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然界是一切感性的力量、事物和存在物的總和。——費爾巴哈
在大自然界中,不僅僅只有我們人類生存,還有很多動植物存在,另外還有一些山川河流。不過這都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守護好我們的家園。在幅員遼闊的土地上存在著大片森林,鬱鬱蔥蔥的樹木象徵著生態環境良好,所以無論是在那裡,我們都能夠看到有樹木的存在。隨著時間的增長,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也越來越強。
通常來說,在一些雨水量多、自然環境比較好的地方種樹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不過相對於一些比較乾旱的地區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其實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相信大家也都很容易理解。如果要是去到沙漠種樹那可謂是十分艱辛的,面對著惡劣的生存環境它們是生存不下去的。除了沙漠之外,在世界的各個地方都是有樹木存在的。不過在我國有這樣一個地方,雖然雨水很充足,但是這個地方卻從來不長樹木,而且是千年來種不活一棵樹。
那曲縣為何長不出樹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的地方,這個地區在國內被稱之為是唯一沒有樹的的一個縣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怎麼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是十分奇怪的。這個縣城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北部的那曲縣,這個地方比較廣闊但人口十分稀少,而且那曲縣的位置剛好是在三大山脈的交界處。在這個縣城一望無際到處都是草地,土壤也十分肥沃,但就是種不活一棵樹,著實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那曲的平均海拔是在4450米以上,總面積達到了1.6萬平方千米,這裡牛羊成群、有著廣闊無垠的草原和雪山,風景十分美麗壯觀,只要你去過一次,那裡的風景肯定會讓你流連忘返。只是在這個片土地上卻不見有一棵樹,在這裡居住的人們也從來都沒有見過樹木,這到底是為什呢?
長不出樹的原因
首先肯定是因為這裡的海拔高的問題導致缺氧。由於這裡的海拔高達4500米,含氧量自然也就十分稀薄,由於這裡的氧氣沒有辦法滿足植物的生長所需,所以這裡並不適合樹木生長,除此之外灌木叢在這裡也很難活下去。這裡也不難理解,因為樹木生長需要吸收氧氣,以此來維持自身的生長。在那曲樹木的光合作用會受到影響,他們沒有辦法從自身吸收,所以很難存活。
其次就是這裡的溫度太低了。在那曲這樣高海拔的地區,溫度非常低,而且常年都處於低溫狀態,就連土地都被凍住了,正因為溫度低原因導致樹木沒有辦法從自然中獲得足夠的熱量,就算是從其他地方移植過來,樹木的根無法向地下深處生長,同時樹木的根也會喪失掉輸送水分的一部分能力,最終導致樹木失水而亡,其實在這裡,樹木也是也扛不住大風的,總而言之,這各地區不適合樹木生長。
最後就是大風了。根據那曲縣這邊的氣候數據來看,就有100多天都是大風天氣,每年都是如此。在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這100多天的大風天氣都是在氣溫比較高的時候到來,那時剛好是夏季。大家不知道的是,這裡的大風風速極快,沒有任何環境能夠抵擋住這大風的侵蝕,這些樹木不是被刮折了就是被全部吹到了,就更不要提移植了。
看來在大自然界中還真的是很奇妙又很殘酷的,就像是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所說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樣。
專家們嘗試試種
以上的這三點就是那曲縣沒有樹木生長的主要原因。其實在這個地方專家們也都嘗試了各種辦法,也花費了很多的心思去創新,也投入了很大的資金,但最終還是沒能找到解決的方法。在這期間,專家們投進了上百萬在那曲縣試種,嘗試過很多耐寒的樹木,也嘗試過對樹木進行保溫,通過不斷地嘗試,剛開始樹種都發芽了,這也讓眾多的專家們很是高興,然而沒過多久,這些發芽的樹木就因為溫度低以及缺氧導致死亡了。之後為了鼓勵他們,有關部門還除了30萬元獎金,誰若是能種出輸就拿走。直到今天這30萬也沒有被拿走。
那曲縣種不出樹木還是因為自然條件原因,所以導致了這樣的情況,並不是人為導致的。從這裡我們就能夠知道,植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環境的,即便是缺一點有時候也是不行的。樹木的生長一般都是需要肥沃的土地、足夠的水量、適當的二氧化碳以及氧氣、還有充分的光照時間。我們都知道樹木是地球之肺,它們的作用就是生產氧氣,地球便是靠這些氧氣來實現跟二氧化碳的自由轉換的。
人類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結語
它們在地球上所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若是沒有它們,可能就沒有很多的生物會存在了。所以在此,希望大家在平時不要肆意地亂砍濫伐,保護好我們平賴以生存的環境,同時也希望大家也能愛護環境,不要讓其受到嚴重的汙染,不然這樣會對我們自身造成很大的危害。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嗎?
參考文獻:
《哲學筆記》
《物種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