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會一個人走路,偶爾停下來看路邊的樹,每一片葉子都不同,就像,我們的臉。————《樹葉的崇拜》
喜歡樹,這些披著綠衣裳的生靈,感受到它身上的寧靜時,仿佛自己就與這棵樹在很深的層面上連結在了一起。
就在一瞬間,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寧靜,和安詳。仿佛自己,也變成了一棵樹。
作者說:「樹幹是樹的名片,樹葉是樹的眼睛,樹根是樹的心臟,樹木能夠與其它所有的樹木對話。」我曾嘗試讀懂樹的語言,試圖從樹的形象中讀懂生命。《樹的秘密語言》,帶給我的是無與倫比的親切感,是的,這就是我想讀了很久的書。
看著一棵樹,就像看著一個人。這本書寫的不僅是樹,更多寫的是人與樹之間的連結。正如書本封面上描述的一樣:生命的奇蹟樹知道,這是一本可以帶到戶外直接與樹木溝通的樹語教本。萬物有靈,何況是樹。通過閱讀樹木的生命,得以看懂自己的生命。
作者彼得.渥雷本是風靡全世界的「森林遊俠」,通過擬人化的手法將樹的語言系統呈現給讀者,整本書展示出的不僅是樹的生命智慧,也讓人對於眼前的樹生出敬畏之心。
下面我們就一起潛入樹的世界,通過認識一棵樹來感受樹的生命智慧。
一、樹木是大地寫給天空的詩
樹木是大地寫上天空的詩。----紀伯倫
如果,大地是一塊巨大的畫布,那麼,樹木一定是大地寫上天空的詩。那些活了很久的樹,他們無不是紮根在大地上。
在一片原生林中,所有的樹都需要向下紮根,向上成長。樹根是樹的心臟,根扎的越深,樹的心臟越強大,汲取土壤中的養分也就越充足。
紮根與向上生長之間有順序,這個順序不能顛倒,否則,會有致命的危險。
先紮根,在原生林中隨時都會有危險來臨,專注的紮根,不管外面的聲音怎麼誘惑,讓自己的根系足夠龐大,這是能否生存下來的關鍵一步,也是成長的第一步。
根系在原生林中起到重要作用,根系支撐著高聳的樹幹,供給給樹幹養分。當幼樹還不夠強壯之前,母樹會將自己的根系與幼木緊緊聯繫在一起,將自己的糖分輸送給幼木。
與這些根系合作的是一種叫做「菌根」的共生真菌,在每一棵樹的根系上都生存著各種真菌,他們靠著樹木的根系而活,同時,也將不同的樹聯繫在一起,在不同的樹間傳遞信息。
越大的樹,根系上的菌落種類越多,就越能聯繫到更大範圍更多種類的樹,菌落和樹之間靠著這種互利共生的關係生存。
根系越發達,也越容易存活下來。紮根的程度決定了樹木生長的高度。
根系與真菌的關係更加堅定了這個道理:這個社會沒有競爭,只有合作。
三毛說: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倘若,每個人都是一棵原生林中的一棵樹,那麼,人們內心紮根的程度決定著人生的厚度。
《大學》有云:「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我想,這是人類的紮根。如果樹木是大地寫上天空的詩,那麼你就是一首以「愛」為主題的生命之詩。
二、用樹木觸碰星辰是大地的渴望
你不知道,我一直感覺到,用樹木去接觸星辰,是大地的渴望。梵谷
這是大地的浪漫,每當我看到一棵高大的樹,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想起這句:樹木想要接近星辰,這是大地的渴望。
樹幹是樹的名片。如果紮根在地下是看不見的部分,那麼,樹幹就是樹的一張名片,人們通過樹幹就可以看到樹的狀態。樹幹拼命的向上伸展,好像就為了更加接近星辰一樣。
扎好根後,大樹們便開始心無旁騖的向上生長,原生林中大部分的陽光被大樹吸收,透過樹冠層的林下弱光迫使幼木筆直向上長,樹們都知道,成長初期不能東張西盼,否則,不利於樹兒的健康成長。
《聖經》有言:只要剛強,大大壯膽,謹守遵行我僕人摩西所吩咐你的一切律法,不可偏離左右,使你無論往哪裡去,都可以順利。
樹們好像也懂得這個道理,他們目標明確,筆直向上。
