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硬核航空 ,作者HelloSky
Diffuse: spread over a wide area。彌散:一種物質在另一種物質或者在空間中由聚合而發散、擴張或蔓延。想像一滴墨水滴入水中所發生的現象,用的就是diffuse這個詞。光的散射、煙霧的緩慢擴散也用這個詞。
飛機內部、外部的空氣,常常有需要diffuse的時候。名為Diffuser的部件,總是把氣體從狹處帶向寬處,最常見的形式就是一段擴張管道。但是當它出現在不同的系統、不同的位置上,作用又是不一樣的,並不總是能一概地翻譯成「擴壓器」。
01 駕駛艙座椅下方
首先是駕駛艙裡的這個underseat diffuser。
由空調組件(pack)生產的「調製空氣」(conditioned air),經過管道系統,從不同類型的出口進入駕駛艙。有的只是普通的outlet;有的叫gasper,這是可以旋轉而調節開度的類型;有的叫outlet valve,這是可以通過鋼索實現開和關的類型;而座椅下方的是diffuser。一共有這4種類型。
Diffuser,使空氣緩慢而均勻地流出,但是流量、壓力、速度這些參數都不重要。這個部件安裝在飛行員座椅下方的地板上。
下面這張圖片,展示了副駕駛側腳蹬上方的一角,未拉出的windshield air鋼索手柄、拉出的foot air鋼索手柄和gasper出口。Gasper出口的調節機構與相機的光圈有相似之處,旋轉它即可以改變通風量。
02 風擋下方
風擋需要「取暖」嗎?需要的。為了防冰,可以使用電加熱;但如果在駕駛艙這一側起霧了,那麼要做的就和汽車驅霧一樣:開暖風。拉出windshield air的鋼索手柄,調製空氣通過一個diffuser而均勻地向上彌散。
03 客艙側壁
與駕駛艙裡機組座椅下方的diffuser相應,客艙側壁也有diffuser。某些資料裡把這個部件翻譯成「擴壓器」,這似乎暗示它是用於控制空氣壓力的。不過,它的實際職能一是讓空氣更緩慢、更均勻地流出,二是降低噪音。擴張的管道,有助於降噪。
04 衝壓空氣出口
衝壓空氣不會進入飛機內部。在相當於「室外機」的空調組件內部,來自外界環境的、溫度較低的衝壓空氣,與來自發動機或APU的熱引氣發生熱交換,帶走熱引氣中的「廢熱」。
衝壓空氣的行進路線非常簡單,它從位於翼身結合部、大翼前緣下方的管道入口進去,經過熱交換器,再由空氣循環機(ACM)的風扇驅動,從後方的管道出口逸出。但是在ACM風扇故障的情況下,衝壓空氣離開熱交換器以後,可以直接衝開一個「風扇旁通單向活門」而逸出。要理解這段話,可以參照下圖。
圖片的右下角,展示了從管道出口往飛機前方看的情景。實際上,這段管道是兩段拼接而成,而這兩段外邊還各自套著直徑更寬的管道。換個角度來看是這樣的——
外邊的管道叫plenum(譯為「集氣管」),而相機所拍攝到的是裡邊的管道,叫diffuser。一段plenum與一段diffuser構成一個組件,因此手冊上的表述是plenum/diffuser assembly;維修更換時往往也是作為一體更換。
部件的空間關係,從前往後依次是:ACM、二級組件(secondary plenum/diffuser assembly)、初級組件(primary plenum/diffuser assembly)、管道出口。以下圖片展示這兩個組件的細節。
衝壓空氣,進入管道以後的第一站是2個熱交換器,然後進入plenum,被ACM風扇所驅動,最後通過diffuser離開管道。在氣體流動的方向上,diffuser的截面是擴張的,因而氣體是「彌散」的,這是被叫做diffuser的緣故。
亞音速氣流在擴張管道裡減速增壓,因而這個diffuser有時也被譯為「擴壓管」。這似乎暗示它的作用在於增加氣流的壓力,是這樣的嗎?設計者的意圖無從考察,但至少我們可以指出:增壓的空氣有利於確保單向活門的關閉,而確保單向活門關閉是非常重要的。
假如單向活門打開或者丟失,那麼衝壓空氣可以繞過ACM風扇而溢出;而失去了ACM風扇的驅動作用,衝壓空氣的流量將會大為降低;從而也就意味著它能從熱引氣中帶走的廢熱減少了、空調的製冷效果也就下降了。
在空中,由於衝壓空氣是作為高速的相對氣流而進入衝壓管道,本身就有足夠的流量,所以單向活門的缺失通常不會明顯影響空調的性能;但是在地面,沒有了高速的相對氣流,單向活門缺失將會讓衝壓空氣近乎停滯,這與ACM風扇失效(例如葉片斷裂)的結果是一樣的。
下面這段分享給有餘力的讀者:對於B737NG而言,如果衝壓空氣不能從熱引氣中帶走足夠的廢熱,那麼原本負責添加調溫熱空氣的溫控活門(TCV)即使被完全關閉了,最終的溫度也無法充分地降下來;這與TCV發生內漏或不能完全關閉的結果是一樣的。此時,負責診斷故障的ACCU會錯誤地認為是TCV發生了故障,並給出代碼TCV。參見《頭痛何以醫腳:代碼TCV,故障ACM》
有利於確保單向活門的關閉,這是把這段管道設計成擴張形狀的主要好處。附帶的也許還有減速(與機身表面的空氣如何流動有關)、降噪(在地面時噪音小一些),但都不太重要。
05 APU進氣道
外界空氣先進入一段擴張管(diffuser),後進入另一段橫截面積沒有明顯變化的「集氣管」(plenum),最後進入壓氣機。擴張管起到了與發動機進氣道類似的作用——使空氣減速、增壓,從能量的角度看,是使空氣的動能轉變成內能。
06 APU壓氣機
APU有兩個離心式壓氣機(動力段的engine compressor和負載段的load compressor)。
壓氣機的葉輪(impeller)是「轉子」,當它高速轉動,把空氣「甩」進壓氣機擴壓器(compressor diffuser)。這個擴壓器是「靜子」,它是一個由許多等面積的擴張管道「單元」拼起來的圓環,每個單元是相鄰葉片(vane)形成的通道。空氣被從圓環的內圈「甩」向外圈,因此對於每個單元,橫截面積是沿著氣流方向擴大的,氣流將會是減速、增壓的。這樣,擴壓器就起到了把空氣的動能轉換成內能的作用。
07 發動機HPT葉片
對高壓渦輪(HPT)的葉片進行孔探時,要留意葉片上的各個冷卻孔是否有裂紋。尺寸較大的孔,是gill cooling hole,它是冷卻空氣從葉片內部往外流出、經過一個擴張管道(diffuser)之後的出口。
08 起動機
一臺發動機的起動機,使用外部氣源、APU引氣或對面發動機的引氣,作為發動機轉子的「第一推動力」。
氣體有來源,也有去處。它衝擊起動機內部的渦輪,使渦輪帶動附件齒輪箱內部的齒輪組,將動力傳遞給高壓轉子。完成這一使命之後,離開渦輪,從exhaust diffuser離開起動機。顯然,這個exhaust diffuser的作用與增壓沒有關係,翻譯成「排氣擴壓器」似乎不太妥當,那麼應當如何翻譯好呢?
無論如何,這個位置總是比較髒,因此也是目視檢查的重點。如果發現此處有滑油痕跡,說明起動機故障了。
文章來源:硬核航空 ,作者HelloSky
註: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頭條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