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樹葉不斷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新的氧氣,使我們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從現代的科學觀念來說,樹木可以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夏天,茂密的樹木可以吸收大量的太陽輻射熱,降低了環境裡面的炎熱的氣溫。
樹木還對我們生存的環境起到保護的作用,據統計世界上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臨沙漠化的風險,大風可以蒸發土地的水分,想要阻止這一現象發生,就要大量植樹,植樹造林可以預防風沙侵蝕。由此可見,種植樹木對我們人類生命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
既然如此重要,我們一直不斷地在植樹,我們知道的除了沙漠地區比較少樹木之外,其他的地區還是綠化做的比較好,但是在我國有一個縣城,不是沙漠地區,千年來種不活一棵樹,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個地方就是西藏自治區的那曲縣,地處西藏中偏北,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間,均屬藏北高原,平均海撥4500多米,最高海拔6500米。 放眼過去,都沒有看見一棵樹木,多年來不少科學家都嘗試過對此地進行研究,希望能種植出樹木,可結果不盡人意。那曲縣種植不出樹木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是當地的氣溫問題,因為那曲縣地處高原,一個高海拔的地方,那裡的溫度常年都很低,平均氣溫為-2.2度,高寒,氣候乾燥,這樣的氣溫讓樹木無法生長,一般樹木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熱量,這樣的氣溫讓樹木無法獲得需要的能量。
其次,就是那曲的大風,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5月,是風雪期,高海拔的地區不僅寒冷還大風,即使樹木可以種植,但是也不能抵擋這大風,樹木很容易被大風颳斷,甚至被吹倒,要想移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最後,就是高海拔造成的缺氧,相信很多人去過西藏或者一些高海拔的地方旅遊,都會試過高海拔造成的缺氧,讓很多人都感覺到身體不適,出現高原反應,那裡的氧氣都非常稀薄,連人都感覺不舒服,更何況是樹木呢?
這幾個原因是導致那曲種植不了樹木的原因,多年以來,有不少科學家想盡一切方法,都沒有讓樹木在這裡成功的生長,期間也做出不少的努力,雖然失敗告終,但是不去嘗試怎麼知道不會成功呢?
起初,科學家考慮到寒冷的天氣,就想到了種植一些耐寒的樹木,仿照其他的一些國家,例如在北歐國家,環境也是一樣的寒冷,但是那裡很多原始森林,如果把那邊的樹木移植過來,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為此,科學家挑選了一些高耐寒的樹木,移植到那曲。
可是,移植過來的樹木一般都需要在夏天種植,但是夏天的風又很大,很容易就把剛種植的樹木給吹倒。還是以失敗告終,當地政府還拿出30萬作為獎勵,希望科學家能想出其他辦法來改進。
雖然,經過多次努力也未能成功,但是,小編覺得這種努力不少瞎折騰,應該是在探索,一直探索就有成功的可能,就有希望,大家覺得呢?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