人們通過他們的樹幹知道一棵樹的的狀態,是健康還是生病。如果樹幹上長了蘑菇或者木耳,就會知道這棵樹出了問題。
這是大樹傳遞出的信號,如果無視樹幹長出的菌類,只是單純摘除掉樹幹上長蘑菇或者木耳,那麼,這棵樹木的狀態不會改善。
它們會在其他地方長出新的菌類出來,直到在某一個風雨到來的夜晚轟然倒塌,走完樹的一生。
曾聽「五行能量餐」創始人曹英明老師分享,他把人生病與樹長蘑菇做類比:如果人也是一棵樹,那麼人們身上長的腫瘤,人們身上得的病,就類似樹上長的蘑菇。不去分析身體真正得病的原因,只是一味的摘去腫瘤,健康狀況不會有所改善。身體終有一天就會像那顆老樹一樣,等到養分被抽乾,會在某個時候轟然倒塌。
樹與人之間在某個方面呈現出驚人的相似。
其實我們是處在一個嘰嘰喳喳的植物的世界當中,如果我們進入到森林,我們可以通過樹木的外表看出很多很多信息。比如,你可以通過樹木的外表,知道它是否是健康,以及它的出生和未來的去向。其實,我們是在閱讀一本巨大的植物的書籍。
看多了有字之書,往往需要閱讀一些無字之中。有字之書給我們的引導,而無字之書則更接近智慧的源頭,感而遂通才是大境界。
人的成長應該是立體的,就像一棵樹的成長。大樹們知道自己要達到的高度,不斷向上生長,母樹就是最好的榜樣。
如果把人生的高度類比樹的高度,那麼道、德、仁、義、禮、智、信等就是生命高度的刻度,是定位在道的高度又或者是定位在信的高度,你需要找到自己的榜樣。
第一個境界是道,道法自然,上古之人依道而行,順應天地萬物運行的規律,第二個境界是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人生在世需培固自己的德行,俗話說,厚德才能載物。以此類推,「信」是道德境界的最低層次,社會提倡大家要做一個信守承諾之人,已經是最低要求了,這是道德的底線。再往下就是「法」的層次,等到用社會用法律來規範言行時,那麼就已經沒有什麼境界可言了!
生命的高度由你自己決定,確定自己的生命高度後,通過找到信仰和聖人的教誨自己前行的燈塔,心無旁騖的成長自己即可。
三、聽,樹葉在唱歌
樹葉是樹的語言。當人類習慣了用語言與文字來溝通時,殊不知樹木們還用自己的氣味來溝通訊息。
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行為:羚羊和長頸鹿啃食非洲金合歡時,不會等到吃飽後才停,他們吃幾口後會停下來,再去尋找其他的金合歡。有趣的是,它們不會在附近尋找,而是會繞到50-100米之外的地方去尋找下一棵金合歡。
為什麼呢?科學家發現,金合歡一旦被啃食後,它的葉子會發出一種氣體,附近的金合歡在接收到訊息後身體會做出相同的反應,體內會發出氣味產生苦味,讓長頸鹿們望而生畏,這是金合歡求救的信號。
其實,許多樹種都有屬於自己的求救信號。在大部分植物中,都具備了屬於自己的通訊系統。作者說,當我們感覺自己身處在非常安靜的大自然中時,從另外一套生態系統來說,可能就是嘰嘰喳喳的熱鬧的世界。
當了解到樹葉奇妙的通訊系統,對大自然的敬畏更深了一層。樹木可以通過氣味傳遞訊息,通過它們各自的通訊通道交流著彼此的訊息。
就算是聽不懂這些樹語,也可以向樹木們學習。當我們置身在一個陌生環境中,可以通過拓展自己接收訊息的通道,調動身體的所有感官,幫助自己判斷是否有危險來臨。
《文武大法》中說:宇宙是全息的,天地人是一體,知此便是知易,見此便是見道。從此,接收訊息不只是通過眼睛和耳朵,身上的三萬六千個毛孔,眼、耳、鼻、舌、身、意,統統都可以是我們接收訊息的通道。
結語:
閱讀樹,就像在閱讀一本無字之書。只有當我們懂得傾聽樹的語言,才能潛入到樹的世界當中來。
當我看到了這本書,心中對樹的敬意又添了一層。此刻,我的眼前就是這樣的一片自然生長的樹,我感受著樹的心臟,看著樹的名片,傾聽的樹的語言,仿佛自己就與這些樹在很深的層面上連結在了一起。
仿佛自己,也變成了一棵樹。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