚊子數量下降了80%。這意味著最終把技術推向世界其他地區——不光被痒痒的腳踝還有被致命疾病困擾的地區——大有希望。
起初,Verily的高管們擔心社群會抵制用更多蚊子來消滅蚊子的做法。因此公司設立了一個服務亭,裡面放了一籠子公蚊子,人們可以把手伸進去,從而驗證公蚊子不咬人的說法。(只有母蚊子咬人,因此這個項目和類似的項目都會只釋放公蚊子。)
「我們真的感謝你們的到來,」居民克利福德·洛佩斯(Clifford Lopes)告訴這家公司。「我跟人們誇耀,自己坐在門廊上而不會被蚊子咬。」
在原創試驗的視訊中,你可以看到弗雷斯諾縣的科學家霍爾曼小心翼翼地把蚊子從試管裡吹出來。釋放蚊子的麵包車裡充滿了專利技術,包括確定應該在社群的哪些地點釋放蚊子的軟體,以及一個敏感到可以清點每隻逃跑的蚊子的鐳射裝置,它們產生的大量資料在日後可以用來對這個過程進行調整。
在Verily的總部,培育蚊子的「工廠」採用了更多自動化技術。蚊子產卵之後,機器人就會把蚊子培養為成蟲,把它們包裝在充滿水和空氣的容器裡,餵養它們,讓它們保持溫暖。其他機器人則按性別給蚊子分類,先是根據體型(母蚊子更大),然後利用專利技術。每隻蚊子都有一個數碼識別符,可以從蟲卵狀態一直追蹤到被釋放地點的GPS 座標。
今年蚊子活動季節正接近尾聲,Verily還沒有決定是否在明年擴大該項目。Verily不願透露每天生產和釋放數千隻蚊子的成本,但毫無疑問這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關鍵是要嘗試以一種可負擔和高效的方式做一個這樣的項目,」Verily的科學家克勞福德說,「這樣我們就可以去不那麼富裕的地方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